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ofo还未凉凉,持续烧钱的它,能否找到超级产品的方向

艾永亮:ofo还未凉凉,持续烧钱的它,能否找到超级产品的方向,第1张

在诞生初期迅速扩张的ofo共享单车,如今只剩下“一地鸡毛”。

ofo成立于2014年,比摩拜成立的时间还要早几个月,虽然最早将共享单车投放到市场的是摩拜,但最具争议性的绝对是ofo。

2015年ofo获得天使轮投资900万元,直到2018年3月3号ofo通过动产质押的方式向阿里借款177亿融资,短短四年时间,ofo却损失率高达20亿的水平,在外界看来那时的ofo早该走到“卖身求解脱”的道路,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然而时至今日ofo还在沉默且低调的活着,创始人戴威企图用低成本维持着ofo的运营。

一位ofo内部人员透漏,ofo将在北京推行 “有桩模式” 不设实体桩,但用户在结束订单时,需要到固定的停放点完成还车,目前正在试点,而在北京街头已有不少车头安装了“p”型提示牌的小黄车。

2019年夏天,踩着新单车飞驰在道路上的年轻人让北京多了几分活力。

ofo还未选择倒闭,一切还皆有可能,ofo单车创始人戴威整个历经十个月的执念依旧没有让他放弃。夹杂着橙黄颜色的摩拜,一脉相承的小篮和小绿,潜入五环的哈罗,这些 在移动互联网琢出的重资产,并不会因为群众的舆论而有所畏惧。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单车还在持续涌入市场,企业在这个本就宝盒的市场争夺到更多的份额。

戴威并未选择破产,而是选择负债,更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不曾低头,在压力之下,戴威也做过许多开源节流的尝试,例如,出售开屏广告、裁员、做信息流,但这些根本无法帮助企业扭转乾坤,于是他也妥协了,开始与滴滴、阿里巴巴洽谈“卖身”计划,最终都因为价格谈不妥告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挣扎着。

其实早在今年4月ofo就在北京延庆区采用“有桩模式”,当时正是北京正在举行中国国际园艺博览会服务。直到8月初,ofo已经在深圳罗湖区、福田区全面开启这一模式、ofo设立的车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车桩,也没有设立特地的界限及停车装置。该车桩是改造过的小黄车,在车头上增加“P”型提示牌,用于固定。一旦用户违反该模式就得做好罚款20元的准备。

升级后的app不仅让用户能看到地图上识别“P”的停车点,还能帮助用户找到拥有“P”型提示牌的单车,只有在其附近单车才能正常停靠。

而“有桩模式”也在广州持续上线,在上线两周后, “有桩模式” 初见成效,在桩率从不到50%提升近25%,罚款了降低了10%。

这是一个能够很好地节约成本的运营方式,但在整个过程中肯定会让用户产生痛点的。

小黄车的失败更大原因就在于人为的破坏 ,有着一个偷车、拆车、卖车的完整产业链,他们能在一夜之间将小黄车拆成很小的零件。ofo在上海进行“有桩模式”时,几百辆的试点小黄车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等找到时,它们早已在千里之外的连云港地区。

大批单车被盗很快引起了ofo企业内部的重视,虽然等ofo员工到达时,早已找不到完整的小黄车,看到的全是堆积成山的轮胎、车身、车座,虽然被如此拆分,但依稀还能看清楚这是各大共享单车的部件。

导致ofo走到如今这步田地的媒体可谓是“功不可没” ,就是因为2018年12月的一系列报道,让ofo总部挤满了前来退款的用户, 谁也不曾想到,那些曾让ofo员工引以为傲的用户,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件事对于ofo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因为当时的他们还在想着产品创新的新模式,被逼无奈之下,他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以退用户押金为主。

到目前为止ofo app上排队申请退押金的用户至少还有1600多万人。

曾经跟小黄车为死对头的摩拜也正在逐渐消失。

在摩拜被美团收购的十个月的时间里, 美团正式宣布将摩拜单车更改为美团单车 ,美团app成为了启动单车的唯一入口。随着旧单车的结束,披上“美团外衣”的新款单车重新上路。

在收购摩拜单车后,他们原有的流量正往美团app上聚焦,原来摩拜单车的用户直接转化为美团用户,这无疑暴露了美团的野心,它是想要覆盖用户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全行业,而摩拜对于美团来说只是弥补了其中的一块空缺罢了。

拥有相同命运的还有小蓝,在接受滴滴管理的小篮逐渐被青桔代替。他们企图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成功入驻北京郊区。

2019年8月28号,滴滴和摩拜按照现有的车辆投放量减少50%,滴滴给出的决策是将小蓝单车按2:1的比例换成青桔单车。而被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减换成“美团黄”版单车。

“禁投令”下的对抗

2019年4月29号,广州市通过招标的形势在广州市中心城区投放40万辆共享单车,最终美团单车中标18万辆、青桔中标10万辆、哈罗中标12万辆,瓜分的干干净净。ofo则退出广州市场,随着美团单车的减投,青桔和哈罗成功闯入一线城市。

单车也要继续迭代,城市需要新气象,“禁投令”也并不是那么死板,只是为整个市场添加了几分变量。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个分界线,一方面是共享单车本身,另一方面是作为先锋的企业,他们的企业管理到底如何, 是这些企业背后的资本搅乱了单车,还是共享单车谁来做都做不好?

如今单车企业急需证明自己。随着共享单车在线下红利的发展已呈现稳定趋势,背后资本的扶持力量逐渐弱化, 增加自身的能力是共享单车可持续性的不二选择

从2019年3月开始,以小蓝、青桔、美团单车、哈罗相继提高了收费标准,共享单车涨价是市场的发展规律,毕竟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做到一直补贴。

按照每小时收费4元来看,共享单车的价格并不比地铁便宜,而小蓝和青桔正在做的就是打平单车的盈利与支出,并已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其实单车按时收费本身就是很好的盈利模式。

就拿滴滴来说,它们在国内的单车骑行辆早已突破750万量,单车每天能为滴滴带来好几万的新用户,光是北京就拥有150万单,而每单的利润可实现05元的收入。

由于“禁投令”使单车企业失去了许多大展拳脚的机会,但无奈线下流量的诱惑太大,足以让它们铤而走险与监管进行对抗。

2017年,哈罗单车在北京运营的数量为19万辆,而且只能在北京昌平和大兴进行试点,骑出去的车辆是需要收回的,否则就会被罚款。

即便是这样“禁投令”还是未能阻止哈罗对五环内白领市场的占据,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渗透到朝阳区及海淀区。

2019年5月,北京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加速拓展,专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整治行动,结果显示,哈罗在北京的投放量高达5万,并成功开拓至通州区、房山区等行政区,于是疯狂开拓市场的哈罗得到无缘发单一张并责令清理。

同年5月,滴滴撞到了q口上,首批投放3000辆青桔单车用于置换之前已经投放1万多量废弃的小蓝,仅过了一天,此举就被发现了,并被要求暂停且一日内得完成回收。

然而早已进入市场的青桔单车并未消失,它随着用户的骑行出现在大街小巷内。

竞争后的新战场

如果将这几个创始人的路再走一遍,也许情况依旧是如今的模样,如果没有他们几个去做这个事也一定会出现共享单车,但未必会做的比他们好,共享单车是对全民素质的一个考验。

随着共享电单车的出现意味着共享单车差异化竞争的开始,但由于政策并不鼓励,所以创业者只能选择低调的方式进行发展。

共享电单车满足人们更长路程的出行,不仅延续了共享单车的运营的经验,甚至比共享单车更为规范,如今的共享市场和资本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冷静,大家对于砸钱也相对谨慎, 决定回归做生意的本质——赚钱。

其实早在2018年1月滴滴率先推出了“街兔电单车”,之后的9至10月时间里,被美团收购的摩拜推出了共享助力车,哈罗助力车也陆续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投放,ofo也完成了多项电单车的专项申请。

关于国内出行行业市场,滴滴、哈罗、美团依旧虎视眈眈,不仅在共享单车及共享电单车上发生碰撞,就连网约车都没放过。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少了ofo的影子。

相较如今的落魄,两年前的ofo可是用户和资本的宠儿,作为曾经耀眼的企业落地如此田地不禁让人唏嘘。

时至今日我们也无法将ofo衰败的原因细数罗列出来,但ofo本身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1)过度消耗

一开始的ofo在拿到融资后,便开始“铺张浪费”租着豪华的写字楼,装修设计员工食堂,办公室的座椅都换成了两千元一套的升降桌,连马桶都是电动加热的。

一度将钱砸在了营销上,光是广告投放就花了3000万元还有请明星代言等一系列烧钱的举动。

2)内部管理混乱

在ofo还未正式扩大之前,就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张严琪作为企业COO,戴威很看重张严琪将一半的城市交给他管理,而原来老团队的城市经理人都降为运营负责人,此举无疑是寒了老员工的心。

好不容易老员工们刚适应组织的变化,ofof又招来了一位运营副总裁池文明,进入ofo后他就从外部招来了一批新队伍,管理剩下的城市。

再后来随着滴滴三维高管的入驻,ofo运营体系再一次进行重组。

而陆陆续续的高管不断从外部招来自己的团队,导致ofo原有的员工逐渐被边缘化,公司最终出现冗余。

3)监管失败

ofo迅速开拓市场时就投放了1500万辆自行车,但真正能够骑行的并不多。

除了自行车的破损外固定维修费用外,还有被小学生、家庭用户、工作用户将它私有化。甚至一大部分都被城管给“没收”拉到郊区进行报废,虽然这个问题表面上都是ofo公司的公关处理不当。

但本质问题还是因为ofo公司在疯狂占据市场时带来了公共 社会 问题,为了达到资本要求的订单量,忽略公共交通的承受能力。

总结

从ofo公司的发展来看,我们会发现 以营销为主的商业打法早已失效

营销不管多华丽,用户只用脚投票。

当用户认可你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一旦用户对你失去了信任,企业面对的将是“灭顶之灾”。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说明营销不重要, 产品之所以需要营销,只是为了让用户了解并产生使用的过程 ,而不是放弃产品创新而过度的营销。

只有低成本才能获得盈利持续增长 ,就像ofo共享单车,从投放市场后就一直持续高成本维护产品,不断的烧钱,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这也是它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所以打造出具有超级产品力、超级增长、超级盈利的超级产品成为企业获得高回报的唯一方法。

让产品成为快速迭代,超过用户预期,极具良好体验,从而形成用户的高粘度,造就企业自增长的可持续性,形成可扩展的产品,最终帮助企业产生高利润。

如果戴威按照这个方向去对待ofo共享单车,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ofo小黄车失败的原因是:ofo的内部管理比较混乱、ofo未能真正的了解社会现状、ofo没有及时的创新、运营方面没有做好等。

ofo的内部管理比较混乱: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为了薪水虚报数量,业绩,比如维修方面钻各种空子,多赚各种各样的钱。

ofo未能真正的了解社会现状:ofo的投放不仅没有减轻交通便利,反到是过量的投放,人们违规乱放,修理车找不到ofo的位置等问题,根本没有落实到位。

ofo没有及时的创新:在摩拜共享单车创新的时候ofo却墨守成规,第一代摩拜人力发电,二代太阳能发电,三代调节座椅高度创新,其他共享单车都在不断的创新,寻找市场机会,夸大竞争优势。

运营方面:在单车使用的各环节中有很多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例如押金问题现在都还未能解决。

ofo小黄车共享计划

ofo发布了“城市大共享”计划,欢迎全球的自行车品牌与生产商将自行车整车硬件和自行车服务接入ofo,共同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自行车出行服务。未来用户将在ofo上体验到不同类型的自行车,满足多元需求。

ofo“城市大共享”计划同样面向城市用户,鼓励市民将闲置自行车共享出来,接入ofo平台为更多人提供服务。同时,把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出来的市民,将获得ofo平台所有车辆的使用权,以1换N。根据ofo在学校共享师生自行车的经验,此举将有效调动存量市场,提升闲置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城市节省更多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因此,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手机扫一扫就可以骑走,结束行程后不用停放在固定位置,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不过现在合肥同时出现几种单车,它们有什么不同,出行的时候,该怎么选呢

查找难易程度:魔拜单车最准确 小黄小绿看运气

由于ofo单车和骑呗单车,并没有配备GPS装置,因此手机上无法看到附近单车的位置信息,不过摩拜单车却不一样。记者打开摩拜单车的app,通过软件可以显示出附近的摩拜单车的具体位置。这一点另外两种共享单车只能看各位的运气去找寻了。

车辆外型:颜色都比较鲜艳 各有特色

ofo单车车体颜色为,车型较小,无车筐,无后座。骑呗单车和ofo单车几乎一样,只是车身是浅绿色。许多市民表示,这些车都比较好看,让他们找到了以往的青春回忆。

投放数量:ofo投放最多 摩拜骑呗持平

根据之前媒体的报道,摩拜单车和骑呗单车的数量都在2万辆以内。所以从投放数量上来看,在合肥市,ofo单车的数量最多。ofo单车城市拓展经理吴泽森对记者表示,ofo入驻合肥的时间最早,在春节前就已经投放了3万辆小黄车。

投放区域:小黄车遍布合肥 摩拜骑呗各有侧重

从投放的区域来看,骑呗单车主要投放在老城区,摩拜单车主要集中在地铁一号线,商圈等位置。而ofo单车已经覆盖合肥一环二环内大部分区域,覆盖面最为广泛。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也表示,小黄车是他们看到的最多的共享单车。

使用方法:摩拜最高端,ofo和骑呗很快捷

ofo单车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ofo共享单车合肥”,和ofo共享单车app两种方式用车。记者打开手机app,输入相应的'车牌号码后,在手机端获得了解锁密码,打开锁之后,就可以骑走了。

我骑行感受:摩拜单车最重,座椅无法调解,安全性能好;骑呗及ofo则更轻便,更舒适。

总体来说,三种单车骑行体验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ofo小黄车和骑呗小绿车比较类似。但是它们与摩拜单车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从两辆自行车的重量上来说,小黄车要明显比摩拜单车轻不少。但是从外观上来看,摩拜单车更加的酷炫,更加的时尚 。ofo小黄车和骑呗单车的座椅可以调节,所以对于个子偏高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加的舒适 。

刹车方面,小黄车和小绿车采用的是普通刹车,而摩拜单车采用的是前后碟刹制动,所以摩拜单车的刹车更加安全。

完成行程后,将共享单车的车锁手动锁上,并在手机上支付费用即可。不过要注意的是,小黄车和小绿车需要将机械锁的密码打乱。

第一部分:摩拜商城功能调研

作为ofo的产品经理,发现最近竞争对手摩拜上了商城功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商城是个什么样子。是否需要跟进开发这个功能。

1竞品功能调研

11业务逻辑

12商城业务流程

13 商城页面流程

14商城兑换规则

摩币

原有三种币生成规则

关于原有摩拜骑行成就币生成规则(注:摩拜的地图是调用高德地图)

省时币:高德地图目的地的步行时间-高德地图目的地的骑行时间

环保币:每次骑车固定有2个币

健康币:骑单车结束后卡路里的数据等比例兑换(1:1)

现有摩币生成规则

兑换比例:

全新的摩币代替(省时币、环保币、健康币),原有的三种币将按照1000:1的比例转换为摩币。

摩币商城定价

改版后以御泥坊面膜为例,官方售价99元,30摩币免费兑换,考虑到面膜品牌有宣传曝光的广告属性,以成本价折价

则  30摩币=15元

1摩币=05元

上述兑换比例为猜测,这样的定价只是商品投入市场前期的试价,如近日,上述御泥坊面膜售价(99元)由30摩币,变为20摩币,其背后的定价规则需要综合商城总体投入与产出计算 。

摩币商城其他规则

退换货规则,略(后续将单独整理退换货文本给到运营及客服人员)

魔币有效期:以平台具体公告为准

魔币使用范围:仅限平台

2商城需求分析

21 需求挖掘

用户-场景-问题-需求挖掘

平台用户暴增后,用户需求由原来的出行方便单一需求,衍生出更多个性化需求,需求驱动产品迭代。

22需求创造的价值

市场表现

媒体反响:

没有新闻热度,论调是“摩拜找到了变现的途径”,反响平平。

用户反响:

在公众号中,摩拜单车的忠粉们对摩币与商城充满了期待,提出“摩币换月卡”“摩币换骑行券”“摩币换iphone”"摩币骑车"“摩币买年货”等多种需求

用户评价

从微博搜索结果来看,评价人数少,体现出用户对商城的关注度低,评价内容正反面都有,商城品类少、定价高、还不成熟

23商城功能迭代及关键运营

23产品异同点分析

竞争格局

摩拜单车拓展了共享自行车、专车、共享汽车和拼车(顺风车)等新业务,市场版图不断扩张,有蛇吞象之势。

ofo单车专注做共享单车,在全球市场规模化扩张单车数量。

发展阶段

231摩拜发展阶段

(加速增长期数据增长趋势较爆发式增长期平缓)

探索积累期(20164-201612):本阶段侧重通过产品的打磨进行拉新,市场运营动作暂不明显,用户增长比较缓慢;

加速增长期(20171-20174):本阶段的策略核心仍然在拉新,市场动作明显增多,并且集中用补贴的形式获取流量,在高补贴下,用户增长明显;

爆发式增长期(2017 5 至今):本阶段的策略核心由拉新逐渐过渡到促活,产品更新之外,市场动作配合策略变化随之改变,集中通过活动、跨界合作激发用户骑车意愿。 

232   ofo发展阶段

(规模化扩张期数据增长趋势较持续增长期平缓)

探索积累期(2014-201610):首创无桩共享单车,在校园小众市场应用,探索无桩共享模式的可行性;

加速增长期(201611-20173):全国大城市铺开运营,同步向全球城市运营,在全球共享单车行业,ofo小黄车连接单车数量第一,覆盖国家和城市数量第一,产能第一,用户量第一,订单量第一,用户累计使用次数第一。

爆发式增长期(2017 4 至今):规模化之后的重心放在两件事上,1是通过运营动作促活老用户,2是打磨产品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结论:ofo前期重运营,抢占市场先机,摩拜前期重产品,不管是app还是单车实体,都力求高品质;二者路径不同,但都成功抢夺了用户,在当前阶段,用户留存成为主要问题。

24背景调研结论:

a变现

摩拜商城上线品类少、定价高,变现并不是主要目的。早期摩拜融资能力强,同时又通过单车车体广告、LBS广告、摩拜贴纸、以及app内的一些常规广告位,已经展现出了超强的变现能力。

b用户粘性

商城的存在是为了提升用户粘性,用户留住了,才有持续吸引广告商的能力。ofo与摩拜境况相似,走过了用户增长的红利期,客单价成本逐渐提高,而利用“积分”可以在无形中增加用户的迁移成本,是用户留存的好的途径,因此,商城系统值得跟进。

c开发难度

积分系统,省时币环保币健康币分类复杂,只用摩币方便计算

商城开放前期,品类少,订单量少,不需要订单系统、售后系统,减小开发难度。

第二部分:ofo商城需求分析

一、需求背景

背景

竞争对手摩拜半年前上线了积分商城,后又升级改版引起热议,我方对商城功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ofo与摩拜同样走过了用户增长的红利期,需要用积分等用户运营手段增加用户的迁移成本,加强用户留存。

同时,竞品上线的商城功能无技术壁垒,开发难度小,可执行。

需求分析

需求提炼

1坏车多,用户意见大

解决办法:a举报故障车得积分

2经常骑,想要骑行里程变得有意义

解决办法:b骑车完毕得积分

3想让我分享给朋友总得给点实惠吧

解决办法:c邀请好友得积分

4奖励的积分想要变现

解决办法:d积分兑换月卡

5最近出来的熊本主题太可爱了,找到熊本车是不是可以给点奖励

解决办法:e集齐贴纸兑换月卡

6积分能兑换些实惠的东西

解决办法:f兑换虚拟商品及代销网络热销产品

g兑换小黄车周边产品

需求排序及版本计划

1用户量与使用频次考量

2开发难度与见效程度考量

3综合得分(分数越低,排期计划越往前放)

4版本计划

第三部分:ofo商城PRD

一、需求目的及明细

需求目的

1开发积分系统及线上商城,增加用户迁移成本,提升用户粘性;

2挖掘商城的变现潜力;

主要功能

举报故障车得积分;

骑车得积分;

邀请好友送积分;

积分兑换虚拟商品及代销网络热销产品;

功能明细

二、业务流程

核心逻辑同摩拜商城

业务流程同摩拜商城

功能框架

三、商城定价

31 圈币生成规则

32圈币兑换规则

实际定价需根据详细的投入产出计算,暂定1圈币=05元

33商城品类

品类1 虚拟兑换券,如京东购物卡,话费卡,影音会员等

品类2 代售合作品牌产品,如小黄人抱枕等

四、功能详述 

41 页面流程

42积分功能,商城功能详述
五、考核指标

备注:所有新增页面uv打点

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按照推进“无车校园”“品质校园”建设的整体部署,为解决校园自行车存量大、使用率低、僵尸车多及超标电动车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缓解资源与需求的矛盾,发展校园绿色交通、慢行交通,学校成立了由保卫部牵头的校园共享单车管理工作小组,推进校园共享单车更好地发挥作用,改善校园秩序。

经过深入调研、科学研究和多次沟通,并报学校主要领导批准,保卫部协调党办校办标识办、房产部、学工部、团委、计算中心、燕园街道、工会,学生会、研究生会等部门和组织与ofo密切协作,以暑期为试点,抓住新生开学的契机,大力发展以北大师生专用车为主的校园共享单车管理模式。

ofo北大师生专用车是立足校园实际、需求和特点开发的共享单车定制服务。专用车有明显的logo,配备专门的软硬件设施,仅限完成身份认证的北大师生在校园内使用,通过后台数据管理,实现科学地定点、定时、定量管理和高效运行,保障师生对校内共享单车的专属专用,以满足师生在校园内的用车需求。

9月2日前,保卫部协调ofo进行实地调查,以新生住宿楼宇为主,依据使用需求和空余车位情况,集中投放了1000辆北大师生专用车。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师生的出校需求,保卫部还协调ofo在北大师生专用车外投放了1000辆一般车辆,加上原有的近千辆车,保证开学季校园内有3000辆共享单车,能够较好地满足师生的骑行需求。

还车步骤如下:

1、先将车停到自行车停放处

2、将车后轮上的锁锁好。

3、然后就可以在App端看到车子已经归还。

ofo的理念是,“骑时可以更轻松”。在未来ofo希望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自行车,让人们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ofo解锁自行车,满足短途代步的需求。

ofo同样以开放平台和共享精神,欢迎用户共享自己的单车加入 ofo,以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创新模式调动城市单车存量市场,提高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城市节约更多空间。ofo倡导文明用车,通过技术手段引导用户规范使用ofo共享单车,与市民和政府协同优化共享单车出行解决方案,让城市更美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fo小黄车

ofo的营销口号是“共享单车,轻松出行”,这个口号强调了ofo提供的共享单车服务可以让用户更加轻松和便捷地出行。
摩拜的营销口号是“感受城市的新风”,这个口号表达了摩拜希望带给用户的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出行方式和城市生活体验,让用户更加愉悦地感受到城市的风景和气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3044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