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双差定位原理

地震双差定位原理,第1张

地震双差定位原理:由于使用的是实测数据,产生误差必不可免。为获取准确的地震时空参数,对方程的求解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属初定位,即是对该方程组(超定方程组)进行求解;第二步是对初定位结果进行修定。

设有四个以上子台观测到了某次地震P,S波的到时,各台的到时差为(TS-TP)i,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i,yi),震中坐标为(x,y),震源深度为h,则震源球面方程为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电学与地热学式中:vφ为虚波速度;i=1,2,3……n。显然x,y,h和vyx为待求参数。

同步观测值求差

这一方法是利用在两个或多个观测站一同,对同一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以减弱卫星轨道误差的影响。由于同一卫星的位置误差对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量的影响,具有系统误差性质,所以通过上述求差的方法,可以明显的减弱卫星轨道误差的影响,尤其当基线较短时,其效用更不明显。这种方法对于精度相对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双差地震定位法 哈哈 问对人了,我做的是双差地震层析成像,就是在层析成像中引入双差地震地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双差法):它是一种比绝对定位方法精度高的相对定位方法,它适用于比主事件法空间跨度大的地震事件群体。在双差法中,使用两个地震的走时差的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残差(“双差”)确定其相对位置。他利用的是两个地震(地震对)的走时残差之差与“走时对震源参数和走时对速度模型的偏导数”的关系(看对应的方程)进行反演求解得到地震的重定位结果,这里的地震对指的就是方程中对r1走时残差 和 r2走时残差对应的两个地震,具体求这两个地震,需要一些程序,及参数如:MINWGHT 最小权重 [10-5 – 1]

MAXDIST 台站距离地震的最大震中距 (km)

MAXSEP 地震对之间的最大震源距(km)

MAXNGH 每个地震的“相临地震”最大数量

MINLNK 定义一个“邻居”所需的最小的“连接”数

MINOBS 每个地震对存储的最小“连接”数

MAXOBS 每个地震对存储的最大“连接”数

最后得到地震对,再利用各地震对到同一台站的走时差为基础数据进行反演求解,求的。具体我可能说的不清楚,你看看A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Hayward Fault, California,by Felix Waldhauser and William L. Ellsworth这上面写的很清楚,ok

事件就是指的地震(event)因为要消除了各地震对间共同的模型误差地震也就是消除路径照成的异常效应就需要地震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近似于两地震到台站的路径相同。

不懂得再说吧!累死我了,没写过那么多呢!

人家问的是静态相对定位的专业术语,如方差比,浮点解,双差固定解。sunyouming10回答的不对呀,他回答的RTK模式。问题中的那个双差比十有八九是写错了,或者提问者听错了,应该是方差比,RATIO,是次最小均方根和最小均方根的比值,一般要求不小于3,越大越好。均方根RMS也是静态相对定位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当所有模糊度参数都得到整数解,就是双差固定解。如果只是得到所有双差模糊度参数整数解,就是双差浮点解。其实,卫星定位的原理,超难的,必须掌控数学,尤其线代,测量平差也得从头到尾都掌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yw/11072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