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不惑的意思是什么?

五十不惑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原文是四十不惑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与道理,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主要指价值判断即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出处:《论语·为政》。

《论语·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为学进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近义词:不惑之年

[成语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典故出处]《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译文: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近义词]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没有“五十不惑”的说法,应该是“四十不惑”。四十不惑是汉语词语,读音为sìshíbùhuò,意思是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为政》内容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803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