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结束之后,什么行业会出现高速成长?

此次疫情结束之后,什么行业会出现高速成长?,第1张

疫情对不少产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回顾2003年的时候,当时疫情过后,涌现了以淘宝为代表的一批电商公司快速发展,那么此次疫情过后,有什么行业会出现快速发展呢?我认为将有三个行业将快速成长:

第一是5G行业,5G行业已经到达爆发点,2019年我国加快了5G行业的发展速度,发放了5G牌照,并且各运营商进行了试运营。5G产业属于一个重要的 科技 更新节点,5G网络较4G网络而言,有明显的低延时、高网速特点,可以开启全新的产业链,包括硬件及软件、内容都将会全面受益。

5G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同时将带来高速PCB的需求增长,在2019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放缓,大家都在等5G,一旦5G普及,将带来新一轮的换机潮,带动手机及包括消费电子在内的整个手机产业链快速发展。

第二是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过去几年说实话,整体发展并不及预期,主要是前些年很多公司骗补贴,实际上需求没那么多。但是在经过几年的“新能源退补”之后,真实需求开始显示了,很多实力不佳的公司也被淘汰了,新能源 汽车 有望迎来新的拐点。

特斯拉在我国设立了超级工厂,即将量产,特斯拉的股价最近也是持续大涨,市值已经达到了1405亿美元,特斯拉的爆发也将全面带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的中期走强。而且,全球因能源引发的地缘局势冲突不断,我国又是贫油国,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包括锂电池、锂资源、新能源整车、零部件产业将会明显受益。

第三是半导体行业,半导体行业在2019年也不太好过,整体行业需求低迷,包括存储芯片在内的产品出货量都明显下降。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半导体行业也将迎来复苏,半导体行业中主要有芯片设计、制造业封装三个环节,我国目前在芯片设计中出现了不少有实力的公司,在封装环节则有数家公司是全球十大封测公司,制造环节略为不足。

另外,除了半导体行业自身的复苏外,国产化替代将成为未来半导体行业的趋势,华为旗下的海思芯片已有很强实力,阿里巴巴也成立了平头哥公司,未来半导体行业需要实现自主可控,才不会被人“卡脖子”,这将为国产半导体行业公司带来巨大的机会。

这三个行业,从趋势上来看,都处于爆发点,将迎来加速的发展。但此次疫情或多或少的都带来了影响,包括对行业中的生产环节造成了用工不足及物料供应不足等影响,但这并不会改变趋势,当疫情结束后,快速发展的依然是这些新兴的 科技 产业。

当然,有人可能认为疫情最受益的应该是医药行业,这个不可否认,从短期来看,很多医药和医疗物资紧缺,本身供不应求,而从中长期来看,这次疫情会让大众更加看重 健康 ,包括以后的 健康 防护,以及相关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都会提供中长期机会。

但实际上,参考2003年的情况,当疫情结束后,医药行业本身还是会回到自身运行轨道上来,短期供求关系改善后,更多还是由医药研发公司实力决定优胜劣汰,因此我并不认为医药行业在疫情结束后会出现快速发展。

从目前来看,虽然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类产品和汽车的销售疲软,但由于游戏、电子商务和远程办公活动增加了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这部分增长抵消了较低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存储器业务仍将增长。

2018全球半导体市场区域分布

201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呈良好发展趋向。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全年总销售额约4784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10%。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区域分布情况看来,2018年美国半导体市场总销售额达到1030亿美元,同比增长16.4%日本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到400亿美元,同比增长9.2%欧洲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430亿美元,同比增长12.1%;亚洲(除日本)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到28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达1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2018年中国半导体应用领域概况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应用领域的分析中,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和外设领域。而在中国地区,半导体的应用主要分布在七大领域,其中,计算机和外设领域的占比最大为29%,其次是网络通信领域为22%,之后是汽车电子领域、指示灯或显示屏,占比分布为14%和11%。与全球数据不同的是,中国的半导体有部分应用在了消费电子和设备与仪器仪表领域,占比为13%和6%。

数据来源: iiMedia Research()

2014-2021全球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分立器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三年保持持续扩大的状态,预计在2021年将到达257.6亿美元,未来全球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市场规模具有较大的潜力。

数据来源: iiMedia Research()

未来中国半导体的发展趋势预判

未来,中国半导体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政策引导推动集成电路成为战略性产业。第二,新兴技术将成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核心产品。第三,核心技术及人才资源成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力。特别需要注意,中国国内的半导体自给率水平非常低,特别是核心芯片极度缺乏,国产占有率都几乎为零,国产产品的自主化迫在眉睫

“6月4日,中国台湾半导体封测龙头企业京元电子发布公告称,因为疫情影响,公司开始全面停产48小时。”

而事实上台湾疫情急剧恶化,停产48小时的确是“天真”了!

01

半导体“最后一里路”

台媒称,京元电子从事的业务是半导体行业的 “最后一里路” ,其客户几乎都是全球重量级的芯片大厂。

半导体制程就是由 设计、制造及测试、封装 等几个步骤组成。

芯片封测 位于产业链下游,顾名思义, 半导体封测主要包括封装和测试 ,其中封装是指将通过测试的晶圆加工得到独立芯片的过程,测试是检测不良芯片,包括封装前的晶圆测试和成品测试。

所以半导体行业的“最后一里路”也就是指芯片的封装测试环节。

02

据调查,京元电子目前身为全球市占率3.7%的第8大封测厂,主要客户是联发科、英特尔。发生疫情后,该公司预估影响其6月营收及产能达30-35%。

联发科表示,京元电在疫情爆发后的停工计划对6月营收将会有部分影响。

但大型芯片设计公司通常有较多的测试合作厂商,完全可以将同产品改到其他合作厂测试。

所以台媒称 京元电子染疫对现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轻微, 对于京元电子相关供应链,包含大客户联发科、英特尔的影响不大。因为后者会寻找其他封测供货商以分散风险。

那么疫情引发的再一次“芯片荒”,当真没有对半导体供应链产生任何影响吗?显然不是。

多家大厂停产,全球缺芯愈演愈烈

显然受疫情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京元电子,在京元电子之后,又爆出 超丰电子 也有外劳染疫。

台湾半导体产业陷入僵局,而另一边作为 “半导体封测重镇” 的马来西亚,其半导体企业进入停工、停产状态。

然而马来西亚由于疫情加重,只能实施全国范围的“封锁”,其半导体工厂也被要求保留在生产线的员工不能超过20%,以保证最基本产能。

但有市场人士表示,现在马来西亚目前的封测产能几乎为0。

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极为脆弱,行业新一轮涨价、“缺芯”潮的情绪也日渐浓重。

04

“中国芯”崛起

在世界饱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唯有中国凭借强悍的治理能力和应对能力,保证了国内生产制造的稳定,让其供应链不会因为疫情遭受太多影响。

今年以来,国产芯片厂商的订单都非常充裕,许多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订单也爆满,产品交货期普遍延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称,部分海外半导体制造及设备厂商无法正常生产, 促使晶圆厂、封装厂加大在国内的采购。

虽说全球芯片产业链转移的难度极大,但目前已经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

近日,中国 科技 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也传来好消息: 中国光量子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随着国内半导体制造的规模与建厂加速,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浪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92308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