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混有大恶,舍此正念。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混有大恶,舍此正念。,第1张

你好!
功不唐捐(gōng bù táng juān)
出处
原文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解释
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佛家语,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
"唐"字这里意为"白白的,徒然的"。
所以"功不唐捐",可以解释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

书籍一年顶十年(复盘)

七天共读转瞬就过去了,对于共读和感悟的收获再来复盘一次。
从进入高手圈,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高手圈全勤打卡,毕竟读书营养成的每日输出习惯不能荒废了。
参加《一年顶十年》共读营时,我也是毫不犹豫,反正总是会坚持打卡的,共读打卡还更有氛围,对于共读打卡的全勤和爆棚,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为了达到每日爆棚这个小目标,每天早晨起来,列了一日计划清单以后就开始认真阅读。
这本书以短句为多,文字简单易懂,但又满满都是干货。初读给人的感觉是,这些道理似乎如雷贯耳啊,可还是有那么多人道理懂得很多却过不好这一生。于是再读,一小节一小节读,每读完一小节,闭目思考一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和状况,自己是否会去做,是否能做到,暂时做不到的或者不会去做的就pass,符合自己的就精读并且输出感悟。
这本书中很多的句子都可以作为鞭策我们行动的金句或座右铭。开始不难,难的是持续行动,猫叔能够将这些道理实实在在的践行,并且持续践行,单凭这份坚持就是走上塔尖的人
世界上最短的距离的是从手到嘴,最长的距离是从说到做。道理懂了那么多,为何生活依然没有太多改变,因为大多是知道先生。
因现阶段没上班,对时间并没有太多概念。怕自己荒废了时间,所以特意报了时间管理群,但最近还是倦怠感包围。读了这本书,猫叔的关于时间的“灵魂五问”似乎像个紧箍咒一样在耳边环绕,哪怕不经意打开一下抖音或爱奇艺,罪恶感立马袭来。在紧箍咒的作用下,基本上每天上午能把一天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下午和晚上终于不再慌乱,可以安心的看书陪娃。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猫叔的这句话回答了很多很多想不明白糟心的问题。比如朋友跟我倾诉工作家庭上的一地鸡毛,我转发这句话给她,她深思后回答我“是的,让自己变得更好,能力更强,地位更高,收入更多,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是的,我身边赞同。没上班,我一样可以学习精进让自己变得更好,从精神状态到能力上,我也不再焦虑工作机会。
参加过秋叶写作营,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坚持日更会让你成为一个对生活更敏锐,更有感知力的人”,这与猫叔的坚持阅读写作,日拱一卒不谋而合。也正因为猫叔在这本书发布会上的这个“日拱一卒实力不俗”,高手圈我才能坚定的坚持每日打卡。看自己的每日输出,真的谈不上多好,但是随手输出已经毫无压力。
最后想说的是,从知到行难,这本书是一本实实在在的践行手册,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做的。看过学过用上,从思想上去接纳,从行动上去出发,持续持续再持续,才能真的一年顶十年。

(今天有事拖到下午了,所以同步高手圈打卡更过来)

最近听一大牛聊天,讲到佛教的“六波罗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周末仔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以前读过的一些内容,浅谈自己对“六波罗蜜”这一概念的理解。

所谓“六波罗蜜”,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我们不讨论六波罗蜜的逻辑关系和佛教含义,但从个人成长角度一一探讨。

一,为何布施第一。

六波罗蜜,排名第一的就是布施。所谓的布施,一是不吝钱财,二是不吝帮助,三是不吝赞美。别人遇到困难,你给予比尔呢财物的布施,这是布施的一种,但是最低层次的布施。别人遇到困难,你能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是第二层次的布施。这两者是布施里最常见的。其实,不吝赞美也是一种布施,别人做了一件事,让你来评价,或者征求你的意见,你夸奖他,他得到了信心,这也算是一种布施。

学会布施,就能广结善缘。

二,持戒是一辈子的事。

持戒,就是“我不做什么”。比如,我们都会说,我们要读万卷书,要行万里路,要广结善缘,等等。但一出门,别人一引诱,就跑偏了。

如何持戒呢?其实,控制自我就是持戒。比如,每天早上5点30分起床,每天100个仰卧起坐,不说假话,每周坚持跑5公里,每月坚持跑10公里,每季度坚持跑一次马拉松,写下来,做下去,就是持戒。这也是牛人和庸人之间的一条分水岭。

三,忍辱方能负重。

有了善缘,有了持戒,自然会一点点进步。但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你越进步,你的诋毁就会越多。比如你的舍友都天天打游戏,你按时按点去自习室读书,别人就会说你“为了泡妞”,或者“效率不高”。人总是放任自我的,同时见不得别人不放任自我。所以,要想再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忍辱。你骂我也好,你诋毁我也好,我该早起早起,该读书读书,该跑步跑步,我不搭你的茬,你自然也伤害不到我。最终做到百毒不侵。

四,精进就是日拱一卒

有了布施,持戒,忍辱,其实自然而就会获得持续的精进。但精进真的是一件很慢很慢的事情,指望“今天学习,明天就进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只有持续不断的日拱一卒,把小事做精,才有可能持续精进。

精进并不是说要“一日千里”或者“天翻地覆”,而是一些细微处的积累。比如,上一周我写的文章被看了10次,这一周我认真组织,改进写作的技法,我的文章被看了11次。这一次的增加就是精进之法。

而精进之路又非常孤独,因为作为群体的人,最不喜欢看到的就是周围人持续的进步。(试想一个非常令人绝望的问题,这个世界上,真的希望你过的幸福的人有几个,尤其是你的那些亲人们)。精进需要持戒和忍辱。所以,这三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五,听听内心的声音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吃饭时看电视,跑步时听音乐,洗澡时听广播,我们接受了太多消息,却总没时间聆听自己。所以,六波罗蜜讲到禅定,就是摒弃一切纷扰,关注呼吸,关注当下,关注自我。

前阵子,通过阅读一本书,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冥想。过年期间,按套路慢慢练习。我学会的是最初级的呼吸冥想法,居然让我有了“擦拭了一遍大脑”的神奇的感觉。就找一个十分钟,什么也不想,整个关注点就在一次又一次呼吸间,当思维跳跃的时候,再缓慢地给它拉回来,坚持十分钟,感觉像是给大脑“重启”了一样。

六,般若,是大圆通

智慧的最顶层,往往像极了智慧的最底层。比如般若,当你经过持续十几年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从而到了禅定这个层级,那就是智慧的大通融了。顶层智慧有什么呢?虽然我没有领悟到,但我觉得,无非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这种异常浅显的东西,学习的过程,就是先掌握底层知识,再将底层知识无限复杂化,最后再去繁就简,回到知识的本真。

这六点我总结的并不是很好,但每想一次,好像智慧就会精进一点点。坚持六波罗蜜,一定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我是个笨人!认识到这一点,我也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为啥是笨人呢,其实聪明就是相对笨,不聪明不就是笨吗?我们评价别人,一般是很聪明、聪明、笨、很笨(同义词傻)。一个人不聪明,如果直言不讳就是笨,委婉一点就是一般人、普通人。可能很早以前在旁人的眼中我就不聪明,但自己认识到这个还是很难,要不古语云“人贵在自知之明”。
聪明还是笨,现在一般用智商高低来评判。智商也是智能,是指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网上有不少测评软件,我测过几次都有超过100的,最高分有130,当时洋洋自得,自认为自己智商真高,属于聪明人。我果然是聪明人吗?

自己的成长历历在目,只要不回避,不自我麻痹,认真去揪,翻开记忆的大脑,一切明明白白。测评软件可以骗别人,能骗到自己吗?从小到大,是没人骂过我笨,但聪明与我无缘,从来就没啥聪明表现,平庸的事俯拾皆是。

观察力一般,当初和老婆谈恋爱,自我感觉良好,根本感觉不到也体会不到女人的心思,不会讨欢心,恋爱都搞得坎坎坷坷,唉声叹气,还好有孔夫子的话自我安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记忆力差,读书老记不住,又没啥窍门,小县城的也想考大学啊,只能下笨功夫,翻来覆去得背、记,但效果很差,一些概念、公式、图标啊,尤其英语单词,折腾得死去活来。考大学真是用了洪荒之力,也就考了个一般本科(由于学校合并,进去是一般本科,毕业证倒是盖的985大学的大印)。记忆力不好,现在也经常看到同事名字卡壳,文件、规范也老记不住。

想象力不行,看画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听音乐是“听风是风,听雨是雨”,品尝到美食,也就是感觉好吃、还行,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到美妙之处。空间想象力也差,还好有了高德和百度地图,要不去远了,还真得绕来绕去。就连现在学冥想,效果与别人比,也是相差甚远,很难入定,高手说冥想时人、事、物栩栩如生,我是从没体验过,我是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反应力不够快,小时候和人干仗、吵架,基本只能自保,倒也养成了不惹事、善良、富有同情心得品质,同时培养了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当然血性还是有的,不惹事,也不怕事。

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这一块,我归咎如咱们的教育和文化传统,缺少思辨,感性替代理性,一路“填鸭”到大学。大脑习惯了被“喂”,但书本与现实是有很大偏差的,学的知识指导不了现实,感觉越学越傻。为啥网上喷子多?咱们国人最恨被耍!对官方的、媒体的报道天然有了反感,是对从小被愚弄的一种愤怒与无力的反抗。吐槽归吐槽,但分析判断能力普遍较差,感性判断代替理性判断,如吃啥补啥,非典期间抢板蓝根。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我也看了不少,但就是成功不了,才明白“推销成功学的成功了”,迎合了我梦想轻松迅速无本发大财的心理。

思维能力也没突出表现,工作以来,做事情也就是按部就班,认认真真(或者糊弄)完成领导交办的事情就万事大吉,很少进行深度思考,人生和工作都懒得去规划、预想,精益求精,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对知识的理解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美名其曰“难得糊涂”,根本无从去谈精通和应用。下个象棋,下了10多年了,到目前还是个臭棋篓子。

上述六条,条条没天赋,样样本领稀松。一直回避“自己笨”,一直幸存侥幸“自己也许聪明”,自我安慰、陶醉,或许这些阿Q精神能自我保护吧,毕竟没有几个是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中国国民智商平均值为105,我估计我也就是个平均值,这应该就是客观公正科学的评判,无论是二八定律还是正态分布,都能确认无疑。

笨人的人生也是人生,我也还想上进,也还想把日子过好。天分不行,如何是好?杨绛先生就说过“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爱好,从小喜欢读书,尤好武侠,金庸、古龙、温瑞安翻了个遍,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本不落,躲在被窝里,站在路灯下,甚至借着月光,看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早些年网上的小说,玄幻、仙侠、惊悚、穿越等,从痞子蔡、唐家三少、月关到烟雨江南、天下霸唱,也爽了个够。

笨,做事就不要绕弯子,找捷径,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

笨,也能成功,还能成大功、立伟业,曾国藩是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曾国藩,他用最“笨”的办法,成为一代大儒,他也用最“笨”但却是最有效的办法——编练湘军,“结硬寨,打呆仗”,打败了太平天国,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30岁以前的的曾国藩,可以说相当平庸,当时公认才智超群的左宗棠,在与友人的通信中经常评论曾国藩,说他“欠才略”“才太短”“才艺太缺”。甚至在成了大功之后,他的学生李鸿章也曾当他的面说他“儒缓”,就是说他反应太慢。曾国藩从14岁参加县试,考了7次,直到23岁才考上秀才,而且名次是倒数第二。如果生在上世纪80年代,估计考五六次也考不上大学。曾国藩背书慢被小偷鄙视后发奋的故事,广为流传。

曾国藩“笨”也能成功,非常励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兼作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去年出版的《刻意练习》是一本神作,对我这样的笨人,可以说十分鼓舞人心,给我打了一剂强心剂,感觉到“笨”,更多是一直以来使用的方法不对,导致成长停滞,原地踏步。我们其实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成长,增强本领。

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李笑来在《做时间的朋友》里很详细阐述了成长的复利效应。F=A(1+i)^n这个公式用在个人成长上也是一样,F是结果,A是起点,n是迭代次数,i是进步程度,只要i是正的,随着迭代次数的的增加,F必然会增加。看看下述神奇的公式:101的365次方=3778343433289>>>1;1的365次方=1;099的365次方=002551796445229 <<<1;101和099之间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若将时间拉长,以人生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差距会变得非常巨大,足以影响你的一生。

李笑来自称曾经每天写3000字坚持了10年,就是一个n以天为单位,3000字为i的一个度量衡的计量方式。假设每天进步1%,则一年下来进步可能等于1(1+001)^n365=3778,也就是以1为起点,连续迭代进步1%365天,年底的时候你就是3778,连续迭代463次(天)1年零4个月不到,你的水平就已经达到了100。原来从1开始到啊100,只需要463天。是不是并不遥远?

李笑来说过七年就是一辈子。套用上述的公式,你人生倍增时间为70÷10=7(年),你的成长须按每年递增10%迭代。

远大目标是3年练出6块腹肌,加油!

俗话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勤做笔记、勤思考”。争取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每读一本书,在上做一次读书笔记;每看一场,争取在豆瓣上进行一次点评。通过输出倒逼输入,强迫自己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去年10月份以来在得到订阅了李笑来、李翔专栏,每天阅读专栏并留言,通过输出倒逼输入,加强了阅读的理解,加深了印象,读书的效果明显增强了。今年2月份加入了一个群,七天一篇文章,坚持7年,这篇文章就是这么逼出来的。读书,就是要有效果,获取知识,通过反复读、反复练,精通并应用,达到“知行合一”。

其余的笨功夫,就如KEEP一样,天天练习,天天打卡,如学英文,正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背单词”。

冥想,这个很有效果,哪天我会单独分享一篇。

我相信通过努力,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做更好的自己!天助自助者!

文/乐

很多人都说2020是重启的一年,重启意味着什么,一切从头再来,如果一切从头再来,你是否还是原来的自己,还是遵循着之前的路不温不火的走下去。

在行动营的多次总结中,我都写过一句话,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买豆腐。这,就是我自己很久以来的状态,脑子里有无数的想法,看着别人实践并且成功了,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还要安慰自己,你很忙,真的没有时间。

2020年,因为一些事,辞掉了不错的工作,开始创业,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疫情,完全没预料到的一切,创业路漫漫,在于我,好像全是艰难,毫无意外,满盘皆输。

之后,便是迷茫,每天除了照顾家庭,就是刷剧,几个月,补了这些年的剧,再多的剧,也解不开我的迷茫。

所幸,遇到猫叔,遇到剽悍家族,22天,立刻行动,见证不一样的自己。

001 立刻行动,干掉懒怂拖

思想巨人,行动矮子是我之前的标签,参加财富行动营后,22天,15本书,每天500-800字打卡,怎么可能!

但是我做到了,22天,2万字,这几乎可以说是我以往一年的写作量,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让我受益匪浅的清单式写作,15本书,五堂课,我不能说自己全读懂了,但的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后的时间中,我还会精读每一本书,继续输出分享。

总结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猫叔说的日拱一卒,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你以为的不可能,就存在在你日常的每一天,做了,你就会不一样。

002 遇见一群人,做对很多事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很开心结识了一群可以走的很远的人,大家在群里的鼓励、分享、激情满满,相互支持,相互赋能。当你进对了圈子,突然发现原来做对做好一些事这么简单。

圈子真的很重要,与一群有趣的人一起走,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可能。

003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从前总会用你已经很努力了安慰自己,来到剽悍大家庭,才发现自己简直是学渣,群里有坚持早起运动几年的姐,有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还是继续学习的小哥哥,甚至还有刚刚成年已经对自己有明确规划的弟弟妹妹。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在行动营,你会发现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我能做的就是,迅速起身,前行,在以后的日子里,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好践行,争取和这群优秀的的人,一路为伴。

004 甘为人梯,近我者富

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猫叔提倡的极致利他,极致利他,成就自己,很久以前我是对这句话存有疑惑的,参加行动营之后,发现,当你真的甘为人梯时,很多人更愿意扶你一把。

或许我现在能做的真的很有限,但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利他,也会以此为目标,不断前行。

005 连接

这是我的弱项,甚至在财富营这一段时间我的表现也是偏弱的,当然,有很多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我自己的原因,而我的弱项,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最大的短板。

在未来的日子中,我也会刻意的去弱化这个问题,多做连接,多和有价值的人交流、通话、吃饭,形成自己的专家圈。

以下是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去做的:

001 持续分享

猫叔总说持续分享,黄金万两,持续分享的背后是日拱一卒,日积月累,持续输入。用输出倒逼输入,做到了,一生受益。

002 极致践行

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去做!去做!去做!去做的同时学会复盘,改进,先完成,再完美。

003 做好一件事

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将目标集中在一件或者两件事情上,做好,做细,做深。深耕一个领域,做专家,做牛人。

004 挑战一千天

日拱一卒,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这是猫叔常常说的,也是我看到的很多牛人的共性,他们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也严格自律,每天输出,每天进步,所以,我也准备做一个一千天的挑战,先完成,再完善,再完美。

行动营马上就结束了,是结束,也是开始,2020,真的要重启了,未来,期待,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我们。

剽悍一只猫是谁?

畅销书《一年顶十年:个人财富与影响力升级指南》作者,社群商业战略专家、个人成长战略深度研究者&践行者。微信公众号矩阵有百万读者。他是樊登读书首席社群顾问、磨铁文化集团首席图书品牌战略顾问。他还是学习型社群“剽悍江湖”创始人、极致践行者大会/社群商业牛人大会发起人。他创办的剽悍品牌特训营被誉为个人品牌界的黄埔军校。

“妈妈,‘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是什么意思?”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意思就是象棋中的‘卒’虽然只能走一步,但每天走一步总会有进步,努力做某件事所下的功夫一定不会白白浪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噢,妈妈,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在鼓励大家持之以恒的做事情,不要小看细微的一点点努力,只要坚持,就能达到水滴石穿的结果呢!”

“孩子,你说的太对了!”

“谢谢妈妈,这句话真好,我要记录下来备用!”说完,宝儿转身向自己的房间跑去。

是啊,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凡是下过象棋的,大家都知道“卒”虽然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但是只要我们的方法正确,机警地避免危险,那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坚持不是一件短期之内就能收获显著成效的事情,但是我们只要不轻言退缩和放弃,就一定会获得想要的结果。就像古语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随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迟早能收获到非凡的成就,得到应有的回报。

道理虽如此,可是真正能够理解“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并能够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比如我们每天坚持写文章,文学素养再高、语言组织能力再强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坚持每一天写出一千字或是更多,凡是能够持续不断输出的人,必然是有强大信念的支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读书、学习和积累,若非如此,一定没有办法将这件差事做为梦想坚持下去,毕竟空谈梦想,没有实际行动是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的。所以每坚持一天,就距离理想更近一些,而这其中的坚持,并非是坚持打卡,而是在坚持的百字或是千字的文字中,除了历练自己的语言表达,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梳理,问题得到解决,感动的事情可以感动自己,体悟的道理也可以让自己拨开云雾见到灿烂的阳光。如此,才是真正意义的坚持,也才真正能够做到“功不唐捐”。

当文字在这雪白的菲页上留下痕迹的时候,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间明白了自己坚持几十年的关于写作的梦想真正的意义了,我想这就是写作的收获,也是我在坚持中的所得。于这份坚持而言,我收获颇丰。

其实在这坚持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工作忙碌,有时候因为家庭琐事,在深夜到来之前,总是犹豫很久,“要不要写?今天要不要放弃?要不明天再写?耽误了也没有关系?”这些想法总是在眼前如同幻灯片一样机械地播放着,可是当我看到自己坚持的累计的数字的时候,我总是能够放下这些想法, 安心地坐下来,认真地阅读,用心地书写,直到将一篇自己的满意的文字组章,在反复的阅读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能够通关,才悄悄地束笔。

这份坚持是源于我对文字由衷地喜爱。而生活中的坚持却并不全是因为爱,比如学生在学校坚持学习,那是因为梦想。比如我们坚持工作,那是因为生活所需。比如孩子们坚持练习书法、舞蹈、绘画,那是因为学习需要,当然也不排除爱。有些坚持能够独立完成,比如我们对工作,有些坚持需要帮助,比如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坚持,需要父母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如此,坚持才有意义,才能够抵达我们的期望。

生活中总是如此,彼岸是星辰大海,此岸是风霜雨雪。唯有我们看准目标,背上行囊,坚定地出发,义无反顾地向前行进,我们才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坚持的路上充满挑战,只要我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持之以恒,抵挡生活琐碎的消磨,我们定能“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3196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