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是什么民族

辽国是什么民族,第1张

辽国是契丹族。

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辽代(辽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辽代的形成发展都与当时的中原汉文化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因此,辽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并且对于中华民族大融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契丹族历史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住所为毡帐。早期分为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联盟瓦解后契丹人依附于后突厥汗国。745年(天宝四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神册元年)称帝,国号契丹,后国号改为辽。1125年(保大五年)辽朝灭亡,耶律大石称帝建立西辽,西辽于1218年(金兴定二年)被蒙古所灭。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其他民族,少部分演变为如今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辽国人也就是契丹族,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3]  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后来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扩展资料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契丹族

辽朝主要民族:契丹族、奚族、汉族、阻卜、女真、室韦等。

1、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

2、库莫奚族,中国古代东北方少数民族。奚人善于造车并以此见称于历史。奚族属东胡一支,隋唐时活动在今该区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古时称饶乐水)。奚人以游猎、畜牧为主,兼营少量农业。

3、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4、女真族,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

5、东胡室韦族,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又作豕韦,失韦,或失围。北魏时始见于记载。源于东夷蒙国豕韦,北迁后译为东胡鲜卑室伪,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部为契丹,北部号室韦。居地在今黑龙江中上游两岸及嫩江流域。

以狩猎为业,多捕貂,养牛马猪,食肉衣皮,也种植麦、粟;夏时城居,冬逐水草。各部首领号“莫贺咄”,不相统属。不时遣使至北周、北齐朝贡。后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包豕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五部,各不相属,风俗习惯稍异,均为突厥所役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416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