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吐信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吐

蛇吐信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吐,第1张

蛇吐信子是在收集信息。

几乎所有的蛇类,都是凭借着惊人的感知能力生存。“它们大多视力不好,主要依靠舌头感觉震动或是自带的‘热感应器’,去感知周边的世界。”

蛇并无眼皮,无法从外观判定其是否为睡眠状态,或是伺机而动。蝮蛇的视力极差,聚焦静止的物体非常困难,但其擅于探测运动的物体。它们利用舌头产生嗅觉,蛇如果需要侦测周遭环境,会利用快速吐舌的方式收集空气中的“气味颗粒”。

这轻巧的小舌和人类的鼻子相比之下,要灵敏得多。分岔的舌头,让蛇的嗅觉立体化,可以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气味。当老鼠移动的时候,它的气味就一路留在空气中,“气味颗粒”收集完毕,蝮蛇将舌尖顶住嘴部上方的助鼻器,进行气体辨认和分析,然后将嗅觉转化为精确的影像。

扩展资料:

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

蛇类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30℃,在这适宜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气温上升而直线上升。例如有一项研究结果是,在18℃、23℃、28℃温度下,眼镜蛇成蛇月增重量分别是64.7、72.7、94.3克(幼蛇相差更大)。但超过35℃左右就会厌食、生病,40~45℃以上迅速死亡。

空气湿度对蛇类也有很大影响,一般以50~70%为宜。过高易患霉斑病、肺炎等,南方死亡率较高;

过低(例如北方春旱期)则因水分蒸发过快不利于蜕皮(尤其是孕蛇),影响它继续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蛇过道,大雨到”,也是因为雨前气压低、湿度大,蛇感到不适到处乱跑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巨蛇

蛇的舌头俗称“信子”,细长而分叉,并且总是不停地吞吐着,特别是在爬行时,舌头吞吐得更厉害。这是为什么呢?

动物的舌头通常是味觉器官,可蛇的舌头很特别,是嗅觉器官。它的上面没有味蕾,因此它不能辨别酸、甜、苦、咸的味道。蛇的舌头常常伸出口外,能把空气中的各种化学分子黏附或溶解在湿润的舌面上,然后再判断遇到了什么情况。

蛇把舌头伸出得到一些物质微粒,缩回去以后,舌头就伸到口腔前上方的一对小腔里,这个部位叫锄鼻器,它与外界不相通,不能直接产生嗅觉,而是靠舌头的帮助才能实现嗅觉功能。锄鼻器是由许多感觉细胞组成的,能够鉴别出微粒中的化学物质,这样蛇就可以准确地捕获猎物了。

蛇在用蛇信收集周围的气味信息。

蛇的舌头有细长而分叉的舌尖,总是在不停的吞吐,俗称“信子”。

蛇不但视觉、听觉很差,它的味觉也已经退化,食物吃到嘴里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不过,蛇的嗅觉倒是挺发达的,能分辨出很多种气味,但它的嗅觉器官并不是鼻子,而是那条又细又长、顶端分叉的舌头。

蛇的舌头是它的嗅觉器官。

当蛇把舌头伸出来时,得到了一些物质微粒,缩回去以后,舌头就伸到了口腔前上方的一对小腔里,这个部位叫助鼻器,那里是蛇的“气味分析室”,它与外界不相通,不能直接产生嗅觉,但是它靠蛇舌头的帮助能实现嗅觉功能,从而判断其所处的环境条件。

蛇吐信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32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