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混乱小说点评

史上第一混乱小说点评,第1张

关于如何刻画人物。 引人深思的无厘头——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作者的恶搞风格真算是一绝,无论你怎么看,都必须赞叹张小花的想象力。想当初我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可每次都被张小花大人弄得是哭笑不得,如果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真的是一部难得的休闲作品。好了,开始正式评价下本书给我的印象吧。作者用了倒叙的手法开始叙述,而故事的主线是从荆轲到来开始的。“我真倒霉,真的。人家穿越历史称雄称王,最保守的也能回到明朝当个王爷,我却只能被反穿越,昨天刘老六领回来这个家伙居然是荆轲。就是他,刺杀秦始皇,办事之前喜欢开个唱的那个家伙。  事得从头说起。 ”本文的开头就非常不错,以古人来到现代做引子勾出读者的欲望,但又能一句“事情得从头说起”清楚的把事情来龙去脉讲出来,笔者就比较赞赏这种方式。如果去掉之前的事情,那么刘老六这个关键人物形象就不会那么突出也起不到明显效果了。说到刘老六,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能立刻想到他的猥琐贪财,还爱沾主角便宜,这是因为他的出场方式就预设了这么一个人物形象。他以一个乞丐版老神棍的形象出场,然后对着主角稀里哗啦说了一大堆惊世绝艳的话并且把主角变成章子怡又变了回来。就这么,成功把主角骗成为了神仙预备役。当看到他那句想不想当神仙后,我也联想到了“我看你骨骼精奇乃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以后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那句功夫里的经典台词,可作者没让我如愿,出乎意料的说了句“你抽的白沙是假的”。至此,刘老六这个人物终于有血有肉,让人觉得神仙,也可以离我们如此之近。“就是这个小荆,在刺杀秦王之前在易水边上唱着悲怆的hip-hop,高渐离给他打着架子鼓送他,很是拉风。可惜小荆学艺不精,被秦王暴扁一顿,小荆气极之下张开双腿,冲秦王做了一个很有性暗示的动作(以上文字节选自《千年戏说史》第N章第二回:荆轲刺秦,张小花主编)。 ”看到这句话把我雷的是外焦里嫩,想不到啊,HIP-HOP与架子鼓在秦朝就有了!笔者再次拜倒在了张小花的无厘头下。于是,由荆轲开始,秦始皇,项羽,刘邦陆续登场。眼睛始终不能平行,还总爱拿着半导体贴在耳边,给别人解释“这里面有小人”的荆二傻;身体发福,贪吃馋嘴,喜欢抱着游戏机,喜欢拍照却总是把场景照成恐怖片的嬴胖子;高大威猛盖世无双却有着铁血柔情,一心想找回虞姬还对面包车情有独钟的项大个儿;痞气十足阴险狡诈却很荒诞不着调喜欢与门口大爷大妈打麻将对几毛钱斤斤计较的混混皇帝刘邦等等,每个都能颠覆我们对于古人的潜意识形象。不知不觉,作者笔下生动,活灵活现的每一个人物爆笑出场都是如此震撼着我们。一部成功的作品,光是有过人的想象力是不够的。那么,作者是如何能让人们深深陷入他所布置的漩涡中的呢?这就要说到作者的布局能力。每一本书的布局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一本书的后期能否继续吸引读者的目光。而张小花在本书中总是情理之中却出乎意料的让故事产生冲突,所这就决定了本书走向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有了荆轲的登场,秦始皇便出来了,有了项羽,刘邦就出来,有了300岳家军,秦桧也不远了。这些因素被作者掌控在手中一点点牵出来,让读者不断去思考主角是如何处理这些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仇家在一起生活的场景。不难看出,张小花对于读者的心理掌握的非常好,这同时也是决定本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搞笑无厘头,张小花的作品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史上第一混乱》中,实际上,刘老六是小花对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人物的到来不是小花自己的意愿,这都是刘老六这个社会缩影所强行加给他的一些社会现象。秦桧的出卖仅仅是乐趣吗?还是被这个社会压迫所致?小强爱包子,却不是对包子外貌和家境的崇拜和爱慕,而是通过对包子的外貌丑陋和社会地位低下来反衬出他们之间的爱的纯真。即使包子在别人眼中都是吓死人的存在,可主角最后还是没有选择高高在上的陈可娇,而是毅然选择了包子。再比如金少炎一号与二号之间的转变,嬴胖子和梆子之间,潜意识里一直没有放弃自己是帝王的这个角色,在对敌人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方面更是体现出一个上位者的姿态,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掌控别人生死的淡漠成了张小花笔下痛斥社会的利器。本书到处都是荒诞和不着调,使人们莞尔,但是笑过之后呢?是深深的苦涩与无奈。张小花在人物情感上浓墨重彩的给了我们狠狠一笔。“胖子在视频中渐渐透明的身影,刘邦把头扭了过去。‘原来,你就知道了’。”读到他们要离开的时候这一段,我的心情是压抑的。秦始皇为了让刘邦能够面对自己不是那么自然而一直假装不知道历史;项羽孤身远走,梁山众人不愿惊动包子不辞而别;荆轲和秦始皇冰释前嫌在天道的眼皮下合作演了一场闹剧。“我还能看到,夕阳下有众多人影从地平线走来。一个跟参加WCG比赛样搂着游戏机的胖子,还有一个手里拿着半导体的,篮球运动员小山一般的体积,身材有致的女子,弯腰猥琐的矮子。这样怪异的组合在向我招手。”这一切都让读者的心紧紧纠在了一起。主角小强成为了一系列情感的纽带,把众人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其中还多了金少炎等现代人物,这些又给这条纽带增添不少颜色。最后的结局更是刻画了何天窦与刘老六这两个神仙的与众不同,使大家终是能够自由的生活在一起,给本书画上完美的句号。这本书笔者前几天又读了一遍,依旧是有很强的可读感,希望没看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记得在开怀减压的同时注重深层的含义,会有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对张小花这个人以及这本书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蓦然回首,时光已经走出好远好远,岁月的风霜已经凝结成我们眼角的鱼尾纹和头上的缕缕白发。随着时光的倒流,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幸福快乐的童年画面时时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出现;尽管童年在人生中非常短暂,尽管那个时候物质和文化生活极其匮乏,我的童年却承载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我生于60年代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共有四个兄弟姐妹,在那个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都相当落后的困难时期,我们农村的孩子尤其像我家兄弟姐妹又多的家庭的孩子根本没有什么零食吃,更不要说穿新衣服了。我的童年无论是物质和文化生活和现在都不可能同日而语。说起来现在的孩子都不能理解,也难以置信,因为他们都不曾这样经历过。童年的我能够吃到一块水果糖就像吃山珍海味般的感觉;我的童年获得水果糖的唯一途径就是村里谁家的儿子办喜事娶媳妇,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去娶媳妇的人家里看热闹,实际上就是为了能吃上一块喜糖。那时候的喜糖就是很廉价的水果糖块,可就是这种很廉价的糖块也不是所有看热闹的孩子都能抢到的;发糖的方式就是办喜事的人家就像给鸡喂食一样,抓几块喜糖往我们这些看热闹的人群里胡乱一扔,谁的运气好才有可能抢到一块糖。抢到糖的孩子也不会把整块糖含嘴里吃,而是把糖纸小心翼翼的剥开,然后再把糖块放到嘴里用舌尖轻轻的舔一舔,舌尖在嘴里再来回旋转让甜味尽可能的蔓延回味,然后再把糖块用糖纸小心翼翼的包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舔着、回味着、陶醉着……,那些个没有抢到糖块的小伙伴们只能蠕动着双唇眼巴巴的看着抢到糖的孩子享受吃糖的快乐和抢到糖的那种满足和幸运。

       记忆中我的童年能够吃上烙饼炒鸡蛋也得家里来了客人,那也只能是吃上一点客人吃剩下的炒鸡蛋渣渣,即使是吃点渣渣我们也犹如过年般的开心和满足了。那时候的农村客人来了烙饼炒鸡蛋就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家里来客人吃饭的时候孩子是不允许上桌和客人一起吃的,得客人吃完了我们这些孩子才能去吃客人的剩饭,即使那样我们也非常盼望家里来客人,毕竟那是我们可以改善伙食的机会。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我二舅来我家里,我妈就做了烙饼炒鸡蛋,我二舅和我爸两个人在屋子里面的饭桌上吃饭,我和我弟俩人就在门帘子的缝隙处紧紧盯着我二舅的筷子来回往返夹盘子里面炒鸡蛋的次数和盘子里不断减少的香味儿扑鼻的炒鸡蛋,随着盘子里的炒鸡蛋不断的减少,我们急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脸蛋也憋得通红,眼看着盘子里面最后一块炒鸡蛋也要被二舅夹走了,我和我弟俩人不约而同的冲进屋里大声喊道:“二舅不要夹了给我们剩点”!看到两个面色通红并大声呼喊着冲进来的俩小孩儿,二舅笑呵呵的从桌子底下拿出一碗炒鸡蛋递给了我们。其实我亲爱的二舅早就看到了门帘子外面的我们姐弟俩了,二舅根本一口炒鸡蛋也没吃,他每次夹得炒鸡蛋都是放在桌子底下的碗里了,疼爱我们的二舅只是和我们开了个玩笑。

        记忆中我的童年甚至我的少女时代都没有穿过一件真正属于我的合体的衣服,更不用说新衣服了。我家里兄弟姐妹七个,穿衣服的原则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我在家里排行老六,前面五个哥姐穿下来的衣服到我这个老六身上连衣服上的补丁都不是一个颜色的了!在我童年记忆里即使过年也没有穿过新衣服,过年了妈妈从哥姐的旧衣服里挑出相对好一点的洗干净了让我穿上。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孩子,虽然我家里兄弟姐妹多,条件不好,也不能泯灭我那颗爱美的天性。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秋天,妈给大姐做了一件白底蓝粉相间小格格的上衣,看着大姐穿着妈做的新衣服高高兴兴的去上学,我是既羡慕又嫉妒,满心期待的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件新衣服。有一天大姐终于没有穿这件新衣服上学,我看大姐上学走了,就迅速的脱下我的旧衣服把大姐的新衣服穿上了,虽然这件衣服穿在我身上又大又肥的明显不合体,可当时感觉自己就是天下第一漂亮。穿上就再也舍不得脱下来了,虽然害怕被发现,但是爱美的心还是战胜了我的胆怯,我竟然鬼使神差的穿着大姐的这件新衣服去上学了。下午感受到很多同学对我的羡慕的眼神,我这颗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满足。可是我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没有被同学们羡慕的眼神而忘乎所以。放学了,我飞一般的狂奔回家,我得在大姐和家里其他人都没回家之前赶回家,否则被发现我偷穿大姐的新衣服去上学那还了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回到家,还好,家里其他人都没回来呢,我迅速脱下大姐的新衣服放在原处,又把我的旧衣服穿上了。这就是我第一次穿新衣服的历险经历, 偷大姐新衣服穿着上学那种既害怕又开心的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要是当时被发现了,我不但会受到我大姐的责骂、其他兄弟姐妹们的嘲讽,还得挨我老爸一顿胖揍!

  记忆中童年的我们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学前教育、上学了也没有那么多的作业、假期也不用徜徉在各类的补习班中学画画、学乐器、学书法、学外语……,童年的我们虽然没有高科技现代化的玩具、没有零花钱、没有好吃的零嘴,可我们却没有感觉到无聊和寂寞;我们可以尽情的释放我们童年的天性,我们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放学了先不回家,三五成群的小伙伴聚在一起疯玩,我们一起玩跳房子、跳皮筋、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等我们自己独创的娱乐活动。女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跳橡皮筋。

  那时候我们每个女孩子的书包里都藏着由一根或圆或扁的松紧带结成的长长的橡皮筋,而跳皮筋的玩法也是花样百出各不相同。我们边跳还边唱着歌谣,比如:小皮球,下脚流,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在一根充满韧性和d性的松紧带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尽兴的蹦着跳着……,往往大家玩的开心起来就身心投入、忘掉一切,直到的妈妈们大声喊吃饭了,一个个的才满脸泥汗灰头土脸、恋恋不舍的陆续解散回家。晚上吃完饭了也没有电视看,条件好点的家庭有个半导体收音机听评书、戏曲。我们家没有收音机,很多时候就是聚在一起玩猜谜语的游戏,一般都是我爸或者我妈说谜语,我们兄弟姐妹们猜。一家人这样你说我猜其乐融融乐此不彼。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把玉米棒子收回来,那时候还没有玉米脱粒机,我们都是人工用手搓玉米粒,俗称搓棒子,每到这个季节,每家每户都是晚上围坐一圈,玉米棒子堆放中间,家人们围在一起搓棒子,一边搓棒子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就给我们讲民间故事。故事的类型很多,有妖魔鬼怪的、有行善积德的、有孝敬和不孝敬的最终落得什么下场的、还有搞笑的傻姑爷傻媳妇的……,这些民间故事虽然很俗,但是确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的朴实、厚道和孝道这些优良品格的养成就是从这些故事里得到的启蒙教育。虽然那时候我们没有电视、电脑、手机,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那种和谐、幸福快乐、温情四溢的家庭气氛伴我成长,也令我终身难忘。不像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人手一部手机,各玩各的谁也不搭理谁,彼此之间感受不到亲情和温馨,就像冰箱里冷冻的冰棍虽然在一起确是冷冰冰的。

         我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不那么富足,但那个时候那种简单而幸福的滋味和纯真美好的记忆现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8966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