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备课的步骤

音乐备课的步骤,第1张

备课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课堂教学并不是从教师走进课堂才开始的,而是从备课便开始了。上好一堂课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课备好了却缺少其它因素的配合,课还是上不好,但是,没有备好课却想要上好课,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其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备课备得充分,上起课来心里便会感到踏实;备课备得周到,上课时便能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真正是“备课花功夫,上课显神通”。备课如此重要,那么,音乐学科应如何备课呢?

第一,要审题

我认为拿到了个课题后,要像写文章一样进行审题,看一看这首歌曲所能带我的所有信息。

如:词、曲作者是谁?

什么内容的歌曲?相似的歌曲还有哪些?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

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学习或欣赏这首歌曲能得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得到什么教育?

第二,要有依据

我们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材料,安排教学过程,依据是什么?

1、要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原理

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课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2、突出音乐课的纯贺咐特点

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听觉的艺术,我们要在上课时突出这一特点,要让学生多听完整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做纯到震撼,得到感悟,接受教育。

3、要尊重歌曲或音乐的风格

每首歌曲或音乐都有自己的风 格,或舒缓或激越,或庄严或诙谐,我们要尊重歌曲的风格,不能把进行曲上成小夜曲。

第三,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之一。教者要掌握所教对拍含象的音乐基础,心理状态,兴趣特长,组织纪律,音乐骨干及男女生人数等等。如果教者不了解学生状况,那就无法控制教学过程,要上好课必然不可能。

第四,要备重、难点

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果教者主次不分,平辅真叙,“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教学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五,要有课前准备

备得再详细的课,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也会显得手忙脚乱,尤其是音乐课,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胜任的,我们得借助音响,如多媒体、录音机、磁带、VCD等,教具得有钢琴或电子琴、打击乐器、口琴等等。

第六,要备意外事件的处理

在备课中,教者应尽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免因不能解惑,答疑而哑口无言,束手无策,陷入尴尬境地。

上音乐课的备课方法猛让。

1确立新的音乐教学备课观。

2树立新的音乐课程观。

3备音乐教材,体现以音乐审美核心,重视教材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4备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体现音乐教学活动具有音乐性和发展性。

5备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面侍悄向全体学生,注老知渣重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就是要备好课。当新一轮课改向我们走来,当新课程的理念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深切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每一位教师确实都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进行了角色的转换,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教材培训和各级各类的优质课竞赛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有许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音乐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但是我们还是能切身感受到,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教学,我们变得越来越注重形式而在教学中顾此失彼,以至使音乐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那么如何灵活有效地来备课呢?

一、作好教材分析的案头工作: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学情、精确的挖掘利用教材等因素,而这些都是备好课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结合学情,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等,才能备出高效、灵活的课来,也才碰扒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

1、理解课程要求

教师应仔细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每一单元总体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理解、分析教材,把握好每一课做吵李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并正确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三年级《妈妈的心》一课,从小爱到大爱,由对妈妈的爱延伸到对祖国的爱,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爱!

2、分析学生知识背景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这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如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如何引入纯迟新知识,在引入新知识之前还需补充哪些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便对教学中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致的估计,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当我们确定好课题,仔细研究过教材后,如果对所教的内容还有不能确定的地方,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帮助我们获取准确的答案,辅助教学。

4、熟悉所教的内容

对我们确定好的课题,通过前几项的案头分析准备,接下来我们每一位老师就要做到对所教内容心中有数了,包括对所教的歌曲自己能流利得唱好、对所欣赏的乐曲能清楚地了解其曲式结构、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

二、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上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动力的方向。由于每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此,教师应从具体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教学大纲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堂课的目的要求一般包括了思想教育,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几部分,制定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课堂上的各项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准确性,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森林里的铁匠》的乐曲中,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了解同一主题不同风格、题材的音乐作品;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劳动生活题材的歌曲和乐曲的感受或见解,分享音乐创作的成果。如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即兴表演和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劳动”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知识与技能:掌握儿童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了解其不同的音色特点,能为乐曲《森林里的铁匠》编配伴奏音型,并进行合奏。

2、教学参考

不同教材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参上都有明确的提示。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的思路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紧扣这些文字,努力用具体的目标来落实其要求,并把它们当作中心目标或重点目标来对待。

3、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点,适当地制定教学目标。

三、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每节音乐课都有教学重、难点。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老师对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和处理上。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大体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歌词处理、歌曲表现等方面。

1、吃透教材,定准目标,是准确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的前提。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强化感知。

3、以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四、把握课堂教学的主线: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课堂的教学主线一般是以课题内容为核心的,各种教学活动总是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老师在备课时有了这根教学主线,就要紧紧扣住它、围绕它来设计各种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活动,最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明确了教学目的,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怎样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成了关键性的问题。因此教学方法是事关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步。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在正确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六、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好每节音乐课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总结归纳,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灵活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备课时要强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备课尽量备详案。

备课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备课是展示教师的个性化创造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

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要求。音乐教师在设计备课时应该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价值取向,把备课的焦点放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此,要求教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

教学手段永远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许多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不应一概抛弃;现代的教学手段要用,但一定要恰倒好处。一堂好的音乐课,其内容与形式总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82502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