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厂女孩自学编程和英语后逆袭程序猿!自学编程该注意什么?

湖南工厂女孩自学编程和英语后逆袭程序猿!自学编程该注意什么?,第1张

这个问题我必须要来回答一下,因为我目前就是在转行程序员的路上,而且我也是自学。其实在你想要转行到IT的时候,你要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转行,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要高薪,还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电脑编程这块。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决定了你之后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如果你是因为涨薪,没有办法才想转行IT,那我劝你仔细想想,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写代码搞编程,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转行,那你一定要选择一个比较简单的IT工作,比如软件的检测师,互联网的公司运营等等。这些工作薪酬也不低,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学,适合入手。

如果你是因为兴趣,自己就是喜欢学习编程,那你可以学习一些编程语言,比如现在热门的JAVA,C++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脑后端。如果学习这些知识,那你学习周期会很长,大概需要马不停蹄的学习半年左右,所以要有心理准备。

理清楚了自己要学习什么以后,那就涉及到找学习资料了,你可以去B站找相关的学习视频,基本上都有,花点心思就行。最主要的就是自觉性,自学你要是坚持不下来,那你之前花费的所有时间都浪费了,所以要制定学习计划,比如说一个月之内要完成某个模块的练习,一周之内要掌握多少知识,总之就是告诉自己不能偷懒。

学习编程一定要动手写代码,切记这个很重要。你听课的时候也许觉得自己都明白了,但是当你动手写代码的时候,会完全不一样说白了就是要多练习。一定要在面试之前多写项目,把你能在网上看见的项目都写一遍,也不要挑哪个项目好,所有的都要写,代码积累到一定程度,面试根本不成问题。

书接 上回 ,少昊此人,来历可疑。

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是妃子女节所生,名挚,字青阳,姬姓。又说“(少昊)是为玄嚣”

而西汉的司马迁说黄帝的正妃嫘祖生玄嚣和昌意,“(玄嚣)是为青阳”,又明确说“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

一个说少昊就是玄嚣,一个说玄嚣就是青阳。那很容易得出少昊、玄嚣、青阳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但问题是 少昊是帝王无误,而 玄嚣是没有干过帝王这份工的 。所以两者是同一人又颇为可疑。并且少昊是女节所生,而玄嚣的妈是嫘祖。

要搞清楚他们的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青阳”,正是“青阳”这个 连接点 让史家混淆了两者。实际上玄嚣的青阳和少昊的青阳,并非同一个青阳。

玄嚣青阳是嫘祖所生,没当过帝王,但他是帝喾之祖,姬姓。

而少昊青阳继黄帝当政,己姓。史书上不把他放在五帝当中,是因为少昊是金德王(所以又叫“金天氏”),“ 非五运之次,故叙五帝不数之也 ”。

也就是说少昊青阳这个人,很倒霉,明明当过帝王,却因为自己王朝的“金德”属性,而不被承认是五帝之一,就像没有存在过,成了一位幽灵古帝。

但少昊的幽灵化很可疑,因为在帝喾与尧之间有一位功绩不显的“帝挚”,他也不在五帝之位,但被《史记》记录下来了。 为何司马迁要对少昊这位在其他史书中颇有贡献的帝王如此苛刻,以至于只字不提 ?

上回提到黄帝是“土德”王,而现在少昊是“金德”王,这其中涉及的到是王朝的“德性”。

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天大地大,五行最大,为对应这五行,自然的、非自然的都得凑出“五”这个数,比如 五方 (东、南、西、北、中), 五季 (春、夏、季夏、秋、冬), 五音 (宫、商、角、徴、羽), 五色 (青、赤、黄、白、黑)。

“五帝”必然不会被放过。

春秋战国的年代,周礼崩溃诸侯兼并,人们饱受战乱之苦。 周武王的时候,诸侯有1800国,到了春秋,只剩170余国,到了战国末,只有秦楚燕赵韩魏“七雄” 。不仅老百姓民不聊生,各国君王也每每陷入朝不保夕的焦灼当中。他们实在很想知道政权更替之间有什么规律没有,如何做才能结束这样的“乱战”。

基于这样的 大客户需求 ,诸子百家的程序猿纷纷出动,开发自己的 *** 作系统来代替已废的“周礼OS”。

儒家是情怀党,提出“克复周礼”;道家“无为而治”,以无招胜有招;法家要“以法治国”,变礼治为法治;墨家则搞“兼爱非攻”,意思是大家都简单点别搞那么复杂。

软件开发出来后,诸子百家的程序猿纷纷跑到各国安利找客户买单,他们吹牛逼说“ 让我在您的国家安装调试我们开发的这套新系统吧,我保证,用了我这套系统可以让国家长治久安不被消灭。 ”

客户爸爸有的好忽悠有的很精明,对于新系统,他们有的装了,有的没装,有的装了又卸载了,不仅卸载了还把程序猿干掉了,有的买单装了但中间遇到一点小bug就 杀程序猿祭天 ……

这个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这时齐国里有一个叫邹衍的程序猿,他经过仔细研究,他把客户的开发需求提炼成 友好 和 开放 两点。 友好就是底层人民都能懂,开放就是君王可以随便解释 。

于是“五德终始OS”诞生了。

在优秀程序猿邹衍开发的“五德终始OS”里,五德与五行同名,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德,而每个王朝都会对应一个“德性”,德性们依照“ 金断木,木攫土,土掩水,水灭火,火销金 ”(知君的独家记法,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五行相克规律进行衍化推进,就是说如果当朝德性为金,那么将来取代它就是火德王朝,因为“火克金”。

那么问题来了,君主们怎么确定本朝是什么德性?

答案是:胡编 寻找征兆祥瑞 。比如黄帝见过在地里翻滚的大蚯蚓,因此是土德。大禹见过冬天不黄不枯的绿色植物,故属木。而商汤之时,有金属兵刃浮在水面上不沉,必须是金德才能说得过去。周文王的时候,有红色的鸟在姬家祖庙上盘旋。

上面是吕不韦及其代笔集团写的《吕氏春秋》里的说法。在《史记·封禅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黄帝得土德, 黄龙地蚓见。夏得木德, 青龙止于郊, 草木畅茂。殷得金德, 银自山溢。周得火德, 有赤乌之符。”——更离谱,也更像祥瑞一点。

邹衍的五德终始OS在秦汉时期 装机量达到最大 ,其应用也被发挥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秦始皇就是根据周朝的火德,确定了秦朝“尚黑,为水德”。

西汉初刘邦由于是小流氓出身对其掌握不太好,也把自己的德性也定为水德。 秦朝已经水过了,如何能再水 ?

可皇帝已经这么说了,你总不能打皇帝的脸,于是有一个叫张苍的人出来解释说, 秦国严刑峻法,只能算“法国”,根本算不上“德国” ,所以它不配水德,我们汉朝才是继火德周朝的水德王朝。就这样给圆过去了。

但终究是在强行解释,正直的汉朝人民不会答应。所以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司马迁一伙又推动汉武帝把德性改正为土德。

但这事并没有完,到了西汉末,一百多年的土德又被改成了火德。 这个我们后面会谈到原因及其中的骚 *** 作 。

以上就是五德终始OS的原理及大规模应用。

金木水火土都是惯见的事物,其中的相克规律底层百姓也能理解,此外系统开放君主去制造征兆祥瑞,以 自定义 符合自己需要的德性,实在是完美好用,居家旅行必备。

苦逼程序猿邹衍从此成了各国的座上宾,他到哪哪都受到欢迎,国王都替他端茶倒水,司马迁在史记里还把他与孔子“菜色”陈蔡,孟子困于齐梁作对比, 程序猿的逆袭之路莫于过此 。

了解了五德终始之后,我们就把它应用到五帝上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不管哪个版本的五帝,炎帝是火德,黄帝是土德是无可移易的,因为他们的“德性”粗暴地体现在了名称。那么根据“木攫土”的五行相克原理,下一个王朝应该是木德。

在邹衍的原始体系里, 从黄帝到尧都是土德,因为这五帝其实都是一家人 ,都是黄帝的子子孙孙,算做一朝。代之的木德王朝应该是禹开创的夏朝。事实上禹也是黄帝的子孙,不一样的在于禹的夏朝开启了真正“家天下”的新时代。

既然从黄帝到舜都合为一朝,同为土德,那为何说少昊“金德王”又从何说起?

这当中涉及发生在西汉末年的那次著名的对上古五帝的篡改事件。

这次篡改事件的 动机 源于王莽篡汉。 漏洞 在于颛顼是黄帝的孙子,直接皇孙继了皇位,中间差了一辈,这就给了安插“新人”的机会。 执行人 是皇家图书管理员刘向、刘歆父子。 手段 则是对邹衍的五德终始OS进行二次开发。

产品经理王莽的开发需求如下:

原有的五行相克理论,你灭我、我克你太血腥了,改成温和的相生理论吧,这样才能显示我是一个 和平主义的篡位者 。

尧舜禅让这段历史我喜欢,这场过家家,我要做舜,汉帝要做尧,在新的五行相生规律里,我和舜,汉与尧必须同德;

其他想到再说;

需求确定了,于是刘向父子开始了紧张的开发工作。

他们首先变邹衍的五行“相胜”为“相生”:五行相克诞生在春秋,说的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诞生于战国,内容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因为炎、黄二帝的德性是变无可变的,在此基础上把被邹衍合为一朝的五帝拆分开来,应用新的五行相生理论,是为:黄帝土德,颛顼金德,帝喾水德,尧木德,舜火德。尧是木德,汉当前是土德,王莽要求汉与尧同德, 那汉就必须改成德 。

高祖没文化,他瞎认的水德也就算了,但武帝是如此英明神武的人,他定的土德怎么能轻易改动呢?而且土德已经定了100多年了,要改难度很大啊!

刘向父子勇于攻克难题,他们在《史记》找到了汉高祖乃赤帝子斩白蛇的故事。刘向父子俩一想,赤帝子是火德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用史书里现成的高祖刘邦的 火德神迹 来改变已固化百年的土德,比费心寻找别的木行祥瑞然后再编造扯淡的改德理由要简单顺畅得多(赤帝斩白蛇背后道理是火克金,正是邹衍的五行相胜。被刘向父子拿去做五德终始OS相生版本的证据也是很造化弄人)。至于把汉、尧变成火德,而非木德, 其在五行相生顺序上的不通 再想办法就是了。

刘向父子 把汉朝强行“火化” 的办法就是:在黄帝和颛顼之间窜入一个少昊金天氏,将其定为金德。这样就成了黄帝土,少昊金,颛顼水,帝喾木,尧火,舜土。再往下推:夏金,商水,周木,秦水……等等,木生不了水啊。没有关系, 汉人搞秦朝 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当初刘邦嚷着一定要水德的时候,可是把秦朝“德国”的资格都剥夺过呢。

这次刘向父子倒是没有说 秦国“缺德” ,而是承认有德,但却没资格。他们发明了一个“闰位”的概念,就是 非正统帝位 的意思。处于闰位的王朝不具备进入五德终始的资格,是 系统的冗余 。很不幸,秦朝就是一个闰位。

于是秦朝被略过,尧火,舜土,夏金,商水,周木,秦水,汉火,新土。这样一套骚 *** 作下来,尧与汉就同为火德了,而舜与王莽建立的“新”朝也顺利地同为土德。

邹衍创始的五德终始OS正式升级为2.0“相生”版本。

方案在产品经理那边通过后,刘向父子就利用皇家图书管理员的职位之便 在《左传》和《国语》里夹一些私货 ——那个时候图书珍贵,皇家图书室说我的版本正确一般人不知道也不敢问——顺利完成系统的这次无缝升级。

在2.0版本里,五德终始的起点被上推至太昊伏羲,真正做到了邹衍想做到却止于黄帝的“ 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的境地。

而且从伏羲到汉代已经五德终始“相生”版已经转到 第三轮 (伏羲--颛顼第1轮、帝喾--殷商第2轮、周--汉第3轮)并且完美运行,这比第一轮才刚走完的“相胜”版本(五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有说服力得多。

除此之外,新版本的功能还大大增强, 不仅可以测算哪个是正统,哪个非正统它也说了算 。

刘向父子在伏羲和炎帝之间加了一个水德的 共工 ,然后把帝喾与尧之间的 帝挚 也算做水德,再加上 秦始皇 的水德,故意让这三个王朝脱离原来五行相生规律,形成上面说过的“闰位”。

这样一来, 系统就有了容错性 ,如果存在哪个王朝此理论难以包容进去,你也可以运用这套系统攻击它是非正统,从而排除它,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五行“相生”弥缝了“相胜”理论那种“我终灭亡,早晚是个死”的 凄美绝望感 ,变成“就算我灭亡,下一王朝也是我尸骸上孕育出来的花朵”的 变态希望感 。

基于以上种种,五德终始2.0“相生”版继承了1.0“相胜”版的友好、开放的优点,同时大大扩展了原有功能以满足当前新的形势和需求,实在是一次大获成功的升级,以至后世“ 五德言王朝更替皆主相生之说 ”。

至此,少昊是刘向刘歆为王莽篡汉铺路而后来加进序列中的古帝王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西汉之前,少昊这个称呼是有的,山海经也说有“少昊之国”,但谁也没承认他是一位 正统 的古帝王,西汉以后,尤其三国东晋,少昊才普遍以帝王的姿态出现在各种史料记载当中。

所谓“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之次,故叙五帝不数之”说的是司马迁那个五德终始OS 1.0的时代,金德的少昊排不进“五运之次”,所以“不数之”——“不数之”也是后世搪塞打马虎眼的说法,事实上不是太史公不数之,而是他所读的《左传》和《国语》压根没听说少昊是位正统上古帝王。

五德终始OS 2.0版以汉、尧,新、舜同德为坐标进行开发,结果是发明了一位“幽灵古帝”少昊。而王莽想要效法的尧舜禅让, 看似一场模范的和平改朝换代,但实际上是长达三十年杀机四伏的权争 。其中故事,请听下回。

参考资料 :

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与历史--顾撷刚

史记--司马迁

推荐阅读 :

华夏五巨头,叫你一声敢答应吗?

连司马迁都不敢写的“三皇”是什么人?

《史记》是一个文字游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2127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