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垠到底有多狂?瞧不上清华大学,咒微软开不长久,喷阿里面试官

王垠到底有多狂?瞧不上清华大学,咒微软开不长久,喷阿里面试官,第1张

他是集“天才与疯子”称号为一体的超级天才、学霸狂人。他曾靠着超常的智力考上清华,结果又主动从清华退学。先后加入谷歌、微软、英特尔,却又将三家公司骂得体无完肤。

他曾咒微软开不了多久,后来被微软下了全球封杀令。他在参加阿里的面试后,在社媒上怒喷阿里面试官。这个狂人是谁?他就是王垠!那么,他的身上有些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王垠的成名之路,要从小时候说起。他出生在四川,从小学的时候开始,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天才。别人怎么也学不会的知识,在他的眼里就像玩 游戏 、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容易。

所以,他从小也就立下了“非清华北大不上”的宏大志愿。从小成绩优越的他,每次考试排名从没有跳出过班级前三名,是不少邻居眼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王垠的妈妈也对他寄予厚望,想让他考上清华。可是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高考时的失误没有让他考上清华,而是考上了位于西南方向的四川大学。

对于王垠来说,这就像是天塌下来一样,他不允许自己的人生有这样的失败。因此在好长的时间里,他都陷入了自我否定中,他的天空和世界是灰暗的,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成。

四川大学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所一流的大学,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是,对于王垠来说却并不是这样的。他不仅没有这样认为,反而还很嫌弃这所学校。

因为在王垠的眼里,学校都是一些只会做题看书的书呆子,并没有跟自己一样认真专研计算机问题的人。他不止一次尝试过退学,但是天不遂人意,结果还是不得不留在这里。

为了证明自己,他积极投身于书海中汲取能量。在四川大学图书馆里,他读到了一本思维的奇书《思维风暴》,而他的思维发生了逆天的转变,更是开启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那个时候,互联网计算机行业刚刚兴起,发展势头并不迅猛,而且也不普遍。但是,王垠却觉得这是一次机会,是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自己要好好抓住这次机会。

因此,王垠大学四年的专业是计算机,在校期间表现也非常好。他靠着自己超强的学习和 *** 作能力,成长为了计算机业内的灵魂人物。

2001年,在四川大学毕业以后,他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硕博连读。来到清华大学,他才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意义。在这里可以和实力相当的人同台竞技,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导师也很看重他的才能,一直在他身边悉心辅导、耐心培养,并让他参加了很多专业课题的研究。当然了,王垠也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过。

在读研究生的这一段期间,王垠的研究成果数都数不过来。虽然忙碌,但是他很兴奋。2003年他第一次提出了linux系统的优势,以及windows系统的弊端。

这一系统的发现,让很多老前辈及领军的计算机人才都觉得难以置信,因为这就是一次开天辟地、另辟蹊径的见解。

能在这个年纪就发现许多学术界老牌人士都难以发现的现象,他的才能令人惊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傻小子刮目相看。但是王垠却对这些褒奖全部不放在心上,也不以为然。

本以为王垠会学校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成果,可谁能想到他会在毕业的时候选择退学,离开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清华大学,成为清华 历史 上第一位主动退学的保送高材生。

2005年9月22日,王垠在清华的论坛发布了一篇名为《清华梦的破碎》的文章。这篇文章很长,有一万七千多字。王垠声称,这篇文章是自己的退学申请书。

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指出了国内考研状态的悲哀现象。他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追求名、追求利益,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而很少有人认真搞科研。

不仅如此,他还直接指出国内高考制度的不好,认为这样的高考制度会让他这样的人才埋没了。此篇文章一出,就引起了 社会 各界舆论的一片哗然。

离开清华的王垠,觉得国内已经没有自己所向往的一片科研的净土了。于是在2006年,他决定出国留学。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最终考上了全美第六康奈尔大学。

但是,再次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他在美国求学仅仅两年后,就再次选择退学了,而理由、原因,几乎和上次选择从清华退学是一模一样。

他觉得总计身为计算机专业的一名高材生,不想每天只是给导师办事,不干自己的事情,重复一些机械性的 *** 作。这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无非就是浪费生命。

也许是他觉得在学校生涯期间已经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了,所以在2012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博士学位说永别》。至此,他结束了自己的学业生涯。

可能是他自傲的性格,让他觉得学校里的导师已经没有办法再教自己,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了,所以他草做出了这种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偏激的行为。

其实,王垠的求职路和求学路相似,发生了太多的故事。2012年,他在谷歌实习。但是他依旧特立独行。丝毫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和想法,甚至目中无人,还瞧不起自己的领导。

这种行为,让他在工作中频频失利。然后,他觉得公司的各项规定制度都与他理想中的制度千差万别,所以做出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举动,选择了离开这个公司。

同时,他还发文抨击谷歌的管理制度,呼吁大家停用谷歌,引起了谷歌的不满。不过,这样的经历却让他成为微软眼里的红人,微软更是评价他为 历史 上技术最领先的实习生。

于是,面对微软抛来的橄榄枝,王垠没有拒绝。2013年,王垠入职微软了。原本想着能在微软大展拳脚,好好干一番,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哪知好景不长,王垠在微软仅仅干了不到九个月的时间,老毛病就犯了。他批评微软存在很多问题,并微软辞了工作,还断言微软早晚会倒闭。

微软作为全球互联网公司的业界老大,肯定接受不了王垠的这一番公开挑衅。直接将他拉进了公司的黑名单中,再也拉不出来的这种,并且表示永远不录用他。

微软的这番 *** 作,就等于是将王垠从全球的计算机行业中直接封杀了,对他将来的发展就业有极大的影响。可是,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自己可能会回国创业。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兴起,有人建议他可以在这方面多加研究。但是如今的职业和人群,导致许多家庭可能就会面临失业的危机,所以他认为不应该实现人工智能。

2018年,有人透露王垠出现在了一家上海的Intel公司。这一年他已经40岁了,他在这所公司工作的时间是最长的。许多人认为他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可能并不想继续折腾下去了。

可是谁会知道,在同年的12月10日,他又发文称自己将要离开公司,继续去探寻人生的精彩世界,开始下一阶段旅程,为他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

2019年12月,王垠受邀到阿里面试,在面试时和P10面试官赵海平起了冲突。王垠内心非常不满,把对赵海平的怨气和愤怒转化为了对阿里内部制度的怀疑和不满。

然后,他在网上对阿里和赵海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评。这两人都是计算机领域的顶级高手,却因为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满城风雨,坊间传闻一浪盖过一浪。

最后,这次事件以赵海平的年终奖绩效被打了3.25分被迫离开阿里,王垠获得“胜利”而宣告结束。王垠没能成为阿里的员工,他自己也不会觉得可惜,因为他根本不在乎。

不过,对于赵海平来说,可能就不是这样了。因为这么一个事情,丢掉了饭碗确实可惜。也不知道,赵海平的心里对于王垠是否有那么一丝丝的恨意。

王垠的人生可谓“精彩纷呈”,他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挑战自我。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达到一个大众和自己所期待的那样的高境界,可是他依然也没有想着改变。

虽然王垠有很高的学识,也有很高的智商,干什么也都可以很快入门,但是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并不是太会尊重人,并且他也忘记了只有合作,才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他一直都是自己盲目地只做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脱离了人群的他,又怎么会为世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呢?对于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天才,你是怎么看的呢?

他真的是一块读书的料,从小被称之为“神童”,是家长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他凭借自己超高的智商,在大四那年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机会。

之后,他又连入两所世界顶尖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攻读博士。

然而,他在这3所顶尖名校读博,却没有拿到一本博士毕业z书。

尽管这样,依然阻止不了他进入三大世界巨头公司工作。

只是,他加入谷歌,加入微软,加入英特尔后,三大世界巨头公司都为他大动肝火,最后微软更是直接对他进行了“全球封杀”。

一手好牌硬是被他打得稀巴烂。

他就是在2005年洋洋洒洒写下了1.7万字《清华梦的粉碎》的王垠。

神童没落——放弃攻读3所顶尖大学博士

王垠考上3所世界顶尖名校读博,却没拿一本博士毕业z书,真可谓惊呆众人!

原因都是他没有坚持读完,就退学了。

并非是他天资不够,无法毕业,相反在读书生涯中,他一直是“天才”般的存在。

1997年,王垠参加高考,原本志取清华北大,因为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屈才进了四川大学。

但这并没有打击到他的自信心,读到大四时,他完美逆袭成功,获得了保送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机会。

并且,在清华求学期间,王垠展现自己超人的计算机天赋。

他提出了计算机的两大系统语言,因为独到的见解,他宣扬linux *** 作系统,痛斥windows的弊端,成为当时偶像级人物,收获了许多忠实粉丝。

只可惜,风光过后的王垠并没有按大家的预期那样完成博士学业。

2005年,就离博士毕业只差一年时间,王垠写下了那篇1.7万字的文章——《清华梦的粉碎》,彻底宣布从清华退学。

他《清华梦的粉碎》文中写道:

就这样,他离开了众人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

天才的世界里,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可人家依然“天才”般存在。

一年后,王垠如愿考上了美国顶尖的计算机高校——康奈尔大学。

他原本以为在康奈尔大学可以进行真正的研究了,没想到该校给他的印象更糟糕。

他直接骂:美国的教育是商业性的应试教育,外国研究生基本上是导师廉价的劳动力,“真正的研究”的环境是很难存在。

王垠失望地离开康奈尔大学后,又考上了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继续攻读博士。

其实从王垠离开清华开始,就注定了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制度能够在他心中占据理想的位置。

所以,他最后还是以一篇《对博士学位说永别》痛骂了一通印第安纳大学的教育制度,彻底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放弃攻读3所顶尖大学博士,没能拿到一本博士毕业z书,似乎对王垠没有什么可惜的,却留给了家人无尽的遗憾,也留给了世人一声声的扼腕叹息。

神童的没落——被微软全球封杀

没有博士毕业z书,并没有影响王垠进入世界顶尖公司工作。

凭借对计算机领域独特的见解,让他在2012年敲开了谷歌的大门,获得了一个实习的工作机会。

尽管只是一个实习生,他却可以参与制作一个重要的项目——跨语言的“服务式”编程工具,不应该是他独立完成的。

直到现在,他完成的这个项目,仍然在谷歌运行,每天检索和分析谷歌内部所有项目代码。

尽管如此优秀,但是,王垠当时项目刚开始没多久,便与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有不同的意见。

一个领导,一个倔强的实习生,互不相让,闹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

王垠拒绝团队合作,独自完成了项目中检索部分。

最终,负责人才对王垠另眼相看,承认他的项目技术十分领先。

只是,负责人对他180度的态度扭转,也无法挽留住他。

反而让王垠更加孤傲,认为这个Python的东西是至今技术最牛的项目,而他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结果,他写下一篇文章痛骂谷歌,便摔门而出,潇洒地离开了谷歌。

接下来,王垠踌躇满志地加入微软公司,以为自己可以在这里“一技”称雄,不曾想公司的规章制度又令他水土不服,只好又选择了退出。

这次和上次一样,王垠对微软也毫不留情,开口便骂这样的公司迟早会倒闭。

不同的是,微软没有选择隐忍,而是下达文件: 不允许王垠加入微软旗下任何一家子公司,就算是合资企业也不行。

2019年,失意离开微软的王垠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英特尔,最终也是失意而去。

从那以后,这个昔日的计算机天才,再也没有爆出更惊人的消息了。

他的人生本不该如此

对于王垠而言,他想要拿到一本顶尖高校的博士毕业证并不难,只可惜他总是认为“教育界不存在一所适合我的高等学校”,并用退学来反抗这些教育制度。

对于王垠而言,他想要应聘到世界500强的一份好工作不难,只可惜他总是在骂——“IT业界不存在适合我生长的公司环境”,并用辞职和谩骂来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公平,也永远不会因个人而发生改变,并存在着各种不合理不规范的规则,而且想要挑战规则的人不止王垠一人。

对于教育制度的不满,历来就有好几人,河南的蒋多多、安徽的徐孟南和陕西的张皎,他们都是在高考时用零分来表示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

最终,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高考落榜,无书可读,四处打工。

可是,事情过去那么多年,教育制度依然如旧,没有太大的改变,为什么?

如果我们从上层的视角看问题,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任何制度不可能只适用于个别人,而是要服务于大多数人;而且制度不可能十分完善,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也就是说,尽管现行的教育制度有诸多弊端,但是能让大多数学生受益,让学生只要通过努力读书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遗憾的是,王垠们表现出对教育的诸多不满,不是去寻求解决方法,反而是用自己的前途来赌气,“你不改变到让我顺心,我就不读了”,最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其实,王垠的人生本不该如此。

要知道,对教育的不满,不是马上就可以改变得了的事情。

既然这样,王垠应以个人前途为主,读完博士,实在是有心去改变现行的教育,就努力进教育部工作,努力当上领导,凭他的毅力是可以做到的,那时候想怎么改教育制度就怎么改,改到自己顺心为此。

但相信,他到那个时候就会理解教育的种种“无奈”了。

而对于工作制度和公司行事作风的不满,王垠也有两种更为妥当的处理方法:

首先,他可以选择辞职,但也需要留些余地,留些退场的体面,既然已经离开了,骂再多也无益。

其次,凭借自己的天资聪明,他只要肯努力和坚持,无论在谷歌、微软,还是在英特尔,都可以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当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导。此时,他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还可以对现行制度进行完善,何乐不为?

只可惜,直到如今,王垠对任何事情的不满,依然是以抱怨,以自己的前途来抗争。

据了解,他回国后,也没有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是开了一个网站,继续宣传自己的想法和思想。

为此,他还做了一个事业计划,建立一个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机构,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的创造力不会被世俗教育束缚。

他会实现吗?

我想,难!无规矩不成方圆,除非每个人天生都能自觉做事情!

1997年,考入四川大学计算机系97级。

2001年,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所硕博连读,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

2003年发表《完全用Linux 工作》、《写给支持和反对<完全用Linux工作>的人们》,痛陈windows弊端、宣扬linux。

2004年8月,发表网络文摘《完全用linux工作》、《写给支持和反对<完全用Linux工作>的人们》,痛陈windows弊端、宣扬linux,文章在中国的计算机和linux阵营引起极大轰动效应,成为水木清华linuxapp版和中国多个linux社区的偶像级人物。

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The polygonal contraction heuristic for rectilinear Steiner tree construction” 。

2005年9月22日在水木社区BLOG上发表了《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明确要求退学,痛斥国内高等教育弊端。

2006年8月,从清华退学后考GRE出国到了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全美排名第六名 。

2008年发表《Cornell 感受》并从康奈尔大学退学,到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计算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UB)计算机专业排名全美50名之外 。

2012年,以一篇文章《对博士学位说永别》再次退学,至此王垠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8年分别从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退学。

2012年冬季,加入Coverity,职业软件工程师。

2012年发表文章《对博士学位说永别》,他认为他的“博士生涯”已经帮助他找到了比博士学位更重要的东西 ,再次退学。

2012年结束在Google的实习后发表《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

2013年03月发表《谈“P=NP?”》 ,并表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它根本不需要解决。” 。

2013年11月发表《What's wrong with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Functional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问题出在哪里》),痛斥对象编程和函数编程弊端。

2014年02月发表《程序员的心理疾病》,认为程序员群体存在心理疾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6146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