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经》里的爱情佳句写封深情款款的情书

用《诗经》里的爱情佳句写封深情款款的情书,第1张

一封情书要写得深情款款,必要言辞动人,真情实感。若再有隽秀的字迹相衬,就更是加分项了。

诗经》擅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现代人同样可以借鉴。先用一两句遥远的千年前的比喻,再辅以深情情话,何愁美人不在怀,君子不于侧呢?

本文分为男同胞可资参考的《女神篇》及女同胞用的《男神篇》,分别分为Step1和Step2由内及外两个步骤。女神篇Step2中02、03、04、05女生也是可以拿来用的,但是男生则要小心,男神篇Step2的02和03是不能借鉴的,因为它们专是女子写给男子的。

女神篇 ✨

Step1——外貌

给女神写情书,必定要先夸耀一番她的美貌,虽说内在也同样重要,但是人与人初相识,她留给你的第一印象必定是她的身姿倩影。由内及外,方能全面深情。来让我们看看两千年前的同道们如何表达对女神美貌的称赞吧:

这篇夸赞的是齐侯之女,名门闺秀。这一部分写尽她的天生丽质,美到极致。荑、蝤蛴、瓠犀都是先秦时代常见的动植物,色白整齐,丰满美丽。白茅之芽。比喻都非常形象生动,也体现出农业时代人们比我们现在与自然亲近多了。

Tips:有几处生僻字可能不太实用,但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是足足够逼格的。

打动指数:5

这篇应该是妇孺皆知的名篇,既是《诗经》开篇第一首,应该也是大家初高中语文课本里必背的一首。

那是个民风淳朴的年代,你采荇的身影是如此曼妙美丽,让我日夜思之,久不能忘。我d琴鼓瑟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当然我知道我在你圣洁的眼里是多么微小可笑,但至少我希望能明白,高山流水,你是我此生的知音。

Tips:因为人尽皆知,所以女神可能对这首也早已构建起免疫系统,不会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所以《关雎》虽然出名,功效有待考究。

打动指数:3

笔者初三语文课本里,《蒹葭》和《关雎》紧挨在一起,形影不离。邓丽君有一首《在水一方》,声音温润悠长,意境美极。这首诗男同胞们尽可放心去用。

打动指数:5

若你觉得她美如天上月,那么这首诗完全拿去就可以了。而且这首诗出名度相比上面三首来说远为不如,女神说不定还第一次见,所以很容易被你的风情才华倾倒。

Tips:不过这首诗生僻字略多,君可自斟酌。

打动指数:4

Step2:赞美品行&表达仰慕

称赞女神的美貌之后,自然要说到女神吸引你的内在涵养。她或是温柔贤惠,或是活泼可爱,或是体贴周全,或是独立坚强。总之她独特的气质与内涵吸引了你,让你慢慢沉醉其中,无以自拔。

两个人在一起,如只停留在肌肤之亲卿卿我我,而无精神上的沟通交流,是不可能长久的。所以一定要让她知道,你已经走进她的世界,你们两个完全在一个频道。这个时候,就可以看看下面这些啦:

夭夭:树枝柔嫩随风摇曳的样子。

蕡(fén):肥大。有蕡即蕡蕡;蓁(zhēn):叶子茂盛。

Tips:《礼记·昏义》中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所以这首诗是与结婚成家挂钩的,还没做此打算的小鲜肉们,可不要乱用哦。

打动指数:5

原文太长,可用且应景的大概就是这句,故只摘录这一句。

这句话有人解释为描写爱情的忠贞,也有人解释为爱国忧己,对国家的忠贞无二。就像后人对朱熹对诗经的程式注解多有不满之词,《诗经》离我们太过遥远,再加上本身其语言扑朔迷离,很多诗句的主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但应当说,每个人都有自由解释与使用的自由,溯源追究皓首穷经的研讨,自有专业研究者们去认定。

打动指数:4

同样原文非常长,所以同样摘录节选。这应该是《诗经》最家喻户晓的名句了,让人忘了它其实是一首反战诗。千年来人们都爱说着这句与子偕老,当初海誓山盟,不知又有多少能真正如愿以偿。

Tips:这句拿去自用,不过也要注意会不会女神已经免疫了。

打动指数:5

她出门采葛、采萧,采艾,才出门一日,我就思之如狂。像三月,像三秋,像三年,思念将我淹没,唯等你的归来。

打动指数:4

绸缪:缠绕,捆束。犹缠绵也。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此诗描述洞房花烛夜,仿佛能听到欢声笑语喜不自胜新人的甜蜜。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到底有多喜爱,方能发出此语?

打动指数:5

爱上你,原不是你的错,可是你生得这么美,就是你的错。

我不能停留在乔木下遥望你,我怕我会忍不住,游过这浩瀚汉水去找你。有句情诗叫“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我想,我对你的相思也接近于此吧。

打动指数:5

男神篇 ✨

Step1——外貌

对于男子,《诗经》关于外貌的描写锐减,更多的是赞扬其风度翩翩,高风亮节。但若细心寻找,也可发现蛛丝马迹:

这篇是这样好,以至于我将全篇都载录了。也是因为觉得女同胞们应该更加有耐心,若写得一手清丽隽秀的蝇头小楷,以纸质款致的花笺抄之于七夕良夜送给心上人,那可真是极好的。

全诗以绿竹起兴,谦谦君子,确是可用花中君子绿竹比拟的。

打动指数:5

Step2:赞美品行&表达仰慕

新婚燕尔,情谊融融,他还沉浸于良宵一夜不愿醒,她却温柔地叫他起来,“鸡都叫了,还不起床?”描写夫妻或情侣生活和睦幸福美满,合适就拿去(。ˇ∀ˇ)

Tips:小鲜肉们用加黑字或是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也是不错的~

打动指数:5

士子穿青衣佩青玉,正可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想不着迷都难。我身为女子矜持含蓄,但你怎可也不来找我?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落处是我望眼欲穿。

Tips:这是女子写给男子的,男同志们勿用。

打动指数:4

Tips:《诗经》真是一个爱情佳句集散地,俯拾即是。 这首写见到心上人的欣喜若狂,也是女子抒发对君子的思慕与喜爱之情,男同胞们万万不可用~

打动指数:3

引经据典固然可以提升情书的文采与意境,但辞藻华丽后的真情实感更加重要。所以,在可以引用《诗经》的Step1和Step2后,剩下的文墨真情可要列位看官自己用心去吐露了。加油,任何深情都值得被温柔相待。

码字排版好累呀,如果觉得对您有用的话,欢迎点赞关注。若您觉得一无是处,虚心接受任何吐槽指教❤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tougao/11586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