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剑圣的是谁?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剑圣的是谁?,第1张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剑圣的有四位:

1 盖聂

战国末年著名剑术家,现榆次人,因慕战国初著名刺客聂政而得名。当时卫国人荆轲也颇喜欢读书和击剑,闻盖聂以剑术著称,不远万里来榆次拜访。两人赤诚相见,倾心相识,还经常比试剑术,切磋技艺。

2 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直逼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派他入秦行刺。秦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荆轲便私见樊於期,将实情相告,樊於期立即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高渐离送别荆轲时所吟唱的诗句。

3 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

4 裴旻

唐开元间人。据《独异志》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诗人李白曾从其学剑。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裴并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时,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头。见《新唐书·李白传》。

中国历史上剑圣是裴旻。裴旻,唐开元间人。曾镇守北平郡(治今河北卢龙),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据记载官至“左金吾大将军”。诗人李白曾从其学剑。唐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剑圣”。

我们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方面虽然都经历了若干的变迁与改良,但还是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往往是于德行、知识、行业等方面最为突出且有口皆碑之人,古时代人们将其称为圣人,也就是取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比如古代八大圣。但今天要问一个冷知识:你知道古代圣人中的剑圣是谁吗?

为人所不熟悉的剑圣是谁?他到底有多少成就?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下有将军。"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而他所咏的这位将军便是有着剑圣之称的唐朝圣人裴旻。

没错,剑圣就是裴旻,估计听到这个名字的人多会感觉到陌生吧?如此出名的一个人物,其上口率远不如什么孔子、老子、庄子的。是因为剑术这种 *** 作在我国太没地位了?

那可不是,众所周知,剑术为我国历史极为重要的一门技艺,看看那众多的武侠小说、武侠影视剧,通常武艺最高,魅力最足,风流倜傥的人物,往往都是用剑的。

只是金庸先生笔下出过多少执剑的武林高手,那就足以可以想象剑术对于我国人民的影响力了。

不然就是这个裴大将军太低调了?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很多人都听说过唐代三绝,而其中之一绝便是裴旻的剑法。据说他的剑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真正在史籍中寻找他的资料,可并不是那么多。

其中,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惊栗。这是直接讲裴旻剑术高超,剑艺惊人的画面。

而大画家吴道子,与这位剑圣也有一段故事:当年,裴旻的母亲去世了,他想请吴道子为母亲画一幅天宫寺当作超度亡魂的壁画。可是吴道子却提了个要求:如果要我作画,那就先为我舞一段"剑舞",来帮我找找灵感。

于是,裴旻当下脱掉了孝服,为吴道子演绎了一曲"走马如飞,左旋右抽"的剑舞。最绝的在后面,裴旻舞罢,"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

虽然与前面记录的一样,但这种扔起来十几丈高,竟然一伸手就让剑直接收回到剑鞘的风度、气势,俨然又一个武林高手!

正因为如此,唐朝时期,人们将裴旻的剑艺与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都称为绝技,而且是唐玄宗御赐的"唐代三绝"。

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你说如果不是自己太低调的话,那得留下多少传奇故事给后人呀?

可就是这么厉害的人,竟然被排于古代圣人之列,却所知之人甚少。这实在不科学,实在不公平,有没有?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会好奇这位裴大将军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又是做什么的呢?

裴旻之档案,果然名不虚传,据说还是李白的师父

打开唐朝的一些史料,甚至是笔记小说,都可以发现裴旻的记载。他是唐朝开元年间的著名人物,祖籍为山西闻喜。

当时山西是被称为河东的,所以资料当中记载的多有出入。有的资料称其为河北人,这是不对的,不过裴旻倒是在河北做过官。

裴旻是真正的武将,他一生参加的战事不少,比如唐朝与契丹、吐蕃、奚人等战事之中,都可以找到裴旻的身影。而当时他的功绩也非常高,曾官至左金吾大将军,据说他不仅剑术了得,射箭也百发百中,有过一天之内射杀31头猛虎的记录。

而关于裴旻在战事当中的表现到底有多厉害,也被后人有所记录,虽然并不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当时奚人与契丹叛乱,裴旻跟随着唐朝大将军孙佺出征。结果,队伍走到地势险要之处,一下遭到了奚人的伏击。面对突然而至的箭支,唐朝队伍一下就乱了,大家想退退不出,想进进不了。

就在大家惊慌失措的当口,突然有一人飞马而出,只见他拍马挥剑,一路引导队伍前行。裴旻挥剑之快让所有人都傻掉了:他只是一挥手,便将四支利箭砍断。这么勇猛又如此好伸手的大将,当时就将奚人给吓住了。而唐朝队伍顺势向前,将奚人打得大败。

这种战事虽然并没有正史来记载,但却足以可以看得出,当时人们对裴旻其实是非常崇拜的。所以各种笔记小说,以及《历代名画记》这样的资料当中,都能看到人们对裴旻之剑术的崇敬。就像吴道子这样的大家,据说看完裴旻的剑术,竟然"挥毫益进"。

甚至还有这样的传说,当年裴旻之剑术不仅让平民百姓敬仰,也让皇帝备加赞赏,就连"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大诗人也心生向往,所以最终拜裴旻为师,与他学习舞剑。

只不过,这种传说没有真凭实据,李白是不是学过剑,又是不是拜裴旻为师,那都是猜测。但这却给我们一个了解剑圣的渠道:裴旻作为一员武将,他手里的剑是杀人用的,而绝对不是为了舞蹈所使。因此,那些将他的剑术讲成"艺术"的记载,实则并不是真的夸奖裴旻武艺高强,而是在说他剑术好更多的是表演而非武艺。

如此一来,再想为何裴旻为什么作为剑圣却名气不大,于后代的史料记载并不详尽,那倒是可以猜测出几分来了。其一可能是裴旻本身就低调,再就是人们将一个真实的剑者给生硬地描写成了"艺者",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也就被人当成故事来听,而非史实了。

不过,在今天,我们有了更多逐步还原历史的方法。如此,我们便可以慢慢知道越来越多不被人所知的历史。就像这八大圣之一的裴旻,想来也会有一天如同孔子、关羽等圣人一样,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方之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18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