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巨头垄断!国产柔性屏产业走向世界,柔宇折叠出怎样的未来?

撕开巨头垄断!国产柔性屏产业走向世界,柔宇折叠出怎样的未来?,第1张

基础科学是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在火热的半导体领域,尤其是"一芯一屏"这两大核心产业,中国企业曾长期处于跟随地位,甚至在中美贸易摩擦之下备受压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迭代和市场规模的竞争中,中国企业正不断缩小与世界品牌的差距。以芯片为例,在美国步步紧逼之下,中国企业必将进行芯片全产业链的布局和研发,来应对日韩和欧美国家的垄断。而在可折叠全柔性显示屏幕领域,柔宇正以“换道超车”的姿态实现ULT-NSSP技术突破,迅速完成技术成熟到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迫切推动产业化进程的阶段。

迅速迭代,六年时间做到业内领先

2014年,柔宇团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发布全球最薄的柔性显示屏以及柔性传感器的企业,开启了中国制造柔性显示屏技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2018年在北京,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真正的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柔派(Flex Pai),作为一款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手机,不仅推出时间领先三星近半年时间,也被英国BBC评价为“全球手机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机”。2020年9月22日,柔宇正式发布旗下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这是一款弯折半径最低仅为1毫米,最高可承受180万次弯折,相比上代提升约9倍,整机折叠时可实现“无缝”贴合,厚度降低40%的划时代新机。

从柔宇 科技 成立到这条全柔性显示屏产线量产,历经了近6年时间。如果从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决心走这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算起,周期更是长达12年。作为一家曾被业内误解的企业,在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两大核心技术的发展上,柔宇走出了一条与外资巨头与众不同的路线,不仅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引领下个时代。

实际上,柔宇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竞争对手”传统OLED硬屏的水平;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ULT-NSSP技术方案比其他厂商全柔性屏良率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柔宇的全柔性终端产品的换屏成本也是行业最低的。显然,柔宇全柔性屏的制造良率、成本控制已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独辟蹊径,自主研发完成换道超车

在显示面板领域,日韩企业一直占据技术的主导地位,无论从供应链、原材料和关键制程设备,中国企业在面板领域都受限于上游企业,要突破以三星为代表的日韩企业说构筑的技术壁垒,在原有的技术路线上恐怕难以超越,这也是中国主流半导体企业的共识。对年轻的柔宇而言,要想撕开日韩企业的垄断,就必须“换道超车”。

在柔性显示技术领域,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三星、LG为主的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阵营;另一个阵营以柔宇为代表,使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这两个技术路线中,中国企业都颇有建树。以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为例,凭借成熟的技术和供应链,京东方将厚度降到了0.03毫米,直接挑战到三星的霸主地位。

而在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领域,柔宇以更精简的工艺和极低的温度,找到了全柔性屏弯折的可靠性、高良率和低成本投入之间的平衡点。甚至还根据技术特征,自主研发了显示电路与显示驱动系统。凭借这套不同于传统工艺的独立全柔性显示技术体系,柔宇在全球第一个成功实现了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出货,而今已剑指产业化。

除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路线,智能力学仿真模型也是柔宇的技术亮点。在研发中,能够快速计算不同材料、层叠方式可达到的柔性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再通过实验对比验证,对材料、层叠方式参数进行矫正,形成材料力学参数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快速实现量产。

直至今日,柔宇使用的材料仍然是秘密。但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ULT-NSSP这项技术使面板在制作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包含多晶硅脱氢、离子植入、活化等一系列制程,在温度上也较LTPS技术低200-300度左右。柔宇 科技 的创新技术有效减少了多道制程,省去了价格特别昂贵的RTA(快速高温退火),ELA(准分子激光退火)等设备投入,成功降低了投入成本。同时在良率方面,减少多道制程加上整体温度降低,也使ULT-NSSP面板生产良率较LTPS技术更高。值得一提的是,柔性屏折叠手机FlexPai正是采用了柔宇 科技 自己研究的柔性屏幕。

更重要的是,柔宇 科技 成为中国少数能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企业,同时也具备国家“进口替代”和“一屏一芯”的战略意义。

赋能终端,加速推动产业化落地

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9年全球可折叠柔性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接近100万部,到2020年预计渗透率在1%以上,价格、产能、良率都是阻碍其普及的最大的原因。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量产以及ULT-NSSP技术路线的未来演进,无疑是推动市场普及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尤其在解决了被广为诟病的折痕、膜层断裂和显示失效等问题之后,剑指产业化的柔宇在ToC与ToB两大市场开始了快速量产与按需定制。

在ToC市场,最火热的莫过于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FlexPai 的升级版——FlexPai 2,屏幕能够承受180万次弯折(一天翻折100次可使用约50年),通过独创的Royole 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可实现完全无间隙闭合,而且展开后无折痕,达到类镜面平整度。更重要的是,FlexPai 2的8GB+256GB版仅售9988元,成为业内唯一售价在万元以下的5G折叠屏手机。FlexPai 2搭载了“为折叠屏手机而生”的waterOS 2.0 *** 作系统,该系统由柔宇 科技 的研发团队基于Android Q平台针对折叠屏手机特点自主开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侧边栏设置,在侧曲屏上轻松实现应用的快捷切换。

柔宇 科技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展示了转轴内部复杂的结构,并表示3STM全闭合线性转轴中包含了高达200颗精密零部件和精密传动件,使用了包括钛合金、液态金属等在内多种顶级航空级金属材料。如此精密的设计为用户带来了更加顺滑的弯折手感,还能实现机身从0到180°任意角度自由“无级”悬停,可在平板模式、手机模式和帐篷模式三个模式中,帮助用户完成工作与生活的自由切换。

此外,柔性传感器技术领域也在快速实现终端商业化创新。比如近期上市销售的新一代智能手写本“柔记2”。其主要特点是:为业界目前最接近自然书写体验的智能笔记本,能够实现纸屏同步、手写文字即时转化电子文档等功能,同时还可以生成笔迹视频,让用户能随时回顾记录时的思路和逻辑,可以成为商务人士、教师和学生等人群的新型工作与创作工具。

在ToB市场,通过ULT-NSSP显示技术与 *** 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相集成的“柔性+”平台,柔宇已经为六大行业的客户提供柔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 时尚 、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 产品涉及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柔性 *** 作系统等。

在推动产业落地的过程中,柔宇目前已与全球超过500家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柔性电子生态与产业创新应用。伴随更多终端的落地,柔性电子技术,可以解决目前用户诸多未满足的线上与交互需求,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新的应用形态与服务边界,共同打造一个“柔性星球”,以柔性电子技术为世界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推动力与应用创新想象力。

需要注意的是,围绕柔性屏市场,中韩企业的竞争很快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好在,“换道超车”的柔宇完全掌握了核心自主技术,这让 中国在柔性显示领域不会再有被“卡脖子”的忧虑 ,而柔宇在技术创新与完成量产的每一次重要突破,都会让国际企业丧失技术垄断优势,也让中国企业拥有更多的产业话语权与产品溢价能力。

2018年10月最后一天,正式面向全球发布首款可折叠屏手机——柔派。

虽然这个名字让现在很多人感到极其陌生,但当时却相当高调:地点定在了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集成了柔宇的11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售价8999元起。

不过戏剧性的事情来了。

半年后,在2019年4月,柔宇对外宣称第一批柔派手机售罄。但有报道显示,当时柔宇天猫销量还不足700台。

2020年9月,柔宇继续在屏幕上死磕,推出了柔派2。

在发布会上,刘自鸿大谈柔派2屏幕能够承受超180万次弯折,独创3S全闭合线性转轴,可实现180°完全无间隙闭合,跟柔派1相比,可以做到无缝折叠。

结果,柔宇又开始在销量上“注水”。

柔宇放话早在柔派2预售前两天,在京东的预约用户就接近30万人,甚至首批开售仅1.8秒京东平台就宣布售罄。

但问题是,柔宇2在天猫上的柔宇产品旗舰店月成交数仅有190笔。

牛年春节前夕,估值接近600亿的独角兽柔宇 科技 为何突然宣布撤回上市?

据柔宇 科技 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考虑到公司发展战略,经研究后决定,暂缓此次科创板上市申请。

对于柔宇暂停IPO,深圳科创圈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多年以前就有人不断质疑柔宇的技术与市场,乃至于被称为是“忽悠”,还有深圳人还据此拼凑了所谓深圳科创公司“三大忽悠”。

忽悠这个从东北话里传遍全国的词,刚开始是与“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全国普及后,这词的负面色彩倒没那么浓厚,说大话、吹牛皮都被称为“忽悠”。尤其难得的是,“忽悠”一词可以传神地表现当代中国商人的一些行为特质,尤其是制造、推广那些创新型商业模式,成功失败皆有可能,失败了就会被视为骗子,成功了就是优秀企业家。如果时间回到2003年前的阿里巴巴,有多少人不会认为马老师不是一个大忽悠呢?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把“忽悠”作为一个中性词看待。

不过,对于 科技 研发型的创业公司,如果没有两把真刷子就漫天忽悠,那会是什么结果?轻则是投资人的钱打水漂,重则是耽误国家的产业经济发展。因此,经过8年13轮融资、烧钱近百亿的柔宇,其技术到底行不行,到底有没有市场,我们是应该认真地来问一问了:

1、真的是因为股东结构问题而暂停上市吗?

“三类股东”是指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很多科创公司在创业之初为了融资,往往会进行私募,这样就形成三类股东。而且不少公司还形成了三类股东控股的局面。对于监管层来说,三类股东可能导致不稳定的股权结构。由于合约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都有赎回期和股权或收益权转让,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

不过,证监会对“三类股东”的资格限制很早就有了,柔宇 科技 及其上市保荐人不可能不知道而做好相应的处理。

当然,这个说法也只是媒体援引所谓“内部人士”的消息,只是给公众一个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恐怕与证监会最新出台的政策有关。

今年1月29日,证监会下发《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下称《检查规定》),包括现场检查适用范围、检查对象、检查程序、监督管理措施等内容共23条,明确检查设计单位和人员的权利义务,压实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对于问题导向企业,结合重点存疑事项的性质和内容开展现场检查,并可以围绕前述存疑事项对检查范围进行必要拓展; 对于随机抽取的企业,则重点围绕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等事项开展现场检查。

不幸的是,这个规定下发后2天也就是在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便组织完成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第28次抽签仪式,共407家拟申报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参与,其中20家被抽中,其中就包括柔宇 科技 。也就是说,作为随机抽取的对象, 柔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将是现场检查的重点。

不过,《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在检查对象确定后还允许撤回——审核或注册部门要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和中介机构,如果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是不是担心财务信息现场检查不能过关呢?总之,柔宇在十个工作日内撤回了申请。

2、柔宇的产品到底卖给了谁?

这次IPO的招股说明书给出的答案很蹊跷——前五大客户中,大部分公司规模较小且成立时间较短。柔宇声称已经积累了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格力电器、中国移动、泸州老窖、东方演艺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但在2017年到2020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找不到这些客户的名字。

据媒体调查发现,个别客户还有关联交易的嫌疑,有客户既是柔宇 科技 的大客户,其关联公司又向柔宇美国公司供应产品;有高校老师向柔宇采购了3千万产品,但具体什么产品未见披露;一份法院判决书显示,柔宇 科技 曾向一前五大客户供应TP/LCD框贴组件、TP+LCD组件等货物,即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的组件,但柔宇 科技 并不生产LCD组件,招股说明书亦无LCD组件相关业务。

3、产能利用率大幅缩水,为何还要扩大?

柔宇这次IPO融资的一个用途是扩大产能。但是这几年柔宇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很低水平,为何还要扩张?

上表可看出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 科技 的产能利用率分别是15.08%、31.2%、5.27%。2020年产能利用率只有5%多一点,还要融资扩大产能,这是很多投资者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4、柔宇的良品率到底是多少?

据柔宇公开资料宣称,他们独立自主研发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采用与传统低温多晶硅(LTPS)不同材料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率显著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

然而柔宇的良品率到底怎样,没有人知道。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柔宇一直未能进入华为、小米等手机大厂的供应链。

《中国企业家》曾报道,据华为知情人士透露,华为之所没有采用柔宇的产品,是因为“在产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问题,无法满足需要”。

采用传统工艺的几个厂家的数据资料都可以找到,三星柔性屏的良率超过80%,京东方的良率接近60%。但是号称已在国内外储备30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柔宇,却始终给不出关键的良品率数据。

在OLED行业,有一种设备的地位堪比芯片制造的光刻机,那就是真空蒸镀机。在OLED量产过程中,蒸镀机被应用于工艺难度极高的“蒸”环节,这一环节决定着OLED面板的品质,因此高端真空蒸镀机对于各大半导体面板制造企业而言相当重要。目前高端蒸镀机正被日本公司Canon Tokki垄断。2017年全年,Canon Tokki规划了七台蒸镀机的产能,三星拿走了五台,一台给了LGD,一台给了京东方。正因为拿到了这台蒸镀机,京东方柔性屏产线才能顺利量产。

柔宇声称自己独立研发的技术路线,完全不需要日本的高端蒸镀机。但公司已创办多年,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已在2018年6月正式投产,自己的技术到底行不行,是不是该给投资者一个说法了呢?

5、财务数据到底有没有舞弊?

柔宇 科技 这次IPO也揭开了柔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

虎视财研在一篇文章中公开质疑柔宇 科技 涉嫌财务舞弊,他们通过招股说明书公布的固定资产数据指出,柔宇 科技 将绝大部分折旧与摊销费用计入其研发费用,不仅夸大其研发投入,虚减了生产成本,并导致其当期毛利率失真,有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此外,柔宇还有产销率、流动资金不足等大大小小的问题。面对从技术到市场的种种问题,舆论一直在质疑,但柔宇的投资者尤其是2018年涉足的投资者,是否看出了什么问题来了呢?

也许他们只有等着柔宇 科技 上市后产生“政治经济学溢价”,与中芯国际一道,构成科创板的“一芯一屏”组合?芯片制造还有光刻机等核心技术设备受制于国外,但是我们柔宇全部自研包括蒸镀机在内的高端设备,是不是比中芯国际更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然而,注册制表面上看放宽了上市准入条件,但监管层的实质审查却是一直在加强,促进IPO企业提高申报质量。

根据规定,在撤回申请后12个月内再次申请境内首发上市的,应当列为检查对象。柔宇也许要等到一年以后再申请上市了。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柔宇及其投资人都需要回答这些问题:

自己的技术到底行不行?

良品率有没有上来?

产能利用率能否真正提高?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9231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