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牵挂的孙子,深受雍正重用,为何却被乾隆囚禁至死?

康熙最牵挂的孙子,深受雍正重用,为何却被乾隆囚禁至死?,第1张

晚年康熙最牵挂的皇孙,非乾隆弘历,乃废太子胤礽的嫡次子弘皙。

弘皙,因胤礽嫡长子早逝,所以胤礽未被废时,他就是康熙朝名副其实的嫡长孙,其地位是超然于世外的。

康熙对弘皙的宠爱,是流露于心的。弘皙很小的时候,就被祖父康熙接往宫中居住,由康熙亲自教导。要知道,终康熙一朝,九十位皇孙中,只有弘皙、弘历两位皇孙被接到皇宫中,由康熙亲自教导。而弘历是在康熙皇帝驾崩的前一年才被接进宫中,与康熙皇帝朝夕相处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弘皙却是自幼就被接到宫中,与康熙朝夕相处二十余年。因此,论在宫中的时间和受重视的程度,弘历是无法同弘皙相比的。

弘皙到底有多受康熙的恩宠?

相比于乾隆的自吹自擂,说什么其父雍正能继承皇位,靠的就是他,是因为康熙要让乾隆当皇帝,这才让雍正做了皇帝,弘皙的受宠那可是真真切切的。

关于弘皙的受宠,可从三段史书记载看出: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朝鲜国王所派使臣回国后,表明大清康熙皇帝当时曾下诏:“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允礽”,说因胤礽的嫡次子弘皙很是贤能,所以康熙曾很纠结是否要废掉胤礽的。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又下诏:“允礽的第二子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即使此时胤礽被废,康熙都依旧十分喜爱弘皙,为此曾公开表态:“我之所以现在都还不立新太子,就是皇孙弘皙,弘皙的贤能,让我犹豫不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前夕,召阁老马齐言曰:“废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康熙临死后前,是特意加封弘皙为亲王,众多皇孙,康熙只留遗诏封弘皙为亲王,这份宠爱足见厚重。

由上可知,弘皙是晚年康熙最为牵挂的皇孙,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没有半点假。

雍正继位后,对于弘皙,也是礼遇有加的。

雍正继位的第二天,就册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与雍正最为铁杆的支持者,和硕怡亲王十三阿哥胤祥是同一天被册封。雍正八年(1730年),弘皙被正式册封为和硕理亲王,位列亲王爵。从以上的事情足可看出雍正对弘皙的重视。与此同时,弘皙对雍正也是非常尊敬的,甚至将雍正尊称为“皇父”,足可见二人关系之融洽。

当然,雍正礼遇弘皙,弘皙尊敬雍正,他们很大程度都是为了自己。首先,雍正礼遇弘皙,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彼时,雍正的登基被天下人所诟病,朝野内外都有质疑雍正继位的合法性,甚至有人怀疑雍正是杀死康熙,继而夺得皇位的。因此,对雍正而言,他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消除这些谣言,继而稳固自己的皇位。

而弘皙被礼遇,就是雍正消除对他不利谣言的措施之一,面对康熙非常宠爱的皇孙,同时也是前太子胤礽之子,雍正只有善待他,才能凸显其于胤礽的和谐关系,继而彰显其嫡位流转的连贯性以及皇位传承的合法性。

其次,弘皙尊敬雍正,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活命。毕竟雍正连自己的弟弟们都敢杀,更何况是侄子呢?若不是弘皙能够及时认清形势,对雍正“卑躬屈膝”,他也得不到雍正的礼遇。

总得来说,在雍正一朝,无论雍正、弘皙是如何的各怀异心,在明面上,是雍正礼遇弘皙,而弘皙也尊敬雍正,两人是和平相处,维持着表面上的“父慈子孝”。

但是,弘皙曾经毕竟是皇位内定的继承者,在胤礽、康熙数十年的教导下,他一直都被灌输着自己是大清后继之君的思想。因此,雍正数十年的厚爱,并没有抚平弘皙失去皇位的“创伤”,他一直对雍正一脉夺走本属于他的皇位一事耿耿于怀,一直不愿释怀。

由此,正是因为他的不甘,最终造成了他被囚禁而死的悲惨结局。

因他的不甘,乾隆初非常著名的“弘晳逆案”由此而生。

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刚刚登基,立足未稳。此时,弘皙认为夺位有望,遂连同庄亲王胤禄、宁郡王弘晈,宗室弘升、弘昌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欲行不轨之事。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谋划谋逆之事,意图寻找时机,图谋篡位。

而弘皙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意欲谋反,一方面是他对于皇位的执念,想要夺回原属于自己的皇位。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己未来处境的担忧。

彼时,乾隆一登基,或许是因为年少气盛,想要尽快作出一些事情来立威,来稳固自己的皇位。他是在朝廷大力惩处前朝那些功勋元老,彼时备受雍正皇帝宠信的鄂尔泰、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人,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乾隆的批判与惩治。除此,也有诸多王公宗室被乾隆惩治,或降爵,或罚俸,或夺爵,都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乾隆巩固皇权的政治牺牲品。

因此,在弘皙看来,如果自己再无动于衷,以自己所处的位置,恐有杀身之祸。所以,为了生存,也为了权力,他只能是孤注一掷,拼死一搏。

但是,此时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弘皙这边,乾隆毕竟是大清朝名正言顺的皇帝,掌握着大清的最高权力,而彼时弘皙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亲王。因此,弘皙岂能斗的过乾隆呢?这不,弘皙等人还没干嘛,乾隆就提前得知消息,之后乾隆就迅速派人将这一阴谋夺权篡位的政治集团一网打尽。

最终,伴随着“弘晳逆案”的勘破,弘皙被乾隆下旨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并被改名为“四十六”,同时囚禁于景山东菓园。乾隆七年(1742年),弘晳郁郁而终,年四十九岁,无谥。之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皙才被乾隆下令恢复本名和宗室身份,但其王爵不再复。

说到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很多人可能以为是弘历,实际上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是废太子胤礽的次子弘皙,这个事情是众所周知的,连到清朝朝拜的朝鲜使节都对这个事情有过记载,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作为藩国,肯定会推测一下以后宗主国的统治者会是谁,有些工作也得提前准备。

康熙皇帝最初是十分器重胤礽的,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出生后不久就被立为太子来培养,在胤礽成年后,胤礽的子嗣们也被留在了皇宫中,由康熙皇帝来教育,胤礽因为长期处于压力之中,行事越来越乖张,最后被康熙皇帝废黜太子之位,康熙皇帝还特别说过:“弘皙颇贤,难于废立胤礽。”

可见康熙皇帝是非常喜欢弘皙的,即便胤礽倒了,也不希望波及到弘皙,在后来,康熙皇帝病重时,干了两件事情,第一是立胤禛为储君,第二便是要特封弘皙为亲王。

康熙皇帝死后,胤禛登基,为雍正皇帝,他对政敌是毫不手软,胤禩,胤禵等人都遭到了清洗,但雍正皇帝对废太子胤礽一家却优待有佳,在雍正皇帝登基期间,对其他成年的兄弟们均有加封,但是子侄一辈的只有弘皙一人被封为了郡王,弘皙和雍正皇帝的关系也一直非常好,他一直称呼雍正皇帝为“皇父”。

弘皙

雍正八年,弘皙袭承胤礽的爵位,为和硕理亲王,弘历,弘昼是到了雍正十一年才被封为亲王的。雍正皇帝驾崩后,弘历继位,为乾隆皇帝,弘皙虽然得到了雍正皇帝的礼遇,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实权,不参与处理任何政务,每个月可以参与一次朝会,显然雍正皇帝还是对他有所防备的。

乾隆皇帝继位后,在朝中立足未稳,弘皙就和庄亲王允禄,同辈不得重用的弘升、弘昌等人搞到了一起,经常在一块秘密聚会,俨然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而这很快就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最先被查的是正黄旗满洲都统弘升,乾隆四年,弘升被革职查办,交于宗人府治罪。

不过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并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很快就下了道诏书,大概意思是说弘升干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后面还有很多牵连其中的人,之前只是一直在隐忍着。乾隆皇帝主要还是想敲山震虎,让其他几个皇室的宗亲知难而退。

结果十月时,朝中不断有人告发弘皙和庄亲王等人结党营私,乾隆皇帝再也忍不住了,斥责弘皙行为不端,心里还在以为自己是曾经东宫嫡子,居心叵测,便让宗人府彻查此事。宗人府调查后,查出了弘皙和允禄、弘升、弘昌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弘晳被圈禁在了景山东菓园。

一出似曾相识的皇室内斗戏码再次上演,弘皙被革去爵位,圈禁,更名为四十六,三年后弘皙便在圈禁中病逝了,而和乾隆皇帝同辈的皇室成员,弘升被革职,弘昌被革去贝勒爵位,弘晈虽然保住了爵位,但在之后心灰意冷,再也不参与朝政,而庄亲王允禄只是停了双俸,不久后再次被启用。

整个事件中,牵涉了五位皇室宗亲,真正被彻底打垮的就弘皙一人,乾隆皇帝常说自己是康熙皇帝亲自培养的,实际上这和弘皙比起来真不算啥,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会有人做出牺牲,而弘皙毫无疑问就是乾隆皇帝最好的选择。

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胤礽长子,康熙帝长孙,胤礽侧福晋李佳氏出。子凭父贵,自幼深受祖父喜爱,养育宫中。在其父被废黜太子后,时有传言因"皇长孙颇贤"而有三立胤礽为太子的可能。康熙帝去世第二天,28岁的弘皙被雍正封为郡王,累加多罗理郡王。雍正八年晋和硕理亲王。雍正九年,担任已故孝敬宪皇后使节赞册宝。

乾隆四年因事夺爵,被乾隆帝革爵幽禁。乾隆七年卒,无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77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