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笔记【7.单例模式】

java笔记【7.单例模式】,第1张

概念:

通过 单例模式的方法 创建的类 在当前系统中只有一个实例

        即 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对象

特点:

        1.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
        2.它必须自行创建这个实例
        3.它必须自行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使用场景:

  1. 频繁实例化又销毁的对象
  2. 经常使用的对象如数据库连接池,使用单例模式,可以提高性能,降低资源损坏。
  3. 使用线程池之类的控制资源时,使用单例模式,可以方便资源之间的通信

 实现方式:

        最常用的两种方式:1.饿汉式 2.懒汉式

1.饿汉式(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UniqueInstance() {
        return uniqueInstance;
    }

}

优点: 提前实例,只有一个实例,避免线程不安全

缺点: 没用到的话,会造成资源浪费

2.懒汉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UniqueInstance() {
        if (uniqueInstance == null) {
            unique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uniqueInstance;
    }
}

优点:延迟实例化,没被用到的话节约了系统资源。

缺点: 线程不安全的,并发环境下很可能出现多个Singleton实例,未实例化就进行实例 *** 作

为了使线程安全,可以变化一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uniqueInstance;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UinqueInstance() {
        if (uniqueInstance == null) {
            unique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uniqueInstance;
    }

}

优点: 延迟实例化,节约了资源,并且是线程安全的。

缺点: 虽然解决了线程安全问题,但是性能降低了。有了锁,进入该方法的会使线程阻塞,等待时间过长

为了避免线程阻塞,还可以变化一下(双重检查锁实现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优点: 延迟实例化,节约了资源;线程安全;

缺点: volatile 关键字,对性能也有一些影响。

备注:

1.以上方法还存在反射和反序列化的风险,还是能够产生多个实例,此时可以使用枚举类实现

2.Spring框架对单例的支持是采用单例注册表的方式进行实现的

补充 volatile 关键字作用

一旦一个共享变量(类的成员变量、类的静态成员变量)被volatile修饰之后,那么就具备了两层语义:

1)保证了不同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 *** 作时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这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2)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langs/8842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14
下一篇 2022-05-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