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介绍中国历史名城的资料,论文用,谢谢

有没有介绍中国历史名城的资料,论文用,谢谢,第1张

在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潕阳河畔,有一座隐匿山中的古城--镇远。它自古是水陆交通要冲,不但是"黔东门户",是"湘黔咽喉"而且是"滇黔锁钥",是西南大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由此可以深入滇黔腹地,通达缅甸、印度和东南亚。
"镇远"之名,有"远镇一方"之意,在军事战略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我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北京或南京来说,云贵都显得过于偏远,是所谓"边睡之地"。在个"内"与"边"的临界点上,建起一座军事城堡,确可威镇遥远的地方,这就使镇远在历史上占有无可取代的特别位置。
作为"水陆码头"的镇远,正处在滇黔驿道与沅江水道的衔接点上。溯江而上的船只在镇远启程,古驿道上的"百代过客"在此登舟,顺潕阳河下沅江,过洞庭,泛冉长江直发东南沿海。冉车辐辏,商贾云集,致使镇远成为"西南一大都会"。
往来如织的人流,带来各种文化,在镇远形成一个回环激荡的漩涡。汉文化与西南民族文化在此接触、碰撞、交融,中原、江南、江西、两湖、巴蜀、闽粤诸种地域文化"盆景式"地移入镇远。传教的人接踵而来,禅师和诸子、云游道人、神甫牧师都在镇远营造殿堂,迎来了各路"神山"。
历史发生剧变,古城骤然冷落。湘黔铁路开通,水运也因拦河大坝的修筑而中断,镇远不再是物资集散地和交通中转站。虽然地位发生变化,而昔日的辉煌却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历史给镇远留下一笔车厚的文化遗产,保存一座历史文化的大观园。
在一个仅有3.1平方千米的小县城里,拥有名胜古迹160处,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而外,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这里有四洞、大宫、八阁、八寺、八祠、九庙,还有卫城垣、府城垣、十二码头、八大会馆和"歪门邪道"的古巷子。1983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沈竹一行来镇远考察,惊讶地说:"像镇远这样留下一大片文物古迹的城镇不多了。"
历史再次把镇远提升起来。1986年,全国知名专家、著名古建筑学家单士元等,经过认真考察、评估之后,认为它完全有资格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批准了这个建议,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之中,镇远荣幸地成为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再现历史的风采。不但如此,镇远有三张名牌、三件国宝,历史名城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潕阳河聚合在一起,堪称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珠联璧合,放出奇光异彩。

缅人骑象过桥来

在祝圣桥上的魁星阁前,原先有一副抱柱的挂屏,上面刻有"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句子。这个富有诗意的联句,并不是墨客骚人凭空的浮想,而是当年镇远驿路沟通云贵、缅甸、东南亚的写真。时间过去了百年,驿道已被公路、铁路取代,缅甸使者也不再从镇远经过,所以,今天的游客很难想像从前桥上车水马龙、大象缓缓前行的情景,当然也引不起对这段辉煌历史的回忆。
笔者带着疑问四处寻访,想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文管所长说他留经在一个寻常百姓家,发现了一块础石,光洁、平滑、方整,上面刻着大象的浮雕。贵州从不产象,为什么当地人对象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而且还把它刻在柱础上作为房屋的装饰物呢寻常百姓尚且如此,大户人家更司想而知。人们对大象的青睐并非无因,古时常有缅甸的朝贡者骑着大象从镇远经过,因为是从外国来的稀奇之物,人们尾随象队围观,自然特别关注,产生极大兴趣,把它凝结在建筑物上。
缅人贡象,持续了好几百年。蒙古人建立元朝,金戈铁马驰骋天下,越过云南,三路攻入缅甸。缅甸土司受封,定期派入朝贡。缅甸产象而中原无象,自然要把珍贵的大象做贡品。从缅甸到大都(今北京)有万里之遥,骑着大象缓缓而行,少说也要走几个月时间。
这里还穿插一个美妙的传说。东南亚来朝贡的使者,带着一只白色的天鹅,在路上受惊而飞。使者急了,伸手去抓,仅抓住一片鹅毛,他非常抱歉,但又无可奈何。到了京城,只好将鹅毛献上,说明丢失天鹅的缘由。皇帝还奖赏了他,说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缅甸归附了明朝,建立缅甸军民宣慰司,归云南省管辖。自此以后,朝贡不绝。因为缅甸使者经常进京朝贡,接待事务繁忙,朝廷在"四夷馆"中特别设了一个"缅甸馆"。
在《明实录》中,多次记有缅甸入京进贡的事。譬如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在洪武年间几次朝贡,贡品是大象和犀牛,因为路过贵州,便同思州宣慰使田大雅一起入京。思州在今岑巩,与镇远毗邻,想必是在镇远相遇,结伴而行。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以后曾经做过云贵总督,在他的日记中,记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五月底至六月初,缅甸使者几批经过镇远。
贡象的事,一直延续到清末。清光绪元年(1875),缅甸使者直也驮纪门、腊门甸素等携带象队入京朝贡,路过贵阳时,全城轰动,观者如堵。象棚搭在老东门,市民扶老携幼前往观看。
次年早春二月,直也驮纪门等自京城返回缅甸,于2月13日由湖南晃州进入贵州玉屏县境。巡抚得知,立即通知思州(今岑巩)、镇远、都匀、平越(今福泉)各府州县,务必派官员在交界处负责接送。三月初二抵达省城贵阳,巡抚赶快将此事呈报皇帝。
中缅两国情意绵绵,深入人心。"缅人骑象过桥来"的故事,是中缅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至今铝到在镇远人民的心坎上。缅甸人民也念念不忘镇远,缅甸僧人近年给镇远请来了一尊玉佛,供奉在中元洞的大佛殿里。这拿玉佛是在缅甸克钦邦雕塑的,高2.2米,重约3吨。
其实,路过镇远的不止是缅甸人,印度人、泰国人、老挝人都有,只不过"缅人骑象"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罢了。据说195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万隆会议上,突然向周恩来总理问起青龙洞。他怎么会知道镇远有个青龙洞呢原来,他的先辈门来中国时经常路过镇远,为青龙洞的景色和建筑所迷,归国后常常对人说起。一传十,十传百,以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尼赫鲁遇见周总理,即刻想起了镇远青龙洞。
"缅人骑象过桥来"的诗句,包含着许许多多重要史实:国家的统一,云贵的开发,边防的巩固,中外文化的交流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以驿道的开辟为契机,以驿道的畅通为前提。这条横贯东西、穿过云贵高原的驿道实在太重要了,而释道与水路交叉点上的镇远更显得重要非常。
元朝武功极盛,海内统一,疆域辽阔,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使军令、政专能够"朝发夕至,声闻必达",于是以大都为中心,开辟全国释道。驿道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关系调兵遣将、行军作战、粮秣运输、情报通达、布宣号令、官员迎送、物资交流、商旅往来,兼有军事、交通、商贸、邮传、接待多种功能。
驿站分陆驿、水驿、水马驿三种。陆驿有牛、马、驴、车,水驿备有舟楫,水马驿则兼有舟、车、驴、马。镇远是湘鄂一滇黔道上重要的水马驿,既有陆驿,又有水驿。
贯通湖广与云南行省的驿道干线起自湖北江陵,往南途经湖南岳州(今岳阳)、常德、桃源、辰州、沅州、晃州(今新晃)进入贵州,再经平溪(今玉屏)、镇远、偏桥(今施秉)、贵州(今贵阳)、普定(今安顺)、普安(今盘县)入云南,经曲靖到中庆(今昆明)后,沿驿道西行过大理、永昌(今宝山),可达金齿(今德宏一带)、缅甸、老挝、八百媳 妇(今泰国青徕、青迈一带)。水路亦从江陵开始,过洞庭湖后逆沉江而上,经辰州、淑浦、黔阳、沅州、晃州等20站来到贵州平溪(今玉 屏),再经清浪(今镇远青溪)到达镇远。然后弃冉登岸,洲行陆路。明代万历年间打通了潕阳河的诸葛洞后,船可上行到黄平旧州。
从湖南经贵州到云南的驿道,一直是西南交通的大动脉。明代以来,派重兵把守,保护这条通往边疆的生命线。沿途驿站不断增加,运输日益繁忙。明万历七年(1579),贵州巡抚王缉和巡按使马呈图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要求云南补贴贵州驿道所需费用。官方文书告诉我们:当年从驿道上经过的云南马2088匹、夫2073名,贵州过马 l 337匹、夫l 319名。两相比较,云南要占七分,贵州只占三分。云贵都以镇远为咽喉,控制这个咽喉便掌握西南的命脉,说明它确实可以"远镇一方",是滇黔的"锁钥",是云贵出入的"门户"。历史的脚步,在驿道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清脆的马蹄声响彻云贵高原。正是这条驿道,把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元代建立了云南省,明代建立贵州省,清代统归云贵总督管辖。
正是这条驿道,大批汉族移民涌进云贵高原,把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到云南、贵州,使西南的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是这条驿道,拓展了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与缅甸、印度和东南亚保持友好关系。当然,历史上的许多征战也与这条驿道息息相关。元大德四年(1300),元朝调集河南、江浙、江西、湖广等省兵力征讨"八百媳妇",激起了奢节、宋隆济起义。明初派大军远征云南,完成了统一大业。在贵州驻跸四年的明永历王朝,经此东出湘桂作战,而清军入黔入滇也经过这条驿道。往后发生的事,如改土归流,咸同起义,太平军入黔以及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之役、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莫不与这条驿道紧紧相连,镇远古城一一记录着这些历史。

“太极图”上石屏镇

历代王朝重视镇远,主要是着眼于军事。在军事家们看来,镇远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控扼驿道而据玩江上游,地接荆楚,雄镇滇黔,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欲通云贵,先守镇远"'"欲据滇楚,必占镇远"。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提督冯光熊从缅甸出征归来,沿途考察山川形势,到了镇远,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经过许多'形胜之地',镇远确实是一大险隘。"他指出这里不但"山川雄峻",而目"据玩湘之上游,当滇黔之孔道",不失为"西南一大都会"。
镇远之神,首在山水。潕阳河从瓮安、黄平、施秉滚滚而来,奔腾于崇山峻岭之中,接纳众多的支流而成巨流,过了诸葛洞便进入镇远。从镇远腕蜒东北而下沅江,放舟直下洞庭、长江,正所谓"南箕北斗五溪烟水洞庭波"。潕阳河穿行于武陵山区,中下施河谷深切,两岸尽皆悬崖峭壁,翠峰插天,"两山夹峙,一水中流",山环水绕,气势逼人,雄奇险峻。深知兵法的林则徐至此,心灵为之震动。他写道:"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走进山中,但觉"山前突几复有山";抬起头来,顿觉"昂头但见山插天";登上山顶,又有"不敢俯睨千丈渊"之感。一个"恶"字好生了得,道出了"此身未坠胆已落"的心境,使他"惊起群山向天叫"。
潕阳河来到镇远,拐了一个s形的大弯。站在石屏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溪河旋绕,山岩森列,白崖东枕,碧峰西峙",有人为这种雄伟的气势所震撼,惊叹:"叠嶂连云起,岿然海水滨。"有一老道登上山头,说镇远"右看滇南头,左尽楚北尾;苍茫俯群山,浩浩烟波起"。老道上山一看,惊呼这是一幅"太极图",若是在S形的河湾上建起两座城池,便是"日月乾坤,阴阳相照"。军事家颇重"地利",认定在此"屏山为城,海水为池"的地方建城,既有通江达海之利,又有崇冈复岭之险,于是在潕阳河两岸修建城池。先建镇远卫城于南岸,后又在北岸修建镇远府城,一文一武,恰以"太极图"上象征"阴阳"的两个点,从此,镇远成了雄踞在西南大通道上的军事重镇。
镇远城的修建,与朱元璋的雄才大略有关。他坐在南京,运筹唯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明朝建立以后,云南仍为元朝所封的小梁王所盘踞,他凭着"地险路遥",负隅顽抗,不肯投降。朱元璋七次派人前往招谕,都被拒绝。待全国形势稳定之后,便决定用武力征讨云南。
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初一,朱元埠在奉天门召见征南将军颗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对他们说:夺取云南,"当知其山川形势",大军取道湖广,分据要害,然后进军曲靖。三十万大军从湖广浩浩荡荡杀来,先占镇远、偏桥,然后夺取普定、普安,堵住云南出口,逼小梁王在曲靖决战。白石江一战,梁王兵败如山倒,不到三个月便拿下了云南。
云南平定之后,朱元璋认为要巩固云南边防,必先控制贵州,于是沿驿道设立卫所。步步为营,确保道路畅通。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朱元漳下令设立镇远卫,与平溪卫、清浪卫、偏桥卫形成犄角之势,控制这个在战略上举足轻重的要塞。卫城建在五老山下,北濒潕阳河。城垣周长约3千米,墙高4.3米,宽2.5米,可在城墙上跑马射箭。城墙外沿筑有1872个垛口,9座炮台。建有东、西、南、上北、下北5座城门,并没有两道水关。城门上战楼高耸,还有城煌菩萨坐镇保佑。山溪水易涨易落,别看潕阳河水平时缓缓流淌,温柔宁静,但一遇涨水季节,洪峰到来,顷刻间便会波涛汹涌,灌入城中,酿成水灾,冲走房屋、牛马、猎鸡无数。为了防止洪水侵袭,在上北门以上紧贴城墙修筑一段护墙,长约100米。又在西门和上北门外,修筑了三堵弧形的"护城堤"。
卫城山势陡峭,城垣起伏,按地形分为八片,名为"八块城"。它们是:朝阳城、铁山城、永安城、定西城、寿星山东侧城、寿星山西侧城、屏山城、五老峰城。镇远卫驻扎五六千官兵,许多江南军户落籍于此,繁衍子孙。当时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屯田戍边,于是以百户所为单位建立125个屯堡,环列四周,犹如众星拱月。顺潕阳河而下约45千米,明代建有清浪卫城5在今镇远县境。沿潕阳河而上40余千米处,建有偏桥卫城,也就是今日的施秉县城。三城互为呼应,更托起了军事重镇镇远。
明永乐十一年(1413),废除了思州、思南两大宣慰司,以此为基础建立贵州布政司,宣告贵州省成立。在最初建立的八府中,镇远府便是其中之一。府衙门建在海阳河北岸,原先并无城郭。明朝正德年间,有苗民前来攻打,知府程节在木家湾一带建城,万历、崇帧年间不断塔修。府城垣位于石屏山上,北跨几个山头,东起称为"白米倒斗"的悬崖之巅,顺山势起伏绵延,直至石屏山西段的潕阳河畔。城垣全长约400米,高约5米,宽2.8米,有垛口76个,炮台一座。府城有三座城门,东边为铁山门,南边为永安门,西边为定西门,南面以"潕水为池"。城外关隘甚多,东有镇东关、铁三关、石门关,西有镇西关、文德关、岩门关,北有北津关,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气势不亚于万里长城,是"南长城"的一段,被称为"江南的塞外长城"。
还有一座城池现已消失,它就是镇远县城。县城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邹瑞祥所建,城址在海阳河南岸。那是一座土城,城垣长约550米,高约2.5米,宽1.3米。可是到了清康熙年间,将县衙署移到北岸,与府同城,土城渐渐拆除,在那里建起了学宫。
卫城、府城、县城形成一个"品"字,有如三足鼎立。县城现已荡然无存,卫城城垣却依然忠于职守,防御着滔滔的江水。而那巍巍的"南任城",只剩下断垣残壁。夕阳西下,秋风凛凛,面对这笔立干仞的莽莽山海,默默地诉说着当年兵戈鏖战的历史沧桑。

苗疆“清明上河图”

然而,战云密布的镇远,却因是"水陆都会"而日渐繁华,成为南疆的一个商贸城市,正是:"岂知跃马横戈地,犹有晨钟暮鼓声。"随着卫所的设立,大批军户来到镇远,以后又迁来匠户、民户,人烟日渐稠密。镇远踞沅江上游而控驿道,由云南至镇远二十余站,货物皆用人挑马驮,到镇远后改行水路。由镇远到常德、岳阳的水路,有船只往来,"大者曰辰船,可容二十余人"'"小者曰鳅船,容三四人"。若是逆水行舟,船到镇远起岸,就走上通往云南的大道。精明的商人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看到镇远是一个发财的地方,可以把内地的各种物资转输边地,又可将滇黔土产运往"下江",于是纷至沓来,会聚镇远。云南的货物,如铜、锡之类,多在此集散。滇铜运到镇远,价格可高出产地两三倍,大有其利可图,故买卖兴隆。从"下江"运来的粮米、布匹、杂货,到此转手买卖,也可获取车厚的利润。军旅往来,商贾云集,致使镇远成为"舟车辐揍,货物聚会"的都会。
水路繁忙,百舸争流,于是在沿河两岸建起许多码头。码头是水陆交通的衔接点,是镇远城的一大表征,它标志着这座古城曾经是交通枢纽,具有军事与商贸的双重功能。卫城有5个码头,它们是:卫城大码头、吉样寺码头、上北门码头、杨柳湾码头、老西门码头。府城是商业繁荣之区,有大河关码头、府城大码头、禹门码头、城隍庙 码头、;中子口码头、米码头、天后宫码头。
码头各有功用,卫城的码头原先主要供军用,但后来有的也改作民用,如吉样寺码头,除装卸货物外,还是渔舟泊靠场所,"数声渔唱归舟晚,吹遍芦花两岸风"就是当年捕鱼兴盛的写照,"镇远十二景"之一的"燕矾渔唱"指的就是这里。运粮是镇远物资运输的大宗,很早便有专运粮食的米码头。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有的成了盐码头、瓷器码头、布匹码头。府城大码头与卫城大码头隔河相望,既是船舶依靠的地方,又是连接两岸的渡口、桥梁,因原先在府城大码头临街处建有"永安通济"的牌坊,故称"永安渡"。府城大码头呈半圆形,分为四段平台,从河边上蹬30级石阶而达大街。卫城大码头长12米,共有26级石阶。渡河在秋、冬水落时,人可从桥上走过,春、夏水涨时便只好以舟来回摆渡了。
桥跨河70余米,是一道用36只独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独木船是用楠木做成,用72根承重木把它们连接起来,上面铺着144根大木,又加上180块厚木板,人马均可安然地从桥上走过。洪水期到来,这里便改做渡口。岸柳烟笼,夕阳西下,余辉映照,"波渺渺,柳依依",景色宜人醉,构成了"镇江晚渡"洲佳境。诗云:"江上烟凝合,林间鸟息飞;立沙人语乱,到岸橹橹声微。相见堡中月,永安楼下扉;月初方半掩,行人夜来归。"冲子口码头处于闹市中心区,也是泊船与桥梁两用的码头。老西门码头,同时又是老西门渡口,曾一度作为东渡码头。杨柳湾码头因岸边柳树成荫而得名,它是一个古渡口,有个姓张的老船公在此摆渡,所以又称为"张胡子渡"。
位于府城兴隆街南侧的禹门码头,是镇远吞吐量较大的码头之一,码头用青石砌筑,分五层台阶,共33级。出口处原有一重檐庑殿顶塔式牌坊,竖写着"禹门码头"四字。"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既寓有科甲挺秀之意,又暗寓着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城隆庙常有庙会,对面的复兴巷又多有商号,商业的繁荣促成了码头兴旺。天后宫码头也是个繁华的地方,福建茵人以此为基地做大买卖,所以特别气派。大河关码头是潕阳河中上游的水上关卡,清代在此设厘金局收税,算是镇远的"海关"吧。
众多的码头,使沿河两岸渐成街市。外地客商无论是溯江而来或是从驿道而至,多在镇远驻足,设高号进行转手买卖,从中牟取厚利。他们结伴而来,定居于此,而目往往以同乡关系聚集在一起,成行成市。据明《贵州图经》记载,镇远已形成了沙湾市、辰州市、南京市、江西市、饶州市、普定市、州街市和东关市。从街名可知,云集镇远的南人,绝大多数是"下江人",辰州市大抵是湖南客,南京市是江浙的商帮,江西市、饶州市显然是江西老表。普定即今安顺,因其地 为"滇之喉,黔之腹",是滇黔货物的集散中转地,所以人民"惟贸易日趋于利",于是善于经商的安顺人便纷纷来到镇远从事贸易。
到了清代,镇远商业为"黔省之冠"。近代以来,外运内销物资繁多,从外地运进洋纱、洋布、洋货,形成布匹、食盐、杂货、瓷器等行业。外运物资主要是滇黔土产,以桐油、油菜籽、木油、茶叶、五倍子、牛皮、猪鬃为大宗。黔东一带的桐油,经镇远运往湖南洪江出口,称为"洪油"。清末民初,镇远出现了松柏、长青、益昌、协和、隆义生五大商行。往后,形成了棉布、食盐、百货、杂货、旅栈、饮食、屠宰、酿酒等20多个行业,出现了火神庙柴炭木料市、万门码头鸡鸭鱼肉市,三牌坝第一菜市,罗家坝米市,北吉宫第二菜市、十保街猪羊牛市等。抗日战争期间有大小商店数百家,不但有皖北、大众、环球等中式大餐馆,还有"旧金山"西餐馆。街上人流如潮,日夜川流不息,民谚说:"镇远街,人挤人,挑窑罐的被撞破,坦桐油的挤不出城。"
外地客商在镇远结成许多商帮,以同乡关系建立会馆。"亲不亲,故乡人",会馆把客居他乡的人联系起来,构成一条"乡土之链"经常聚首,互相关照,有的还成了世交或姻亲,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盘根错节的社会势力。会馆的凝聚力,还不仅仅是为了"联乡情",更多是经济利益,同一地区来的商客,往往互通住处,相互提揍,遇事共同商量,联起手来控制某种商务,与其他地区的客商展开竞争,谋求自身的发展。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它与物资交流及商帮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大凡会馆多的地方,都是外地客商云集之所。
镇远这座小城,自清代以来出现许多会馆,他们以南帮为基础,以崇奉某种偶像来团聚乡人,在镇远从事商业活动。江西人最善于做生意,主要是贩运瓷器,经营菜油,所建会馆称为"万寿宫"。福建商人善于长途贩运,尤精于海上和内河航运,把他们信奉的妈祖请了出来,在镇远建起了天后宫,也即是福建会馆。湖南、湖北客商常常联手,在镇远建立两湖会馆,因荆楚多有大江大湖,对治水的大禹特别崇拜,所以两湖会馆均以禹王宫为会址。在"天下老广是一家"的口号下,广东、广西南人在镇远建起了两广会馆。四川人最爱戴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每到一处便建川祖庙,扦以此为中心建四川会馆。山西人经营钱庄,陕西人经营当铺,共同控制镇远金融,于是建起了秦晋会馆。江浙客商多半贩卖布匹、百货,在镇远合建江南会馆。北方几省客南也来到镇远,只是人数不多,后来联合建立冀鲁豫会馆。八大会馆是镇远商业繁荣的标志,是镇远古城的一大特点。
镇远因工商业发达,还按行业形成了许多行会。从事染织的手工业者,尊梅葛二仙为祖师,建立了梅葛会。做厨师、开餐馆食店的人,特别管崇詹王、灶神、密公,建起了詹王会。行医卖药的人,特别崇拜药王孙思邈,建起了药王会。木匠、泥水匠,尊崇鲁班,建起了鲁班会。酿酒、卖酒的人,以李目为祖师,建起了老君会。裁缝的行会是轩辕会,屠户的行会是张节会,理发匠的行会是罗祖会,如此等等。
镇远的船工、搬运夫特多,他们大都结为帮会,或为"青帮"或为"红帮"。
潕阳河两岸,商店林立,茶楼酒肆,戏楼宫观,水上船只川流,不禁使人想起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在那幅画中,描绘了宋代东京城(今开封)市井的繁荣,土农工商、医卜僧道、胥吏衙役、妇人孩提的行色状貌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街市上有赶集的,有闲逛的,有聚谈的,有饮酒的,有推车的,有骑马的,有坐轿的……百般世态,跃然图中,活灵活现。在大街小巷,百肆杂陈,有官府第宅,有楼台亭阁,有宫观寺庙,有河港池塘,点化出一幅京城繁华的景象。
谁也没有料到,在远离京城的镇远边城,在向来被人视为"化外之地"的苗疆,在山重水复的贵州高原上,也有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潕阳河上,港湾歧出,码头相望,船只往来穿梭。两岸是一排排用木柱支撑在水中的吊脚楼,这吊脚楼的临街面又都是骑楼式的,茶楼酒肆、店铺之中,夹杂着楼台宫阁,这处便是那梵宇宫观会聚的青龙洞。街市上人声嘻杂,摩肩接踵。做生意的立在柜台前与人讨价还价,买进卖出。挑葱卖菜的,拉开嗓门,沿街叫卖。酒肆里猜拳行令,一醉方休。茶楼里三三两两,高谈阔论,说古论今。戏台上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丝竹声声,锣鼓喧天,南腔北调。有官人乘轿过街,人们躬身侧目而视,想着一看那大官人是何许人也。忽听得马蹄声碎,行人赶快闪向两旁,一簇人马呼啸而过,好不威风。而在闹市中,书 院学子蚁聚,书声琅琅,却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四处的宫观寺庙,香烟缭绕,暮鼓晨钟,又显得超凡脱俗。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笼罩镇远,将那石屏山、五老山映得分外光华。一泓春水,半江渔火,缕缕炊烟,楼阁倒影,装点出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就是苗疆的"清明上河图"。

“歪门斜道”古巷子

离开了闹市,走进狭长幽深的巷子,这才进入了古城的腹心。一般的游客,在镇远河沿的街道上溜达一阵之后,便径直朝着青龙洞走去,或者登上游船去欣赏潕阳河的风光。那"四时江水绿如蓝"的潕阳河风光和那"海上飞来一洞天"的青龙洞,的确非游不可,否则会成为终生遗憾。然而,古城之旅,韵味就在古风,最能引人怀想。这是一条条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巷中,城市的喧嚣顿时消融,仿佛感到时光到流,回复到50年、100年、300年、600年前的镇远,再现明清时代的生活情景,引出许多古老的故事。
镇远的巷子,和其他地方迥然不同,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北京的胡同,天下著名,它因地势平坦,又在天子脚下,必须循规蹈矩,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犹如一个棋盘,房屋都是标准的四合院,不敢修建高楼,显示出皇权威压下的严整。苏杭一带的巷子也很有名,它由许多江南小庭院组成,玲珑秀气,而且临河的巷子,均有石阶通向河边,可以停船,可以浣洗,显示出"水乡泽国"的风韵。重庆的巷子,多在山间蜿蜒,但因人烟稠密,地皮昂贵,房屋密集,多是三层四层,看去像是许多鸽子笼似的,数十百家人挤在一起,嘈嘈杂杂,还常常见到晾晒在窗外的衣物和婴儿尿布,犹如万国旗帜飘扬。
镇远的巷子,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它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镇远的巷子,兼有三者之长,又独具山野风味,大概是"山高皇帝远"的缘故吧,显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镇远的古巷子绝妙得很,古老之外,更具有诸多的特点,概括地讲,爬坡

曲靖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曲靖是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
除了优越的区位,这里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是著名的爨文化发祥地,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以其极高的书艺价值及史料价值而被世人推崇,被誉为“南碑瑰宝”、“神品第一”。庄骄开滇、秦修“五尺道”、诸葛亮“七擒孟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演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从蜀汉诸葛亮南征,直至唐初的五百多年间,这里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曲靖还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明代徐霞客曾遍踏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并盛赞了马雄山“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源出马雄”的涓涓细流,流过滇、黔、桂、粤四省区,创造出南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珠江三角洲的繁荣。马雄山风景名胜区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阳春三月,殷红的马樱花硕大如盘,一丛丛灌木中,杜鹃花争齐斗艳,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每年都会吸引不少珠江流域的人前来寻根探源。
滇东北部群峰耸立,峡谷深陷。乌蒙山巅,云遮雾障,神秘莫测,山腰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宛如置身“香格里拉”迪庆高原一般。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两度过曲靖,吓得老蒋(蒋介石)“弃甲丢烟q”,连忙调兵保昆明,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千古绝唱。在市郊的关下村,建有纪念红军两过曲靖的红军纪念塔。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麒麟仙女”、“诸葛亮与孟获”、“阿诗玛与阿黑”、“鱼的故乡”、“徐霞客”、“耕耘”等,形成了云南城市中最好的雕塑群。
曲靖市西距昆明市167公里,有高等级公路直达,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有班车和中巴前往;东距贵阳市489公里,是从东部进出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有“入滇锁匙”之称。贵昆铁路线纵贯市境,还有一条盘西支线通往贵州柏果,正在建设的南昆铁路也从附近通过,从曲靖到昆明有高等级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北起小坡铁路桥,南至康桥向阳商场的麒麟路,全长8.3公里,是迄今云南最长的街道,待老城改造完工后,将长达10 3公里。翠峰路宽60米,是目前云南最宽的街道之一。大街小巷上商店旅社、饭馆鳞次栉比。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麒麟仙女”、“诸葛亮与孟获”、“阿诗玛与阿黑”、“鱼的故乡”、“徐霞客”、“耕耘”等,形成了云南城市中最好的雕塑群。
现今的曲靖发展很快,已经撤地(地区行署)改市(地级市),下辖:曲靖市、宣威市、马龙县、会泽县、寻甸回族自治县、师宗县、陆良县、罗平县和富源县等九个县市。首府曲靖市有“小昆明”之称。
位置:曲靖地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
面积:面积28904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5466万
行政区划:麒麟区、宣威市、陆良县、会泽县、富源县、罗平县、马龙县、师宗县、沾益县。
概貌: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曲靖,距省会昆明市135公里,地区面积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来这里可领略到彝、壮、苗、瑶等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景观:曲靖还是古代爨(cuan)文化的发祥地,主要风景名胜有珠江源、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千佛塔及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群、鲁布革风景区等。
曲靖秀丽的风光和厚实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资源6大类型中,曲靖基本都具备,74种基本类型中曲靖有50种,占67%。
曲靖有雄奇的山,乌蒙山、马雄山、十八连山、香炉山、翠峰山、朗目山、山山有奇丽;曲靖有秀美的水,南盘江、牛栏江,多依河、宛若玉带;还有罗平30万亩油菜花海、鲁布革峡谷风光、九龙瀑布群、沾益花山湖、珠江源、陆良彩色沙林、马龙马过河、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会泽万亩草山和历史文化名城等令人神往的美妙景观。
曲靖市内每年举办罗平油菜花旅游节、陆良大型国际沙雕节、沾益珠江源旅游节、麒麟文化风情旅游节、宣威火腿文化美食节、会泽大海草山节、师宗菌子山旅游节等。这些大型节庆活动异彩纷呈,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此外,曲靖还有迷人的民族风情,市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壮、布依、瑶、水等8个主体民族,占人口总数78%的七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布依族的三月三、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花山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以及耍龙灯、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染花饭、打水q、抢花炮等节日。可谓千姿百态,使人流连忘返。
曲靖的城市风姿卓然,街道绿树成荫,在滇中城市群中其规模仅次于省会昆明。曲靖城以其别具风格的城市雕塑独显特色,目前已经落成的城市雕塑达十余处之多,散见于各个单位庭院的雕塑小品不计其数。作为曲靖城标的《麒麟仙女》以及《徐霞客》、《阿诗玛》、《耕耘》、《鱼的故乡》、《诸葛亮与孟获》(浮雕)等取材于曲靖历史文化的雕塑,不仅为了美化城市发挥了作用,而且鼓舞着曲靖人民不解努力,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地名由来
因古代此地属曲州及靖州,故得“曲靖”之名。
曲靖发展2005、2006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2006年荣获中国走向世界——中小城市成就奖,名列第六;连续几年GDP排名全省第二,仅次于昆明,并且保持高速增长。
行政区划
2005年,曲靖市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曲靖市 面积29855平方千米,人口559万(2003年)。
麒麟区 面积1442平方千米,人口 63万。邮政编码655000。区人民政府驻南宁东路。
宣威市 面积6257平方千米,人口132万。邮政编码655400。
马龙县 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 19万。邮政编码655100。县人民政府驻通泉镇。
沾益县 面积2910平方千米,人口 39万。邮政编码655331。县人民政府驻西平镇。
富源县 面积3348平方千米,人口 67万。邮政编码655500。县人民政府驻中安镇。
罗平县 面积3116平方千米,人口 54万。邮政编码655800。县人民政府驻罗雄镇。
师宗县 面积2858平方千米,人口 35万。邮政编码655700。县人民政府驻丹凤镇。
陆良县 面积2096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政编码655600。县人民政府驻中枢镇。
会泽县 面积6077平方千米,人口 90万。邮政编码654200。县人民政府驻金钟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历史沿革
1950年设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辖曲靖、沾益、宣威、平彝、马龙(驻通泉镇)、嵩明(驻嵩阳镇)、寻甸(驻仁德镇)等7县。
1954年原宜良专区所属宜良(驻匡远镇)、陆良、罗平(驻罗雄镇)、师宗(驻丹凤镇)、泸西、路南6县划入曲靖专区。宣威县改称榕峰县(驻榕城镇);平彝县改称富源县(驻中安镇)。曲靖专区辖13县。
1957年3月26日由路南县改设路南彝族自治县;同年寻甸县改设寻甸回族自治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11县、2自治县。
1958年撤销沾益县,并入曲靖县。曲靖专区辖10县、2自治县。
1959年榕峰县恢复原名宣威县。
1960年撤销马龙县,并入曲靖县;撤销师宗县,并入罗平县;撤销泸西县,并入弥勒县;撤销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县;撤销寻甸回族自治县和嵩明县,合并设立寻甸县(驻仁德镇)。曲靖专区辖7县。
1962年恢复马龙(驻通泉镇)、师宗(驻肇民镇)、嵩明(驻嵩阳镇)3县。曲靖县由城关镇迁驻沾益镇,曲靖专区辖10县。
1964年原由东川市领导的会泽县划入曲靖专区。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曲靖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65年恢复沾益县(驻沾益镇)。曲靖县由沾益镇迁驻环城镇。曲靖专区辖12县、1自治县。
1966年宜良县驻地匡远镇改名东风镇。
1970年曲靖专区改称曲靖地区,地区驻曲靖县。辖曲靖、寻甸、宣威(驻榕城镇)、会泽、富源(驻中安镇)、沾益、师宗(驻丹凤)、罗平(驻罗雄镇)、陆良(驻中枢镇)、宜良、嵩明(驻嵩阳)、马龙(驻通泉镇)等12县及路南彝族自治县。
1979年寻甸县改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曲靖地区辖11县、2自治县。
1997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32号):(1)撤销曲靖地区和县级曲靖市,设立地级曲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麒麟区城关镇文昌街。(2)曲靖市设立麒麟区和沾益县。麒麟区辖原县级曲靖市的城关、三宝、越州、东山4个镇和环城、珠街、沿江、茨营、潇湘、西山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宁东路。沾益县辖原县级曲靖市的西平、花山2个镇和沾益、盘江、白水、大坡、菱角、德泽、炎方、播乐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西平镇龙华新路。(3)曲靖市辖原曲靖地区的陆良县、罗平县、会泽县、马龙县、富源县、师宗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沾益县、麒麟区,原曲靖地区的宣威市由省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曲靖市总人口5466089人;麒麟区 648956人、马龙县 185766人、陆良县 581764人、师宗县 349770人、罗平县 515211人、富源县 657474人、会泽县 844485人、沾益县 389838人、宣威市 1292825人。(按当年行政区划)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沾益县西平镇和沾益乡,合并设立西平镇,镇政府驻原沾益乡政府驻地。

镇远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古为水陆交通要冲,有“湘黔咽喉”、“黔东重地”之称。从陆地,可深入贵州腹地与云南,直达缅甸,是通往东南亚古驿道上一个重要驿站;水路连接沅江,进入洞庭湖
后,顺流而东,可达沿海;若弃舟登岸,向北可到京师。镇远是国家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四官殿
早上起身,文正秀习惯地靠在门前向远处眺望。文家住在镇远城北九曲岗上的四官殿内,这里应该是城里观景的最佳地点,(音“舞”)阳河水将镇远城一分为二,河面上,早起的摆渡人摇起了双橹,县城龙舟队的队员
们正在训练,隐约还看得见河边早起垂钓的人们,石屏山脚下的老四合院里也燃起了炊烟。殿里供奉的是战国时的四大名将:吴起、廉颇、王翦、李牧,四官殿因此得名。四官殿被划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后,他们一家四口住进了四官殿,每天的工作是打扫四官殿的卫生,收入从门票及香火钱中提成。
“一天才两三个客人,2元的门票,这点收入还不够吃饭。”文正秀抱怨着炎热的天气,“冬天上山的人要多些,观音菩萨生日时最热闹。”四官殿的门口,除了文物保护条例,还挂了块殿内菩萨们的生辰祭日,提醒着拜佛进香的善男信女们。
四官殿建在九曲岗的悬崖之巅,惟一的小路从大殿底层穿过,经过一道碉楼式的砖石拱门,可以直登石屏山顶。镇远城东、西、南三个城门都是水头,而四官殿前的北津关却是惟一的陆上关卡。
陪同我们的胡弘是县文管处的副所长,在经过北津前门时,胡弘伸开双臂量了一下城门的宽度,“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小的城门了”,他旋即掏出一卷尺测量起来:城门高4·9米,宽5·4米,拱洞最矮处2·1米,门
洞深3·2米。胡弘问道:“不知能不能申报吉尼斯纪录?”我们一下子被他的认真劲逗乐了。
民间传说,居心叵测的人进入镇远城,必须先过了这四官的“关”,四官殿因此又被看作镇远的守护神。
其实镇远城的守护神又何止这战国四将呢?镇远兴起于元朝初年,从一个军事城堡演变而来,城内武将的遗址可谓比比皆是。中河山东侧有“令公庙”,城东有“吴王洞”,府城头牌街有“邹公祠”,卫城西部有“和公祠
”,府城兴隆街上还有“苏公馆”……这些大大小小的将军,或是在战争年保卫过镇远,或是名声显赫的军事人物,一旦被立祠纪念,不但成为镇远历史的一部分,也成了镇远的守护神。

妈祖庙
镇远分卫、府两城,均依山势而建。镇远先有卫城,后建府城,这是其军事地位所决定的。据记载:从元初置镇远沿边溪招讨司之后,镇远成为“滇黔锁钥”的军事重地,到清康熙以前,镇远屯兵2220名,咸丰、同治
年间,驻军人数多达两万余人。为了保证军需供给,大批商人涌入镇远,仅在1850年—1882年的三十来年间,迁入镇远的商业客户就有2062户。商人们带来了汉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镇远的发展。
82岁的梁鼎解放前曾出任过阳镇的副镇长,老人说:“镇远城里的会馆大都建于清初,著名的有江西会馆、福建会馆、秦晋会馆、两湖会馆、两广会馆等,号称‘八大会馆’。会馆里的戏楼一唱就是一两个月。”
福建会馆就是镇上的天后宫,这是一座远离大海的妈祖庙。现存的天后宫,虽带有山地建筑的特点,却又秉承了闽南建筑的特征,其大殿内的一副窗雕异常繁复绮丽,而殿脊上的泥塑“二龙抢宝”,更是采用了空雕的技艺
。宫内有戏台、客房、厨房,而且还有瞻望水运情况的临河眺台。每逢妈祖生辰,这里都举行大型的庙会。
在镇远城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有过20多个码头,目前仍在使用的有大河关码头、禹门码头、城隍庙码头、天后宫码头、米码头等12座,府城的每条古巷都对应着一个古码头,复兴巷对应的是城隍庙,仁寿巷对
应的是新码头,四方井巷对应的是古渡口大码头。解放后,老街老巷的名称大多改得新潮时髦,可镇远人仍然依习惯称“头牌”、“二牌”、“三牌”。而城中的地名如镇西关、北津门、周街卡、上北门卡等,也大都带着过去
军事重镇的痕迹。
镇远航运业极盛时期,阳河上停满了往来船只,船到码头,船工们可以到各省开设的会馆戏楼里听《岳飞传》、《杨家将》,也可以到河坝上对山歌。
航运业的衰败,使镇远城一时陷入了一种无所适从的尴尬。住在杨家大院的刘开元还清楚地记得自己30年前在航运社跑船的日子,“船过老鸦滩时,我们一把把地将糯米粑向空中抛,那河滩上的老鸦(乌鸦)应该有几百
只吧,如果老鸦将糯米粑都叼了去,说明我们这一趟船能平平安安地返航。那时候,我们门前阳河还可以跑40吨的大船。”他所说的老鸦滩是沅江上游的清浪滩,从贵州镇远起锚,经沅水,入洞庭湖,跑船的人提起这十里
长滩,没有不摇头的,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先是镇远通了火车,后来下游的电站建成后,这水再跑不起大船,船卖了,航运社也解散了。
望着眼前静静流淌的阳河水,刘开元不愿再提往事,“总之,我们跑船的这一帮老家伙日子都过得挺苦”。

傅家四合院
住在四方井巷的傅舜德是傅家的第七代传人,当年祖辈从江西一副货郎担挑到镇远定居下来,“赚了点钱,转行做桐油生意,后来在大码头边建起了自家的裕盛老行,主要是存放过往货物。”如今在县城建局工作的傅舜德
说:“祖辈人靠着眼前的阳河发了家,给我们留下这幢老四合院。祖屋的顶楼至今仍是双层楼板,当年老行里的贵重货物大概就堆放在家中。”
老屋从建成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傅家历经七代,一直住在这套老四合院里。四合院分前院后院两部分,阳光透过天井洒在老宅的一扇扇工艺精致的花窗上。
傅宅是我们走访的数十个民居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家,老宅里的家具多是明清时期购置的,桌子是明朝的,几张太师椅是清朝的,二张琴凳也是清朝的东西,还有一张清朝的“百子床”。傅开着玩笑说,“我们家是几代单
传,好像与老祖宗的意思不相吻合。”老宅里如今只剩下老夫妻两人,傅的子女都去了省城贵阳工作。
傅家老宅的这几扇窗子上共有400多个雕花图案,远看窗花的雕刻遵循了传统技法中的对称原则,而实际每一朵花,每一个动物图案都有细微的差别,也就是说每个图案都不重样,老傅解释道:“镇远的木雕与石雕工艺
图案造型不求细腻,线条圆润、浑厚,造型上多憨态可掬,而我们家中的这几扇窗的图案以精细见长,其中受苗族刺绣、挑花等艺术的影响,图案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因为防潮方面的原因,老傅在老屋的改造中也采用了现代的地砖,“主要是房子太潮湿,家具脚都泡朽了。”而他巧用心思改造的卫生间曾被来此参观的古建专家称赞:“老城区里的地下通水系统是很考究的,卫生间的化
粪池巧妙地利用了天井中的下水通道进行处理,再汇入古巷的下水道。”
傅家大门上的几块裙板在“文革”中被毁,神龛也只剩下一幅残破的对联,老傅请了福建师傅在家中做了一个多月,将几块裙板恢复了。
在复兴巷的入口处,傅指着一堵封火墙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傅家祖辈开办的堆栈,专供商人们存放大宗货物,也算是现代意义上的仓储公司吧。”墙上“裕盛老行”四个大字依稀可辨,可无论是堆栈还是仓储公司都早
已成为普通人家的住宅。

古建一绝
陪同我们的胡弘不仅是个镇远通,而且堪称县里的古建筑专家,一进青龙洞,胡弘来了劲。“那一年,从北京请来的古建维修专家祈英涛先生在青龙洞讲课,短短几天课,涉及到的建筑构件名称有数百个。如果把青龙洞所
有的建筑手法、构件名称编辑成册,抵得上半部《建筑辞典》。古建专业的学生来这里实习,不用上课,不用看模型,在中河山上多转几圈就入门。”
胡弘的介绍中有对家乡的感情,不过,当我们随着胡弘一路走来,不由得为眼前一座座飞檐翘首的建筑拍手叫绝。
青龙洞在城东中河山腰宽约80米、长约300米的悬崖地带上,30多座靠崖连洞的建筑依山而立直至山顶。远远望去,这些飞檐翘翼、青瓦红墙的殿阁就像是挂在山崖上的壁画,它与石崖、溶洞、古树、藤萝融为一体
,自然天成。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群,整座中河山及环山流动的阳河都是青龙洞存在的环境空间,岩石、洞穴、远山近水、炊烟、行船都是青龙洞的借景。
青龙洞建筑是镇远古城建筑的精华,它是由青龙洞、紫阳洞、中元洞、万寿宫、祝圣桥等古建筑群组成。胡弘一路指点着其中的玄妙之处:“因为是顺应山势而建,讲究的是如何计算建筑的支点,每一座建筑都是独具匠心
。殿寺贴山的部分,半楼以岩石为楼板,半楼悬空;吕祖殿里底层是吊脚楼,正面是阁楼,后半部干脆就在岩洞中;老君殿的12根立柱,有7根是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而一栋建筑中竟然巧妙地做出三种檐式……而这一切都
是依照万寿宫山门石坊上的两块砖雕重现原貌的。”
那两块宝贝砖雕,是各长120厘米、宽40厘米的青砖,微缩了青龙洞、万寿宫、中元洞三组古建筑群全景,是立面约1万平方米面积的八千分之一。在“文革”浩劫中,青龙洞也未能幸免。后来主持修复工程的县文化
局长陶钟麟感叹:“多亏了那两块砖雕!其雕刻手法有微雕、圆雕、浅浮雕,算是砖雕艺术中的珍品。”
遗憾的是,修复后的青龙洞加了少量耀眼的琉璃瓦。而原先青灰的瓦面土红、褚石相间的柱、墙、门窗,白瓷点缀的正脊、翘角,黑底金字的匾额、楹联,与山上的岩洞、植被,才是相映成趣的啊。

各路神仙
镇远人好客,古巷里老宅大门终日敞开着。对于推门而入的外地人,主人家总会递过张小板凳,闲时,陪你天南地北地聊,决不会因你的擅自闯入而面露不快,更不会因为门前挂了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而借机敛财。
在城西的黄家,神龛上的牌位很耐人寻味,“天地君亲师”的两旁密密麻麻地写着四官大师、文武曲星、福禄财神、灶王府君、观音大士、杨泗将军等牌位。向主人家一一请教,原来镇远人是有神便供,越多越好。
在冲子巷口遇到一家人正在烧香,凑过去一打听,主人家热情地解释关于“金龙王”与“龙王爷”的差别,半天我也没能听懂。仪式也极简单,杀一只鸡,上二炷香,片刻功夫,主人家已经完成。在每条古巷的老井旁,总
可以见到香火鼎盛的龙王庙,掌管井水的龙王爷毕竟实用!
在阳河东的中河山上住着的几十位“神仙”:玉皇大帝、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尧、舜、禹、观音菩萨、财神爷、朱熹、张三丰、十八罗汉、斗姥、吕洞宾等,这些老百姓眼中的神仙们共聚一山,相安无事,不能不说是
宗教史上的一个奇观。青龙洞里有观音殿,紫阳洞中有老君堂,张三丰在中元洞里炼丹,民间诸神更是自在,在三洞里随地摆设香炉,财神爷跑到了青龙洞,杜康在紫阳洞里对酒当歌,王灵官在中元洞里当上了“纠察官”。
神仙们杂居一处,无意中透视出镇远人对宗教的态度,热情但保持一定的距离,实用但又很超脱。据说从前在中元洞里办庙会,会期选取在佛祖的生日夏历四月八日,信徒们要在释迦牟尼像前大办酒宴;而每年在紫阳洞里
举办的“杜康会”,居然在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眼前祭酒神。而释迦牟尼与朱熹大概只能入乡随俗,对这曾是军事重镇的镇远城的商人和市民们的做法睁只眼闭只眼了。

参考资料:

┊W┊W┊W┊。┊u┊t┊u┊2┊。┊c┊o┊m┊

廉租房。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云南曲靖地方偏远,发展较慢,,房价高而工资低,廉租房经济实惠,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导致房子都一样。曲靖,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贵州省兴义市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接昆明市,北临昭通市,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

古镇游能够给人一种娴静与舒适的快感,在古镇体会慢节奏生活,瞬间能够把自己烦恼抛向九霄云外。正是这一原因,才使得游客们在选择目的地时,把古镇游会当成自己的首选。一些古镇,的确是历经岁月沧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古镇,但是有些古镇,则是为了蹭古镇热度,伪造的古镇。在中国较多古镇里面,也有真正历史遗留下来的古镇,凡是来过的游客,都认为这里的风景一片大好,这座古镇就是地处贵州的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可以游览到超美的山水风景,蜿蜒流淌的小河由镇子中间穿流而过,镇远古镇的交通很是便利,不仅有公路而且还有铁路在此途经。距离铜仁机场也只有180里地,所以游客想到达此地时,不论通过怎样的途径,都能顺利达到。

镇远古镇也由于自己的特色旅游景点被国家命名为5A级旅游景区之列,本身镇远古镇就是免费向游客开放的,在晋升5A以后,依然免门票,真的很人性化,镇远古镇早就被评为贵州最美古镇了,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低调的好作风。

通过了解得知,镇远古镇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底蕴了,早在古代就是中国跟其它国家献礼的必经之地。镇远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颇多,除了人文古迹不计其数以外,另外游客们还可以游览到五十多座古代建筑物,以及古民宅,再加上古码头跟古街巷。一年到头气候适宜,是一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旅游胜地。

古镇规模不大,但是位于街道两旁,能够看到小巷跟古建筑群,为了把这些古建筑饱览个够,游客们一定要放慢自己的脚步,慢慢品味。值得一提的是,镇远古镇的建筑物能以“歪门斜道”来形容,因为居民家中的大门都是斜对街道,跟其它古镇很是不同。当地人称,这种设计风格也是按照风水先生安排进行的,就算有陌生人在门前路过时,主人也不易把自己的财富暴露出来,以此来求得能够平安度日。

高过河风景区长着茂盛的植被,河流落差约200米,在这里能够寻找到大自然绝美风光。古城里面居住的人员,包括汉族跟20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在一起处得其乐融融,逢大小节日,古镇都会举办热闹的表演,届时会有游客前往一起参与,充分感受来自镇远古镇的那份美好与惬意。

还有些游客之所以会喜欢镇远古镇,是为了跟古老建筑物一起合个影,以此来纪念历经2300岁月沧桑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物。镇远古镇你们来过了吗?

中国“最有良心”的古镇:晋升5A景区依旧免门票,已有2300年历史

截止2019年8月,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是曲靖市。

曲靖是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曲靖还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明代徐霞客曾遍踏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 雄山,并盛赞了马雄山“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首府曲靖市有“小昆明”之称。

曲靖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

扩展资料:

曲靖市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

截止2018年底,曲靖市作为云南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城市,有街道43个、社区391个,其中社区设党委1个、党总支384个、党支部6个,有4000多个党组织、6万多名党员分布在城市。曲靖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开发区之一,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区域。

曲靖市活跃着大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2016年末全市城镇常住人口277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6%,经济总量占全市GDP比重的80%以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曲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云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7467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