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第1张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朱鹮、金丝猴、大熊猫、扬子鳄、白鳍鲸、北极熊、华南虎、紫蓝金刚鹦鹉、丹顶鹤、安哥洛卡象龟、藏羚羊、食猴鹰、埃及秃鹫等,其中朱鹮被誉为东方明珠,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什么品种

1、朱鹮

朱鹮主要栖息在海拔1200-1400米的地区,曾经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广泛分布,现今朱鹮种群数量只有200只左右,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且朱鹮的体型中等,其羽毛为白色,头部和羽冠为粉红色。

2、金丝猴

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金丝猴群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3300米的高山密林之中,喜欢吃野果、竹笋、苔藓等植物,且金丝猴中包括川金丝猴、缅甸金丝猴、越南金丝猴等品种。

3、大熊猫

大熊猫是濒临灭绝的动物,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多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并且大熊猫主要栖息在海拔2600-3500米的竹林中,它擅于爬树,不畏寒冷,也从不冬眠,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1.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2.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3.藏羚羊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4.黑颈鹤

黑颈鹤(学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头顶前方裸区呈暗红色,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飞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

5.娃娃鱼

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新华社华盛顿2018年5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俗称“娃娃鱼”的濒危物种中国大鲵并非一个种,可能存在5-8个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颈鹤

百度百科-娃娃鱼

百度百科-藏羚羊

百度百科-大熊猫

百度百科-扬子鳄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斑鳖、中国虎、黑颈鹤、白臀叶猴、中华穿山甲、吸血鬼鹿、中华四大鲟、中华白海豚、扬子鳄、北极熊、亚洲象、爪哇犀牛、雪豹、蓝鳍金q鱼、加湾鼠海豚、冠海豹、树袋鼠、墨西哥蝾螈、赛加羚羊、棱皮龟南方长鼻蝠 、普氏野马、座头鲸 白头鹰、大熊猫、阿拉伯羚羊 、关岛秧鸡 、睫角守宫 、西印度海牛等。

根据2018年最新更新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我们了解到目前截止目前已经有96951个物种被列入红色名录,它们代表着这些动物数量稀少,物种的繁衍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中26840种濒临灭绝,代表着它们它们已经接近于无法存续物种的基因。

1、斑鳖

野生斑鳖主要生存于我国广西、贵州和越南,但目前已经没有野生斑鳖了。2019年,世界上最后一只雌性斑鳖在苏州动物园死亡,因为频繁的人工授精而发生意外。自此,全世界仅剩下三只斑鳖,都是雄性,苏州动物园一只,越南两只。意味着依靠自然繁衍拯救斑鳖已经不可能,其灭绝仅是时间问题,所幸斑鳖还能活一百年左右,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有克隆的机会。 

2、中国虎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老虎,所以也叫中国虎。华南虎分布很广泛,在长江以南地区纯种华南虎较多,而长江以北则有一部分与东北虎杂交,一部分与新疆虎杂交,形成了比较多样化的华北虎种。  

3、 黑颈鹤

黑颈鹤是我国西藏、青海高原地区特有的物种,其脖子上有一圈黑色的羽毛,十分漂亮,黑颈鹤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高原地区生存的大型鹤类。 

4、白臀叶猴

我国海南特有的白臀叶猴,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类,也是珍稀的灵长类动物,曾经濒临灭绝,如今在我国大力保护下,已经有所恢复,但仍然是濒危物种。

5、 中华穿山甲

在我国,穿山甲曾经是随处可见的穿山甲会游泳也会打洞,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其鳞片被认为是一种药材,可以活血化瘀,所以遭受了大量猎杀

6、吸血鬼鹿

世界上濒临绝种的23种国宝级野生动物,有10种在我国因为这种鹿颜色灰暗,并且有一对獠牙,所以被命名为吸血鬼鹿,实际上,这种鹿是温顺的食草动物,主要以森林中的草和落叶为食物,它们生性警惕,胆小机警,但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如今野外已经很罕见了

7、中华四大鲟

中华四大鲟之一,有千斤腊子万斤象之称,其中千斤腊子说的就是中华鲟,而万斤象所说的白鲟已经很灭绝了。

8、中华白海豚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9、 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10、北极熊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11、亚洲象

亚洲象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这意味着它们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目前有41410到52345头野生亚洲象。

12、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已经濒临灭绝。据说目前只在印度尼西亚的乌戎库隆(Ujung Kulon)国家公园有月40头存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目前列为濒危爪哇犀牛。去年10月,偷猎者杀死了越南的最后一只爪哇犀牛13、雪豹雪豹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有4080到6590只野生雪豹。作为雪豹一个亚种的黑龙江豹原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北方,目前野外只有不到50只。

14、蓝鳍金q鱼

大西洋蓝鳍金q鱼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他们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10月的一份报告称,实际交易中允许东部大西洋蓝鳍金q鱼捕捞限额量两倍。今年8月,三菱高管计划购买数吨蓝鳍金q鱼并且冷冻,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供应紧张 

15、加湾鼠海豚

据中新网2017年7月10日报道,昵称“小海牛”的加湾鼠海豚是世上最小的海豚,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它们经常因误入渔夫撒下的刺网而死亡。而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资料,目前全球仅存约30只加湾鼠海豚。

16、冠海豹

冠海豹只生活在北大西洋的中部和西部。雄性冠海豹头顶上有充气的“帽”,似乎是通过给它充气来恐吓和求爱。从20世纪初以来,人们过度捕捞冠海豹,来获取它的皮毛和脂肪,并且把雄性生殖器官当做滋补品来食用。这导致了冠海豹数量逐渐减少

17、树袋鼠

顾名思义,它是一个生活在树上的袋鼠家族,栖息在昆士兰、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中。由于原住民砍伐森林和狩猎,造成栖息地破坏,如今数量已经减少到以前的1%左右

18、墨西哥蝾螈

墨西哥蝾螈,俗称“六角恐龙”,栖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霍奇米尔科湖。但由于墨西哥城的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造成栖息地破坏。以及填海造地、水质污染等原因,导致墨西哥蝾螈数量急剧减少。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甚至都没有发现野生墨西哥蝾螈

19、赛加羚羊

赛加羚羊,又称高鼻羚羊,生活在准噶尔盆地和欧亚大陆的草原。长而粗的鼻子是其特征,像捂着嘴一样,占了脸的大半部分。由于羚羊角是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现仅见于俄罗斯

20、棱皮龟

棱皮龟也被列为极度濒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单。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在大西洋大约有34000只雌性棱皮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太平洋只有约2300只雌性棱皮龟。他们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在浅层水域的活动使它们收到捕捞者的威胁。从去年9月的一项研究称,尽管美国渔业海龟捕捞数下降到1990年的90%,但这仍不足以维持海龟种群。

21、南方长鼻蝠 

南方长鼻蝠是几种龙舌兰的主要传粉者之一,因此人们才得以获得梅斯卡尔酒等龙舌兰酒。它还履行着对其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生物功能。尽管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动物很重要,但它一直被列为濒危物种,直到2013年才从濒危物种名单上消失。

通过科学家、社区和政府机构的共同努力,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可持续的做法包括让蓝色龙舌兰在田野里开花。而被称为“墨西哥蝙蝠侠”的罗德里戈·麦德林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这项计划。此外,这种动物对于拯救最近受到影响的龙舌兰的遗传多样性至关重要。

22、普氏野马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今天所有现存的普氏野马都是20世纪初在动物园捕获并饲养的少数马的后代。这个物种在1969年被宣布从野生栖息地灭绝。但幸运的是,到1992年,16匹马被重新引入蒙古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后来被指定为蒙古哈斯台国家公园,在那里它们继续自由奔跑着。截至2011年,普氏野马的数量已经达到1400匹,其中250匹生活在野外。从那时起,马的数量开始继续增长。

23、座头鲸 

座头鲸是一种海洋动物,在世界各地游荡,迁徙时间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哺乳动物都要长。1988年,这种奇妙的动物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后果,这使其被列为濒危物种。

如今,由于国际组织努力保护该物种,大多数种群已经恢复。从1982年开始的国际捕鲸委员会仍然有效的商业捕鲸禁令,似乎依然对座头鲸的回归起了决定性作用。

24、白头鹰 

在20世纪70年代, 白头鹰赖以为生的鱼类中残留的农药残留以及不加选择的捕猎,使这种鸟类的数量大量减少,甚至被归类为濒危物种。要知道,在美国,这种动物是国家的象征。

在执行了一项恢复计划之后,增加该物种和扩大被占领领土数目的目标得以实现。1996年,它被认为是最不受关注的物种,2007年,它最终被从濒危物种名单中删除,但依然保留了对该物种及其巢穴的法律保护。

25、大熊猫 

熊猫是一种超级可爱但又孤独的动物,毫无疑问,它异常的珍贵,而且深受世界各地人的欢迎。它在20世纪80年代被列为稀有物种,在经历了多年保护之后,如今野生栖息地的个体数量有所增加。

2016年,在熊猫数量增长了近17%之后,熊猫从“濒危”变成了“易危”。对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保护对于包括金丝猴、羚牛和朱鹭在内的各种森林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为了确保对大熊猫的保护,必须对其进行保护。这些区域无论是大小还是质量,都包括许多独特的物种。

26、阿拉伯羚羊 

阿拉伯羚羊是一种美丽的羚羊,专门生活在沙漠中,也一直处于阿拉伯半岛和西奈沙漠消失的边缘。

好消息是,自2011年以来,该种群被认为已经稳定下来,目前被列为易危物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红色名录,在1986年至2008年期间,该物种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

自2007年以来,从圈养环境中繁殖和重新引进物种的项目取得了成功,其目标是恢复阿拉伯羚羊的历史分布范围,并在其自然栖息地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种群。根据最近的报告,阿拉伯半岛大约有1220只野生阿拉伯羚羊。

27、关岛秧鸡 

关岛秧鸡是西太平洋关岛特有的一种非飞行鸟类。到目前为止,它是历史上第二种被认为已经在野外灭绝的鸟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一种树蛇的意外引进,关岛秧鸡的数量减少了。到1987年,这种树蛇已经把这种鸟从它的自然栖息地消灭。

经过动物园和一群从事人工饲养繁殖的人们之间长达35年的共同学习,以致力于恢复关岛秧鸡。但依然的是,已经很久没有人看到这种鸟类了,它们很可能已经灭绝了。

28、睫角守宫 

睫角守宫是位于澳大利亚海岸的法国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的所谓拉撒路分类群的两种物种之一。人们对这种爬行动物在其自然栖息地的情况知之甚少,自从它再次出现以来,它就被列为易危物种,但它还是经常被人作为宠物养在家里。

它目前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

29、西印度海牛 

另一种正在恢复的海洋动物是西印度海牛,它已经从濒危物种变成了易危物种。这一消息是由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在2017年发布的,被称为西印度群岛的地区范围很广,该地区包括美国东南部、波多黎各、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北部以及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

虽然它仍然受到威胁,但这一重要成就意味着海洋哺乳动物的数量正在增加,它们的栖息地也得到了改善。因此,保护该物种的努力和合作正在发挥作用。

30、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是一种亚种大猩猩,生活在中非的一个地区,即所谓的维龙加山脉,由3个国家和4个国家公园组成。

尽管面临威胁,这种猿类的数量也在增加。2008年估计有680只,到2018年增加到1000多只,这是该亚种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字。因此,这种动物从极度濒危变成了濒临灭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76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