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叽是什么意思

磨叽是什么意思,第1张

磨叽是什么意思解释如下:

磨叽,是一个汉语方言词语,拼音是mò ji,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_嗦。2011年7月6日,长春市出台了《关于规范行政执法文明用语的指导意见》,涵盖了接打电话、接待来访、规范行政许可、规范行政执法检查等8个方面。《指导意见》第七条规定,禁用带有厌烦性的语言:如“快点的,要下班了”、“别磨叽了,有完没完”、“没看见我正忙着”等。

“磨叽”是东北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话太罗嗦。

东北人说:“你太磨叽拉”,就是说那个人说话太罗嗦了,太绕弯了。

东北人说“你别磨叽拉”,就是让你少说几句。

“磨叽”还有在行动上磨磨蹭蹭的意思。

形容人说话罗嗦不干脆。也常用来形容某人办事拖泥带水不果断。

主要区别含义不一样:

1、墨迹:墨迹是汉语词语,读音是mò jì,原指字画的真迹或用墨留下的残迹,现也指办事拖拉,或说话啰嗦等。出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

2、磨唧:办事拖拉,做事行动迟缓。

3、磨叽:是东北方言,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啰嗦。

扩展资料:

墨迹的引证解释:

1、墨色的痕迹;用墨钩勒的线条。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其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明马愈《马氏日抄·蟹芦图》:“其蝤蛑媻珊、沙狗疾走之状,宛然在于墨迹浓淡点染间。”

2、书、画的真迹;某人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

《南史·范晔传》:“上示以晔墨迹,晔乃引罪。” 唐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明王铎《又答石寓》:“昔人得魏墨迹,辄投水,曰:吾为魏藏拙,足下(袁可立子)今为我藏拙。”

3、中国和日本禅宗和尚的书法。

中国早在六朝就使用墨迹一词,到宋代墨迹即成一般书法的同义语。日本僧侣从汉语里采用墨迹这个词,但是只限于禅宗和尚的书法。

磨叽详细释义

东北方言。

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啰嗦。

磨叽源自满语, 这个词主要是东北人和北京人使用.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moduo”。

磨唧详细释义

1、华北平原方言∶磨蹭、磨叨

例:别磨唧啦,快点来吧,再不来就要迟到了!

2、跟朋友、同事、家人等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扯淡,讲话内容基本没有主题,多数是无聊的废话。

当然这代表了当今很多人的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该词条本身没有褒贬之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磨叽

百度百科-磨唧

百度百科-墨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791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