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哪几个部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哪几个部分,第1张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下:

1.时空观念

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2.史料实证

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3.历史理解和解释

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4.历史价值观

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扩展资料:

时空观念要求了解:

1.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 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4. 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要求了解: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 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 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参考资料:历史学-百度百科

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价值观。

1、历史思维能力是用以再认识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

2、历史意识和价值观是人们在历史认知基础上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性心理、思维、观念和精神状态。

3、历史知识是发现问题、思考社会和人生的基础。

扩展资料:

历史素养的好处:

1、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历史教育把育人、立人作为基本目标。

2、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对自己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和精神家园。历史素养体现着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

3、有利于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意识。历史纵贯古今,横联中外,中囊百科,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历史素养的养成,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追寻历史演进的规律,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培养青少年的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

1、时空观念。教师可以使用时间轴、年代尺以判断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问题。如梳理中国近代屈辱历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挫折等等,简明扼要,直观有效。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历史材料,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材料的不同类型,包括文献、图片、实物、遗址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如书籍、网络、博物馆等。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历史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都有明显的针对性。它选入的许多有价值的一手和二手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

3、历史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针对一些重点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事件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最后的影响,然后让小组派代表上台讲一讲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评价,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绝不是简单的给学生讲解几个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它指的是教师在授课时,通过一些“诱导”“ 启发”等教学方法,以史料和教材为依据,把整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展的前因后果,历史事物的本质、历史观点的局限,对同类历史事件的比较、概括与综合,传授给学生。

5、家国情怀。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应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历史人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爱国人士,他们性格不同、生存的时代也不同,但是他们能够青史留名主要就是因为那一身凛然正气以及饱含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教师应该重点让学生感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795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