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程序是什么

应急救援程序是什么,第1张

(1)接报。指接到执行救援的指示或要求救援的报告。接报是实施救援工作的第一步,对成功实施救援起到重要的作用。

接报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

②问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败兄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主要毒物、事故性质(毒物外溢、爆炸、燃烧)、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对救援的要求,同时做好电话记录;

③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④按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队伍;

⑤保持与急救队伍的联系,并视事故发展状况,必要时派出后继梯队予以增援。

(2)设点。指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选择有利地形(地点)设置现场救援指挥部或救援、急救医疗点。

各救援点的位置选择关系到能否有序地开展救援和保护自身的宴枯旁安全。救援指挥部、救援和医疗急救点的设置应考虑以下几项因素:

①地点:应选在上风向的非污染区域,需注意不要远离事故现晌橡场,便于指挥和救援工作的实施;

②位置:各救援队伍应尽可能在靠近现场救援指挥部的地方设点,并随时保持与指挥部的联系;

③路段:应选择交通路口,利于救援人员或转送伤员的车辆通行;

④条件:指挥部、救援或急救医疗点,可设在室内或室外,应便于人员行动或群众伤员的抢救,同时要尽可能利用原有通讯、水和电等资源,有利救援工作的实施;

⑤标志:指挥部、救援或医疗急救点,均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方便救援人员和伤员识别。悬挂的旗帜应用轻质面料制作,以便救援人员随时掌握现场风向。

(3)报到。各救援队伍进入救援现场后,向现场指挥部报到。其目的是接受任务,了解现场情况,便于统一实施救援工作。

(4)救援。进入现场的救援队伍要尽快按照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

有限空间一旦发生事故,救援的程序是什么。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1事故信息报送,2事故警戒,3疏散人员,4控制事态。5判断事故类,结合尺逗事故类型安排对应救援人员及措施。6,实施救援,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相应采取得当措施具体实施救援行动。这是有限空间事故的基本施救程序。

受困人员保持清醒和冷静,充分利用所携带的个体防护装备和周边设备设施开展自救互救。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部通过施放绳索等方式,对受困人员进行施救。

有限空间的介绍

1.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无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2.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岩困没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粗纳亡事故。

3.适用救援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相应作业人员高死亡率的原因。

地震救如何助现场的急救要点

地震如何救助现场的急救要点,在地震灾害现场,许多人员都属于中度、重度伤员。那么,在救助时,更应该小心翼翼,要非常清楚救助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下面一起看看地震救如何助现场的急救要点

地震救如何助现场的急救要点1

有关地震急救措施

1、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2、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3、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羡型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注意在屋内躲避时不要选择房屋的中央或靠近窗户的地方,以防砸伤。在寻求躲避时不要顾及任何财产。

4、搭乘电梯注兄昌猜意事项。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 *** 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5、拥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灾害面前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随手拿起一瓶水和食物再行躲避,一旦被倒塌物掩埋拥有水和食物也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迅隐。

6、户外躲避地震注意事项。

地震发生时,如果是在户外,应迅速远离高大的建筑物、立交桥、电线干、树木和狭窄的街道,跑到空旷的地方,以防被倒塌的坠落物砸伤。如果是在车里,要立即停车、熄火,汽车周围如无较大的建筑物则可停留在车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地震发生时要远离海边,因地震可同时引发海啸居住在山区的居民地震时要远离山坡边的小路,以防山体滑坡造成的伤害。

地震前兆现象

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预知地震前兆

最好在家里醒目一点的位置上放一个指南针,一般地震前半分钟内,指南针会出现指针乱动的现象,而且家里的其他电器也会出现用电不稳定,比如电灯一闪一闪,音响一颤一颤的。

看周边的动物是不是有异常,一般地震之前附近的猫狗猪之类的动物都会到处乱跑,水池或者河里的鱼会不断的跳出水面,翻白肚,地里会有很多老鼠跑出来。

家里的井水会不断地冒泡,往上涌,水位变化明显,还会变得更加浑浊,甚至可能会出现井水变浅见底的现象。

一般三级以上的地震开始之前都会有一些震动的声音从地底传上来,如果地震越大声音就越沉厚,地震越小的话声音就越尖锐,有点像是那种大石头滚动的声音。

地震之前地表还有可能会冒出一些雾气来,一般是没有颜色或者浅白色的,和平常的雾差不多,有时可能会带一点奇怪的味道,有些地方地震前几十秒内可能还会出现地表发光的现象,不过这个相对少见一些。

地震救如何助现场的急救要点2

一、地震救援安全要求

1. 所有队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救援组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2. 要建立保安员的权威,团队成员必须听从保安员的指示。

3.救援队成员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口罩、手套和靴子。

4. 进入前必须对救援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并对救援计划进行清理。

5. 遇危险及时疏散,重新评估后进入。

二、救援基地的选择

基地应尽量设置在平整、开阔、基础牢固的地方,并注意:

1. 避开山脚、悬崖峭壁、山崩危险地区,防止滚石和山崩

2. 避开河滩及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发生水浸及泥倾泻

3.避开危险建筑物,防止余震引起的二次倒塌

4. 避免高压线,防止触电。

三、营救程序

1. 现场密封与控制

疏散旁观者,阻止盲目援助。如果亲属过于情绪化,可以选择更有吸引力的人作为志愿者,帮助维持现场秩序。

2. 安全评估

结构工程师或安全员对废墟的坍塌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导致二次坍塌的危险区域,并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支撑加固。

3.设置一名保安

保安员应位于能看到全貌且接近队长位置的高处,随时向队长报告危险情况,遇有紧急情况可直接发出报警命令。主要任务是:

(1)在拆除过程中监测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有倒塌危险,及时发出暂停和疏散指令

(2)监测周边环境,发现倒塌建筑物、滑坡、滚石,及时下达暂停疏散指令

(3)收到余震警报后,及时发出暂停和疏散指令。

4. 搜寻幸存者

通过人工搜索(主要是喊、敲、听等方法)、狗搜索、仪器搜索等方式确认是否有幸存者及其确切位置。

5. 制定救援计划

根据幸存者位置和被压埋情况,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救助计划不能破坏原有的支持关系。同时,必须制定疏散计划,在发生危险时及时疏散。

6. 建立救援渠道

(1)尽量利用废墟中已有的空间建立通道。

(2)遇到障碍物时,用设备拆除、顶起、凿开通道。

(3)通道清理过程中应进行支撑加固。

7. 营救伤员

从通道中抢救、运送伤员,尽量使用垂直担架保护伤员脊柱,严禁拉伤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8. 心理安慰

在救援过程中,要与被困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伤者情况和被埋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安慰。

9. 医疗紧急情况

注意保护伤员的眼睛,佩戴护目镜,防止强光伤害。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应及时送往专业治疗点。

10. 团队撤离

在完成救援任务和疏散时,应在救援地点标明救援情况,以便提醒其他救援队。

四、其它注意事项

1. 服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2. 加强与周边救援队伍的协调,相互支持。

3.该小组必须配备预防脱水、日晒和感染的药物。

4. 注意团队成员的体力,轮流工作。

5. 该队必须配备后勤支援人员。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了地震灾害的救援技术的一些要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地震救援中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305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4
下一篇 2023-05-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