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垠的个人经历

王垠的个人经历,第1张

1997年,考入四川大学计算机系97级。

2001年,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所硕博连读,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

2003年发表《完全用Linux 工作》、《写给支持和反对<完全用Linux工作>的人们》,痛陈windows弊端、宣扬linux。

2004年8月,发表网络文摘《完全用linux工作》、《写给支持和反对<完全用Linux工作>的人们》,痛陈windows弊端、宣扬linux,文章在中国的计算机和linux阵营引起极大轰动效应,成为水木清华linuxapp版和中国多个linux社区的偶像级人物。

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The polygonal contraction heuristic for rectilinear Steiner tree construction” 。

2005年9月22日在水木社区BLOG上发表了《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退学申请》明确要求退学,痛斥国内高等教育弊端。

2006年8月,从清华退学后考GRE出国到了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全美排名第六名 。

2008年发表《Cornell 感受》并从康奈尔大学退学,到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计算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计算机专业排名全美50名之外 。

2012年,以一篇文章《对博士学位说永别》再次退学,至此王垠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8年分别从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退学。

2012年冬季,加入Coverity,职业软件工程师。

2012年发表文章《对博士学位说永别》,他认为他的“博士生涯”已经帮助他找到了比博士学位更重要的东西 ,再次退学。

2012年结束在Google的实习后发表《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

2013年03月发表《谈“P=NP?”》 ,并表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它根本不需要解决。” 。

2013年11月发表《What's wrong with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Functional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问题出在哪里》),痛斥对象编程和函数编程弊端。

2014年02月发表《程序员的心理疾病》,认为程序员群体存在心理疾患。

王垠,四川大学97级本科毕业,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直博。期间曾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工程专业就读,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因《完全用GNU/Linux工作》一文和对TeX的推广等“非研究成果的业余东西”而出名。 在只剩一年就要博士毕业的时候,他申请退学,并将1万7千余字的“退学申请书”(题为清华梦的粉碎)公布在网上,引起舆论界一时对教育体制、理想主义等的热议。

天才是怎样的?可能每个人心中对于天才的看法都各不相同,不过我觉得可以用《庄子》当中的一段话来形容天才的风姿: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所谓天才,他是那样的纯粹,那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不仅仅才华横溢,而且清高孤傲;不仅仅清高孤傲,而且外表俊丽。可以说一个真正的天才,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他太完美了,除此之外别无缺点。也许号称中国最嚣张的天才,王垠可以称得上这样一个人吧!

王垠是一个从小就聪敏过人的人,他在1997年考上了四川大学,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眼中看来,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对于王垠来说,这兴许是一次发挥失常的考试,因为从他后面的成绩来看,他应该是清华北大的料。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4年后他被保送到了清华硕博连读——这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大学生最高的荣誉了。

然而王垠并不把这当作什么,然而“瞬时弃天下,犹弃敝也”,王垠很快就受不了清华了,在我们眼中十分先进的清华,被他看出了其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他在清华发表了不少论文,甚至还被收录进了SCI,但是那都不是他的本意,他自己觉得那几篇文章只是在理论上有所研究,根本算不上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他还是屈从了导师的意见去投稿了。

在清华期间,他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成为当时许多人的偶像。从2003年起,他先后发表《完全用Linux 工作》、《写给支持和反对<完全用Linux工作>的人们》,痛斥windows弊端、宣扬linux,文章在中国的计算机和linux阵营引起极大轰动效应,成为水木清华linuxapp版和中国多个linux社区的偶像级人物。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The polygonal contraction heuristic for rectilinear Steiner tree construction》。

然而因为研究方向的问题,他终于跟导师闹翻了,他在他的《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当中他写到了这一点,起因是因为王垠对导师要他研究的方向产生了厌倦——因为导师一直让他把他自己那几篇被他视作“垃圾”的论文到处投稿,他觉得毫无意义,于是申请退学,导师辛苦地劝他道:

“你好好考虑一下吧。退了学,清华的资源你都利用不到了。清华的网络,图书馆…… 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父母?人不是靠理想活着。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教研组为你付出的心血?……”

而王垠在他的《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当中这样写道:

“心血?你们对我没有任何有益的指导,却只有误导。每个月给我那点钱吊着一条命而已。而我的论文却可以为你们申请多少钱的973项目!我够对得起你们了。我不要再给你们做论文机器!”

怀着一地的心碎,王垠觉得自己的研究“完全变成纸张了”,他从清华退学,这时候是2005年,如果他不退学的话,很快他就可以从清华大学的毕业成为博士生了。但他毅然选择退学。退学之后,听说外国的科研环境不错,他决定去外国学习,寻找一个真正的能够搞研究的地方。他顺利地通过了GER,也就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入美国名校——康奈尔大学。

然而外国的大学并没有以前的同学和教授说的那么“神圣”,开学的强制性TA培训让他瞬间意识到,这所所谓的美国名校也不过尔尔,把官僚主义当作自己教学的手段,让充满科研精神的王垠觉得康纳尔大学不是自己所想要的,他发表了《Cornell感受》和《我为什么离开Cornell》两篇文章,然后扬长而去。

接着他又考取了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他在这里呆了10年。是这所大学非常让他喜欢吗?并不是的,他自己表示,虽然在这里学到了一些他想要的东西,但是这里的环境让他感到窒息,尤其是在美国学术界的那种趾高气扬的权威,让他感到这是“思想的监狱”。他毅然抛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发表《对博士学位说永别》,然后离开。

对于这件事情,曾经有位网友非常同情的评价道:

“我隐约感到王师兄很难去一个他理想中的研究环境。不是美国的教育体制没有以前优秀了,而是这么多年来,自费申请国外奖学金的学校,还有老师,都不是最优秀的。就算是是最好的学校如,mit ,还有最好的导师,他也不可能把最好的资源给从中国来的留学生的。说白了,这些年,通过GRE出国的,基本上是给导师当助教的,帮老师打工的,比国内的顶尖学校的优秀老师好不了多少。”

但是王垠这么“作”,是不是没有才能呢?并不是的,他很快收到Google的招揽,他在Google主要负责做一个内部检索项目代码的工具,他用了一个周左右拿出了一个原型并顺利完成了整个项目。他的项目负责人称这是“Steve本人“与实习生合作 20 年间遇到的最技术领先的”。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王垠在那里得不到他应有的重视,他做出的贡献是整个项目最大的,但是却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薪水,并且继续干着千篇一律而无聊的工作。他自己说:“特别像我这样的专家,在短时间内做出太多的价值,却拿跟普通人一样的回报。这就像是外科专家被作为包月家庭医生,太不划算了。”。于是他发表了《我和Google的故事》,然后离开。

他听说微软很好,然后去了微软。微软也并没有其他朋友说的那么好,跟谷歌一样,他被当作一个一般的“码农”来对待,他并不在乎工资,但是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在为微软提供“廉价服务”,于是辞职。但是微软想辞职可不是那么好辞的,最后经过反复协定,微软同意了他的辞职申请,条件是在全球微软公司封杀王垠。王垠讨厌微软这种做派,愤怒地离开。

从这些情况来看,三次从世界顶尖大学退学,被微软全球封杀的王垠确实是天才,他有的是能力,只是他比别人看得更深一些,因此对那些名校、名企的缺点和令人难以忍受之处也看得更明白些,这让他无所适从。希望这样科研人才能够遇到他的伯乐,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7166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