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历史人物的名字是谁_将相和典故解析说明其主人公

负荆请罪历史人物的名字是谁_将相和典故解析说明其主人公,第1张

负荆请罪历史人物的名字是谁_将相和典故解析说明其主人公 负荆请罪​负荆请罪的故事,是小学课文《将相和》最深刻的情节。


我们被蔺相如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为廉颇的敢作敢当敬佩。




但课文并没有交待二人的结局,这就引发了很多人的好奇。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统兵御敌与外;蔺相如堪称一代贤相,主内政。


按说赵国会走向繁荣昌盛,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蔺相如​先来说说蔺相如的结局。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后来渑池会上又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


后来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深得赵惠文王赏识。


赵惠文王去世以后,蔺相如却并未继续得到新任赵王赵孝成王的重用。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


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用赵括替换了廉颇。


蔺相如得知后,以抱病之躯前往赵王那里,阻止赵王任用赵括。


赵王不但没有听蔺相如的劝告,反而斥责他迂腐。


不久后,又听信谣言罢免了蔺相如的相位。


果然不出蔺相如所料,赵括在长平大败,赵国几乎灭亡。


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蔺相如听闻后吐血不止,不久后忧愤而亡。


再来说说廉颇的结局。


廉颇自负荆请罪以后,二人一同保卫赵国,使得各国数十年不敢加兵赵国。


但好景不长。


赵孝成王继位后,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已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廉颇​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


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


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


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其结果可想而知,廉颇被免职。


不久后燕国攻赵,年近七十岁的廉颇率兵反击,大败燕军,再次保卫赵国。


过了几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


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这个时候,廉颇已经八十三岁的高龄了。


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


廉颇的仇人郭开,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于是就发生了著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


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最终廉颇客死楚国。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便被秦国灭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tougao/631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16
下一篇 2022-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