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有哪些?

气候类型有哪些?,第1张

1、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 :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3、热带季风气候 :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4、热带沙漠气候 :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两种):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6、地中海气候 :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 :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8、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10、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形成原因: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

气候特点: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

分布规律: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

11、极地苔原气候:

形成原因: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

气候特点: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

分布规律: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12、极地冰原气候:

形成原因: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气候特点: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能见度恶劣。

分布规律:分布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扩展资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1、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2、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3、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4、纬度因素 :地球形状和运动

地理纬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热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气候;通常情况下,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及内陆降水较少。

5、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的热能源泉,地面热量收支差额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和

6、地球自转、公转变化、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影响。对于整个地球而言,地面热量的收支差额几乎为零,但对于不同地区,地面所接受的热量存在差异,因而会对气候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地面接受热量后,与大气不断进行热量交换,热量平衡过程中的各分量对于气候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7、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影响气候的因子包含气温、雨量、气压和风。

8、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为湿度和热量。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9、地形地势对局部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地气候中的阳坡效应和阴坡效应,迎风坡和背风坡效应。大致而言,地形主要是对气流产生阻挡和抬升作用。

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地势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在于,海拔高,云层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降低,温度降低,湿度减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对气候影响不同,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

10、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此外,人类活动还可形成热岛效应等。全球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十二种气候类型及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

12、高原山地气候。

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5、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9、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促,冬季严寒漫长,降水量少。

11、苔原气候;气候特点:长冬无夏,降水稀少。

12、冰原气候;气候特点:终年严寒干燥。

13、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点:垂直变化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40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