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脉什么意思

浮脉什么意思,第1张

浮脉的意思介绍如下:

浮脉,脉象名。指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的脉象。《脉经》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主要主表证,按之感觉有力的为表实证;按之感觉无力的属表虚证。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或某些急性热病初期;也可见于虚阳浮越证,则为浮大无力的脉象。

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

主病:

主表证,表实证或表虚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如果表证脉见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为表虚证的表现。若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机理分析:

浮脉的形成,多因外邪侵袭肌表,体内卫阳之气抵抗外邪则正气外充,阳气浮越,鼓于表而致脉浮。如《诊宗三昧》所载:“浮为经络肌表之应,良由邪袭三阳经中,鼓搏脉气于外,所以应指浮满。”这表示机体对疾病抵抗力的增加。

若里虚血脱,气浮于外,则脉气不能内潜,有如浮荡精败,浮散神消。正如《诊宗三昧》所载:“病久而脉反浮者,此中气亏乏,不能内守。”故脉呈浮大而无力之象,表示机体衰弱,抵抗力低下,心脏极度衰弱,是阳气外脱的先兆。

浮脉的相关造句如下:

我们人体的络脉就是由十五络脉、孙脉、浮脉组成。

何止分内外?还分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伏脉、弱脉、紧脉、弦脉、散脉、革脉……

此刻切脉也是如此,好像自己对脉象极为了解,可以清楚地分辨那些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等等。

以脉象为例,四诊仪能通过物理感应,分析脉搏的波形、谱形,辨别出浮脉、沉脉、迟脉、滑脉、洪脉等20多种脉象。

《伤寒论》原著内容非常丰富,从中节选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文加译文,以下内容一阅。

一、【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

1、头项强痛。

2、而恶寒

【注释】

1、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

2、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

3、恶寒:恶,去声,厌恶、嫌憎的意思,恶寒即厌恶寒冷。

【译文】 太阳病的症候,是以脉象浮、头痛、项部拘急不舒、畏寒为基本特征。

二、【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1者,名为中风

【注释】

1、脉缓:王太仆说:“缓者,缓纵之状,非动而迟缓也。”就是和缓的意思。

2、中风:伤风。与猝然晕倒、口眼斜、肢体不遂的中风不同。

【译文】太阳病,见到发热,自汗出,厌恶风吹,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

3、【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 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注释】

1、脉阴阳俱紧:阴阳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指脉的尺寸,脉尺寸俱紧二是认为 指脉的沉浮,脉浮沉俱紧。两说都有理,但从表症脉必浮来看,应是浮紧,那么, 则以尺寸俱紧更符合实际。参考麻黄汤禁例有尺中脉迟、尺中脉微禁用,也可资 佐证。“紧”指脉的紧张状态,与弦脉相似而如转索有力。

2、伤寒:太阳病无汗脉紧,象征寒性凝敛,故名为伤寒。此属狭义伤寒,不是泛 指外感热病的广义伤寒。

【译文】太阳病,已经发热,或者尚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身体疼痛,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皆浮紧的,即为伤寒。

三、【原文】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译文】外感病两三天,已到邪传阳明、少阳之期,若不见阳明、少阳病的见症,而只见太阳病症候的,表示病未传变。

【评析】

本条说明太阳病已否内传,应以当时的脉证为据,不要拘泥于日数。

四、【原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1、若发汗 已,身灼热

2、者,名曰风温

3、风温为病,脉阴阳 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4、语言 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5、若被火

6、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

7、若火熏 之

8、一逆

9、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译文】 太阳病,见到发热口渴,不恶寒的,就叫做温病。如果在使用发汗方法以后,热 势更高如同烧灼一样,名叫风温。风温的症候特点是尺脉和寸脉都见浮象,自动 出汗,身体沉重,经常睡眠,呼吸时鼻有鼾声,而且语言困难。假使误用下法, 便会引起小便不利,两眼直视,甚至大小便失禁。

假使误用火法,轻则导致皮肤 发黄,严重的就会引起如同惊痫的症状,时时手足抽搐痉挛。倘若再用火熏的方 法,那就误上加误了。一次错误的治疗,变证虽重,还不至于马上死亡再次误 治,生命危险就迫在眉睫了。

五、【原文】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译文】患外感病,若有发热畏寒的症状出现,是病在阳经的表现若有无热畏寒的症状出现,是病在阴经的表现。病在阳经的,大约七天可以痊愈病在阴经的,大约六天可以痊愈。这是七属于阳数、六属于阴数的缘故。

六、【原文】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1上。

【译文】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

七、【原文】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译文】 容易患太阳中风的人,表症解除后,身体仍感不适者,需待一定的时日,正气恢 复,则可痊愈。

八、【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1、阳浮者,热自发,阴弱 者,汗自出啬啬

2、恶寒,淅淅

3、恶风,翕翕发热

4、鼻鸣

5、干呕

6、者,桂枝汤主之。

【译文】 太阳中风症,脉象寸浮而尺弱,寸脉浮的,自有发热,尺脉弱的,自会汗出。病 人啬啬然恶寒,淅淅然恶风,发热好像皮毛披覆在身上一样,并伴有鼻息鸣响和 干呕等症状,可用桂枝汤主治。

九、【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译文】太阳病,只要有头痛、发热、汗出、畏风症状出现的,桂枝汤则可主治。

十、【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1,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 根汤主之。

【译文】太阳病,项部连背部强直拘急,俯仰不得自如,反而出汗恶风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十一、【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1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译文】 太阳病,误用了泻下药之后,病人自觉胸中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可以用桂枝汤治 疗,服药方法同于前。若误下后没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则不能用桂枝汤治疗。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浮而紧,脉浮好理解,紧相对难理解。这里的紧应当是与上句中的濡相对应,就是硬的意思。原文上下两句也是对照关系。脉浮而紧就是弦。如转索就是像麻绳撮了几圈就绷紧一样,应手感觉明显。下文中对弦脉的病理机制有解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300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