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第1张

会计基础知识

一:会计要素 

  1. 资产负债表要素(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资产
    1. )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2. )资产的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会计中入账的资金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负债

  1. 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1.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
    2.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1. 负债的概念: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业务。与该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 所有者权益
      1.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股东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受益等,通常有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1. 利润表要素(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
    1. 收入
      1. 收入的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

2.1.1.1。收入的分类: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1. 费用
      1. 费用的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付出的相应”代价”。
    2. 利润
      1. 利润的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前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

二:会计科目

  1. 会计科目的概念: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
  2. 会计科目的分类
    1. 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 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应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 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 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 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6. 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2. 按其核算信息祥略程度分类:
      1.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做的总括分类,它提供总括性的核算指标,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2.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更为详细的分类,它能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
  3. 会计科目表(参考网址):http://www.canet.com.cn/kemu/596034.html#part1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1.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
  3. 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

四:会计账户

  1. 账户概念: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2. 账户的分类
    1. 按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共同类、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2. 按用途结构分类: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提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财务成果类账户、共同类。
    3. 指标详细程度分: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3. 账户的结构内容: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成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成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初期余额和期末余额。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五: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1.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2.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3. 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
  4. 两者核算内容一致。

六:会计凭证

  1. 会计凭证的概念: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 会计凭证的分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1. 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执行或已完成。用以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的书面证明文件。是在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最初证明,在法律上具有证明效力,也可叫做”证明凭证”。
    2.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1. 记账凭证按其适应的经济业务,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
      2. 记账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两类。
      3. 记账凭证按其是否经过汇总,可以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

七:会计等式

  1. 反映资产负债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2. 反映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八:借贷记账法

  1.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 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
    1.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量,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2.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
    3. 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
    4.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转出(减少)。
  3. 记账的基本要求
    1.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2. 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3. 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九:同业拆借

  1. 同业拆借的概念: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法人授权的金融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通融的行为。
  2. 同业拆借的情况: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中,由于存放款的变化、汇兑收支增减等原因,在一个营业日终了时,往往出现资金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一些金融机构收大于支,另一些金融机构支大于收,资金不足者要向资金多余者融入资金以平衡收支,于是产生了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相互拆借的需求。
  3. 同业拆借的具体情况:
    1. 资金拆出:资金多余者向资金不足者贷出款项。
    2. 资金拆入:资金不足者向资金多余者借入款项。
    3. 净拆入: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入大于资金拆出。
    4. 净拆出:一个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出大于资金拆入。
  4. 会计核算:
    1. 拆出资金:

借:拆出资金——XX拆入行户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备付金存款户

拆借资金到期时,拆出行接到通知办理转账: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备付金存款户

贷:拆出资金——XX拆入行户

        

拆入资金: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备付金户

贷:拆入资金——本金

        

拆入资金到期,归还拆入资金时,拆入行会计部门签发中国人们银行转账支票,提交开户的中国人民银行,办理本息划转手续。

借:拆入资金——本金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备付金存款户

或贷:拆入资金——利息调整

或贷:利息支出(差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zaji/5706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