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的优点及不足

小组学习的优点及不足,第1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优点是:

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欲提高,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2、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之处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其不足之处是: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

2、 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

小组学习方法: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

1、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一般小组成员以3--6人为宜,在四人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

2、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言,组织解决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要记录好本组成员讨论形成的意见。小组长和记录员可以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有了明确的分工,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

三、注重学生合作过程的巡查,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1、要求将各成员的答案,进行订正,取长补短,整合为小组统一的、人人都会的集体结晶。

四、强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手段增加评价效益。

1、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要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2、可组织小组自评,在这个小组自评过程中,学生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

个人学习方法:

1、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使你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且事后要整理。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课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

3、课后复习的。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有困难应尽量自己先“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自己具备观察力。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都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还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所以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7、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1、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共同进步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基础扎实的人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的人,在这种帮助中,其基础知识又得到了巩固,对两者都能提高。

2、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和相互的经常交流,拉进了他们的感情距离,使得他们能互帮互助。

3、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使学习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学生在一起自由、自主地交流、讨论,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因而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效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主体观的理念的体现。合作学习中,基本上是学生先个人学习理解,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为主,把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5、创新教学观的理念的体现。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学习,全体参与,加上小组讨论和活动的形式,都为创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小组讨论形式的民主,宽松的氛围,会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262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