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制作过程步骤?

面包的制作过程步骤?,第1张

面包制作第一步:搅拌面团

面团搅拌就是揉面。在整个面包制作过程中,面团的搅拌是最基本的步骤,也是决定面包制作成败的第二大重点。具体内容参见前帖:面包面团怎么揉。

第二步:基础发酵

发酵是决定面包成败的第一大重点,面团在基础醒发的过程中,面筋得到充分的氧化,使面团的延伸性更好。基础发酵对口感、柔软度已经形状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内容参见前帖:面包发酵那点事。

第三步:面团的排气、分割和滚圆

发酵的好的面团,如果有很多大的气泡,需要轻轻的用手将这些气泡压出称为排气。也有些面团发酵的很均匀就可省略这一步。分割是根据配方需要将大面团分割成小分量的面团,通常一个小面包标准大小是60克,也可以分割成50克或40克一个。 分割后的面团不能立即成型,必须要滚圆,也叫搓圆,通过滚圆使面团外表形成一层光滑表皮,利于保留新的气体而使面团再次膨胀。滚圆每个小面团还有利于在成型时面团的表面不会被粘连,使面包成品表皮光滑,内部组织也更加均匀。搓圆时尽可能不用干面粉,以免面包内部出现大空洞,搓圆时用力要均匀并迅速。

第四步:中间松弛

有的配方也称为中间发酵,其实这个时间很短,大约十分钟。这个过程并不是要等面团发酵,而是让分割滚圆后的面团恢复柔软和d性,便于接下来的整形,所以称为松弛更贴切。注意松弛的时可以放在室温,但要覆盖湿毛巾防止小面团变干表面结皮。

第五步:整形

整形也叫成型,就是把经过中间松弛的面团做成需要的形状。圆形、橄榄型是比较常见的形状。更复杂的整形手法也花样繁多,但是对于初学者还需要多多练习,毕竟整形是否到位跟前几步骤的 *** 作有密切的联系。

第六步:最后发酵

最后发酵,又称二次饧发(以中间松弛不算发酵计算),或三次发酵(以中间松弛算做二次发酵计算)。把整型好的面团排入烤盘,不再移动位置,放入温暖湿润处发酵至原体积的1.5-1.8倍。最后发酵的理想温度为35度左右,湿度为75%。时间大约是30-45分钟。

第七步:烘烤

一般小面包的烘烤温度是18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偏上层烤10-15分钟。吐司类的大面包烘烤温度是170-18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层烤约40分钟。起酥面包的烘烤温度为210度左右,放在烤箱的中偏上层,烤15分钟左右。脆皮面包烘烤温度为220度,放在烤箱中层烤20-30分钟。

面包的制作基本为三种:

一、中种法:分两次搅拌的方法,即先搅拌中种面团,使其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再与其他部分混合搅拌形成制作面包的面团。

二、夜种法:中种法的一种,指在第一天下班前搅拌好中种面包,第二天上班时使用。

三、直接法:直接进行一次搅拌的方法。

市场大部分采取“直接法”工艺流程如下:

(1)面团的搅拌:面团的搅拌主要是面粉等干性物质得到完全的水化,加速面筋的形成的过程。

有四个阶段:

①水化物质和水性物质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的且粘湿的面团,整个面团不成型,无d性,面团粗糙。

②成团阶段(又称面团卷起阶段)

面团中的面筋开始形成,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地吸水膨胀。由于面盘的形成,已形成面团,这时面包已不再粘连搅拌缸的缸壁,用手触摸面团时仍然会粘手,没有d性,且延伸性也不好。

③面粉充分形成阶段(也叫面筋扩展阶段)

食品 面包 实拍

食品 面包 实拍(4张)

随着继续搅拌,面团逐渐变软,面团表面逐渐干燥而有d性,且表面有光泽,有延伸性,但面团用手拉时易断。

④面团搅拌成熟阶段(又叫面筋完成阶段)

这时面团很快变得柔软,不易粘手,有良好的延展性和d性。表面干燥而有光泽,用手拉面团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边整齐(不显锯齿状)。

(2)基础醒发:面包整个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环,面团在基础醒发的过程中,面筋得到充分氧化(面团在搅拌时其实也是一个充氧的过程)。面团的延伸性更好,面团的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糖类物质被分解转化,所转化的葡萄糖和果糖与蛋白质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麦香味。基础发酵对面包的作用很大,如对面包的保鲜期、口感、柔软度和形状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基础醒发的理想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75%,时间最少30分钟以上。

(3)分割:就是通过称量把大面团分割成所需要重量的小面团。

(4)滚圆(搓圆):分割后的面团不能立即成型,必须搓圆,通过搓圆使面团外表形成一层光滑表皮。利于保留新的气体,而使面团膨胀。光滑的表皮还有利于以后在成型时面团的表面不会被粘连,使成品的面包表皮光滑,内部组织也会较均匀。搓圆时尽可能不用面粉,以免面包内部出现大空洞,搓圆时用力要均匀。

(5)中间醒发:指通过搓圆后的面团到盛开之间的这段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具体要看当时气温和面团松弛的状态,看面团的状态显示是适合所做面包的成型要求,中间醒发的目的是使面团产生新的气体,恢复面团的柔软性和延伸性,便于成型。中间醒发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在暖房进行。如在室内进行要注意不要让面团表面结皮,如果在暖房里进行也要防止醒发箱湿度太大,而使面团表面发粘,中间醒发的相对湿度是70%~75%,温度为27~29℃。

(6)成型:也叫整形,把经过中间醒发后的面团做在产品要求的形状。一般主食面包的整形比较简单,有整形机就方便了。用手工 *** 作,通过二次擀开卷起后放入模具压实就行,花色面包的成型就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述说了。

(7)最后醒发:把成型好的面团放入暖房,使面团中的酵母重新产生气体使面团体积增大,最后醒发的温度为35~38℃。相对湿度是为80%~85%,如果温度过高面团内外的温差较大,使面团醒发不均匀,会引起内部组织不好。过高的温度还会使面团的表皮的水分蒸发过多,过快面是造成表面结皮,成品表皮会很厚。温度如超过40℃,还会使面包产生酸味,只是因为乳酸最佳的繁殖温度是40~45℃,如果在这温度下醒发,乳酸菌会迅速殖而使面包变酸。温度过低则醒发过慢,时间较长,还会便产品扁平。醒发时要注意,不要使面包的醒发过度,醒发过度的面包内部组织粗糙,形状不饱满等,其实面包的烘烤并不是体积越大越好。一般醒发到成品体积的80%~90%。有些产品醒发到70%就可以。

(8)烘烤:把面团变成成品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很复杂。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活动被制止;微生物和酶被破坏,淀粉充分的糊化;同时糖类物质及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品香味及色泽。面包烘烤综合了物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反应的变化,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9)面包的冷却和包装:面包冷却不可少,因为面包刚出炉时表皮干脆而内心柔软,还要让其在常温下自然散热。如果用电风扇直接的吹,会使面包表皮的温度急速下降,面内部的水分不能自然排出,水分就会回流而使底部含水量不定期度,最终会使面包粘牙及保质期变短(底部发霉)。当面包充分冷却后就要及时进行包装。一是为了卫生避免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受到污染;二是可防止面包的水分过分损失,防止面包老化,使面包保鲜期延长。三是美观漂亮的包装也能增加消费者的食欲。

(10)制作过程:搅拌发酵分割滚圆中间醒发整形醒发烘烤冷却包装。

面包的工艺流程-

配料:干性以及湿性原料、互相营养匹配,形成发酵面团的结构。

和面:各种食材混合一起的过程-酵母、面粉、鸡蛋、乳粉、糖、老面等混合。

搅拌面团:面团的搅拌主要是干性、湿性、柔性、韧性物质得到完全的水化,面筋网络形成的过程。

面筋网络搅拌成功六个阶段:

①拾起阶段

②卷起阶段

③面筋扩展阶段

④面筋完成阶段

⑤搅拌过度阶段

⑥面筋打断阶段

基础醒发:面包整个工艺中最前期发酵的一环,面团在基础醒发的过程中,面筋得到充分氧化以及舒展延伸网络(面团在搅拌时其实也是一个充氧的过程)。

分割下剂:就是通过称量把大面团分割成所需要重量的小面团,以便于造型与分类。

滚圆(搓圆):分割后的面团不能立即成型,必须要搓圆,通过搓圆使面团外表形成一层光滑表皮;其作用是把面团中的气体排出来;以便于再次蓬松与发酵。

中间醒发:也叫中间预醒发,通过搓圆后的面团到发酵蓬松之间的这段点,一般在30分钟;这是让面团充气、以保证后面风味的品质形成。

成型造型:也叫整形,手工或者机械造型所需形状;把经过中间醒发后的面团做在产品要求的各种形状。

最后醒发:把成型好的面团放入暖房,使面团中的酵母重新产生气体使面团体积增大,最后醒发的温度为35℃;湿度75-85%;时间为1-5h。

烘烤:把发酵好的面包变成成品的一个过程,隧道炉、平炉、转炉;有条件的要再面包烘烤入烤炉之前雾化喷水;让面包中烤箱中滋润、增长,以便于蓬松、颜值、美拉德反应与味道品质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30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