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的特点

脸谱的特点,第1张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

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

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的密切;

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介绍:

1,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2,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3,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 *** 、《打严嵩》中的严蒿,秦桧。

4,黄色脸

勇猛、暴躁。如典韦。

5,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6,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7,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8,银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表现鬼怪或神仙一类角色如:《攻潼关》中的木咤。

9,绿色脸

勇猛,莽撞,冲动。 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扩展资料

脸谱的作用,除表示性格外,还可暗示角色的各种情况,如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剧性结局,包公皱眉暗示他苦思 *** 心,孙悟空猴形脸暗示他本是猴子。

另一作用是"距离化",拉开戏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脸上的图画使观众分辨不清演员的本来面目,并且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相貌很不一样,像带着假面具。这使得观众不容易"入戏",避免产生幻觉,而是专心于审美和欣赏。

另外,"大花脸"与"俊扮"同时上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同时,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强烈艺术刺激,对观众起到兴奋、宣泄和震动作用。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生”“旦”脸谱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与“丑”的脸谱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俗称为“花脸”,而“丑”因其扮演角色的特殊性,会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生”“旦”脸谱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与“丑”的脸谱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俗称为“花脸”,而“丑”因其扮演角色的特殊性,会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23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