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临床 *** 作过程有哪些?

针灸的临床 *** 作过程有哪些?,第1张

①预先必须练习针刺的手法。在纸叠或棉枕上作刺入捻转的练习。

②施术前应检查用具和注意消毒。体位一般采取仰靠、倒伏、托颐、俯伏、屈肘仰掌、横肱、侧卧、仰卧等几种。一般采用卧位,再用抗垫调整姿势,要使病人比较舒适而能持久。施针时要精神贯注,谨慎从事。

③针刺的程序、方向和深浅。刺针的程序普通都是“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身后四肢”。针刺的方向有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一般在四肢、背部、腹部用直刺(90度),胸部、颈部直斜刺(45度,面部、额部宜横刺(15度。深浅根据病人胖瘦有不同:一般在四肢大约半寸左右,在胸腹不宜超过半寸,头颈部更要浅些,以免发生意外。

④进针的方法。左手为押手,作用在固定穴位,减少疼痛,协助进针,右手为刺手(即持针的手),在进针时,轻轻将针点在穴上,一捻而进,双手协同进针。如果用三棱针,要刺得快,浅刺半分到一分便出血。皮肤针只要轻轻敲打。

⑤手法及其“补”、“泻”。进针后要力求病人产生酸、麻感觉,即所谓“得气”。“得气”后要施用手法,产生刺激。常用的手法有进、退、捻、捣、留五种。

进:捻着针向里进,用来探找产生酸麻感觉最明显的部位。捻进快,刺激强;捻进缓慢,刺激较缓和。

退:捻着针向外退,以探找到产生酸麻感觉最明显的部位。已经产生了这种感觉就可退出,以减轻刺激,或施行间歇的刺激。

捻:进针、退针或刺到发生酸麻的部位都要捻动。捻得快,角度大,次数多,刺激就强;相反就轻。

捣:是将针捻转得上下左右捣动。

留:病人感到酸麻重胀得难忍或捻针到相当程度时,停止捻转,针留身上,就叫“留针”。时间长短,看病情决定,一般在10~20min左右。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补法是一种促进机体兴奋的方法,来改善人体的虚寒现象。用补法时,进针后的手法较少,不留针,或留针时间较短,刺激轻。老人、小儿、妇女和一般虚证病人,在胃口不好、全身无力等情况下,宜采用补法;泻法是采用强刺激的手法来达到抑制机体的过分亢进。进针后的手法较多,留针时间长,对于体质较强和一般实证的病人,如食欲旺盛、大便不通等,宜采用泻法。

①预先必须练习针刺的手法。在纸叠或棉枕上作刺入捻转的练习。

②施术前应检查用具和注意消毒。体位一般采取仰靠、倒伏、托颐、俯伏、屈肘仰掌、横肱、侧卧、仰卧等几种。一般采用卧位,再用抗垫调整姿势,要使病人比较舒适而能持久。施针时要精神贯注,谨慎从事。

③针刺的程序、方向和深浅。刺针的程序普通都是“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身后四肢”。针刺的方向有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一般在四肢、背部、腹部用直刺(90),胸部、颈部直斜刺(45°),面部、额部宜横刺(15°)。深浅根据病人胖瘦有不同:一般在四肢大约半寸左右,在胸腹不宜超过半寸,头颈部更要浅些,以免发生意外。

④进针的方法。左手为押手,作用在固定穴位,减少疼痛,协助进针,右手为刺手(即持针的手),在进针时,轻轻将针点在穴上,一捻而进,双手协同进针。如果用三棱针,要刺得快,浅刺半分到一分便出血。皮肤针只要轻轻敲打。

⑤手法及其“补”、“泻”。进针后要力求病人产生酸、麻感觉,即所谓“得气”。“得气”后要施用手法,产生刺激。

艾灸的特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 *** 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自我按摩如何找穴位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中医按摩绝密神方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养生长寿穴位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针灸学-治疗方面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经络的诊断方面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经络的病理反应 查看执业医师考试全部文档资源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12671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4
下一篇 2023-05-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