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火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旺火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第1张

旺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主要以山西为主,河北、内蒙古等地也有庆祝。垒旺火一般在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时进行。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称之为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由于旺火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且具有空气污染、易引发火灾等缺点,不少地方对点旺火开始施加限制,并提倡使用环保旺火。

扩展资料

1、选材。垒旺火的“炭”(山西方言对煤的俗称,下同)要上一层比下一层小,最下面的一层(称为“毛炭”)最大。

2、修炭。把每块炭修成五个光面(光滑的面),一个毛面(粗糙的面)。光面在外面,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毛面在里面,有利于燃烧。

3、打底。底部铺设砖块,按东、西、北三个方向摆好(一般南面是风口)。

4、垒旺火。将炭往砖头上面一层层“垒”,每垒上一层时,必须压往下一层的缝,以求牢固。底座是圆的,一层一层逐渐缩小,最后到了顶部,用一小块炭盖顶。中间空的部分填满大小长短适中的劈柴,风口上塞豆秸之类作为引火柴。

1.什么是旺火:

生旺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主要以山西为主,河北、内蒙古等地也有庆祝。垒旺火一般在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时进行。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称之为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2.起源探究: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有说法认为内蒙古地区的旺火起源于篝火,内蒙古作为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之一和旺火这种风俗习惯应该有一定的渊缘。(《内蒙古晨报》)内蒙古民俗专家郝云认为,旺火最早源自上古年间,是古人对火的一种崇拜,相传始于祝融时代。

(2)对于山西地区,有说法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根据煤炭开发使用的历史推断,现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汉代,并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故山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种生旺火的风俗习惯。

(3)旺火被垒成塔状则可能是受佛教文化传入的影响。

3.历史记载:

在古代,有一些与旺火形式类似的活动,如“庭燎”、“籸盆”等,被认为是早期的旺火。主要是用于祭奠祖先,或是为了驱邪,且当时大多是烧柴、烧炭:

《汉仪》《隋书》记载,国家礼仪中,有在元日“庭燎”的规定,春秋时期还有齐桓公庭燎求贤的故事(《韩诗外传》)。

南朝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开始出现了民间庭燎的记载,目的是驱邪消灾。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四时篡要》:‘除夜积柴于庭,燎火避灾。’”

到了明代,开始有了祭拜祖先、神灵记载。明·周汝成《熙朝乐事》:“除夕人家祭先及百神,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谓之籸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063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