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桂系主要将领?

民国桂系主要将领?,第1张

概述

西南地区军阀派系之一,以陆荣廷为首的桂军集团。控制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主要人物有陈炳琨、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等。

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先后任广西副都督﹑都督。1913年又兼任民政长﹐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打着“桂人治桂”旗号﹐独揽广西军政大权。1916年3月乘护国战争之机﹐宣告广西独立﹐并向湖南进军。7月派兵入广东﹐继而任广东督军。次年陆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其部属谭浩明﹑陈炳焜分别任广西和广东督军。从此 *** 纵两广军政大权﹐把桂军扩充到五万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派军事势力。

发展历史

1917年7月,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后,拒绝恢复国会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揭起护法旗帜时,陆荣廷等桂系军阀一面利用护法名义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派兵入湖南参加护法战争;一面又与吴佩孚等直系势力暗中谋和,并利用政学会分子等国会议员,改组广州护法军政府,排斥孙中山出广东,把持了军政大权。1920年8月驻闽粤军在孙中山号召下,回师广东,到10月下旬,桂军战败退出广东。次年6月,孙中山动员粤、滇、黔、赣各军入桂讨陆。经过两个多月的交战,粤滇各军占领南宁和桂林,陆荣廷逃往上海。1922年陆荣廷的旧部林俊廷、韩彩凤等利用陈炯明叛变的时机,以“自治军”的名义,占据广西的城邑和要地。9月陆荣廷回龙州就任北洋政府任命的“广西边防督办”,次年12月又进南宁就任“督理广西军务”,企图恢复旧桂系的统治。但此时桂系内部分裂加剧。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广东革命形势日益发展,广西人民也掀起了反军阀的斗争。驻在梧州一带的桂军首领李宗仁和黄绍竑,接受广州革命政府的领导,分别就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和“定桂军总指挥”的职务,通电讨陆,率部于6月占领南宁和左右江各县。不久陆荣廷再次通电下野,逃离广西。次年沈鸿英部也在桂林等地被击溃。至此,以陆荣廷为首领的桂系军阀统治结束。

新桂系

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推翻广州革命政府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此后,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蒋介石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

桂系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广西及当地人为中心结成的一个军政派系,为西南地区军政集团派系之一,主要控制广西及广东、湖南部分地区,代表人物有陆荣廷、陈炳明、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李宗仁、白崇禧等。

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先后任广西副都督、都督。1913年又兼任民政长,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打着“桂人治桂”旗号,独揽广西军政大权。 1916年3月乘护国战争之机,宣告广西独立,并向湖南进军。7月派兵入广东,继而任广东督军。次年陆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其部属谭浩明、 陈炳明分别任广西和广东督军。从此 *** 纵两广军政大权,把桂军扩充到五万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派军事势力。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推翻广州革命政府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此后,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蒋介石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

桂系的三巨头是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简称李白黄。早期这个排序是李黄白,当时黄绍竑是桂系二号人物。黄绍竑投蒋后,白崇禧升为二号,把黄旭初补上去,还叫李白黄。但因为黄旭初级别稍低,有时也称李白,作为桂系的同义词。

下面分头说说李白黄三人。

李宗仁是桂系的老大,他的长处是忠厚,有胸怀,善于团结人,有大哥的风范,而且性格比较坚韧。但他才气有限,桂系发展,前期主要靠黄绍竑,后期主要靠白崇禧。黄、白二人特点比较突出,白崇禧多谋,黄绍竑善断,这方面李宗仁不如他俩。李的性格比较谨慎稳健,很少冒险,有时偏于保守。论带兵能力他不如冯玉祥,论治政能力他不如阎锡山。如果没有白黄的协助,李宗仁顶多也就是广西境内一路诸侯,不可能产生桂系并发展到后来那种规模。

李宗仁曾两次接近最高位,一次是南京特委会时期,一次是当代总统。这两次都是靠白崇禧在幕后出谋划策抬上去的。但李都不争气,最后又掉下来。特委会时期,他对党内元老很尊重,得到元老们的赞许和支持,但这种支持意义不大,因为他的实力派后盾只有白崇禧何应钦两人,何应钦患有先天性软骨症,白崇禧又只是军事上有小聪明,政治上相对短视。当时是军政时期,非宪政时期,q杆子里面出政权,李宗仁不懂这些,不懂得团结军内各山头大佬,不懂得通过何应钦抓住中央军,又缺乏政治经验和政治敏感性,自然在一代枭雄蒋介石面前要败下阵来。如果说桂系第一次控制中央时蒋的羽翼未丰,李还有机会的话,第二次当代总统时就根本没有机会了,完全是被蒋当猴耍。可怜他还感觉不到这一点,贪恋权力名位,幻想依靠美国人支持来成就大事,最后只能是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白崇禧绰号小诸葛,那么李宗仁就是刘备了。但李除了宽厚一面类似刘备外,在识人用人方面都不如刘备。桂系又称李白,人们觉得应该是李宗仁领导,白崇禧协助,李宗仁能镇住白崇禧,其实不然。李宗仁很多时候都是白崇禧的傀儡,被白牵着鼻子走。比如排挤俞作柏、压制李明瑞及钟祖培,破格提拔陶钧,都是白崇禧的主意,李顺从而已。白的短视和派性歧视导致了桂系第一次惨败。后期,白崇禧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桂系实际的老大。

白崇禧是一优秀军事家,民间传说他是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之一,他既擅长指挥也擅长参谋,还擅长军训,属于全能型军事人才。但他政治水平相对弱智。黄绍竑脱离桂系后,白崇禧成为桂系真正的核心。李宗仁不够聪明,但宽厚大气,白崇禧聪明但心胸狭窄,后来更是变得狂妄自大,盲目自信。

如果白崇禧是诸葛亮的话,他也只能是小诸葛,比三国时期的大诸葛还是差一些。大诸葛也只有割据一方的水平,不足以统领全国,小诸葛就更逊一筹了。但他缺乏自知之明,总想向最高权威挑战,又力所不逮,最后总是失败。可以说桂系发展到后来的规模,他应居首功,而桂系后来屡遭败绩也大都拜他所赐,真可谓成也健生而败也健生也。

我觉得白崇禧与北洋军阀吴佩孚颇有类似之处。

黄绍竑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功劳居第一位。他有冲劲,但起伏波动较大。他有政治头脑,是个军政双优的人才。如果没有战争,他一直当广西省主席,可能会使广西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模范省。我觉得他治省能力高于黄旭初。他似乎也能算常胜将军吧,一辈子似乎只打过一次大的败仗,就是北流之战。

北伐开始后,李白上了前线,黄绍竑留守广西。如果上前线是他而不是李宗仁,桂系会会如何发展还很难讲,他对白崇禧的威慑力似乎比李宗仁大一些,白崇禧犯的错误能不能被他控制呢?历史无法假设。

黄绍竑脱离桂系投奔中央是正确的选择。当时粤桂之间打来打去,全是不义之战,徒伤国家元气,黄绍竑厌倦这种战争值得赞许。黄绍竑属于识时务者,他一生都追求国家统一,不像白崇禧,纯军阀一个。但黄绍竑到中央混了几年后,混成了个政客,圆滑得很,当年的锐气消失殆尽,变得平庸。后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了。

黄绍竑在桂系最困难的时候脱离桂系他去,而李白坚持下来,保住了桂系。从桂系角度看,李白比黄有韧性,有人可能会对此惋惜,如果黄不投蒋,与李白一起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等待时机到来,会对桂系大有裨益。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李白保住桂系对国家并不能提供多少正能量。李白擅长打仗,桂系军队也能征惯战,但他们治理广西并不出色,不搞建设,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广西直到解放后依然属于国家贫困地区,说明李白包括黄旭初缺乏治政能力。当然,他们的坚持也与蒋介石排斥异己有关,如果蒋介石出于公心对待桂系,扬长避短,让李白率领桂军保家卫国,那才会使桂军对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彼此杀来杀去,造成分裂,浪费国家财力物力人力,影响国力的凝聚。

总结桂系对国家的贡献,有三条:第一是统一广西,免除了广西的战乱和分裂,为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后方基地。第二是参加北伐,第七军号称钢军,可见其战斗力和贡献。第三是参加抗战。小诸葛在总部,李宗仁在前方,台儿庄大捷名闻天下。

对共产党而言,桂系是罪大恶极,参与四一二政变,镇压南昌起义,它都是主力。抗战时期在安徽,解放战争在中原,都给中共造成很大麻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201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