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A2的工程制图纸装订成A4的大小怎么叠

把A2的工程制图纸装订成A4的大小怎么叠,第1张

把图纸的短边折成297mm,
然后开始折长边,图纸最左侧到第一折之间宽度210mm,然后按手风琴方式折叠,第二折开始要留出10-15mm的装订边。最后一折保证露出完整图签。就这两个要求。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折纸大全》,作者是〔英〕瑞克比奇。以前折纸都是跟着别人折,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最后也折出来了,而且样子不丑,但是总觉得缺点啥?现在才知道,我缺了那种折纸系统思维,只是一味的折。

这本书里有一些折叠方法,我觉得挺不错的,就分享给大家了。在此声明:下面的和文字都摘自《折纸大全》作者〔英〕瑞克比奇。

从技术上讲,实际上只有两种折叠的方法:一种是谷形折叠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角、一个边缘或者其中一片纸折到我们可以看见的前部;一种是山形折叠法,就是把纸的一部分折到剩下部分的背面,这样我们就看不见了。其他的折叠法都是这两种方法的变形。
一、谷形折叠法
1把一张纸的下边缘任意往上折。用一只手按住一边,另一只手压平折痕

2这就是所谓的谷形(也叫向上)折叠法。
二、山形折叠法
1在你需要折叠的地方,把纸折向后面,并用拇指和食指慢慢捏,形成折痕。如图,所折叠的地方变成了一个角。

2把折痕压平。这就是所谓的山形(也叫向后)折叠法。
三、前折痕
为了使下一步的折叠更加准确,经常需要通过先折叠然后展开的方式提供一个提前折好的折痕作为指引。这种折痕就叫做前折痕。
四、捏折法
1有时候你制作一条折痕,并不想它贯穿整张纸,而只是希望做一个小的记号或者是短的痕迹作为下一步的指引。这时候,你只要在需要折叠的地方施加压力。

2把这张纸展开,就得到了作为前折痕的一个很小的记号。
五、分成3段的方法

你经常需要把一张纸精确地分为一样大小的3部分。下面要学习的方法具有一点试验性,所以要耐下心来,仔细折叠。
1拿一张矩形的纸,把较短的一边水平放置。把下面的边缘往上折,折到大概离纸顶端1/3处,使之形成一个轻柔的折痕。

2把上面的纸往下折,覆盖住第1步形成的部分,轻轻折叠。如果你在第1步的时候估计正确的话,可以看见最后的边缘和第1步形成的折痕完全重叠,展开后矩形纸稍长的那边便被分成长度一样的3段。如果不能完全重叠,就再折一次,并在折第1条折痕的时候比先前的那条稍微向上或者向下一点。
六、打褶

这种折法可出现像手风琴外观一样的褶皱。
1在一张纸上做两次相同的谷形折叠,然后把纸张翻到反面,就可以看见这两条水平的折痕变成了山线。

2用你的食指和拇指把下面的那条折痕捏起来,慢慢向前折,一直到可以把上面的那条折痕覆盖为止,然后压平。
3完成后的褶纹。
一些特殊的步骤

在折纸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步骤和标准的技巧,它们被无数的作品使用过。一旦掌握了这些基础的程序,你就可以在你着手制作的任何一个作品上应用你的技术和知识。

七、内翻折

内翻法是运用最普遍的方法,经常会出现在两类基本的折叠中:把一张一端固定的纸往里折或者改变某角度。
把一张纸往里折
1把一张矩形的纸张对折,向上旋转180°,使你第1步折成的折痕现在成了水平的上边缘。
2把右竖直边往下折,使它和底边重合。
3把第2步形成的图形展开。
4轻轻展开纸张,这时候,你可以在整张纸的两边都看见折痕。其中一个为谷线,另一个为山线。但是我们要求两个都是山形的折痕,所以要把这个谷形的捏成山形的。
5捏住3条折痕的交点,把第1步的时候形成的折痕(脊痕)往里推,同时沿着另外两条折痕把这个三角形的纸片往里面折。
6按平,使两个尖角重合。
7内翻折完成后的样子。

八、尖角折叠
1把一张纸折成风筝基础形,然后沿着中心折痕对折。
2如图做一个任意的谷形折叠,使尖角往下。
3把第2步展开。
4轻轻展开右边接近尖角的部分,可以在纸的正反面都看见第2步形成的折痕。我们再一次通过改变谷线的方向使其变成山线,使形成一个V字形的折痕,因为你要使右边中心的那条折痕往下翻折。
 

5把外层内翻折,这时候中心的脊痕向后折。
6内翻折完成后的样子。

九、外翻折

这个步骤和内翻折很像,但是为了达到角度变换的目的,纸张的内层包在外面。
1在风筝基础形上沿着中心线对折。
2做一个任意的谷形折叠,使尖角部分向下。
3展开
4展开尖角部分的两片边缘。我们可以看到和内翻折一样,纸的正反面都能看见第2步形成的折痕。
5在已经存在的V字形的折痕中,把V字的顶点用指尖往外顶,这样一来,一直延伸到尖端的中心线从谷线变成了山线。

6把外翻出来的两片纸重合在一起,然后压平。

7完成后的外翻折。

十、兔耳形折法

这需要同时折两个邻近的边线,这两条边线重合的地方形成一个尖角。
1沿着对角线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展开。
2旋转纸张,使第1步折成的折痕与你的身体垂直,然后按照第1步的方法对折,使角与角重合。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和原来那条折痕垂直的折痕。然后展开。
3把左下的斜边缘往上折,使其和水平的那条中心折痕对齐。

4展开,然后在右下的边缘重复第3步。

5展开。同时沿着第3步和第4步的折痕重新折叠,这时候在中心折痕的地方会有一个交点。

6沿着竖直的对角线,从离你近的地方开始压平,形成一个尖角。这个新形成的尖角会向上凸起。

7完成后的兔耳形。

十一、压扁折法

这个方法通过压扁一部分纸来形成一种新的形状。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然后再对折。展开后一步的折叠,并使第1次对折后完成的折边置于水平顶部。把竖直的那条折痕的右边部分向上折起,使它垂直于折叠台面。

2用一只手把竖起来部分的两层纸撑开,另一只手把它压平,使竖起部分的脊痕和下面的折痕重合。

3压扁折法完成后的样子。
十二、压褶

这个方法可以在折纸作品中加入三维和雕塑的效果。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使短的两边重合。旋转纸张,使对折后短的一边置于水平位置。然后做一个任意的谷形折叠,要求稍微偏离对折线,这个时候,折好部分的位置稍向左斜。

2把上片往下翻,再做一条折痕。像你在图上所见,这个折痕的起点应该在右侧与前一条折痕同一点的位置上,至于角度大小就看你觉得多大最舒服了。

3全部展开。这时候你可以在纸的正反面都看见第1步和第2步折成的折痕。无论你打算做一个内部的褶皱还是外部的褶皱(可以对照最后的结果),你都可以在对应的内翻折和外翻折上使用相同的方法:中心线一边的山线和谷线和另一边的山线和谷线位于相对的位置。我们需要把这两对折痕要么都转变成谷线,要么都转化成山线。因此,你需要把一边的两条折痕的方向都改一下,使它们和另一边相同。

4第5步完成后将看到图中的样子,从第1步开始的已有的折痕都显现出来,两手各把住两边。

5再次对折,握住左边部分,把左边部分顺着前面完成的折痕,往左边推,两边会形成同样的形状。如果你在做第3步的时候,右边较远的那条折痕是山线,折出来的就是外褶皱。反之,为内褶皱。

6完成后的外褶皱。

7如果在第3步的时候,右边的较远的那条折痕是谷线,最后完成的则是内褶皱。

十三、旋转歪折

能够明白和掌握折纸中的这个方法需要很长时间。

1把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行成一个斜的前折痕。然后展开,旋转后如图放置。把左下的角往上折,使底边和对角线重合。

2把右下的角以任意角度往上折。

3展开第2步的折叠。把左边的部分向右折,形成一个和上面的边垂直的折痕,并且这个折痕应该和第2步完成的折痕在顶端相遇。

5现在保持第1步完成的三角形图形,从下面重新折叠第2步形成的折痕,这一步使竖直线右边的上面一层的纸从本来平整状态成为竖起状态。

6慢慢顺着那条竖直的谷线把竖起部分往左压。这时候观察这张纸的中间部分,就好像是从原来的地方旋转歪折了一样。然后压平。这就是完成后的旋转歪折样式。

十四、沉降折叠 (川崎玫瑰就用了这种方法)

这个折叠要把一个闭合的尖端沉到作品里面去。在你可以完美地表现这个作品之前,你可能会需要很多的练习。

1准备一个水雷基础形。

2把顶角以任意的角度往下折。

3展开第2步的折叠,然后把水雷基础形也轻轻展开。

4在这张纸的中间你可以找到一个第2步的折痕形成的小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的4条边都捏成山线——其中有一些已经是山线了。

5用现有的折痕把中间的正方形往里推,小心地再次折成水雷基础形。

6把纸压平,保证水雷基础形的左边有两层,右边也有两层。现在中间的正方形已经在整个作品的内部了。这就是完成后的沉降折叠。

十五、湿性折叠

用湿的纸来创作折纸作品比起用干的纸来有更大的折叠和塑形余地。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选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比如说不需要弄尖一个角,不需要很深的折痕。你在这个练习中使用的正方形纸越大,可以选择的厚度也越大。

1用潮湿的海绵或者吸水布小心地擦拭纸张的正反面,均匀地使纸变潮湿。注意关键是潮湿,不是湿。可能只有经验才能告诉你这个纸到底需要多湿。如果纸张弄湿后变得很光亮,让它稍微干一下再用来折叠。

2一旦你折了一个折痕,用你手指的温度把这部分烘干,这样就能保持形状。

3按要求继续折叠。折纸大师罗伯特·让推荐使用胶带来加固纸张的薄弱部分(比如有很多折痕交汇的地方)。这个加固的胶带可以在纸张干了以后拿掉。

4既然湿性折叠的目的是使作品具有“生气”,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增加一些三维的效果,把那些不重要的折痕减到最少。最好的结果是你作品中的大部分折叠都是立体的。

5用湿性折叠法折叠出来的作品在触感和外观上都是其他方法难以媲美的。

(1)相邻两个图案成轴对称,相间的两个图案全等且是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的;

(2)两个图案为一组成轴对称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也成轴对称关系;

(3)是轴对称图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8179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