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餐透视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钡餐透视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是什么?,第1张

过程

1.胃肠钡餐检查是检查胃肠道病变最常用的方法。

2.上消化道大出血期间暂时不作检查,待出血停止(粪隐血试验阴性)2周后进行。

3.检查前禁食6小时以上。有幽门梗阻者,检查前应抽净胃液。

4.造影剂一般采用160~180%W/V双重对比硫酸钡混悬剂。

5.先服产气片剂。

6.检查小肠者,于上消化道常规检查后(如病员主要为检查小肠者。

7.检查肠道的肿瘤、结节、节段性小肠炎、腹膜结核、腹部肿块待查等。

8.在回盲部及升结肠充盈时。

注意事项

1.用于检查胃、十二指肠、小肠、盲肠升结肠和阑尾的病变,如溃疡、肿瘤、炎症、先天性变异腹膜的病变,如腹膜结核、肠粘连腹部肿块,了解肿块与胃肠道的关系,从而作出鉴别诊断。

2.肠梗阻发作时最好不作检查,必要时可用60~76%泛影葡胺40~60ml作检查。急性胃肠道穿孔和急性胃肠炎,在恢复前不作检查。

3.检查前3天不服含铋、镁、钙等高原子量药物。胃十二指肠可不必摄片,再服100~200毫升的钡剂。第一小时内每15分钟透视一次,以后每30分钟透视一次,直到钡剂充盈回盲部。

4.在小肠检查后,应继续观察回盲部,直至升结肠的情况。在小肠未端未排空,盲升结肠充盈较满意时摄片。

5.应注意是否充盈阑尾区有无局限性压痛,阑尾充盈,注意阑尾的充盈情况,有否分段,充盈缺损。

(一)胃肠钡餐检查是检查胃肠道病变最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查胃、十二指肠、小肠、盲肠升结肠和阑尾的病变,如溃疡、肿瘤、炎症、先天性变异;腹膜的病变,如腹膜结核、肠粘连;腹部肿块,了解肿块与胃肠道的关系,从而作出鉴别诊断。

(二)上消化道大出血期间暂时不作检查,待出血停止(粪隐血试验阴性)2周后进行。肠梗阻发作时最好不作检查,必要时可用60~76%泛影葡胺40~60ml作检查。急性胃肠道穿孔和急性胃肠炎,在恢复前不作检查。

(三)检查前禁食6小时以上。有幽门梗阻者,检查前应抽净胃液。检查前3天不服含铋、镁、钙等高原子量药物。

(四)造影剂一般采用160~180%W/V双重对比硫酸钡混悬剂。

(五)先服产气片剂。1~2分钟后,立位透视胸部和腹部,除外膈下游离气体及肠梗阻。吞一口钡剂,透视观察钡剂通过食管及贲门,注意贲门扩张是否正常,有无钡剂分流,胃泡内软组织影等贲门癌征象。俯卧位显示胃窦和胃体部粘膜,如钡剂量不够,可再服一口钡剂,转动体位或用手法使钡剂分布较均匀,使粘膜皱襞更好地显示。摄粘膜相后.服钡剂100~150ml,俯卧位下观察胃体和窦部充盈相,注意有无龛影,充盈缺损、狭窄,胃窦部的张力、蠕动,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和收缩时的形态,有无变形、激惹、龛影等征象。如钡剂量不够,可再补充。俯卧位连续服钡时可注意钡剂通过贲门的情况,有无裂孔疝,在气体对比下观察胃底的粘膜皱襞。摄俯卧全胃片、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相及收缩期相。俯卧位检查后转向仰卧位,此时钡剂多数流向胃底、气体流向胃窦。必要时可适当调节X线台的倾斜角度。作为双重对比显示胃体和胃窦的轮廓和粘膜,胃底的充盈相显示胃底的轮廓,以及十二指肠曲的形态。摄胃窦及胃体后壁相,双重对比相。

俯卧位及仰卧位检查完毕后,应再恢复立位检查。此时应再服较多的钡剂(200ml)以上观察钡剂通过贲门的情况、胃底胃泡形态,胃体、胃窦充盈后轮廓是否正常,胃壁是否柔软,有无龛影、充盈缺损。胃的张力、位置。十二指肠球和十二指肠圈的表现。使用压迫器显示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皱襞和龛影。吞一口钡剂摄立位全胃片,或针对有病变的部位摄片。

一个完整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应包括以上所述的各种体位和不同程度的充盈相。还必须善于使用手法,使钡剂的分布和充盈更为适当,更有利于显示病变。发现龛影和充盈缺损时,应使用压迫法。在中等量钡剂充盈下,使用压迫器或棉垫,适当的加压,显示龛影或充盈缺损边缘部位的粘膜纹理。摄片应有计划地

进行,每一次曝光均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总之,在透视没有发现病变的情况下,应摄片记录正常的表现:在发现病变后,摄片应重点显示病变的全貌,包括粘膜相,双重对比相、半充盈压迫相和全充盈相,应适当地结合,视病情灵活应用。

(六)低张双重对比造影: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法可作为常规法,但低张法应有选择性的使用。低张法能较好地显示胃小区和小的浅表溃疡,对早期胃癌的发现有一定价值。于造影前10分钟肌肉注射654-2,10~20mg(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律失常者禁用)。造影前1~2分钟服产气片。

检查步骤包括:立位常规胸部和腹部透视,食管吞钡透视。服钡剂30~50ml,俯卧位摄胃前壁双重对比相。服钡剂100~150ml,向右翻转,转动身体数圈。摄仰卧位胃角及后壁双重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胃窦后壁双重对比相。摄俯卧位胃体及胃窦充盈相(包括全胃),俯卧右前斜位胃窦及十二指肠球。立位再服100~200ml钡剂,轻度右前斜位片,摄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片。

(七)十二指肠降部通常以俯卧位充盈相显示较好,仰卧位双重对比能较好显示十二指肠圈。遇十二指肠圈部的炎性病变、肿瘤,壶腹癌和胰头癌时,应把十二指肠圈部显示好。在常规法显示不满意,可使用低张法。方法为常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后,再服适量钡剂,肌注654-2,10~20mg后,俯卧位数分钟后检查。

摄俯卧位,仰卧位片,必要时加摄侧位片。

(八)检查小肠者,于上消化道常规检查后(如病员主要为检查小肠者。胃十二指肠可不必摄片),再服100~200毫升的钡剂。第一小时内每15分钟透视一次,以后每30分钟透视一次,直到钡剂充盈回盲部。

透视时观察钡剂到达小肠的那一组,有多少小肠有钡剂充盈,胃内残留钡剂多少;显影的小肠钡剂的分布情况,显影的肠段钡剂分布是否连贯,有否分节、分散等功能改变;有否扩张或狭窄的肠段,小肠的推动性是否良好,有无粘连、压痛;有无肿块扪及,肿块与肠道的关系,有无肠腔的充盈缺损等。小肠摄片至少应有2~3张。第一张在胃未排空之前。(胃内残留钡剂约为20~30%)钡剂已达小肠中上段,通常在服钡后20~30分钟。第二张可在第一张摄片后约半小时,此时胃内钡剂即将排空,而小肠中下段已显影。第3张可在钡剂已达回盲部,小肠下段仍有钡剂。在发现有病变或病变可疑时,应于15~30分钟之内重复摄片。

(九)检查肠道的肿瘤、结节、节段性小肠炎、腹膜结核、腹部肿块待查等。在小肠检查后,应继续观察回盲部,直至升结肠的情况。在小肠未端未排空,盲升结肠充盈较满意时摄片。

(十)在回盲部及升结肠充盈时,应注意是否充盈阑尾区有无局限性压痛,阑尾充盈,注意阑尾的充盈情况,有否分段,充盈缺损。

【注意】

消化系溃疡急性期不宜作造影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7711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