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1∶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第1张

一、内容概述

隶属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数字国土”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计划项目,是该工程中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办公室管理,前期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后期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实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共同参与建设工作。

该项目是在制定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的基础上,以信息标准化工作为先导,形成了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和系列工具软件,建立了涉及全国范围内共1017幅1∶20万国际标准图幅的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未在台湾省开展工作)。该数据库成果基本完成了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成果图件的数字化建库工作,是目前国内地质领域重要的全国性信息化成果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完整的区域水文地质信息化成果。

在已完成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成果基础上,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为数据基础,建立全国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通过开展数字化建设,达到抢救全国范围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资料和实现区域水文地质图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通过编制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建设工作指南和标准化建设,达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水文地质专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知识、培训水文地质专业信息建设人员的目的,进而完善地质成果信息化建设流程、建立信息化建设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达到全面反映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要素综合空间信息的目标;通过建立元数据库,实现对区域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的编目、管理和发布。通过建立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管理系统,实现区域水文地质图信息的检索查询,达到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水文地质专业需求服务和技术支撑的目标,实现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社会化、公益性服务的目标。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区域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数据的建立,在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建设、区域规划设计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纸介质资料图件逐渐破损、辨认困难,少部分资料年久破损严重已无法正常使用。

有鉴于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数据的重要性和资料保存现状,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以图件为主要对象的区域水文地质信息(含文字报告、记录卡片)进行数字化并建立空间数据库,抢救性保护这批极其珍贵的基础资料,同时为各行业规划、生产提供基础性资料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宏观决策、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支持服务。

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型的全国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采集、处理了全国范围内1∶20万国际标准图幅1017幅的全要素综合水文地质图信息。全部数据量200 G。

通过数字化建库工作,形成了可满足政府和社会公益需求和服务为目的的系列产品,主要包括:

(1)MAPGIS格式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2)MAPGIS格式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全要素数字图件;

(3)ARCINFO格式数据和E00交换格式数据;

(4)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原始资料扫描图;

(5)国家级、省级和单图幅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

项目形成的数字化成果,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四川红层地区找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城市规划及川气东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项目中,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挥了基础数据的支撑作用。

三、推广转化方式

通过建立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管理系统,实现区域水文地质图信息的检索查询,达到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水文地质专业需求服务和技术支撑的目标,实现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社会化、公益性服务的目标。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联系人:褚洪斌 张斌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961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一、内容概述

《1∶60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数字国土”项目,任务书编号为0899209001,主要内容包括:①1∶60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②全国水工环工作程度图系;③ 水工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该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起止时间为1999年9月—2000年3月。

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以我国正式出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编制的1∶400万《中国水文地质图》为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属性数据内容原则上从《中国水文地质图》上取得,对一些相对重要的空间对象补充了部分属性资料,其来源于各省局提供的相关报告。数据格式采用ArcView格式,数字制图文件采用MapGIS格式。根据水文地质图的特点,同时考虑相同逻辑内容空间信息的相关性,划分为20个图层,规定了各图层的属性表格式及图元类型编码方案。

全国水工环地质研究图系的编制,是对我国地矿部门多年来区域水工环调查工作的系统总结。在系统地收集了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图书馆、中国水文地质勘察院及所属野外队、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走访咨询老专家,完成了全国水工环工作程度图系的编制工作。全国水工环工作程度图系的编制是以数字地图的形式完成,在提交6幅数字图形的同时,完成了相应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图系的具体内容为: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程度图、全国环境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图、城市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图、全国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程度图、全国生态与农业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图、长江黄河流域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图。

《水工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编译报告在内容上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现状与趋势综述,分别阐述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三个学科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体现了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奠定了水工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整体框架。第二部分为现状与趋势各论,详细阐述了水工环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形成与演化、地下水管理模型、地下水勘查评价与保护、水环境污染与治理、地热能开发利用、岩土工程技术、地质生态、水文地球化学、农业生态地质、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矿山环境保护、城市垃圾的填埋技术、水工环地质调查、全球变化等方面,对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为水工环技术方法,从GIS技术、物探技术、遥感技术、测试技术等四个方面,在阐述这些技术本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在水工环领域应用的现状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水工环领域技术方法应用情景和发展趋势。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该项目取得的数据库成果已通过网络向社会共享,目前在许多网站都有提供;全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程度图系的编制,对掌握当时水工环工作进展,确定后来的工作部署由一定的参考意义,所提交的6类工作现状图反映了建国五十多年来水工环主要工作程度;水工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编译报告较详尽地分析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成果报告“水工环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于2001年3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推广转化方式

社会共享。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全国地质资料馆可提供。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联系人:申建梅 张永波 张礼中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67598657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sjk/9902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