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曲线的快速绘制

级配曲线的快速绘制,第1张

在土石坝施工、源粗纯爆破粒径控制等工作中,往往需要绘制块径的级配曲线,从而确定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判断出该料是否平顺、光滑,是否在设计提出的上下包络线内,而对于反滤料,由于反滤层设在产生渗流的两种粗细明显不同的材料之间,以防止产生渗透变形对于反滤料,其最重要的选择指标即为颗粒级配,因此,级配曲线绘制在土工试验中是必须进行的工作,但由于级配曲线水平座标对数座标,存在着对数座标互换、百分含量累加、描点、连线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工作极为枯燥乏味,一般说来,传统绘制级配曲线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采用对数坐标纸,进行手工绘制。

这种方法,在计算机普及前为主要的绘制方式,一般购买印刷好的对数座标纸(或复印设计提供包络图的图表),人工在横坐标上标出颗粒径料、纵坐标上标出小于某粒径累计百分比,然后按计算出的数据在坐标纸上逐点标出点位,采用曲线板进行拟合,绘出级配曲线,再查出诸如D60、D30、D10等特征值,进行系数计算。

手工绘制级配曲线,效率较低,既不美观,绘出的图表大小固定,不易插在文档中(往往采用在文档中预留地方,粘上曲线图表后再复印),同时换算也容易出错,费工费力,笔者在2003年前,受办公条件限制,均采用这种手工绘制的方法进行级配曲线的绘制。

2、采用AutoCAD这类辅助设计绘图软件绘制级配曲线

针对手绘方法存在着不美观、不易与文档结雹咐合的情况,在级配绘制上,往往采用辅助设计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如AutoCAD、电子图版等,在绘制方法,首先采用计算器或Excel等工具将各包括图表、粒径等在内的数据换算成对数坐标,然后采用直线、偏移等命令绘出对数座标图,通过手绘曲线命令绘出级配曲线。

这种方凳睁法,克服了手绘级配曲线不易与文档结合的不足(可采用复制、粘贴或专用转换软件),具有精度高、任意放大和缩小的特点,但存在着需到对数坐标互换、百分含量累加、描点以及连线一系列繁杂的步骤,效率也较低,笔者在2004年,由于需向设计单位报送坝料级配曲线电子版,主要就采用AutoCAD这种方式进行绘制级配曲线。

3、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制专用的级配曲线绘制程序

针以上述方法的不足,也有单位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制专用的级配曲线绘制程序,如利用AutoCAD支持的ActiveX Automation技术,运用高级语言(如VB、VC等)编制命令程序,使其读取预先输入的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自动绘制级配曲线。

这种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可设计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同时可自动计算出D60、D30等特征值,比较方便,但这种程序,设计单位及科研单位编制和运用较多,施工单位很难获得,如果要自行编制,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绘图知识及较高的计算机编程经验,如上述用采高级语言,利用ActiveX技术,编制一个通过AutoCAD 自动绘制级配曲线的程序,需要引用AutoCAD类型库,在命令程序生成后,还要在AutoCAD中注册,经过调试后方可进行级配曲线的绘制,对一般没有编程经验的水工试验人员来说,要顺利进行编程和调试显得复杂和不便。

楼上的观珠仔很乎棚和久不见啦(挺挂念那段时岁盯光的)!想不到路过此地看到你,这是高科技呀?你还这和桐么老班牙啊,大考小考把你弄糊涂了,高考顺利呀!别忘了我这位老兄了,C语言略懂 ~~~~~~杰

1.绘制余弦曲线

*程序说明与注释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void main()

{

double y

int x,m

for(y=1y>=-1y-=0.1) /*y为列方向,值从1到-1,步长为0.1*/

{

m=acos(y)*10/*计算出y对应的弧度m,乘以10为图形放大倍数*/

for(x=1x<mx++) printf(" ")

printf("*")/*控制打印左侧的 * 号*/

for(x<62-mx++)printf(" ")

printf("*\n")/*控制打印同一行中对称的右侧*号*/

}

}

*运行结果

2.绘制正弦曲线

在屏幕上用“*”显示0-360度的余弦函数sin(x)曲线。

1.

/**//*

sin() line.

62 of line width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main(void)

...{

int j ,k,d,h

double i

for(i=1.0 i>0.0i-=0.1)

...{

k = (int)(asin(i)*10)

for(j=0j<k j++) /**//*print the left */

printf(\" \")

printf(\"*\")

for( j<31-k j++)

printf(\"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242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2
下一篇 2023-05-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