竹林七贤指的是

竹林七贤指的是,第1张

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1、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2、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3、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大臣、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4、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贤之一 。

5、刘伶(221年-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6、王戎,字浚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

7、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人(今河南),系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嵇康、阮咸、王戎、山涛、刘伶、向秀。

1、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中国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与嵇康并称嵇阮。

父亲阮瑀,为曹 *** 文吏,多出章表。阮籍年幼丧父,家贫勤学,少年即通诗书。曹爽辅政时,召为参军,后任从事中郎、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官。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

2、嵇康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因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后世又称嵇中散。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同为魏末文学界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激烈抨击世俗规范,主张顺应自然法则,保全人的天性,积极推广服食养生理论,在当时极具有非常高的声望及号召力。

3、阮咸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阮籍之侄。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始平太守,人称阮始平。阮咸嗜酒,尤其与族侄阮脩意气相投。阮咸曾与族人聚饮,不用酒杯,而将酒盛在大瓮中,几人围坐在瓮前对饮。此时有一群猪也来寻酒,阮咸便直接与猪群共饮。

4、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小字阿戎,琅邪临沂(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人。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侯,人称王安丰。生于魏青龙二年(234年),卒于晋永兴二年(305年),出自魏晋高门士族琅邪王氏,为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凉州刺史王浑之子,司徒王衍之堂兄,且与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年少的一位。

5、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之学,与嵇康,阮籍等交游,为人小心谨慎,山涛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一直到四十岁才开始为官。投靠司马氏,仕途平步青云。生活非常节俭。后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6、刘伶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7、向秀

向秀(227年-272年),字子期,中国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向秀好读书,尤喜老庄之学,山涛曾经偶然间听到向秀谈论《庄子》,惊为天人,两人遂结为忘年交,山涛更将向秀介绍给嵇康与阮籍。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77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