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半导体除湿?

什么是半导体除湿?,第1张

防凝露装置是根据电气柜内久聚潮湿空气的除湿治理而研制,并按体积小、便携安装的设计原则,模块化结构设计。除湿方式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通过在局部制造凝露条件降低柜内的相对湿度,直接排出凝结的水份。本装置电源还采用AC-DC宽范围开关电源模块供电,可确保装置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

安装原则是安全绝缘距离内,柜壁中下,加热器对面,电源及电源敷设方便。

凝结水的排出问题,方案有两种:

第一种:敷设排水管道,可将所有的除湿装置的凝结水汇集并排出室外【PPR水管】;

第二种:超声波雾化装置,可将汇集的凝结水雾化成水蒸气,经风道排入空气。

智能除湿装置(SPR-CN-S1智能除湿器)的除湿原理是通过局部制造凝露条件使柜内潮湿空气凝结成水并直接排出柜外,逐渐减少柜内的湿度,从根本上解决电气柜内部湿度,抑制凝露现象的产生。能够有效地降低柜内环境气体的湿度,以避免电子元器件表面结露,并且通过导流管排出柜外,降低绝缘器件的高压击穿风险,提高器件的可靠性,智能除湿装置柜内除凝露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柜常见的湿度困扰。

智能除湿装置(SPR-CN-S1智能除湿器)具有高精度、低能耗、低噪音以及除湿性能稳定、除湿效果显著、湿度可自动控制等特点, *** 作简单、方便、省电、智能除湿装置能快速降柜内空气湿度,除湿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功耗低,节能环保。

当智能除湿装置探测器检测到配电箱(柜)内温度或湿度高于设定值时,启动装置将开关柜内的潮湿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吸入除湿风道,空气中的水汽经过半导体制冷机构后冷凝成水,再通过导水管排出柜体。从而改善配电箱(柜)内的潮湿环境,保护器电力设备。

智能除湿装置的作用:解决地下室或易受潮的配电箱(柜)内湿气,保持设备配件(继电器、接触器、空开、软启动控制器-PLC、控制与保护开关、逻辑控制板等)干燥,从而降低设备故障,延长设备寿命。

产品特点:

★ 进入除湿器内的高湿度气体经与热电半导体作用后结露排出柜外,除湿效率高。

★ 除湿能力强,60W的功耗即可确保4m³开关柜内部的湿度保持在60%RH以下。

★ 非发热源,可保护开关柜内设备。传统开关柜内的除湿设备多为加热器,虽能有一定的除湿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因温度过高造成开关柜内设备损伤。

★ 半导体除湿器可以直接的降低单位体积的含水量,可有效的防止凝露的产生加热器除湿方式仅仅是降低了相对湿度并没有减少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含水量,所以一旦满足温差条件还是会产生凝露。

★ 根据温湿度条件自动控制,能有效降低能耗。

★ 滴水槽被堵住时自动停止除湿,除湿功能失效时报警接点输出。

★ 测试功能,能测试设备功能是否正常,也可作为强制除湿功能使用。

★ 采用半永久性无损耗零件为主要部件,使用寿命长,长期使用无需维护。

一、吸附方式不同

1、物理吸湿:使用可再生使用的干燥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方式除湿。

2、电子除湿:称为冷冻芯片结霜化水除湿方式,使用半导体芯片,通过热交换方式除湿。

二、原理不同

1、物理吸湿:运用凡得尔力物理现象,将水分子吸付在干燥材料中,再配合各厂家不同设计经验、以及不同需求的时间差,进行微加热破坏氢键间的作用力,也由于加热后中间记忆金属的物理特性,自动打开箱外闸门口,最后将这部分的水分子排出柜体之外。

2、电子除湿:以半导体特性利用温度差的作用,芯片中一面温度较低,另一面有加热功能,由于温度较低的一面与箱内空气产生凝结水气,小水珠形成水滴的自然重力现象滴到导水孔再以吸水纤维或海绵排水,再透过加热的那一面将水气排出。

三、优缺点不同

1、物理吸湿:可再生使用干燥材料配方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属成熟技术,质量优良的可再生干燥材料可耐用100年以上,故本身没有替换、污染等问题存在。

并且吸湿的干燥材料原理是对水分子进行,所以不会产生水滴的问题,当停电时由于本身吸湿作用不需要电力支持,无电力还能保有一定的吸湿能力,保证气密箱内保管物品的防潮除湿功能。另外,物理吸付式除湿耗电量非常的低,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条件需要。

2、电子除湿:由于芯片价格便宜,防潮箱整体价格也较低廉,当需要吸湿速度较快的需求,比较容易短时间达到一定湿度需要。

由于利用温度差效应才能产生水气凝结现象,当冬天气温较低除湿效果也会较差,低于0度C的地区甚至完全无法除湿。另外由于整体除湿作业始终需要电源,当停电时便无除湿防潮效果,并且相对于物理式除湿原理,耗电量也是比较高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防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8977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