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缺氧问题及解决办法

池塘缺氧问题及解决办法,第1张

    7月份,养殖进入高峰期了,投喂量也逐渐增加,加上持续阴雨天,池塘缺氧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池塘缺氧在养殖环节中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海蜇表现为上浮、不摄食,严重的偷死,虾表现为游塘,爬边,严重的偷死,缺氧死亡,小人仙缺氧死亡等。同时池塘如果缺氧,底质厌氧发酵,亚硝酸盐、氨氮都容易升高,弧菌滋生也比较快,所以池塘缺氧是高温期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

      下面从以下几点分析一下海蜇圈缺氧的问题 1、什么样的环境容易出现缺氧 2、如何预防缺氧 3、出现缺氧情况如何处理

第一、什么样的环境容易出现缺氧

1、阴雨天、大雾天,这样的天气藻类光合作用差,水体产氧能力弱,耗氧的物质多,再加上阴雨天气压低,导致池塘缺氧

2、投喂冰鲜料过多,利用率低,养殖中后期投喂开始增多,很容易出现底层残饵粪便积累量过大,化学耗氧量高,造成底层溶解氧不足,出现缺氧现象

3、底质差 海蜇圈基本常年不清圈,春天不清塘,常年累积,导致底质严重恶化,到了高温季节,池底容易上返,底层耗氧物质多,造成缺氧

4、倒藻 藻类在正常生长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是产氧的,但是如果突然死亡,在池底死亡的藻类是耗氧的,倒藻通常有两种原因,第一种人为杀藻,第二种天气变化,水体不稳定,出现倒藻

1、高温期定期改底 进入伏天,池底负荷加重,饵料投喂、养殖动物产生的残饵以及藻类的死亡都是直接影响底质的,在高温季节,这些有机质会在池底发酵,导致池塘缺氧,底黑、底臭。养水先养底,底质恶劣换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这里建议大家改底5-7天一次,严重的3-5天一次,用量可以减轻,但频率最好提高。

2、保持水体稳定 定期补菌,补充碳源,水体中有益菌多了,藻相均衡,池塘就不易倒藻,同时补充碳源,我们养殖池塘一般N、P肥都够了,所以尽可能多补充碳肥,水体藻相也会相对生长均衡,保证水体稳定

3、合理投喂 投喂冰鲜料要根据自己圈实际情况适当投喂,切忌投料过多,剩料太多

1、能换水尽量换水,打开水分层,加快水体流动,进入新水

2、机器搅水,海蜇圈绝大多数都没有增氧机,只能通过机器搅水,促使水体曝气

3、改底,分解底质耗氧因子,减轻耗氧量

4、增氧药物,这里推荐大家利洋的一款产品, 底加氧, 通过表面活性剂和增氧解毒素为池塘持续增氧,增氧时长可达12小时以上,同时通过分解底质的腐败物、死亡藻类,减轻、解除这些有害物质所释放出来的毒素,为养殖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利洋“底加氧”三大功效:

1、底部增氧,高效持久;

2、解除底毒,安全可靠;

3、缓解底热,防止返底。

1、定时检测溶氧含量:定时使用溶氧检测仪器检测越冬池塘水体溶氧含量。

2、打冰充氧:池塘水面冰封后,要及时采取措施砸开冰面,一般每亩要砸开2-3个5~6m2的冰眼,并把砸碎的冰块捞出以防再次快速结冰。

3、扫除积雪:在冬季封冰期间,若遇到下雪天气,要及时扫除池塘冰面上的积雪,使阳光能照射到冰面下,保证水中绿色植物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4、加换新水:在鱼越冬期间除保持最高水位保温外,还应定期注入新水,改善鱼的生活环境,增加溶氧,一般每15天注水一次。若池塘水质变差,出现老化现象,应把池中的老水和有害物质及时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3,并及时加注新水。

5、适当追肥:当鱼塘水质变瘦时,可在晴天的中午追加安进肥霸+安进肥源,这样既可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又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增加水中溶氧。

6、定期搅塘:在晴天中午用竹竿搅动部分塘底,使上下水体混合,促进塘底有害物质快速分解,同时又可保证鱼在越冬期不至于缺氧。

7、泼洒增氧剂:定期向池塘投放适量安进巨能氧片剂型、强氧底净、铂源盾-底盾等增氧剂,以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和底质。

这些后期的东西都是得靠制造循环生态来的,要讲的东西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绍。

我先来讲讲如何开局。

开局会选3个人,最好不良反应,选择全呕吐,不然一不高兴就会去砸电器,后期很麻烦。呕吐的好处是在于能制造污水,后期永动循环的关键!

3个人选开局(科学家,挖掘,建筑者或奔跑者)前期快速提升科技等级是关键,其次是挖掘速度,接下来就是给建筑送资源,和建筑速度。

开局挖掘空间,不要挖太多空间。新手总有误区,以为空间越大越好,其实不然!你开采空间越大氧气被平均稀释也就越快,而且挖掘开土层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新手致命凶手。建议开采一小部分区域,然后用地砖隔开,以12-16小格的房间长度为宜

前期优先升级科技,然后是盆栽种虱子,建造藻类制氧机(记得感觉差不多就关掉,毕竟藻类还是很珍贵的,按F1查看氧气分布),制氧机建议制造在科技电脑的那个房间,因为在升级科技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造成小人缺氧,中断科技,亲测10秒科技,硬是20秒完成,中途跑出去换气2次。科技优先升级食物,其次是电力,液体。

正常情况下小规模区域挖掘,保证食物和氧气就不容易挂,起码能到40-50天。

有很多新手也会问,每次都有新的复制人出来,我要不要选择增加。正常来说前期的话不要超过5个,超过5个食物不足氧气匮乏,很容易崩盘,所以尽量控制人数,人不是越多越好。后期适度增加,注意选择还是选全呕吐。中期大概在30-40天时增加一个高级艺术家,改善下环境。

也有新手问到处是污染氧气怎么办,别担心,污染氧气不至于让小人挂,可以放心。不过后期要适当处理不然会产生高浓度污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一个生存游戏叫做《缺氧》,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就可以通过获取藻类来给自己的基地制氧。我们从课本中了解到,海洋中的氧气90%都是来源于海底的藻类植物,但很多人不知道藻类的另一种用处可以当作生物燃料,是不是觉得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把藻类植物做成微藻,通过加入一些醇类或者催化剂的方式,反应制备成为生物柴油。

但在当年这项技术并不够成熟,所以该项目很快就因为无法进入产业化生产而终止。直到进入21世纪,才又有人把这项技术搬出来,起步较早的如美国、日本等国家,而我国也在近几年开始探讨藻类生物燃料技术市场和发展规划、投资的可行性。

别担心,这里不是创业分享节目,所以我们还要言归正传。

既然是生物燃料,那么它就有可能被运用到燃油汽车上,喜欢剑走偏锋的马自达好像对于藻类生物燃料就非常看好。当全球车企都想要在纯电动汽车市场上争夺一块蛋糕的时候,马自达却把自身坚持燃油路线的希望寄托到了藻类生物燃料上。

虽然马自达并未对外公布具体的应用细节,不过谈到未来内燃机的发展,马自达表示引入生物燃料非常重要,预计到2030年左右,仍然会有95%的汽车在使用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而且马自达认为自己坚持液体燃料,保持2040年以前的技术领先。

藻类生物燃料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如果你是马自达的理智粉,或许会对这件事儿有所好奇,这年头挺多了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用爱发电等等,突然冒出来个藻类生物燃料,换做是我也会感到好奇。所以,编者花费了一些时间研究了一下。

上文说过了,目前美国和日本在藻类生物燃料技术研究进程上比较领先,不过美国页岩油技术的存在,导致藻类生物燃料不那么被资本看好,所以在后劲儿上进展比较缓慢。而日本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资源比较贫瘠的国家,四面环海如果能把藻类生物燃料实现工业化、规模化,那么对于解决日本本土的能源问题将会是非常具有颠覆意义的事情。

所以编者在外网上看到更多的藻类生物燃料技术相关的文章大多都是由日本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完成的。

有趣的是,如果按照原计划的进展,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日本或许会向世界展示这项技术的进度,无奈受疫情影响这件事儿也只能暂缓了。不过科学研发不会停下脚步,资料现实早在2015年的时候IHI公司和神户大学、Chitose研究所、NEDO机构合作在鹿儿岛启动了大规模藻类培养设施,IHI公司也曾对外表示未来这些藻类(制备生物燃料)或将会首先运用作为航空燃料。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早在1980年的时候美国一些机构就已经证明了这项技术无法规模化、工业化的愿意是成本太高,二是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日本却仍然大力支持这项技术,除了解决国内能源缺乏的问题之外,我猜测还有一部分愿意是日本想要通过自己在工业上的能力,让全世界都参与到这件事儿上来,从而实现平摊成本。

要知道IHI公司启动了大规模造培养设施,目前为止这家公司通过藻类制备的生物燃料其成本为500日元/升,而航空燃料为100日元/升。

所以,从竞争力上来说,藻类生物燃料近几年还是很难在世界工业中起到作用的,再加上沙特和俄罗斯与美国页岩油的竞争,使得原油在2020年大幅降价,这对新兴能源行业来说更是一次利空打击。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已经明白了,马自达之所以对外放出藻类生物燃料的信号,我想这其中有八成就是给日本当局捧场,剩下两成才是作为自己内燃机发展的备用战略。我个人认为大家其实不必太当真,如果马自达真要在这一领域下功夫的话,我想概念车什么的得有一台吧?哪怕是概念PPT我也没见到(如果有见到马自达出藻类生物燃料概念相关内容的万望告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决能源问题是当代人类的目标,但目前看来所有的可循环能源要么就是成本高,要么就是存在其它污染或者说隐患,藻类也是如此,甚至从环保和工业化的角度来看,藻类生物燃料甚至没有氢燃料电池技术靠谱,前者或许更适合作为航空、大型工业设施燃油,而后者在我看来才是解决人们环保出行需求的最优方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关于池塘缺氧问题及解决办法全部的内容,包括:池塘缺氧问题及解决办法、鱼塘缺氧怎么解决 七招教你解决缺氧问题、《缺氧》新手开局基地建设及种植攻略 开局怎么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web/92667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