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皂角

什么是皂角,第1张

药名皂荚

别名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大皂角、乌犀。

汉语拼音zao jia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Frui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Ghorrida Willd]

归经肺;大肠经

功效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

科属分类豆科、皂荚属。

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

采收和储藏栽培5-6年后即结果,秋季果实成熟变黑时采摘,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祛湿药

性味辛;咸;温;有毒

出处《中华本草》[1]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皂荚-原植物

落叶乔木,高达15-30m,树干皮灰黑色,浅纵裂,干及枝条常具刺,刺圆锥状多分枝,粗而硬直,小枝灰绿色,皮孔显著,冬芽常叠生,一回偶数羽状复叶,有互生小叶3-7对,小叶长卵形,先端钝圆,基部圆形,稍偏斜,薄革质,缘有细齿,背面中脉两侧及叶柄被白色短柔毛,杂性花,腋生,总状花序,花梗密被绒毛,花萼钟状被绒毛,花黄白色,萼瓣均4数。荚果平直肥厚,长达10-20厘米,不扭曲,熟时黑色,被霜粉,花期5-6月,果熟9-10月。

编辑本段

产地习性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区。但在温暖地区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处。

编辑本段

生态习性

皂荚-原植物

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适当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皂荚的生长速度慢但寿命很长,可达六七百年。属于深根性树种。需要6-8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结果。但是其结实期可长达数百年。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2]

编辑本段

园林用途

皂荚-原植物

皂荚冠大荫浓,寿命较长,非常适宜作庭荫树及四旁绿化树种。另外、皂荚果实富含胰皂质,故可以煎汁代替肥皂使用;种子榨油可作润滑剂及制肥皂,药用有治癣及通便之功效;皂刺及荚果均可药用;叶、荚煮水还可杀红蜘蛛。皂荚木材坚硬,耐腐耐磨,但易开裂,而且新伐材有很浓郁的气味,因此只可以做家具,建筑中的柱与桩,器物上的把与柄等。[3]

编辑本段

同属常见种

皂荚-原植物

1山皂荚

(G melanacantha Tang et Wang):其主要特征为小枝灰绿色,无毛,分枝状刺,但微压扁,黑棕色。一回羽状复叶,有小叶6-22枚,缘具细圆锯齿。雌雄异株,荚果条形,纸质、棕黑色、扭曲,长达20-30厘米。

2日本皂荚

(G japonica Miq):近似山皂荚,与山皂荚的主要区别为本种小枝绿褐色至赤褐色。小叶较山皂荚明显大而厚,新枝上叶多呈二回羽状复叶,荚果长而扁圆平、扭曲、且有泡状隆起。

3猪牙皂

(G officinalis Hemsl):本种近似皂荚,干皮深灰黑色,纵裂较深,刺单一或分枝,呈圆锥状,赤褐色,常见在老枝分叉处密集生长,小枝灰色,皮孔显著,一回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6-16枚,缘具不规则细锯齿,小叶柄深褐色密被绒毛。荚果两型:小果镰刀状,肥厚无种子;大果扁平、直或略弯,有种子数粒。大、小果均具长喙。熟后红棕色被霜粉。山东邹城特产树种,荚果入药。

4野皂荚

(G heterophylla Bunge):多为灌木,树皮灰色。多二分枝刺,细而短。当年生枝密被灰**短柔毛,一或二回羽状复叶,不占10-28枚,叶片较小,长仅08-12厘米,腋生或顶生穗状花序,花白色,荚果具长柄,长椭圆形,扁而薄,具喙尖,熟后红褐色,有种子1-3粒,多用作绿篱。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豆荚、种子、叶及茎皮有毒。人口服200克皂荚的水煎剂可中毒死亡。于服后10分钟出现呕吐,2小时后腹泻,继之痉挛、神志昏迷、呼吸急促,8小时后死亡。尸检可见脑水肿充血,内脏粘膜充血、水肿呈毒血症及缺氧症。小鼠腹腔注射17g/kg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安静伏地,死亡。[4]

编辑本段

药用价值

皂角子

皂荚

1、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2、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3、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4、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一两,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一钱,陈粟为汤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用无蛀的皂角子(米糠炒过),加枳壳(炒过),等分为末,以饭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送下。

6、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7、妇女难产。吞皂角子二枚。

8、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d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9、一切疔肿

(1)中风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猪油涂炙成**,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体壮者可服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

(2)中风口 。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 涂右侧,右 涂左侧。药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皂荚

(5)咽喉肿痛。用皂荚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过焦,研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则痛止,病渐愈。

(6)风邪疾。用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减,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气、唾浊,不能睡卧。用皂荚(炙,去皮、子)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长皂荚三长(去皮、子),一荚中装半夏十粒,一荚中装中巴豆,蜜制关夏。再一起火炙成**,研为末。每用二、三分,于临卧时以姜汁调服。用特效。

(9)牙病喘息、喉中有声。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泻为度,不泻再服药。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肿痛。用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加酒一斗,煮开以后饮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荚烧过,研为末,稀饭送服三钱,立通。又方:用皂荚炙过,去皮、子,研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荚烧出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受烟熏。亦有效。

(12)黄肿气喘。用无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为末,取一钱,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饭后服,陈桔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药一丸,以愈为度。

(13)身、面发肿。用皂荚去皮炙黄。锉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脚气肿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为末,酒醋调匀贴患处。

(15)突然头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喷嚏。

(16)风热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装满盐,再加白矾少许,黄泥封固,火煅后研为末,每日擦牙。

皂荚

(17)风虫牙痛。用皂荚研末涂齿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荚、食盐,等分为末,每日擦牙。

(18)肠风下血。用长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为末,精羊肉十两,细切,捣烂,和皂角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

(19)脱肛。用无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处,自收上。收后以热水烫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好不再脱肛。另外还须用皂角去皮,酥乐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米汤送服三十丸。

(20)肾囊偏痛。用皂角连皮研末,调水敷涂痛处。

(21)肛门肿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摊巾贴患处,频频以水潮润。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出火毒后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22)妇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细,酒送服一钱。又方:“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按:一字等于分五厘),管教时刻笑呵呵。”

(23)丁肿恶疮。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为末,加麝香、人粪各少许,调匀涂患处,几天后疮根拔出。

(24)小儿头疮。用皂角烧黑为末,剥去疮痂敷涂。几次即愈。

(25)足上风疮(甚痒)。用皂角炙热烙患处。

(26)大风癞。用找皂角二十条,炙过,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27)积年疮疮。用皂角放猪肚内煮熟,去掉皂角,只吃猪肚。

(28)鱼骨鲠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29)肾风阴痒。用稻草烧皂角,烟熏十多次,痒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几日可愈。

10、年久瘰疬。用无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钱,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细嚼后米汤送下。酒浸煮服亦可。体虚的病人不用硇砂。

皂角刺

全年可采,干燥或辰鲜切片后再干燥,生用。性辛、温。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适应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者。用量 3-10g。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

皂荚

1、小便淋闭。用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酒送服适量。

2、肠风下血。用皂角刺灰二两,胡桃仁、胡故纸(炒)、槐花(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3、伤风下痢(伤风久不愈,下痢脓血一天数十次)。用皂角刺、枳实(麸炒)、槐花(生用)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天服二次。

4、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烧为灰,酒送服三钱,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处如针刺为见效。

5、乳痈。用皂角刺(烧存性)两、蚌粉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6、疮肿无头。用皂角刺烧灰,酒送服三钱,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处如针刺为见效。

7、大风疬疮。用黄蘖末、皂角刺灰各三钱,研匀,空心服,酒送下。服药后,吃粥两三天及补乞药数剂。如四肢浮肿,有针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鱼肉和引风之物。

8、背疮不溃。用皂角刺(麦麸炒黄)两、绵黄芪(焙)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热送下。

木皮、根皮

风热痰气,杀虫,产后肠脱。

编辑本段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荚果含三萜皂甙、鞣质.皂甙有皂荚甙(Gledinin), 水解后得甙元(Gledigenin)和皂荚皂甙(Gleditschiasaponin), 水解后得甙元(Gleditschiasapogenin)及阿拉伯糖(Arabinose).此外, 尚含蜡醇(Ceryl alcohol)、廿九烷(Nonacosa- 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等. 同属植物 Gleditsia triacanthos L 的叶含大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Triacanthin).

药理作用:

1 祛痰作用 含皂甙类的药物, 能刺激胃黏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 产生祛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动物实验证明: 皂荚煎剂灌胃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能使猫呼吸道分泌增加, 但较桔梗、前胡为差, 持续时间较短.

2 抗菌作用 在试管内, 皂荚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皂荚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其他作用 三刺皂荚碱有**碱样作用, 可治疗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皂甙有显著的溶血作用, 但皂荚的溶血作用与远志皂甙的即刻溶血作用不同, 一般出现较迟.

皂荚(1:230)对阴道滴虫有中度抑制作用, 其机制为: 皂甙能使阴道滴虫胞浆膜变薄, 胞浆爆出, 致虫体溃灭.

4 皂甙的一般特性 皂甙存在于数百种植物之中.它能降低表面张力.其溶液(1:1000)振摇时, 溶液中每个气泡的表面皆可被皂甙包围而形成一薄膜, 而使泡沫持久不灭.同样, 遇油类物质亦可借皂甙薄膜而形成乳剂.皂甙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性, 而成为一般原浆毒.对胆甾醇有特别的亲和力, 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作用于血细胞表面的类脂质), 但其溶血作用能被胆甾醇所对抗.对鱼类毒性很强, 高等动物对皂甙一般很少吸收, 因此其主要为局部黏膜的刺激作用及使分泌增加等.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皂荚

用种子繁殖:10月采下果实,取出种子,随即播种;若春播,需将种子在水里泡胀后,再行播种。育苗时,开13m宽的高畦,撒施一层腐熟堆肥作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开深约6-10cm的横沟,把种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最后盖土与畦面齐平。如遇天旱,要经常浇水。苗出齐后,要浅薅,并施人畜粪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开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盖土压实,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栽后3-4年,每年要在穴边松土除草,并施草木灰或渣滓肥,促使迅速生长。

编辑本段

性状

性状鉴别

(l)皂荚 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长15-20cm,宽2-

图4:皂荚

35cm,厚08-15cm,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基部渐狭而略弯,有短果柄或果柄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摇之有响声,质硬,剖开后,果皮断面**,纤维性。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气特异,有强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为佳。

(2)猪牙皂 果实国柱形,略扁,弯曲作镰刀状,长4-12cm,直径05-12cm。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裂纹,先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痕。质硬脆,断面棕**,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纤维性,内果皮粉性,中间疏松,有灰绿色或淡棕**丝状物。纵向剖开可见整齐的凹窝,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刺激性,味微苦、辛,粉末有催嚏性。以个小、饱满、色紫黑、有光泽、肉多而粘、断面淡绿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野皂荚

猪牙皂果实(中部)横切面:外果皮1列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外具角质层。中果皮外侧有石细胞组成的断续环带,维管束常斜向排列,纤维束多位于维管束内侧或外侧,草酸钙棱晶常见于石细胞群及维管束旁的薄壁细胞中,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中果皮内侧有厚壁性孔纹细胞1至数列,类方形或长方形,其内外侧常伴有少量纤维束。内果皮厚,白色,由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可见少数草酸钙小簇晶。[1]

编辑本段

化学成份

皂荚

荚果含三萜皂式:皂荚甙(gledinin),甙甙元为皂荚甙元(gledigenin),皂荚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尚含蜡酸(ced alcohol),二十九烷(nonacosane),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鞣质(tannin)等。[1]

编辑本段

药理作用

皂荚

1皂甙的一般特性

含皂甙的植物颇多,至少有50个不同科的400种植物含有之。它能降低表面张力。其溶液(1:10000)振摇时,则溶液中每个气泡的表面皆可被皂甙包围而形成一薄膜,故泡沫持久不灭。同样,遇油类物质亦可借皂甙薄膜而形成乳剂。它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件,而成为一般原浆毒。对胆甾醇有特别的亲和力,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作用于血细胞表面的类脂质),胆甾醇可对抗其溶血作用。

2祛痰作用

含皂甙类的药物,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产生祛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在猫身上,皂荚确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但较桔梗、前胡为差,持续时间较短。

3抗菌作用

在试管中,皂荚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3)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美国皂角中所含之三刺皂荚碱(Triacanthin)有**碱样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煎剂1g/kg给猫灌胃,能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有祛痰作用。025%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1:3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1]

编辑本段

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很强,高等动物对它一般很少吸收,故主要为对局部粘膜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等。但如服用剂量过大或胃肠粘膜有损伤或注射给药,均可产生全身毒性,血细胞溶解;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呼吸中枢麻痹即导致死亡。国内曾报告有服皂荚煎剂(200g加老醋1杯)中毒死亡者。大量皂荚中所含之皂甙不仅刺激胃肠粘膜,10分钟后即呕吐,以后有腹泻;而且腐蚀胃粘膜,发生吸收中毒。[1]

编辑本段

鉴别

皂荚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煮沸2-3min,放冷,滤过,取滤液05ml,置小瓷血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滴,搅匀,加硫酸2滴,浙呈红紫色。(检查三萜类皂甙)

(2)取生理盐水稀释的2%新鲜兔血1ml,沿管壁加入本品生理盐水浸液(l:01g)若干,迅速发生溶血现象。(检查皂甙)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6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溶于20ml水中,用乙醚提取2-3次,回收醚液,水层再用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少量甲醇溶解,作供试液,以皂甙C(GSaC)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以正丁醇-乙醇一氟水(10:2:5)展开,用20%磷银酸乙醇液喷雾后,于120℃烘烤10min,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深蓝色斑点。[1]

5种

1山皂荚

(G

melanacantha

Tang

et

Wang):其主要特征为小枝灰绿色,无毛,分枝状刺,但微压扁,黑棕色。一回羽状复叶,有小叶6-22枚,缘具细圆锯齿。雌雄异株,荚果条形,纸质、棕黑色、扭曲,长达20-30厘米。

2日本皂荚

(G

japonica

Miq):近似山皂荚,与山皂荚的主要区别为本种小枝绿褐色至赤褐色。小叶较山皂荚明显大而厚,新枝上叶多呈二回羽状复叶,荚果长而扁圆平、扭曲、且有泡状隆起。

3猪牙皂

(G

officinalis

Hemsl):本种近似皂荚,干皮深灰黑色,纵裂较深,刺单一或分枝,呈圆锥状,赤褐色,常见在老枝分叉处密集生长,小枝灰色,皮孔显著,一回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6-16枚,缘具不规则细锯齿,小叶柄深褐色密被绒毛。荚果两型:小果镰刀状,肥厚无种子;大果扁平、直或略弯,有种子数粒。大、小果均具长喙。熟后红棕色被霜粉。山东邹城特产树种,荚果入药。

4野皂荚

(G

heterophylla

Bunge):多为灌木,树皮灰色。多二分枝刺,细而短。当年生枝密被灰**短柔毛,一或二回羽状复叶,不占10-28枚,叶片较小,长仅08-12厘米,腋生或顶生穗状花序,花白色,荚果具长柄,长椭圆形,扁而薄,具喙尖,熟后红褐色,有种子1-3粒,多用作绿篱。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豆荚、种子、叶及茎皮有毒。人口服200克皂荚的水煎剂可中毒死亡。于服后10分钟出现呕吐,2小时后腹泻,继之痉挛、神志昏迷、呼吸急促,8小时后死亡。尸检可见脑水肿充血,内脏粘膜充血、水肿呈毒血症及缺氧症。小鼠腹腔注射17g/kg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安静伏地,死亡。[3]

5水皂荚

别名:

水皂角、田皂角、关门草、水通草

《江苏中药名实考》)

,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直属分科:为豆科植物。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水肿,热淋,小便赤涩,

热病烦渴,乳汁不下。

外观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成年水皂角,外表绿色,高约30~60厘米

,枝茎上长短硬毛,小叶8~35对;

花瓣约5,倒卵形,长4~7毫米;雄蕊4;雌蕊1,水皂荚:果实扁平,外似扁豆,长圆形状

,长约三到五厘米,每片里面含六颗种子,(水皂角种子)有毒,不可入口。

水皂荚:花瓣为**或淡**,花期约7~8月。

果期8~9月。

生长环境:稻田水边,草地、湿润沟坡,路边。

分布地带:浙江、江西、山东、河北,贵州、东北、四川等

采集加工:采全草,夏秋时采,晾干。

用作药材:

选用水皂角干草,质硬易折断

,茎枝圆形,表面有纵纹及疣状皮孔,呈黄白色;

性味:甘苦,平。

菌种筛选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关键。筛选MEOR菌种所遵循的原则,是所选择的微生物应能适应油层环境条件。首先,所选菌种能在油藏条件下生存、运移并能产生大量对驱油有利的代谢产物;其次,从经济角度出发,所选菌种能以原油为营养源。不同的生物工程目的所需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有所不同。MEOR菌种的选择可参考表1[26]。

目前菌种筛选主要向两方面发展[27],一是提高菌种耐温性,以适合更广的油藏范围;二是只提供部分无机营养物,希望以原油为碳源,降低注入营养物成本。还有的筛选希望得到耐矿化度的菌种。目前已报道的菌种最高可适应85~95℃的油藏条件,耐矿化度高达17g/L[28],但此条件下活性如何尚无明确报道。大部分油田筛选和应用的菌种是烃类氧化菌系,可降解部分正构烷烃,对原油有一定降黏作用,适合30~60℃温度[29];也有些工艺不需要筛选菌种,如内源微生物驱油[30]和活性污泥驱油。微生物种类鉴定比较复杂,仅少数油田对其使用的微生物进行了属水平的鉴定和对环境的毒性鉴定。胜利油田初步建立了石油微生物菌种库以及菌种数据库,收录了100多株菌种的微生物学特征、性能参数和应用情况。 MEOR菌种既可以是好氧菌,也可以是厌氧菌。油藏处于缺氧状态,而在油藏处理过程中不能保持绝对无氧状态,故所用菌种最好为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在好氧条件下培养,以缩短培养时间。好氧代谢比厌氧代谢快,先进行好氧培养,后进行厌氧培养,以加快筛选速度。另外,混合菌种可能具有协同作用,驱油效果优于单株菌。菌种的配伍性需通过模拟实验确定。

菌种筛选步骤如下:含菌样品 富集好氧培养 单株菌分离纯化 穿刺接种 富集厌氧培养 室内初步模拟实验 生化、代谢产物测试 物理模拟实验 确定菌种组合。

穿刺接种的目的在于初步判断菌种的需氧性,将好氧菌去除,以减轻下一步厌氧筛选的工作量。室内初步模拟实验就是模拟目的油藏的环境条件,检验试验菌能否在该油藏环境下生存[31]。 菌种性能评价对菌种进行性能评价的目的在于筛选有利于微生物采油的菌种。菌种性能研究菌种性能评价包括其生物学特征、代谢产物分析、稳定性及对油藏环境的适应性,混合菌还需要进行菌株复配实验[32]。一般用于评价的指标是:最大菌体浓度,表面张力降低幅度,培养液pH值及粘度的变化,产生气体的量及组成,原油组成变化等。已报道的有以下3类评价方法。

分析原油被微生物发酵前后的变化

将微生物与原油共同培养后分离出原油,测试原油被发酵前后的变化,包括:①测试发酵前后的黏度、凝固点、含蜡量等物性变化。②用恩氏蒸馏法测试组分变化,发酵后轻馏分增加越多,说明微生物作用越好。③用色谱法分析正构烷烃组分变化,姥鲛烷/C17、植烷/C18比值反映原油流动性,发酵后其值上升说明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不少实验通过测定主峰碳的变化[29,33]或咔唑类化合物的变化来确认原油降解程度。④用色谱柱分离法分析各族组分相对含量变化,了解微生物对哪个族组分影响较大,多数实验证明对正构烷烃有明显影响,也有实验证明对胶质、沥青质有影响。

分析菌液的变化

在有原油存在的环境中培养微生物,测试菌液作用前后的酸度、界面张力变化以及产气量[36]。对代谢产物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析研究较多,包括影响 其产生的因素、对原油的作用效果以及其成分等[37],但停留在单项成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岩心微生物驱油试验

应用人造岩心或天然岩心建立微生物驱油的Lazar模型,一般试验过程是:岩心饱和水、饱和油后水驱,水驱到含水98%或100%时注入一定量配制好的菌液,放入恒温箱培养,测试从模型中排出的液体和气体。另一种是高压驱油模型,岩心培养之前先加压,关闭岩心两端阀门在高压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再水驱,测试采收率提高情况。岩心驱油试验还用于研究微生物驱的相对渗透率变化[38] 、微生物用量或微生物段塞与采收率的关系。由于条件限制,多数油田最常测试的是微生物作用前后原油黏度变化。

目前国内在菌种评价方面忽视室内实验条件与现场应用条件的不同,因此偏差较大。微生物本身和其代谢产物都受地层条件的影响,温度、压力、矿化度和岩性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未知的关系,需要通过室内实验了解各自影响程度。建立完整可靠的评价方法是今后菌种性能评价重点攻关的内容之一。 微生物采油的方法及其优点微生物采油基本方法广义地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微生物产品如生物聚合物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油田化学剂进行驱油,称为微生物地上发酵提高采油率工艺,即生物工艺法,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已趋成熟;另一类是利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提高采油率,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和利用油层中固有微生物的活动,称为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方法 狭义地说微生物采油是指利用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方法。对与厚意种方法,油藏微生物生态问题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地下应存在相对稳定的原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采油过程中,注入的微生物与原地微生物能否兼容,注入的营养对原地微生物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还没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突破口。

321微生物采油的地层环境

各种EOR技术适用的油层条件有一定限制。MEOR也不例外,油层条件有一定限制。在此对现在的E

OR应用界限加以论述。

首先,油层岩质以砂岩或碳酸盐岩为对象,它对微生物没有影响[39]。以碳酸盐岩为对象时,可以期待代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碳酸盐岩有溶解作用。还必须考虑粘土矿物等对菌体及营养物的吸附。MEOR微生物与营养源必须在岩石孔隙中移动,在油层中扩散。在pH与离子强度适当的条件下,粘土矿物使微生物在表面上吸附,阻碍微生物在孔隙中的移动和扩散。因此,采用目的油层的岩心,通过微生物渗透性测试进行探讨是必要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等因素对微生物的移动,增殖及代谢有影响。微生物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等,长05—10μm,宽05—20μm。细菌需要在目的油层中移动,一定程度的增殖空间是必要的,即某种程度的渗透率是必要的。据报道,细菌可在75×10-3μm2以下的岩心中运移,但通常适用下限为150×10-3μm2左右,在300×10-3μm2以上则更合适。

关于油层深度界限,其实是温度及压力界限,深度是受限制的[40]。微生物生长温度上限,最近研究热水矿场等所得到的超嗜热菌为110℃,一般的好热微生物为100℃左右。但是,适应超过70℃油层的事例,至今几乎没有报道。若以70℃为上限温度,深度界限大约为8000英尺(24384m)。油藏中的地层水是微生物群体耐于生长和代谢的媒体,地层水的关盐度,活度,pH以及地层水的溶解的物质对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超过一定上限值而存在的有好盐性、好酸性及好碱性微生物,一般微生物难适应。以上所述的各种条件是目前水平下的限制,如果新发现特异功能微生物,有可能适应超过这些条件的更广泛的油层[41]。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选井条件目前在国内普遍使用的微生物菌液的适用条件为[42]:①油层温度<120℃;②地层水氯离子含量<10×104mg/L;③有毒离子含量(砷,汞,镍,硒)<0~15mg/L;④油层渗透率>50×10-3μm2;⑤原油密度<0900g/cm3;⑥残余油饱和度>25%;⑦油藏含水率>5%。

322营养

对于微生物的营养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微生物在注入油井前培养对应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另一个是在井里所需要添加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筛选虽然在矿场应用中细菌是以原油为营养物质生存繁殖的,但是用于矿场的菌液是在室内用特殊的营养物质精心培养出来的,这些营养物质通常称为培养基,主要由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混合而成,不同的细菌所需要的培养基不一定相同,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同一种细菌,其具备的功能也可能不同,甚至会相差很大。要使一种培养基既能够同时满足多种微生物繁殖的要求,又能够使它们在较短的时间里繁殖达到最大密度和具有最强的活性,并且使它们完全保持所需要的使用功能,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研究工作[43]。

微生物菌种在地下需要一定量的营养物以维持其生长、繁殖和代谢。营养物主要是碳源、氮源、磷源,其中碳源为地层原油,无须补给;其他营养成分需要添加。通过不同类型营养剂筛选实验,选出由铵盐、磷酸盐和生长因子等组成,并用矿场注入污水配制的营养溶液。由于地层水或注入水中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不需要补充。所以地层状况决定了所需要添加的营养物质[44]。配伍、分散原油等实验结果表明,所选营养液与地层水(或污水)配伍性良好,菌的生长能力与油的乳化性也较好。

对注入地层的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应当是在地层条件下具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而且不会与地层液体中的无机盐发生反应而沉淀,以免阻塞地层。另外,在含黏土的地层中,营养液应不至于引起地层黏土膨胀和微粒运移。为避免发生这些问题,确保工程成功,应利用地层水样和岩样进行相关这方面的室内实验。

323化学剂

油田开发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要使用化学剂,只是目的不同,使用的化学剂种类不同,如钻井、修井、完井,压裂、堵水、调剖、固砂过程使用的化学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缓蚀、防垢、除垢、杀菌剂等油田注入水常用处理剂,油田开发后期化学法提高采收率技术使用的大量驱油剂。这些化学剂视浓度的不同对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而言,用量较大的化学剂如注入水处理剂和三次采油驱油剂的影响可能更大。

化学剂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化学剂对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影响,一些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构,使微生物死亡。二是化学剂与微生物细胞中某些生化物质结合,使其丧失原有的生化性能,不能正常生长代谢,最终导致死亡。无论是哪一种影响,都与化学剂浓度密切相关。只有化学剂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才能对微生物产生影响。如目前油田注入污水处理多用阳离子季铵盐类以及其与氧化剂的复配物,一般加药量在9~10mg/L,当细菌数高于102个/mL时,药剂加量须加大2~3倍[45]才能控制细菌的生长。在实施聚合物驱的区块常出现高细菌腐蚀速率现象[46],也是注入的驱油剂中聚丙烯酰胺和甲醛共同影响地层中细菌生长造成的。

当化学剂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影响到微生物采油工艺的实施时,就必须消除这种抑制作用。要从根本上消除化学剂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必须从微生物菌种筛选及微生物育种着手。(1)在含有化学剂的地层水中,往往存在由于发生自发突变而能抵抗化学剂不利影响的微生物。可以从产出液中筛选这些微生物,经过二次筛选得到的采油用菌种既可以满足微生物采油的需要又能抵抗化学剂的不利影响。(2)工业菌种的培育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多方位的改造,以增加新的性状。通过微生物育种,可以获得在不利化学剂存在条件下生长良好的采油菌种,从而消除化学剂对微生物采油的不利影响。用于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主要有诱变和基因重组。

324本原微生物问题

长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地下应存在相对稳定的原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原地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可以划分为两类[47],一类是不利于油藏开采的细菌群落,系指消耗存在于海水中或存在于地层水或含水层水中组成能源链的硫基化合物,而又消耗存在于地层中作为细菌食物的单碳化合物的细菌群落。细菌生长所排泄出的废物,包括硫化氢在内,不但对人有毒害,而且还会使管材和地面油罐等设施遭受腐蚀。还有些有害的微生物在井筒周围(泥浆滤饼和地层中)生长和繁殖得很快,以致使岩石孔隙遭受堵塞,从而降低渗透率;但另有一些微生物却能使所添加的因增产增注后失效的化学试剂分解,而延长井筒的寿命。另一类是有利于采油的微生物—有益的细菌群落,由于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诸如溶剂、酸类、气体、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聚合物等有效化合物,因而可提高石油采收率。这些细菌及其副产物也就在油层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为此,石油微生物学家都在试图寻找既能使不利于采油的细菌得到抑制而又能促使有利于采油的细菌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微生物采油过程中,注入的微生物与原地微生物能否兼容,注入的营养对原地微生物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还没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突破口。Yonebayashi[48]在进行境界试验(Halo试验)的同时,采用流体培养基的培养试验到了如下3种结果。①BsubtilisRTC 4126与113菌,只出现竞争对手113菌落,被检菌的增殖受到抑制。②ECloacaeTU 7 A与113菌,双方都出现菌落,但是没有Halo形成,双方互不影响。③BlicheniformisTRC 182A与118菌,被检菌与竞争菌之间形成典型的境界,被检菌抑制竞争菌。形成透明圈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由于TRC182A所生成的表面活性剂造成了118菌的溶菌。在流体培养试验结果的探讨中,也得到了与境界试验相同的3种类型。

由于本原微生物中本身存在有利于采油的菌种,所以如果利用好这些本原微生物,可以减少微生物菌体对油藏环境的不适应性和与本原微生物的不相容性。所以本原微生物采油技术成为一比较好的研究方向[49]。

由于微生物采油的地层环境对于微生物采油的这些影响,在进行微生物采油前应对油田进行调查。选择矿场试验油田时应了解油层温度、渗透率、孔隙度、原油性质、储层岩性、注水末期等因素的影响。选择一定的注水井和生产井,采集油层水样及注入水样,对这些试样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同时采集注入装置处理后的水进行同样的分析作为参考并对存在于油层中的本源微生物进行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微生物的筛选与油藏微生物生态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的油藏微生物生态系统决定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而已掌握微生物菌种的特性反过来决定了微生物采油的油井选择。

有毒;尽管木薯的块根富含淀粉,但其全株各部位,包括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而且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因此,在食用木薯块根时一定要注意。

木薯含有的有毒物质为亚麻仁苦苷,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汤,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原因是亚麻仁苦苷或亚麻仁苦苷酶经胃酸水解后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体中毒。一个人如果食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扩展资料

解毒方法: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

主要价值

经济

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饲用和工业上开发利用。块根淀粉是工业上主要的制淀粉原料之一。世界上木薯全部产量的65%用于人类食物,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

作为生产饲料的原料,木薯粗粉、叶片是一种高能量的饲料成分。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等。

这些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纺织(染布)、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国主要用作饲料和提取淀粉。

木薯世界年贸易量约占总产量的10%,主产品有干片、颗粒和木薯淀粉。中国、日本、美国等国是世界木薯产品主要进口国,约占其贸易总量的70-80%。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木薯产品出口国,其他主要出口国有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营养

木薯块根并非是营养平衡的食物,因为木薯干物质中绝大部分是淀粉,在鲜薯中淀粉约含25%-30%,在薯干中约含80%。

木薯块根含氮量少,在15%-4%之间,其中50%左右为非蛋白氮,以亚硝酸和硝酸态氮居多,在氨基酸组成上,赖氨酸及色氨酸相对较多,而缺乏蛋氨酸和胱氨酸。

木薯块根粗纤维含量少(1%-2%),脂肪含量低,钙、钾含量高而磷低,含有植酸和少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木薯最主要的用途是作粮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木薯是最大的粮食作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薯

四、海洋科技事业在贯彻科教兴国方针中展翅腾飞

1996至2005年,是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十年。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动员全党全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展翅腾飞。

在海洋调查和科学考察方面,基本完成了我国《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为掌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域划界和管理的需要,我国首次组织实施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对相关海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综合数据库,并使我国多波束应用技术和海底勘测研究方面跨入世界先进行列。200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西北太平洋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专项,提高了对该海区海洋环境的认知水平。2003年9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目的是进一步查清中国海,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从1999年起我国已两次开展了北极科学考察,并于200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黄河站”。北极考察的目的是评估北极变化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进行可预测性研究。2005年1月18日,在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内陆冰盖科考队登上南极内陆冰穹A最高点———南纬80°22′00〃,东经77°21′11〃,海拔4093米。这是人类首次从地面到达该区域,至此南极的4个要点全部被人类征服:极点———美国,冰点———俄罗斯,磁点———法国,高点———中国。随后,我国科考人员又采集到了包括火星陨石和月球陨石在内的5000多块陨石,使我国的南极陨石拥有量接近一万块,位居世界第三位。

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我国首次开展了环球综合海洋科学考察,横跨三大洋,航程43230海里,历时297天。初步圈出富钴结壳的富矿区,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开展了环境基线和多金属结核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硫化物、微生物、大型生物、沉积物和热液样品,这次环球大洋综合考察在我国大洋科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海洋基础研究项目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已有9项海洋基础研究项目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的支持。先后开展了近海环流、海洋生态系统、海水养殖病害、边缘海形成和演化、赤潮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获得一批高水平成果,开创了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我国在世界率先破译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1999年为研究“东亚季风历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影响”,增进我们对季风气候变迁的理解,大洋钻探第184航次(ODP184)在南海执行,进一步缩短了我国海洋地质研究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在海洋科学的国际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中美、中日、中加、中德、中法合作,同时加强了中韩、中印及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科技合作。至今我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海洋科技合作关系,并积极参加了全球海洋生态动力学、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全球有害赤潮的生态和海洋学、大洋钻探、国际ARGO等重大国际海洋科学合作研究计划。

在海洋高新技术研究方面,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使我国的海洋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推进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海洋监测技术方面,突破了一批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遥感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关键海洋仪器设备,建立了长江口、台湾海峡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示范系统及渤海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示范系统,实施了技术成果标准化工程,从总体上提高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能力。

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开展了海水养殖种质的优良化、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一批优良海水养殖种质的产业化,十多种海洋新药进入了临床研究,获得了一批海洋生物功能基因技术,奠定了我国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建立了一批成果转化、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促进了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和海洋生物高技术的发展。

在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方面,围绕深水海域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大洋矿产资源探测以及海底立体探测和成像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开发了一批关键技术装备,为我国油气资源评价和大洋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和大洋资源勘查的能力。

在深海研究技术装备方面,1997年6月我国首台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CR-01”号诞生,并在太平洋海试中达到下潜深度5176米。正在研制7000米载人潜水器。自主研发了深海沉积物捕获器。

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我国的海洋资源勘查和开发能力。这期间先后发现了渤海辽东湾绥中36-1亿吨大油田、南海珠江口盆地流花11-1亿吨大油田及中国海上最大的渤海蓬莱19-3整装油田。2004年,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首次发现面积为430平方千米的“冷泉”碳酸盐岩分布区,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证据。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万吨级海水和亚海水淡化的设计和工程能力,并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在海洋公益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实施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专项,实现了我国滨海、近海和邻近大洋海域海洋环境的有效监测。2002年5月15日,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HY-1发射升空,这是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也圆了老一代科学家的梦。今后我国将陆续发射海洋水色、海洋动力环境、海洋监测监视卫星。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业务化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在风暴潮、海浪、海冰、海温、海啸、海流、厄尔尼诺、赤潮数值预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洋信息系统,并与60多个国家130多个机构建立了正式资料交换关系。海洋标准计量已成为国家标准计量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并在海洋业务和能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海洋科技能力,经过50年的艰苦努力,已具备了创新和腾飞的基础。我国海洋科技工作已基本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格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具备了从太空、高空、海面、海水层、海底到地壳的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观测能力,基本实现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夙愿。显著缩短了与国际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并在推动和引领海洋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涉海科研机构和院校约130多个,科技人员1万3千余人,拥有一批以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的海洋科技队伍;建设了一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库,海洋微生物及极地资源保藏中心;装备了一批设备先进的海洋综合调查船和专业调查船。这些科技能力将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未来的创新发展和进一步腾飞创造条件,奠定重要基础。

五、未来我国海洋科技事业重在创新

中国海洋科技事业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艰苦、持续的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海洋科技在海洋事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在逐步增长;海洋科技改造了传统的海洋产业,引领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支撑了海洋强国建设。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发达海洋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主要海洋仪器依赖进口;深海资源勘探和环境观测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落后;科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相对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我国虽然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把海洋科技发展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海洋成为国家超前部署的五大战略领域之一。海水淡化、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等应用技术成为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主题;海洋技术被列为前沿技术,海洋科学成为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今后,我们海洋科技工作者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在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导下,深化近海研究,参与深海竞争,拓展大洋和极地研究,发展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克急需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对海洋规律的认知水平,努力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为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建设海洋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56年。

请看:

河南工业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坐落于黄河之滨,邙山脚下,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学校秉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河南工业大学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为主旋律的昂进乐章。

1 .历史沿革

具有 52 年办学历史的河南工业大学,从 1959 年开始本科教育, 1981 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 2004 年 5 月由原郑州工程学院和原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郑州工程学院的前身是 1956 年 6 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央粮食干部学校, 1959 年组建郑州粮食学院。先后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 1998 年 8 月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 2000 年 5 月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 1956 年成立的郑州机器制造学校, 1983 年升格为郑州机械专科学校, 1993 年更名为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7 年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 1998 年 8 月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

2 .学科专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有 18 个教学单位, 46 个本科专业,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 个省级名牌或特色专业, 6 个省级重点学科, 4 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4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3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 1401 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 821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500 人。学校有双聘院士 2 人,特聘客座院士 3 人,省级特聘教授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 人,全国优秀教师 6 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40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共 128 人,受聘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10 人。

建校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专家。老一辈的专家教授中,有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教授,粮食缺氧储藏研究的开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攻克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的张根旺教授,解决了粮食筒仓防爆难题的周乃如教授,开创了国内砂轮制造、研磨工业学的汪 璠 、张国贤教授等,他们专心执教,潜心学术,奖掖后学,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

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执行委员王凤成教授,两届奥运会裁判王晏教授,有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的知名专家,还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名师与优秀教师,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精诚奉献,堪称楷模。

4 .人才培养

截止 2007 年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18543 人,硕士研究生 733 人,专科及成人教育学生 4963 人。

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一直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输送了 7 万多名毕业生,大批毕业生已成为粮食、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 7 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6 年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总分列全国高校第 57 名、 42 名、 73 名、 24 名,连续 4 届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

5 .办学条件

占地面积 1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307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66 亿元。有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8 个,各类实验中心 25 个。有 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 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6 个国家、省部级研究中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图书 2375 万册,中外文期刊 5700 多种,可在线检索 EBSCO 、 CNKI 等 26 个中外文数据库。建有河南省第一个万兆校园网。

6 .科学研究

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气调储粮理论及技术、储粮昆虫分类学、磷脂粉末化技术及理论、粮食散体物料压力理论、筒仓防爆技术、低温陶瓷结合剂超硬磨具、高温树脂结合剂超硬磨具、柔软耐水砂布等研究方面,诞生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 62 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30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39 项;主持、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152 项;发表学术论文 5098 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等收录 370 篇;出版学术著作 138 部。

学校是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主要成员单位,是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体单位之一。《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 1996 年以来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多家国际著名文献检索机构列为固定收录刊源,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影响因子最新排名位居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前 50 名。

7 .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粮食储运、仓厂建筑、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国约 70% 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 50% 的植物油加工企业、 90% 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了学校提供的技术。“九五”期间,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的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工程设计,为构建现代中国粮食流通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五”期间,国家投资 337 亿元的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及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学校提供的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 1/3 工程设计,使国家储备粮库的技术与设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负责编制的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国家粮食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8 .对外合作

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开展校研合作;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周口市、濮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商务厅等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双汇集团、莲花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许继集团、郑州现代物流有限公司(香港)等开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瑞丁大学联办 5 个本科专业;与美国 9 所州立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开展在校生交流。与 24 所国外知名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保持着紧密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 2007 年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粮食物流国际区域研讨会”、“国际小麦品质及面粉改良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举办了有 14 个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粮食加工、储藏与检验培训班; 2008 年被批准为国家援外粮食储藏技术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9 .校园文化

广大师生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博学奉献”的教风、“勤奋诚信”的学风,凝聚了“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熔铸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人文教育公选课,举办系列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近三年,学生仅在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及优秀奖 40 项,省级一等奖 30 项、二等奖 54 项、三等奖或优秀奖共 333 项。

10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保持***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组织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近年来,富有时代特色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活跃在校园,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五好”党组织、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及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皂角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皂角、皂角树有哪几个种类、微生物采油的采油微生物和油藏选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sjk/9330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