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第1张

一、人工管理阶段:特点 数据的管理者:人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的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 数据的结构化: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二、文件系统阶段:特点 数据的管理者: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

1、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其特点是: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

面向全组织的数据结构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2、数据库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5方面的特点,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4)系统提供有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和数据安全性的数据控制功能,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安全的、正确的和可靠的。5)对数据的 *** 作不一定以记录为单位,也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其特点有:1 数据结构化2 数据冗余小易扩充,3 数据独立于程序,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系统DBS(Data Base System,简称DBS)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 *** 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员负责创建、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使数据能被任何有权使用的人有效使用。数据库管理员一般是由业务水平较高、资历较深的人员担任。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个体含义是指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用它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它的学科含义是指研究、开发、建立、维护和应用数据库系统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在这一含义下,数据库系统是软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常称为数据库领域。

数据库系统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储器提供了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的条件。

数据库研究跨越于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和理论三个领域,其中应用促进新系统的研制开发,新系统带来新的理论研究,而理论研究又对前两个领域起着指导作用。数据库系统的出现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里程牌,它使得计算机应用从以科学计算为主转向以数据处理为主,并从而使计算机得以在各行各业乃至家庭普遍使用。在它之前的文件系统虽然也能处理持久数据,但是文件系统不提供对任意部分数据的快速访问,而这对数据量不断增大的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对任意部分数据的快速访问,就要研究许多优化技术。这些优化技术往往很复杂,是普通用户难以实现的,所以就由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成,而提供给用户的是简单易用的数据库语言。由于对数据库的 *** 作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所以数据库就可以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而存在,从而数据库又可以为多个用户所共享。因此,数据的独立性和共享性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特征。数据共享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为数据库系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使得普通用户能够方便地将日常数据存入计算机并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访问它们,从而使计算机走出科研机构进入各行各业、进入家庭。

数据库系统有大小之分,大型数据库系统有SQL Server、Oracle、DB2等,中小型数据库系统有Foxpro、Access。

1数据结构化

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传统文件的最简单形式是等长同格式的记录集合。例如:一个学生的人事记录文件,每个记录都有如图1所示的记录格式。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描述数据,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所谓数据的不一致性,是指同一数据不同拷贝的值不一样。采用人工管理或文件系统管理时,由于数据被重复存储,当不同的应用使用和修改不同的拷贝时就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在数据库中数据共享,减少了由于数据冗余造成的不一致现象。由于数据面向整个系统,是有结构的数据,不仅可以被多个应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应用,这就使得数据库系统d性大,易于扩充,可以适应各种用户要求。可以取整体数据的各种子集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当应用需求改变或增加时,只要重新选取不同的子集或加上一部分数据便可以满足新的需求。

3数据的独立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是数据库领域中的一个常用术语,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存储是由DBMS管理的,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而应用程序却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数据。为此,DBMS还必须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

数据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的泄密和破坏。使每个用户只能按规定,对某些数据以某些方式进行使用和处理。

(2)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

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完整性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3)并发(Concurrency)控制

当多个用户的并发进程同时存取、修改数据库时,可能会发生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或使得数据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对多用户的并发 *** 作加以控制和协调。

(4)数据库恢复(Recovery)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故障、软件故障、 *** 作员的失误,以及故意的破坏会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甚至造成数据库部分或全部数据的丢失。DBMS必须具有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完整状态或一致状态)的功能,这就是数据库的恢复功能。数据库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如图1-3所示的结构表示。 见书。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新阶段。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目前,数据库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系统的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字节信息的数据库已经普遍存在于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面向管理和决策该系统是管理学的思想方法、管理与决策的行为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通过量化方法、预测、计划优化支持管理、调节和控制。

有预测和控制能力;用数学模型,如运筹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模型,来分析数据和信息,以便预测未来,提供决策支持。

应用数学模型和数据库;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数据集中统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什么、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sjk/9293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