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阳有关的英语单词

与太阳有关的英语单词,第1张

与太阳有关的英语单词:solar energy、sun glasses、solar system、sunshine、solar eclipse、solar wind、sun set。

1、solar energy

太阳能。

Solar energy is a new kind/ sort/ type of source of energy.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

2、sun glasses

太阳镜;太阳眼镜;墨镜。

Wearingsunglassescan prevent your eyes from beinghurt.带太阳镜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刺激。

3、solar system

太阳系;类太阳系。

[例句]Saturn is the second biggest planet in the solar system.土星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

4、sunshine

阳光;日光;欢乐;幸福;老兄。

[例句]This afternoon's sunshine could nudge the temperature above freezing.今天下午的阳光可使温度达到冰点以上。

5、solar eclipse

日全食;日蚀;日食;日蚀;日环食。

[例句]A total solar eclipse is due to take place some time tomorrow.明天某个时刻会发生日全食。

6、solar wind

太阳风太阳风暴太阳风;太阳;太阳风暴。

[例句]Formation of distribution ofαparticles in high speed solar wind高速太阳风中α粒子分布的形成。

7、sun set

日落;上落日;日落西山;太阳落山。

[例句]We sat on the beach and watched the sun set.我们坐在海滩上看着日落。

太阳风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太阳风 英文名称:solar wind 定义1:太阳向太阳系连续地以很高的速度和不稳定的强度释放的电离气体流。当该气体流在地球附近通过时,它将与地球磁场发生作用并在高层大气中产生各种效应。 所属学科: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 ;大气物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日冕因高温膨胀,不断抛射到行星际空间的等离子体流。 所属学科: 天文学(一级学科) ;太阳(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太阳风暴太阳风是从恒星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在不是太阳的情况下,这种带电粒子流也常称为“恒星风”。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体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各国天文台观测到太阳表面发生剧烈的太阳风暴,科学家预测,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将在2010年8月3日抵达地球,在两极产生强烈的极光现象。

简介

太阳风暴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子。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太阳风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这种粒子流是从冕洞中喷射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氢粒子和氦粒子。太阳风有两种:一种持续不断地辐射出来,速度较小,粒子含量也较少,被称为“持续太阳风”;另一种是在太阳活动时辐射出来,速度较大,粒子含量也较多,这种太阳风被称为“扰动太阳风”。扰动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它抵达地球时,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与强烈的极光,同时也产生电离层骚扰。太阳风的存在,给我们研究太阳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提供了方便。 太阳风使彗星形成长长的向着反太阳方向延伸的彗尾。当人们欣赏美丽的彗尾的时候就可以想象太阳风的存在。在地球高纬区看到的多彩的极光现象,也是进入地球磁场的太阳风粒子经加速后在地球大气中沉降产生的。空间飞船的直接观测表明太阳风主要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但有少量氦核及微量重离子成分。据推测,在约100个天文单位(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1.5×108公里)以外,太阳风将与起源于银河系的星际气体交界,太阳风的占据的空间范围称为“日球层”。研究太阳风的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已成为空间物理学中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日球层物理学。

发现

太阳风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太阳会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太阳风暴,它是由美国“水手2号”探测器于 1962 年发现的,它是太阳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科学家把这一现象比喻为太阳打“喷嚏”。由于太阳风中的气团主要内容是带电等离子体,并以每小时 150 万到 300 万公里的速度闯入太空,因此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太阳风暴爆发时,将影响通讯、威胁卫星、破坏臭氧层,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1850年,一位名叫卡林顿的英国天文学家在观察太阳黑子时,发现在太阳表面上出现了一道小小的闪光,它持续了约5分钟。卡林顿认为自己碰巧看到一颗大陨石落在太阳上。 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有了更精致的研究太阳的仪器。人们发现这种“太阳光”是普通的事情,它的出现往往与太阳黑子有关。例如,1899年,美国天文学家霍尔发明了一种“太阳摄谱仪”,能够用来观察太阳发出的某一种波长的光。这样,人们就能够靠太阳大气中发光的氢、钙元素等的光,拍摄到太阳的照片。结果查明,太阳的闪光和什么陨石毫不相干,那不过是炽热的氢的短暂爆炸而已。 小型的闪光是十分普通的事情,在太阳黑子密集的部位, 一天能观察到一百次之多,特别是当黑子在“生长”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像卡林顿所看到的那种巨大的闪光是很罕见的,一年只发生很少几次。 有时候,闪光正好发生在太阳表面的中心,这样,它爆发的方向正冲着地球。在这样的爆发过后,地球上会一再出现奇怪的事情。一连几天,极光都会很强烈,有时甚至在温带地区都能看到。罗盘的指针也会不安分起来,发狂似地摆动,因此这种效应有时被称为“磁暴”。 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在本世纪之前,这类情况对人类并没有发生什么影响。但是,到了20世纪,人们发现,磁暴会影响无线电接收,各种电子设备也会受到影响。由于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设备,磁暴也就变得越来越事关重大了。比如说,在磁暴期内,无线电和电视传播会中断,雷达也不能工作。 太阳风暴是太阳因能量增加向空间释放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由于太阳风暴中的气团主要内容是带电等离子体,并以每小时150万到300万公里的速度闯入太空,因此,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太阳风暴爆发时,将影响通讯、威胁卫星、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太阳的活动对地球至关重要,因而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往往会发“高烧”。 太阳风暴随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每11年发生一次。从去年起,进入太阳黑子的高峰年,太阳黑子进入活跃期,并将持续到今年夏季。 据悉,70年代的一次太阳风暴导致大气活动加剧,增加了当时属于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的飞行阻力,从而使其脱离了原来的轨道。1989年,太阳风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和美国新泽西州的供电系统受到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由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太阳风暴对商业卫星也是重大的考验。 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积极研究太阳风暴,但是对太阳剧烈活动、太阳黑子爆发、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预防,还需进行不懈的研究。 天文学家更加仔细地研究了太阳的闪光,发现在这些爆发中显然有炽热的氢被抛得远远的,其中有一些会克服太阳的巨大引力射入空间。氢的原子核就是质子,因此太阳的周围有一层质子云(还有少量复杂原子核)。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帕克把这种向外涌的质子云叫做“太阳风”。 向地球方向涌来的质子在抵达地球时,大部分会被地球自身的磁场推开。不过还是有一些会进入大气层,从而引起极光和各种电现象。向地球方向射来的强大质子云的一次特大爆发,会产生可以称为“太阳风暴”的现象,这时,磁暴效应就会出现。 使彗星产生尾巴的也正是太阳风。彗星在靠近太阳时,星体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被太阳风吹到后面去。这一效应也在人造卫星上得到了证实。像“回声一号”那样又大又轻的卫星,就会被太阳风显著吹离事先计算好的轨道。 最新报道,美国宇航局在观测宇宙气象时,发现2013年太阳再次会苏醒,爆发太阳风暴。 如果这一切成真,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损失,预计将是卡特里娜飓风的20倍(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美国新奥尔良州,造成1250亿美元损失。

基本性质

在太阳系中,太阳风的组成和太阳的日冕组成完全相同。73%的是氢,25%的是氦,还有其他一些痕量杂质。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测量结果。2004年的Genesis的取样分析还没有结果。它在返回地球是因为紧急降落,被损坏了。这是因为它再次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没有打开降落伞。在地球附近,太阳风速为200-889km/s。平均值为450km/s.大约800kg/s的物质被一太阳风的形式从太阳逃逸。这同太阳光线的等价质量相比是很小的。如果把太阳光线的能量换算成质量,大约每秒钟太阳损失4.5Tg(4.5×10^9kg)的质量。因为太阳风是-(zh-hant:电浆zh-hans:等离子体)-,所以太阳磁场被它承载。一直到大约160Gm(100,000,000英里)的地方,由于太阳的转动,太阳磁场被太阳风拉扯成螺线形状。超过此距离,太阳对太阳风的影响减弱。通常太阳风的能量爆发来自于太阳耀斑或其他被称为“太阳风暴”的气候现象。这些太阳活动可以被太空探测器和卫星测到,主要标志是强烈的辐射。被地球磁场俘获的太阳风粒子储存在VanAllen辐射带中,当这些粒子在磁极附近与地球大气层作用引起极光现象。具有和地球类似的磁场的其他行星也有极光现象。在星际媒质(主要是稀薄的氢和氦)中,太阳风就像是吹出了一个“大泡泡”。在太阳风不能继续推动星际媒质的地方称之为日球层顶(heliopause),这也通常被认为是太阳系的外边界。这个边界距离太阳到底多远还没有精确的结果,可能根据太阳风的强弱和当地星际媒质的密度而变化。一般认为它远远超过了冥王星的轨道。

形成原因

为了能够清楚的表述太阳风是怎样形成的,需要先了解太阳大气的分层情况。 太阳风可激发地球高纬度产生极光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太阳大气分为六层,由内往外依次命名为:日核,辐射区,对流层,光球,色球,日冕。日核的半径占太阳半径的四分之一左右,它集中了太阳质量的大部分,并且是太阳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能量的发生地。光球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明亮的太阳圆面,太阳的可见光全部是由光球面发出的。 而日冕位于太阳的最外层,属于太阳的外层大气。太阳风就是在这里形成并发射出去的。 用X射线或远紫外线拍下的日冕照片上可以观察到在日冕中存在着大片的长条形的或是不规则行的暗黑区域,通过人造卫星和宇宙空间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冕上长期存在着这些长条形的大尺度的黑暗区域,这里的X射线强度比其他区域要低得多,从表观上看就像日冕上的一些洞,我们形象的称之为冕洞。 冕洞是太阳磁场的开放区域,这里的磁力线向宇宙空间扩散,大量的等离子体顺着磁力线跑出去,形成高速运动的粒子流。粒子流在冕洞底部速度为每秒16km左右,当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速度可达每秒300~400km以上。这种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风。 太阳风从冕洞喷发而出后,夹带着被裹挟在其中的太阳磁场向四周迅速吹散。现在我们肯定,太阳风至少可以吹遍整个太阳系。 当太阳风到达地球附近时,与地球的偶极磁场发生作用,并把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吹得向后弯曲。但是地磁场的磁压阻滞了等离子体流的运动,使得太阳风不能侵入地球大气而绕过地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一个空腔,地磁场就被包含在这个空腔里。此时的地磁场外形就像一个一头大一头小的蛋状物。 但是,当太阳出现突发性的剧烈活动时,情况会有所变化。此时太阳风中的高能离子会增多,这些高能离子能够沿着磁力线侵入地球的极区;并在地球两极的上层大气中放电,产生绚丽壮观的极光。 太阳风构成人类活动的外层空间环境。太阳大气的扰动通过太阳风传到地球,通过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有时会引起一系列影响人类活动的事件。例如通讯卫星失灵、高纬区电网失效,及短波通讯、长波导航质量下降等。太阳风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气象和气候的变化。由于21世纪人类将进一步利用地球的外层空间环境,空间环境预报(或叫“空间天气”预报)将会十分重要。搞清楚太阳风的起源及其加热和加速机制对于建立有效的空间天气预报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宇宙中,许多恒星,以至许多星系都会向外发出它们自己的“风”,导致其物质的损失并影响其周围的星际空间或星系际空间。太阳风是唯一能直接观测到的恒星风。对太阳风起源和加速机制的研究必然对这一普遍的“风”的现象-宇宙等离子体-的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形成种类

人们经常能够在科幻小说或者科技文章中看到“太阳风”这个词汇。不过,太阳风仅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此风非彼风,它和我们地球上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性质完全不同。简单的说,太阳风指的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太阳风的得名还和彗星有关。当人们通过先进的观测手段发现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发就越明显,彗尾就越长,而且彗尾的方向总是背对着太阳的时候,就开始猜测,也许太阳会放射出一种类似于风的东西,对彗星产生影响。此后的1958年,美国人造卫星上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太阳上有微粒流从日冕的冕洞中发出,因此美国科学家帕克将其形象的命名为太阳风。太阳风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持续太阳风”或称“宁静太阳风”,即射流速度比较小,而微粒含量也不大的太阳风。这种太阳风起源于平静的日冕区,开始时日冕物质以较低的速度作膨胀,渐渐离开太阳表面。随着离太阳距离的增加,膨胀的速度变大,密度不断减小,等到达地球的时候,射流速度一般在每秒钟450千米左右,每立方厘米含质子数通常不超过10个。这种太阳风通常对地球的影响不是很大。 另一种则是“扰动太阳风”,即在太阳活跃时期喷射出的粒子流。这种太阳风与太阳抛射物质事件或爆发现象有关,还有时伴有高能荷电粒子的大量增加,其射流速度一般可以达到每秒钟1000-2000千米,粒子密度也比较大,每立方厘米可含质子几十个。扰动太阳风由于其高速高粒子含量的特点,可以对地球产生产生比较明显的干扰。这是因为太阳风所含的微粒主要为氢粒子和氦粒子,当到达地球的电离层时,就会对地球磁场产生扰动,因而对地球的通信等方便造成影响。比方说,太阳风会造成人造地球卫星短路,因而对全球的卫星通信造成障碍,甚至使通讯中断。而对于飞机的飞行以及人造卫星而言,这样的通讯故障有时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飞机失去了地面导航,犹如瞎了眼睛一般;而卫星失去了地面通信,则可能迷失方向,甚至于脱离地球轨道。

观测简史

到了20世纪20年代,由于有了更精致的研究太阳的仪器。人们发现这种“太阳光”是普通的事情,它的出现往往与太阳黑子有关。例如,1899年,美国天文学家霍尔发明了一种“太阳摄谱仪”,能[1]够用来观察太阳发出的某一种波长的光。这样,人们就能够靠太阳大气中发光的氢、钙元素等的光,拍摄到太阳的照片。结果查明,太阳的闪光和什么陨石毫不相干,那不过是炽热的氢的短暂爆炸而已。 美国航天局发回第一组太阳风暴小型的闪光是十分普通的事情,在太阳黑子密集的部位, 一天能观察到一百次之多,特别是当黑子在“生长”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像卡林顿所看到的那种巨大的闪光是很罕见的,一年只发生很少几次。 有时候,闪光正好发生在太阳表面的中心,这样,它爆发的方向正冲着地球。在这样的爆发过后,地球上会一再出现奇怪的事情。一连几天,极光都会很强烈,有时甚至在温带地区都能看到。罗盘的指针也会不安分起来,发狂似地摆动,因此这种效应有时被称为“磁暴”。 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在本世纪之前,这类情况对人类并没有发生什么影响。但是,到了20世纪,人们发现,磁暴会影响无线电接收,各种电子设备也会受到影响。由于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设备,磁暴也就变得越来越事关重大了。太阳风暴比如说,在磁暴期内,无线电和电视传播会中断,雷达也不能工作。 天文学家更加仔细地研究了太阳的闪光,发现在这些爆发中显然有炽热的氢被抛得远远的,其中有一些会克服太阳的巨大引力射入空间。氢的原子核就是质子,因此太阳的周围有一层质子云(还有少量复杂原子核)。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帕克把这种向外涌的质子云叫做“太阳风”。 向地球方向涌来的质子在抵达地球时,大部分会被地球自身的磁场推开。不过还是有一些会进入大气层,从而引起极光和各种电现象。向地球方向射来的强大质子云的一次特大爆发,会产生可以称为“太阳风暴”的现象,这时,磁暴效应就会出现。 使彗星产生尾巴的也正是太阳风。彗星在靠近太阳时,星体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被太阳风吹到后面去。这一效应也在人造卫星上得到了证实。像“回声一号”那样又大又轻的卫星,就会被太阳风显著吹离事先计算好的轨道。

启示源头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天文学家最近查找到了两种类型的太阳风之一缺失的起始点。太阳风是太阳经常向四面八方发射出的一连串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不超过10天,并且当太阳风变成风暴时,它们与地球磁场结合,就会产生在极地的天空中舞动的美丽极光。 从太阳的赤道区域发射出来的太阳风,起源于太阳大气内部的亮区边缘,当两个亮区的磁场结合时,就会产生这种太阳风。上周,相关科学家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举行的皇家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学会议上宣布了这项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的领导人,伦敦大学学院的路易斯·哈拉说:“最终能查明这种太阳风的起源非常了不起,科学家已经对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现在我们终于发现了最终结果。”太阳随同太阳风一起发射出来的放射物是纯粹的能量,太阳风迅速将物质转移走。太阳的磁场为太阳风的粒子提供了加速度,并且这种磁场的结构会影响太阳风冲进太空时的速度。天文学家根据它们的速度辨认出两种太阳风。据悉,速度较快的太阳风起源于太阳极点附近的冕洞,它的运行速度每小时大约可达180万英里(每小时290万公里)。速度较慢的太阳风来自太阳赤道区域,时速大约可达43.2万英里到110万英里(每小时72万公里到180万公里)。 速度较快的太阳风的运行速度之所以会如此之快,是因为从极点发出的磁场经常向四面八方展开,这意味着它们不会在太阳的表面聚拢。哈拉表示,因此,“所有气体都能迅速飞出,没有任何事物能挡住它们的脚步。”另一方面,在赤道上既有闭合的磁场,也有展开的磁场,闭合的磁场促使太阳等离子体重新返回到太阳表面。只有磁场展开时,太阳风才能从这个区域飞入太空。哈里告诉美国宇航局太空网说,因此从赤道区域发出的太阳风的速度会更慢,而且“非常非常稳定”。哈里和她的同事们利用“日出”太空天文台,首次发现炙热气体以很高的速度从太阳亮区(当从两个地方发出的磁场汇合在一起时,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活跃区域)边缘喷发而出。“日出”天文台目睹了这种汇合情景,它观测了从一个巨大的活跃区域和一个“婴儿”区域发出的磁力线相互连接在一起并展开的过程。哈里说:“我们现在知道与更小区域结合能展开磁力线。”他表示,即使这些区域相距50万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40个地球直径相加的结果),它们也能相互连接在一起。如果两个区域要连接在一起,这些区域的磁力线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并且强度也要适中。哈拉表示,较大区域“必须找到能产生互动的伙伴。”了解太阳风和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预测它将对地球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有助于保护围绕在太阳周围的人造卫星。

相关影响

太阳风虽然猛烈,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场。 太阳风暴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然而百密一疏,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 它们仅是一小撮;但还是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例如,1959年7月15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巨大的火焰 (它就是太阳风的风源)。几天后,7月21日,也就是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 竟使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减慢了0.85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与此同时,地磁场也发生被称为“磁暴”的激烈扰动,环球通信突然中断,使一些靠指南针和无线电导航的飞机、船只一下子变成了“瞎子”和“聋子”……。太阳风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只是乘虚而入的漏网分子所为。由此可见,在无所阻拦的星际空间,太阳风的威力有多大了。 在太阳风和外面的星际物质交汇的地方,会产生冲击波。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据说在2003年的时候碰上了这种冲击波。那个冲击波距离太阳大约128亿千米~180亿千米。 太阳风对人类的影响: 1.当太阳风掠过地球时,会使电磁场发生变化,引起地磁暴、电离层暴,并影响通讯,特别是短波通讯。 2.对地面的电力网、管道和其它大型结构发送强大元(原?)电荷,影响输电、输油、输气管线系统的安全。 3.对运行的卫星也会产生影响。 4.一次太阳风的辐射量对一个人来说很容易达到多次的X线检查量。它还会引起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很容易引起病变,也会使人情绪易波动,甚至车祸增多。 5.会使气温增高。 6.在南北极形成极光。

科学研究

一间窗户被风刮开的房子,虽然总体上能抵御猛烈风暴的袭击,但破窗而入的狂风会将屋里刮得一团糟。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在太阳风面前就像是一间容易“漏风”的房子,其“漏洞”会持续“透风”长达数小时,为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扰乱通信和电力系统等提供可乘之机。 太阳风暴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公布了这一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说,新结果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太阳风暴等恶劣“太空天气”可能给地球造成的影响。 太阳上不时会刮出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太阳风。如果太阳活动变得剧烈,太阳风也会跟着狂暴起来。地球自身有一个绵延至太空中数万公里的磁场,能够构成抵御太阳风的保护性屏障。不过,这道屏障并非没有破绽。早在1961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邓恩盖博士就曾预测,当太阳风所包含的磁场朝向在局部上与地球磁场朝向相反时,两个磁场的“磁重联”过程会导致地球磁场保护屏障产生缝隙,使太阳风的带电粒子得以乘虚而入。其他科学家后来证实了缝隙的存在,但地球磁场的这种缝隙是时开时合,还是会长时间保持洞开,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弗雷介绍说,他和同事借助美国宇航局的IMAGE探测器和欧美合作的“星团”计划所属卫星的观测数据,首次发现地球磁场缝隙会长达数小时处于敞开状态。据他们测算,在距地球表面约6万公里的地球磁场屏障边界上,缝隙面积可能达到了地球面积的两倍,由此进入的太阳风最终在北极上方电离层中产生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小的质子极光。

科学意义

太阳风的发现是20世纪空间探测的重要发现之一。经过近40年的研究,对太阳风的物理性质有了基本了太阳风暴解,但是至今人们仍然不清楚太阳风是怎样起源和怎样加速的。太阳风是怎样得到等离子体的供应及能量的供应的问题是空间物理学领域中经长期研究仍悬而未决的一大基本课题。

近期太阳风

各国天文台近日观测到太阳表面发生剧烈的太阳风暴,科学家预测,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将在8月3日抵达地球,在两极产生强烈的极光现象。太阳风暴据报道,上周末各国天文工作者目睹了一场剧烈的太阳耀斑爆发,耀斑下的太阳黑子足有地球大小,这次爆发随后引发了太阳表面更大范围内的太阳风暴,向上亿公里外的地球喷发出大量带电粒子,形成一股强烈的太阳风。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预测,太阳风暴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将在8月3日“击中”地球,冲击地球磁场,同时在地球两极产生强烈的极光,那将是非常壮观绚丽的景象。然而,专家警告,如果太阳风暴过分剧烈,将会破坏地球卫星,导致全球大范围的电力和通信系统中断。 今年6月,科学家曾预测太阳风暴将于2013年袭击地球,届时太阳将从“沉眠”中醒来,太阳表面史无前例的剧烈耀斑爆发将给地球带来无法预计的磁暴灾难。

Sagitta (Sge) 天箭座

北天的小星座,英文俗称为 the Arrow 或 Cupid's Arrow。

Sagittarius (Sgr) 人马座

北天的星座,英文俗称为 the Archer。

Sagittarius A 人马座A

我们银河系核心强烈的电线电辐射源。

Saiph 参宿六

猎户座κ星,英文俗称为 the Sword。

Sargas 尾宿五

位在天蝎尾部的红色天蝎座θ星,星等为 1.87。

saros, saros cycle 沙罗周期

周期为18年又11天 (6585.32天 或 约是223个朔望月) 的日、月食循环。在每一个沙罗周期结束时,太阳、月球和交点线和地球的相对位置,都回到十八年前的大致位置。所以,接下来日月食的模式,又和上一个沙罗周期的模式相似。

Saturn 土星

太阳系内的第二大行星,也是距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以美丽的环系著称。

Saturnian system 土星系统

土星和它的卫星。

Saturn Nebula 土星状星云

编号 NGC 7009的小型亮星型,位在宝瓶座内,因为这个星云有柄状的突出物,形状像土星,所以称为土星状星云。

Saturn's ring system 土星环系

主要是由冰晶所组成的土星周围盘状物。 已认出的土星环由内到外有 D (最暗弱)、C (黑纱环)、 B (最亮) 和 A (次亮) 环,A 环和 B 环间有道隙缝称为卡西尼环缝。

scarp 峭壁

水星、地球、火星和月球上成列的峭壁。

Schmidt camera 施密特式望远镜

一种用来做大星场星野摄影的望远镜。

Schmidt-Cassegrain telescope 施密特-卡塞格林式望远镜

装设有施密特式薄修正透镜的卡赛格林式望远镜。

Schwarzschild radius (Rs) 史瓦西半径

黑洞事件穹界的半径。

scientific notation 科学记号

用 10 的乘幂来书写极大和极小的数字的方法,例如: 1.23 x 1034、6.662 x 10 -34。

Scorpius, Scorpio (Sco) 天蝎座

黄道星座之一,英文俗称为 the Scorpion,最亮星为心宿二 (Antares)。

Sculptor (Scl) 玉夫座

南天的星座。

Scutum (Sct) 盾牌座

小而且暗的南天星座。

secondary atmosphere 次级大气

从地壳内释放出的气体,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

secondary minimum 次极小

食双星系统光度曲线上,降幅较小区域。

secondary mirror 次镜

在反射式望远镜里,把光反射到较易观测位置的镜片。

second of arc 角秒

角度量测单位。一度为六十角分,一角分为六十角秒。

seeing 视相,大气宁静度

用来描述一个夜晚的大气稳定状态。不稳定的大气会让天文影像变得模糊,此时视相就称为不佳。

seismic wave 地震波

因为地震所产生通过地球内部或地表的振动。

seimology 地震学

研究地震、产生地震的条件和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科。

seismograph 震波仪

用以记录地震波的仪器。

selenographic 月面的

selection effect 选择效应

指经过选择或侦测后,对以后现象出现的机率,产生影响或改变。

self-sustaining star formation 自持续恒星形成

恒星形成后,恒星压缩周围的云气,产生新的恒星诞生。

semimajor axis 半长轴

椭圆长轴的一半长度。

semiminor axis 半短轴

椭圆短轴的一半长度。

Serpens (Ser) 巨蛇座

北天星座。

setting circle 定圆

望远镜上的两个圆形标尺之一,用来定出赤经 (right ascension, R.A.) 和 赤纬 (declination, Dec.)。

Sextans (Sex) 六分仪座

南天小星座。

Seyfert galaxy 西佛星系

外观几乎是正常的螺旋星系,但具有非常小而明亮的核心,核心的亮度变化不定,可能是核心正在发生爆发。

shear (S) waves 切波

传递过地球内部的机械波,波传递的方向和介质振动的方向垂直的波。

shepherd satellite 引导卫星

土星环系系统内的的小卫星,这些小卫星把环系粒子局限在环内。

shock wave 冲击波,震波

以强烈声波传递的急剧压力变化。

sidereal day 恒星日

相对于恒星的地球自转周期。

sidereal drive 恒星驱动,[恒星追踪仪]

让望远镜向西转动,以保持恒星在望远镜视野内的马达和齿轮等追踪装置,最常见者有赤道仪 (equatorial mountings) 和经纬仪 (alt-azimuth mountings) 两种。

sidereal period 恒星周期

相对于恒星的天体自转或公转周期。

sidereal time 恒星时

地球相对于恒星自转所产生的计时标准。恒星时又称为地方恒星时或格林威治恒星时,等于天体到观察者子午圈的赤经。

sidereal year 恒星年

相对于恒星,地球公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 365 天 6 小时 9 分 9.55 秒。

siderate 陨铁

铁镍陨石,又称为铁质陨石。

siderolite 石陨铁

石陨铁 (stony-iron meteorite) 的旧学名,指岩石和铁质各占一部份的陨石。

single-line spectroscopic binary 单线分光双星

一种光谱双星,其中一颗星的谱线太微弱,所以在这对双星的光谱上,只能看到另一颗恒星所产生的谱线。

singularity 奇异点

半径为零的天体,一般相信黑洞内的物质都会落入此天体。

sinuous rille 蜿蜒小河

月球表面古老的熔岩流所形成的狭窄曲折的山谷。

smooth plains 平坦平原

水星表面相当年轻的平原,由熔岩所形成,形成的时期大约和卡洛里盆地同时或稍晚。

solar constant 太阳常数,[日照量]

每秒钟入射到 1 公尺平方面积的地球大气上方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是 1386 J/sec.m2。

solar eclipse 日食

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依序连成一直线时,部份 (日偏食) 或全部 (日全食) 的太阳表面被月球遮住的现象。

solar granulation 太阳米粒组织

太阳表面颗粒状的结构。太阳光球层下方是对流层,对流层就像翻滚的开水,热物质流上升,在失去部份热能后,较冷的物质流下降。米粒组织就是这些对流胞的顶部,米粒中心较亮,热物质流从这里升起。较冷的物质流从米粒边缘下降,所以显然较暗。

solar nebula theory 太阳星云理论

本太阳系太阳及行星的形成,是从同一个气体和尘埃云塌缩而来。

solar wind 太阳风

从太阳太阳日冕洞所流出的高速原子和离子。

south celestial pole 南天极

地轴向南延伸和天球所交的点,也就是天球在地球南极正上方的那一点。

special relativity 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第一个相对论,主要处理物理系统的运动。

spectral class or type 光谱型

恒星的温度分类系统,依恒星光谱的类型,把恒星分成 O, B, A, F, G, K, 和 M 等类型。

spectral sequence 光谱序

将恒星依光谱类型 (O, B, A, F, G, K, M) 由高温到低温排序。

spectrograph 摄谱仪,频谱仪

把光依波长散开以形成光谱的仪器。

spectroscopic binary 分光双星,光谱双星

一种双星系统。这种双星系统靠得很近,用望远镜都无法分辨出来,但是从双星的光谱可以看出有二组属恒星光谱。

spectroscopic parallax 分光视差,[光谱视差]

一种决定恒星距离的方法。从恒星的光谱分类和光度分类,可以估算出恒星的绝对星等 ( Mv )。如果再量出恒星的视星等 (mv ),从距离模数 mv - Mv=5 log d - 5,可以得出恒星以秒差距为单位的距离 (d)。

spherical aberration 球面像差

非抛物线镜所产生的影像变形。

spherical component [星系]球状部份

星系中心区域所包含的物质,因为银晕和银核的形状都很接近球状,所以这区域称为球状成份。

spicules针状体

太阳色球层里的小型、火焰状的针状物。

spiral arms 旋臂

从螺旋星系核心伸出的漩涡状长臂,旋臂的形状是来自亮星、星团、云气和尘埃所构成。

spiral galaxy 螺旋状星系

一种星系,具有由云气、尘埃、炽热亮星及旋臂所构成的盘面。

spiral tracers 螺旋追踪物 ,[旋臂示踪天体]

可以用来标出旋臂位置的天体,如 O-B星协、疏散星团、HII区和变光星等。

spoke 辐条

土星环内的辐射状特征。

sporadic meteor 偶现流星

不是由流星雨所产生的流星。

spring tides 大潮

在农历初一 (新月) 和 十五 (满月) 的潮汐。

standard time 标准时

一个时区中央子午线所在的地区时 (local time)。

starburst galaxy 星爆星系

明亮的蓝色星系,这种星系有许恒星诞生区,通常是因为星系碰撞所触发。

steady state theory 稳态学说

宇宙模型的一种 (已被弃置),这种模型认为宇宙并不演化,永远保持同一状态。

stellar density function 恒星密度函数

一个星系内不同种类恒星的空间分布的数学描述。

stellar model 恒星模型

从理论所算出的恒星性质表,A table of numbers representing the conditions in various layers within a star.

stellar parallax (P) 恒星视差

一种利用视差 (三角测量) 来量测恒星距离的方法,参见视差 (parallax) 。

stony-iron meteorite 石陨铁

一种陨石,岩石和铁各占陨石的50%左右。

stony meteorite 石质陨石

一种陨石,主要成份是硅化物 (岩石)。

streamer 日冕流线

通常出现在太阳赤道附近的日冕延伸线,形状因太阳磁场而定。

subgiant 次巨星

在某一光谱分类里,光度介于主序星和巨星间的恒星。

suborbital 次轨道,亚轨道的

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但未进入绕行地球轨道的一种飞行型态。

subsolar point 日下点

行星表面在太阳正下方的那一点。

summer solstice 夏至,夏至点

在天球上,太阳最北的位置,大约发生在六月二十二日,也是北半球夏季的起点。

summer triangle 夏季大三角

夏季星空中,由织女星、牛郎星、天津四等三颗亮星所形成的三角形。

sundog, parhelion 假日,幻日

地球低层大气里的冰晶所折射形成的太阳影像,或日晕上明亮的圆斑。

sungrazer 掠日彗星

由太阳表面附近掠过的彗星,例如池谷关彗星 (1965),Kohoutek 彗星。

sunspot, sunspots 太阳黑子

太阳表面强磁场区,在磁场的压抑之下,来自内部的高热不易从这区域流出,所以温度比其它区域低,相对之下,呈现暗黑的色泽。

sunspot cycle太阳黑子周期

太阳黑子的数量的11年变化周期,从太阳黑子活动的极大期下降极小期,然后再回到极大期,称为一个太阳黑子周期。

supercluster 超星系团

许多星系团所组成的更大型星系团。

superconductor 超导体

能以零电阻传导电流的物质。

supergiant [stars] 超巨星

直径介于 10-1000倍太阳直径的超级明亮恒星。 例:参宿七、参宿四、心宿二等。

supergranule 超米粒组织

太阳表面的大型米粒组织,含有许多较小的米粒组织。

superior conjunction 上合

地球、太阳和另一颗行星依序成一直线时,称为这颗行星的上合。

superior planet 地外行星

轨道在地球外的行星。

superluminal expansion 超光速膨胀

在视觉上,类星体部份区域扩张的速率超过光速的现象。

supernova remnant 超新星残骸

超新爆炸所遗留下来的扩张气壳。

supernova (Type I) I型超新星

缺乏氢谱线的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双星系统中白矮星,和另一颗恒星合并而触发的超新星爆炸。又细分成 Ia, Ib,Ic 等三型,天文学家认为 Ia 型的亮度,可能是常数值,所以 Ia型超新星是重要的距离指标。

supernova (Type I) II型超新星

有氢谱线的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大质量的单星重力塌缩所引发的超新星爆炸。

Swift's Comet 斯威夫特彗星

1862年的大彗星,又称为斯威夫特-图特尔 (Swift-Tuttle) 彗星,它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源彗星」。

synchronous orbit 同步轨道

让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特殊轨道。在赤道上空,同步轨道的高度为 35900 公里。

synchrotron radiation 磁阻尼辐射,同步辐射

高速电子在磁场内运动,受磁场牵引转向时所发出的辐射。

synodic 会合的

有关三个天体的会合或连续两次会合的,这三个天体通常是太阳、地球和第三个天体,如月球或卫星。

synodical month, lunation 朔望月,太阴月

相对于太阳,月亮绕行地球的周期,等于 29 天 12 小时 44分 2.8 秒 (约是 29.5天)。另一常见的名词是月相周期 (periodic of the phases)。

synodic period 会合周期

相对于太阳,天体的自转和公转周期。

synodic satellite 会合卫星

一种人造卫星,轨道距离是月球的 0.16 倍,和月球同轨道面,公转周期和月球相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tougao/116589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