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得到砒霜的?

古人怎么得到砒霜的?,第1张

古人得到砒霜的方法:

将含有硫化砷矿物的矿物研碎,除去大块的杂石,在密闭容器中与木炭一起煅烧,待毒沙升华后,它所凝结成得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因为砷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砷矿物的形式存在,常见的含砷矿物有斜方铁矿(FeAs2)、雄黄(As2S2)、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等。所以就可以得到砒霜。


扩展资料: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这是经某几种指定的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

现在砒霜的主要用途:

1、用于提炼元素砷。是冶炼砷合金和制造半导体的原料。

2、玻璃工业用作澄清剂和脱色剂,以增强玻璃制品透光性。

3、农业上用作防治病虫害的消毒剂和除锈剂,也用作其他含砷杀虫农药的原料。

4、用于涂料和染料的制造。可作化学试剂。还用于气体脱硫、木材防腐、锅炉防垢以及陶瓷和搪瓷等方面。

5、用作分析试剂,如作基准试剂,还原剂。氯气吸收剂。还用于亚砷酸盐的制备,用作防腐剂。

6、用于玻璃、搪瓷、颜料工业和制备药物、杀虫剂、皮革保存剂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氧化二砷

 炼铅原料主要为硫化铅精矿和少量块矿铅的冶炼方法有火法和湿法两种,目前世界上以火法为主,湿法炼铅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火法炼铅基本上采用烧结焙烧——鼓风炉熔炼流程,占铅总产量的85—90%;其次为反应熔炼法,其设备可用膛式炉,短窑,电炉或旋涡炉;沉淀熔炼很少采用铅的精炼主要采用火法精炼,其次为电解精炼,但我国由于习惯原因未广泛采用电解法\x0d\炼锌的原料主要是硫化锌精矿和少量氧化锌产品火法炼锌采用竖罐蒸馏,平罐蒸馏或电炉;湿法炼锌在近20年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现时锌总产量的70—80%为湿法所生产火法炼锌所得粗锌采用蒸馏法精炼或直接应用;而湿法炼锌所得电解锌,质量较高,无需精炼\x0d\对难于分选的硫化铅锌混合精矿,一般采用同时产出铅和锌的密闭鼓风炉熔炼法处理\x0d\对于极难分选的氧化铅锌混合矿,经长期研究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处理方法,即用氧化铅锌混合矿原矿或其富集产物,经烧结或制团后在鼓风炉熔化,以便获得粗铅和含铅锌的熔融炉渣,炉渣进一步在烟化炉烟化,得到氧化锌产物,并用湿法炼锌得到电解锌此外,也可以用回转窑直接烟化获得氧化锌产物\x0d\精矿杂质对铅锌冶炼的影响\x0d\编辑本段\x0d\1铅精矿中的杂质:\x0d\铜:在精矿中呈含铜硫化物存在在烧结焙烧温度下,反应为氧化铜,熔炼时还原为金属铜,进入粗铅,如粗铅含铜高(>2%)时,则需造冰铜,对铜进行回收,否则,熔炼时,铅,渣分离困难,且易堵塞虹吸道,造成处理困难,影响工人健康和铅的挥发损失大铅产品中合铜量较高时易使铅变硬故要求铅精矿中含铜量回答于 2022-11-17

铹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Lr,它的原子序数是103,属于过渡金属之一。它是由硼向锎轰击而合成的。铹的半衰期很短,当中以铹-262的半衰期最长,有216分钟。 1961年,美国乔索(AGhiorso),西克兰(TSikkeland)和拉希(A, ELarsh)等人用螺旋加速将原子序数为5的硼—11离子加速轰击原子序 数为98号的锎—249250251和252同位素α激克靶,当这两个核合并时, 产出少量的103号元素,这种核素的半衰期为8秒,α能量为86MeV,这 就是103号元素Lr的首次发现。为了纪念螺旋加速的创造者──美国的物理学家劳伦斯(EDLawrence)而命名为Lawrencium,元素符号先定为“Lw”,1963年改作“Lr”,中文译作“铹”(读作劳)。铹(Lr)是锕系元素的最后一个成员。 现在已经合成的Lr同位素计有8种,质量数为253—260,都是α放射 体。寿命最长的是260Lr半衰期才不过3分钟,其次的两个是255Lr和256Lr 半衰期分别是22秒和31秒。 物理 状态: 熔 点(℃): 沸 点(℃): 密度(g/cc,300K):  比 热/J/gK : 蒸发热/KJ/mol : 熔化热/KJ/mol:  导电率/106/cm : 导热系数/W/cmK: 01

问题分析

砷黄铁矿常产于高温热液矿床、伟晶岩及交代矿床中,在钨锡矿脉中与黑钨矿、锡石共生。砷黄铁矿灼烧后具有磁性,锤击砷黄铁矿会发出蒜臭味。砷黄铁矿是一种铁的硫砷化物矿物。砷黄铁矿的莫氏硬度是55-60,比重为62。砷黄铁矿是锡白色至钢灰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砷黄铁矿是晶体属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的硫化物矿物。

问题解答

这个玩意又叫做毒砂,含有重金属,砷,如果进入人体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所以这个东西,是不能泡水喝的。

是砷,可能是三氧化二砷(砒霜)的关系吧。
元素名称:砷
元素原子量:7492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马格努斯
发现年代:1250年
发现过程:
1250年,罗马的马格努斯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得到砷。
元素描述:
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灰色晶体具有金属性,脆而硬,具有金属般的光泽,并善于传热导电,易被捣成粉沫。密度5727克/厘米3。熔点817℃(28大气压),加热到613℃,便可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为蒸气,砷蒸气具有一股难闻的大蒜臭味。砷的化合价3和5。第一电离能981电子伏特。游离的砷是相当活泼的。在空气中加热至约200℃时,有萤光出现,于400℃时,会有一种带蓝色的火焰燃烧,并形成白色的氧化砷烟。游离元素易与氟和氮化合,在加热情况亦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也能溶解于强碱,生成砷酸盐。
元素来源:
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等。由三氧化二砷用碳还原而制得。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硬质合金;黄铜中含有微量砷时可以防止脱锌;砷的化合物可用于杀虫及医疗。砷和它的可溶性化合物都有毒。
元素辅助资料:
砷在地壳中含量并不大,但是它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有。砷在地壳中有时以游离状态存在,不过主要是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如雌黄(As2S3)、雄黄(As2S2)和砷黄铁矿(FeAsS)。无论何种金属硫化物矿石中都含有一定量砷的硫化物。因此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砷和它的化合物。
经过分析,在我国商代时期的一些铜器中有砷,有的多达4%。铜砷合金中含砷约10%时呈现白色,有锡时含砷少一些,也可得银白色的铜。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白铜。
砷的硫化物矿自古以来被用作颜料和沙虫剂、灭鼠药。硫化合物具有强烈毒性,今天砷的拉丁名称 arsenium和元素符号As正是由这一词演变而来。
1世纪希腊医生第奥斯科里底斯叙述烧砷的硫化物以制取三氧化二砷,用于医药中。三氧化二砷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为砒石或砒霜。小剂量砒霜作为药用在我国医药书籍中最早出现在公元973年宋朝人编辑的《开宝本草》中。
西方化学史学家们一致认为从砷化合物中分离出单质砷的是13世纪德国炼金家阿尔伯特·马格努斯,他是用肥皂与雌黄共同加热获得单质砷的。比中国的葛洪大概晚了900年。
到18世纪,瑞典化学家、矿物学家布兰特阐明砷和三氧化二砷以及其他砷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拉瓦锡证实了布兰特的研究成果,认为砷是一种化学元素。
砷的拉丁名称arsenicum和元素符号As来自希腊文arsenikos,原意是“强有力的”,“男子气概”,表示砷化合物在医药中的作用

砷shēn
元素名称:砷
元素原子量:7492
元素类型:非金属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13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145
地壳中含量:(ppm)
15
发现人:马格努斯
发现年代:1250年
晶体结构:晶胞为三斜晶胞。
氧化态:
Main As+3, As+5
Other As-3
化学键能: (kJ /mol)
As-H 245
As-C 200
As-O 477
As-F 464
As-Cl 293
As-As 348
莫氏硬度:35
电离能 (kJ/ mol)
M - M+ 947
M+ - M2+ 1798
M2+ - M3+ 2735
M3+ - M4+ 4837
M4+ - M5+ 6042
M5+ - M6+ 12305
M6+ - M7+ 15400
M7+ - M8+ 18900
M8+ - M9+ 22600
M9+ - M10+ 26400
晶胞参数:
a = 37598 pm
b = 37598 pm
c = 105475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发现过程:
1250年,罗马的马格努斯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得到砷。
元素描述:
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灰色晶体具有金属性,脆而硬,具有金属般的光泽,并善于传热导电,易被捣成粉沫。密度5727克/厘米3。熔点817℃(28大气压),加热到613℃,便可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为蒸气,砷蒸气具有一股难闻的大蒜臭味。砷的化合价3和5。第一电离能981电子伏特。游离的砷是相当活泼的。在空气中加热至约200℃时,有萤光出现,于400℃时,会有一种带蓝色的火焰燃烧,并形成白色的氧化砷烟。游离元素易与氟和氮化合,在加热情况亦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也能溶解于强碱,生成砷酸盐。
元素来源:
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等。由三氧化二砷用碳还原而制得。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硬质合金;黄铜中含有微量砷时可以防止脱锌;砷的化合物可用于杀虫及医疗。砷和它的可溶性化合物都有毒。
元素辅助资料:
砷在地壳中含量并不大,但是它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有。砷在地壳中有时以游离状态存在,不过主要是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如雌黄(As2S3)、雄黄(As2S2)和砷黄铁矿(FeAsS)。无论何种金属硫化物矿石中都含有一定量砷的硫化物。因此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砷和它的化合物。
经过分析,在我国商代时期的一些铜器中有砷,有的多达4%。铜砷合金中含砷约10%时呈现白色,有锡时含砷少一些,也可得银白色的铜。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白铜。
砷的硫化物矿自古以来被用作颜料和沙虫剂、灭鼠药。硫化合物具有强烈毒性,今天砷的拉丁名称 arsenium和元素符号As正是由这一词演变而来。
1世纪希腊医生第奥斯科里底斯叙述烧砷的硫化物以制取三氧化二砷,用于医药中。三氧化二砷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为砒石或砒霜。小剂量砒霜作为药用在我国医药书籍中最早出现在公元973年宋朝人编辑的《开宝本草》中。
西方化学史学家们一致认为从砷化合物中分离出单质砷的是13世纪德国炼金家阿尔伯特·马格努斯,他是用肥皂与雌黄共同加热获得单质砷的。比中国的葛洪大概晚了900年。
到18世纪,瑞典化学家、矿物学家布兰特阐明砷和三氧化二砷以及其他砷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拉瓦锡证实了布兰特的研究成果,认为砷是一种化学元素。
砷的拉丁名称arsenicum和元素符号As来自希腊文arsenikos,原意是“强有力的”,“男子气概”,表示砷化合物在医药中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8482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