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有哪四大名寺?

请问:中国有哪四大名寺?,第1张

中国四大名寺庙是: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济南的灵岩寺和湖北当阳的玉泉寺。

一、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

栖霞寺始建于南北朝齐永明七年。它最初是南齐的隐士明成绍的私人住宅。后宫由禅师直笃主持。梁僧郎在这里提倡“三话”学说,被誉为长江以南“三话”的始祖。文帝在公元83年建佛塔,其佛塔由江州栖霞寺领导。

栖霞寺在历史上曾多次改名。原名栖霞经社。唐代改称共德寺和银军栖霞寺。南唐时期,栖霞寺进行了改建,更名为苗银寺。宋代因崇宝寺,景德栖霞寺,虎穴寺(因栖霞山又称虎穴山)而更名为蒲云寺,栖霞寺和燕。明洪武五年改称栖霞寺。清末,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时,栖霞寺被战争摧毁。当前的圣殿于1919年重建。

1983年4月,栖霞寺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8年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三、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地处泰山西北,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

灵岩寺风景秀丽,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寺内千佛殿藏有四十罗汉泥塑,其中三十二座制作于宋代,八座作于明代,塑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被梁启超称为“海内第一名塑”。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位于千佛殿西北,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高55.7米。墓塔林是唐代以来埋葬历代灵岩寺住持高僧的地方,塔林中共有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幢。灵岩寺地位尊崇,僧人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自唐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

四、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中心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时,梁宣帝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代改为“玉泉寺”。玉泉寺大雄宝殿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殿前置隋代大型铁质文物十余件;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一通,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迹。现存的玉泉铁塔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金属防腐、营造法式、建筑力学、铸雕艺术以及佛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玉泉寺为佛教圣地天台宗祖庭之一,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严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绝”,被誉为“三楚名山”。1982年,玉泉寺及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中国四大名寺庙是:栖霞寺、国清寺、灵岩寺、玉泉寺。

1、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

2、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3、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地处泰山西北,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

4、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中心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时,梁宣帝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代改为“玉泉寺”。玉泉寺大雄宝殿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中国四大名寺庙是: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济南的灵岩寺和湖北当阳的玉泉寺。

一、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

栖霞寺始建于南北朝齐永明七年,原为南齐隐士明僧绍的私宅,后宅舍由智度禅师主持。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

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隐君栖霞寺,南唐时重修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严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虎穴寺(因栖霞山又名虎穴山)。明洪武五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现寺为1919年重建。

1983年4月,栖霞寺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8年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三、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地处泰山西北,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

灵岩寺风景秀丽,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寺内千佛殿藏有四十罗汉泥塑,其中三十二座制作于宋代,八座作于明代,塑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被梁启超称为“海内第一名塑”。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位于千佛殿西北,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高55.7米。墓塔林是唐代以来埋葬历代灵岩寺住持高僧的地方,塔林中共有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幢。灵岩寺地位尊崇,僧人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自唐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

四、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中心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时,梁宣帝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代改为“玉泉寺”。玉泉寺大雄宝殿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殿前置隋代大型铁质文物十余件;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一通,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迹。现存的玉泉铁塔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金属防腐、营造法式、建筑力学、铸雕艺术以及佛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玉泉寺为佛教圣地天台宗祖庭之一 ,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严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绝”,被誉为“三楚名山” 。1982年,玉泉寺及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 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国清寺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山之阳,是满月葱茏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灵岩寺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

灵岩寺周围的山岭,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下层叫结晶基底,是距今24一26亿年的太古代晚期侵入形成的中粗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上部称沉积盖层,为距今6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沉积形成的灰岩和页岩,不整合覆于结晶基底之上,成为山岭的主体。

玉泉寺的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东西轴线上,由东而西有三大建筑:天王、大雄、毗卢三殿,与天王殿隔溪相望的北宋铁塔和三园门牌坊,都向南偏离了该轴线。 三大建筑均是宫殿式的建筑。与中轴线建筑形成对照的,是南北两翼的附属建筑,各堂口体量相应减少,一律不用中轴线建筑所用的灰筒瓦,而改用小青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名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45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