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时间?

秦朝灭亡时间?,第1张

秦朝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7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这个统一六国后的秦朝,最多却也撑到第三代君主,而且第三代君主在位的时间仅仅40多天。这真是个天大的讽刺,若是秦国能多统治几百年,想必中国的历史也不会大不同。

秦朝最后一位皇帝是秦王子婴,项羽杀死于咸阳,葬处不明。子婴性格隐忍软弱,在胡亥被弑后被赵高迎立继位。当时的情况,秦的领土比统一前更小,所以赵高让子婴不能称皇帝,只称王,是为秦王。子婴即位五天后设计杀死赵高,随即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史记》指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及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公元前206年10月,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

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是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统治者,尤其是秦始皇后期以及秦二世胡亥,对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众多,徭役沉重,在这样长期艰苦的生活下,人们开始了反抗,最为典型的就是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也是较有规模的一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农民纷纷呼应抗秦。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末时期,统治者大兴宫殿、长城等重要的工程设施,导致劳财伤民,国力渐退,人民徭役沉重,这无疑加剧了秦朝的灭亡。秦朝刚建立之时,尽管统一六国,成为霸主,但是北方的匈奴不断入侵,于是秦始皇大量派军北击匈奴,常年战争不断。

第三个原因是统治者秦始皇以及胡亥的残暴。秦始皇本人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在当时统治了天下后就对百姓横征暴敛,并创立了许多严刑酷法来惩治他看不顺眼的人。

第四,秦朝统治阶级内部混乱也是加剧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秦朝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三大派别,一方面是以公子扶苏为代表的新贵族派,这些人有长远的眼光,掌握着兵权和国防军队,主张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巩固政权,稳定局面第二派是以李斯为代表的官僚派,掌握着国家的一些政事和权力,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欺压百姓,提倡常年作战第三派是以赵高为代表的宦官派,这些人虽然没有实权,却是最亲近皇帝的,企图谋权,严重打击前两派,并且对百姓更是残暴欺压。

秦朝在其政治制度上的特点是导致秦朝灭亡加速的一个原因,更多的是统治阶级自身导致的,因为暴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使统治者失去了民心

秦朝灭亡时间是公元前207年。

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3、文化上: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

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因失职可能判死罪,就铤而走险,领导戍卒兵变,声势浩大,各地纷纷响应。

秦二世时期,农民生活悲惨,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举行暴动。

这种种情况说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会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事业的同时,也造成了秦王朝倾覆的条件。

所以西汉时的贾山谈到秦代“群盗满山”的情况时说:秦始皇在世时,他的统治已经在崩溃,但是由于皇帝以及开国大臣在镇压,没有人敢于和政府对抗。

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那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向刘邦投降。刘邦攻占咸阳,秦亡。

扩展资料

秦朝最后的皇帝:

子婴(?-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完全掌握了朝政,野心极度膨胀的丞相赵高试图自立为帝,通过指鹿为马清洗朝堂后,派女婿咸阳令阎乐逼杀了屠尽兄弟姊妹成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

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告知诛杀秦二世的情况,然而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婴。

但赵高也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他说:“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

六国各自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竟然以空名称帝,这样不行。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故而子婴不该再称“皇帝”,只适合当“王”,并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75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