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图进行结构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根据建筑图进行结构计算的步骤是什么,第1张

一, 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 底框部分:
(1) 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 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 6 米;
(2) 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 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 为 400X400;
(3) 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
(4) 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 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 15;
(6) 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 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 梁宽度不小于 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 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 1/5)(框架结构梁截面 ; 尺寸控制办法: 计算时用 TAT, 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 要求全截面配筋率 15-17 之间)
(8) 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 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 砖混部分:
(1) 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 (最外围的构 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 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 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
(3) 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 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 100,客厅不 小于 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 90,屋面板厚 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 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 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 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 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 1/3-1/6;
二, 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 底框部分:
(1) SAT-8 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 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 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 300;
(3) 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 800,需要设边梁;
(4) 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 1/20, 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 其高宽比不宜小于 2;
(5) 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 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 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 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 II 级或 III 级,楼板,梁为 C30 混凝土,柱 为 C25 混凝土,剪力墙为 C30 混凝土;
(8) 在 SATWE 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 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 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 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 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 13-18 之间(15 左右) ,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 开洞和增减长度; (10) 通过 JCCAD 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 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 ;
(11) 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
(12) 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 SAT-8 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 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 TAT 进行双偏压验算;
(14) 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 计算结果与采用 PK 计算无显著差 别
2 砖混部分:
(1) 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 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2) 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 ,再 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
(3) 该部分的梁用 SATWE 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 表示;
(4) 建筑材料:一层为 MU10 烧结粘土砖,M75 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 M75 水泥 砂浆) ,二层以上为 MU10 烧结粘土砖,M50 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 M75 混合 砂浆) 一层以上板柱与梁, , 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 C20 混凝土; 轻质隔墙一般采用 3KN/m2 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5) 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 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 水平投影的值; (7) 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 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总体装配;
(9) 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 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 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
1 基础部分: (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 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 2,应该取 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
(一)承台:
(1) 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 一般有单桩 (配筋按照构造要求) , 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2) 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 4d) ,确定承台尺寸: a承台厚度不小于 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 200 为宜; 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 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 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 150;
(3) 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 Ф10,间距不宜大 于 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 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 Ф12@100 的封闭箍;
(4) 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 Ф12, 箍筋不宜小于 Ф8;
(5) 承台受弯计算中, 在得出 X, 方向柱边的弯矩后, Y 除以 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积; (6) 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 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二)基础梁:
(1) 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 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
(2) 宽度不应小于 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 剪力墙 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 50) ,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 1/10~1/15;
(3) 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 JCCAD 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 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 (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 2Ф12, , 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
(4) 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 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 30d;
(5) 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 50cm;
(6) 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 有的需要打桩;
(7) 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 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 1/10 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 梁的纵筋; 2 底框部分:
(一) 梁:
(1) 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 整; (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 ;
(2) 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对 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 2Ф18;梁上,下筋放大 系数 105
(3) 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 KZL-X,箍筋间距均为 100;
(4)宽度大于 350 的梁,均采用 4 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 4 根贯通;
(5)由于卫生间降板 400,且板厚 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 550; (6)对于高度 h 大于 500 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 2Ф14 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且 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 (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 面积 bhw 的 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 ;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 400-450 不少于 2 根(双边) 梁高 500-650 不少于 4 根(双边) 梁高 700-850 不少于 6 ; ; 根(双边) 梁高 900-1050 不少于 8 根(双边) ;
(6) 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 06%;
(7) 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8) 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
(9) 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 22 (D12@100) ;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 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 箍筋直径控制在 12 以内; (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 (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图,
(二) 柱:
(1) 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
(2) 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 05,就应减小 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 09, 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
(3) 框架柱箍筋不小于 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
(4) 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 3 根 HRB400 的 18;
(5) 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
(三)墙:
(1) 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
(2) 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 ,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 15 倍,截面 高度不小于墙厚的 25 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 2 倍;
(3)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 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 不应大于 600,直径不小于 Ф8;
(4) 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 ,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 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
(5) 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 弯矩的能力; (四)板: (1) 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 025%; (2) 长宽比满足:6,7 度时不宜超过 4,8 度时不宜超过 3,9 度时不宜超过 25,否则 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3) 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 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
(4) 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 负筋至少应有 50%且不低于 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
3 砖混部分:
(1) 关于构造柱:
1) 编号要清楚,凡有涉及该编号构造柱的图纸中必须要画其配筋大样,且标明起始标高;
2) 构造柱纵筋不小于 4Ф14,箍筋间距不大于 200;八度超过五层采用 4Ф14, 即纵筋加 大一级;还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6 的要求,对角柱,边柱从严要求;
3) 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 >=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7325 条)房屋高 ( 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 1/3 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 39m 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42m (规 范的 7325 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 712 条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 )
(2) 根据各层板配筋简图人工配筋或调整自动生成的钢筋(面积,规格,间距等) ,板厚 与标高不同的板,板底钢筋和上部负筋必须断开;
(3) 当有 I,II 级钢筋混用时,应注意:板的钢筋面积按照 I 级钢筋计算;
(4) 板上下的钢筋间距宜相等,或互为倍数,直径级差均取一级,楼板的最小配筋率 (ρmin=As/h)应按照规范取用;
(5) 负筋不宜过细,一面被踩塌,较大直径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易开裂;
(6) 阳台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样,其下面的拖梁和边梁需要根据计算结果配筋,其 大样要注意与总体图协调(如墙体和构造柱的有无等) ; (7) 屋顶构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构造配置,支撑构架的柱子从屋顶起,注意其与下部 构造柱的衔接问题; (8) 屋面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配筋间距宜取 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 布置温度钢筋,其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1%,常采用拉通一 半配筋面积,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 跨度小于 2 米的板钢筋只需说明双层双向可用双层双向 Ф8@200,坡屋顶由于梁数 量较多,故均为小面积板,可用双层双向 Ф8@150; (10) 一些细部尺寸在"楼板模板配筋图"中已经表示的,在"梁平面整体配筋图"中可不再 表示; (11) 板中的各种负筋,由于板的计算跨度唯一,故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相等,且应准 确标出负筋端部到墙边或梁边的距离; (12) 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 (13)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 08~09 的系数,板下筋乘以 11~12 的系数但是,按d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墙上的负筋不宜过大(一般板厚≥150 时,采用 10@200,否则用 8@200;非矩形 板宜减少支座配筋, 增大跨中配筋; 轻质隔墙下只有在垂直单向板长边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 下面才加粗钢筋以形成暗梁; (14) 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不应按固接计算,楼板边支座应 按铰接计算; (15) 雨蓬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 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 当做双排筋时,高度若小于 900,则最小板厚为 100,否则为 120; (16) 挑板钢筋应留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 全跨; (17) 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18) 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 层楼盖高差不大于 1/4 层高且不大于 700mm) 超过时, ; 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 层数中 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 1/4 层高且不大于 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 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 2m 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19) 关于挑梁:
1) 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2) 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3) 挑梁外露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锚固;
4) 严格控制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即挑梁埋入砌体长度 l1 与挑出长度 l 之比宜大于 12, 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 之比宜大于 2; (2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另行增配;(第 7154 条) (21) 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 625 条设计即:当梁跨度大 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a对 240mm 厚的砖墙为 6m,对 180mm 厚的砖墙为 48m; b对砌块,料石墙为 48m; (22) 凸窗台板抗倾覆要计算足够; (23) 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的要求:高度,层数应从低处算起; (24) 跃层住宅六层上跃层的楼梯,一般放在客厅的楼板上,而一般情况下其下又不允许 加梁,可以在楼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决即: a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短向平行, 可以认为现浇板的一部分也是楼梯的一部分, 钢筋叠加 但要注意叠加后的钢筋间距不要过小 b如果楼梯与厅现浇板长向平行,则于板短向在楼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宽度或板 下附加筋放置宽度为局部荷载下的有效分布宽度(荷载规范附录二) (25) 纵墙抗震验算不过时,可将内纵墙改为 140 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造价虽略增高,但 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面积; (26) 楼梯间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 8,9 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 宜沿墙高设 2φ8@500 的通长筋,9 度时,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 (27) 独立梁的受力钢筋均不得小于 Ф14,Ф12 一般用于构造筋及架立

衣帽间有L型、U型、一字型等,要怎么选择呢?衣帽间的布局主要分为字体、L型、U型三种字体布局适合于狭长的空间,是最友好的小户型布局,靠近墙壁,以一条线的形式完成服装的存放室内空间相对简单。所有的布局都是直线完成的,节省了空间,在中间有足够的步行空间和更换衣服。然而,这种布局在存储方面有轻微缺陷。

尺寸点:一般胸部深度为60cm,活动区宽度为120cm,所以胸部尺寸约为180cm一字衣帽间虽然在存储内容上并不有利,但仍要合理划分各种空间,让空间得到有效利用,不留一处空置之地衣帽间内部区域划分:悬挂区:适用于放置长款、易折叠面料、亚麻布等衣物,折叠区:适合折叠男式衬衫、针织服装、薄毛衣等,格区:适用于领带、腰带、内衣、袜子等小衣物,鞋区:适合存放鞋子,不在鞋子里可以放在鞋盒里叠在一起,在鞋子外面方便取L适合矩形空间布局。

是小家庭大家庭所有合适的布局之一,基于字体的设计,一般使用角落空间来完成收衣,型墙实现超级储物,布局紧凑,活动区域更集中,具有较强的储物功能和实用性,便于携带衣物,可以满足各种储物需求,寸点:一般胸深60~90cm最佳,整体长宽尺度可为250210cm,能区可分为悬挂区、堆放区、内衣区、鞋类区、杂物区、床上用品区,U型布局适合方形空间,三面墙可提供足够的储物空间,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无论是上方还是角落均可充分利用,种布局是利用率最高的衣帽间布局,功能清晰,设计灵活,是所有存储内容功能中最强的衣帽间,尺寸:相对于L型布局,U型衣帽间需要更大的空间,推荐衣柜的深度为60cm,建议在中间的活动面积保持90cm,最好的宽度为200厘米,总的长宽比可以最小为250×150cm。功能区可分为悬挂区、折叠区、抽屉区、杂物区、床上用品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802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