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类型

半导体的类型,第1张

结晶型的硅是暗黑蓝色的,很脆,是典型的半导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常温下,除氟化氢以外,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硅的用途:

①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单晶硅中掺入微量的第IIIA族元素,形成p型硅半导体;掺入微量的第VA族元素,形成n型和p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就可做成太阳能电池,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在开发能源方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

②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将陶瓷和金属混合烧结,制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它耐高温,富韧性,可以切割,既继承了金属和陶瓷的各自的优点,又弥补了两者的先天缺陷。 可应用于军事武器的制造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能抵挡住高速穿行稠密大气时磨擦产生的高温,全靠它那三万一千块硅瓦拼砌成的外壳。

③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用纯二氧化硅拉制出高透明度的玻璃纤维,激光在玻璃纤维的通路里,无数次的全反射向前传输,代替了笨重的电缆。光纤通信容量高,一根头发丝那么细的玻璃纤维,可以同时传输256路电话,它还不受电、磁干扰,不怕窃听,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光纤通信将会使 21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革命性巨变。

④性能优异的硅有机化合物。例如有机硅塑料是极好的防水涂布材料。在地下铁道四壁喷涂有机硅,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渗水问题。在古文物、雕塑的外表,涂一层薄薄的有机硅塑料,可以防止青苔滋生,抵挡风吹雨淋和风化。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便是经过有机硅塑料处理表面的,因此永远洁白、清新。

发现

1822年,瑞典化学家白则里用金属钾还原四氟化硅,得到了单质硅。

[编辑]

名称由来

源自英文silica,意为“硅石”。

[编辑]

分布

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作为仅次于氧的最丰富的元素存在于地壳中,约占地表岩石的四分之一,广泛存在于硅酸盐和硅石中。

[编辑]

制备

工业上,通常是在电炉中由碳还原二氧化硅而制得。

化学反应方程式:

SiO2 + 2C → Si + 2CO

这样制得的硅纯度为97~98%,叫做金属硅。再将它融化后重结晶,用酸除去杂质,得到纯度为99.7~99.8%的金属硅。如要将它做成半导体用硅,还要将其转化成易于提纯的液体或气体形式,再经蒸馏、分解过程得到多晶硅。如需得到高纯度的硅,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处理。

[编辑]

同位素

已发现的硅的同位素共有12种,包括硅25至硅36,其中只有硅28,硅29,硅30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

[编辑]

用途

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还可以合金的形式使用(如硅铁合金),用于汽车和机械配件。也与陶瓷材料一起用于金属陶瓷中。还可用于制造玻璃、混凝土、砖、耐火材料、硅氧烷、硅烷。

硅的特性 铝 - 硅 - 磷

?

元素周期表

总体特性

名称, 符号, 序号 硅、Si、14

系列 类金属

族, 周期, 元素分区 14族(IVA), 3, p

密度、硬度 2330 kg/m3、6.5

颜色和外表 深灰色、带蓝色调

地壳含量 25.7%

原子属性

原子量 28.0855 原子量单位

原子半径(计算值) 110(111)pm

共价半径 111 pm

范德华半径 210 pm

价电子排布 [氖]3s23p2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2,8,4

氧化价(氧化物) 4(两性的)

晶体结构 面心立方

物理属性

物质状态 固态

熔点 1687 K(1414 °C)

沸点 3173 K(2900 °C)

摩尔体积 12.06×10-6m3/mol

汽化热 384.22 kJ/mol

熔化热 50.55 kJ/mol

蒸气压 4.77 帕(1683K)

声速 无数据

其他性质

电负性 1.90(鲍林标度)

比热 700 J/(kg·K)

电导率 2.52×10-4 /(米欧姆)

热导率 148 W/(m·K)

第一电离能 786.5 kJ/mol

第二电离能 1577.1 kJ/mol

第三电离能 3231.6 kJ/mol

第四电离能 4355.5 kJ/mol

第五电离能 16091 kJ/mol

第六电离能 19805 kJ/mol

第七电离能 23780 kJ/mol

第八电离能 29287 kJ/mol

第九电离能 33878 kJ/mol

第十电离能 38726 kJ/mol

最稳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衰变模式 衰变能量

MeV 衰变产物

28Si 92.23 % 稳定

29Si 4.67 % 稳定

30Si 3.1 % 稳定

32Si 人造 276年 β衰变 0.224 32P

核磁公振特性

29Si

核自旋 1/2

元素名称:硅

元素原子量:28.09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贝采利乌斯 发现年代:1823年

发现过程:

1823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用氟化硅或氟硅酸钾与钾共热,得到粉状硅。

元素描述:

由无定型和晶体两种同素异形体。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呈灰色,密度2.32-2.34克/厘米3,熔点1410℃,沸点2355℃,具有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电离能8.151电子伏特。加热下能同单质的卤素、氮、碳等非金属作用,也能同某些金属如Mg、Ca、Fe、Pt等作用。生成硅化物。不溶于一般无机酸中,可溶于碱溶液中,并有氢气放出,形成相应的碱金属硅酸盐溶液,于赤热温度下,与水蒸气能发生作用。硅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地壳中的原子百分含量为16.7%。是组成岩石矿物的一个基本元素,以石英砂和硅酸盐出现。

元素来源:

用镁还原二氧化硅可得无定形硅。用碳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可得晶体硅。电子工业中用的高纯硅则是用氢气还原三氯氢硅或四氯化硅而制得。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高硅铸铁、硅钢等合金,有机硅化合物和四氯化硅等,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掺有微量杂质得硅单晶可用来制造大功率的晶体管,整流器和太阳能电池等。

元素辅助资料: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除氧外最多的元素。如果说碳是组成一切有机生命的基础,那么硅对于地壳来说,占有同样的位置,因为地壳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含硅的岩石层构成的。这些岩石几乎全部是由硅石和各种硅酸盐组成。

长石、云母、黏土、橄榄石、角闪石等等都是硅酸盐类;水晶、玛瑙、碧石、蛋白石、石英、砂子以及燧石等等都是硅石。但是,硅与氧、碳不同,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状态存在。这就注定它的发现比碳和氧晚。

拉瓦锡曾把硅土当成不可分割的物质——元素。

1823年,贝齐里乌斯将氟硅酸钾(K2SiF6)与过量金属钾共热制得无定形硅。尽管之前也有不少科学家也制得过无定形硅,但直到贝齐里乌斯将制得的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硅土,硅才被确定为一种元素。硅被命名为silicium,元素符号是Si。

【gui】

silicon;

guī

〈名〉

一种四价的非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作为仅次于氧的最丰富的元素存在于地壳中,通常是在电炉中由碳还原二氧化硅而制得的,主要以合金的形式使用(如硅铁合金),也与陶瓷材料一起用于金属陶瓷中,或用作半导体材料(如在晶体管中)和光生电池的元件 [silicon]――元素符号Si

一种非金属元素,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旧称“矽”。

元素符号Si,旧称矽,原子序数14,相对原子质量28.09,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同素异形体。

晶体硅为钢灰色,无定形硅为黑色,密度2.4g/cm3,熔点1420℃,沸点2355℃,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硬而有光泽,有半导体性质。硅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下能与氧气等多种元素化合,不溶于水、硝酸和盐酸,溶于氢氟酸和碱液,用于造制合金如硅铁、硅钢等,单晶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大功率晶体管、整流器、太阳能电池等。硅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地壳中约含27.6%,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硅,原子序数14,原子量28.0855,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燧石”。1823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先分离和描述硅元素。硅约占地壳总重量的27.72%,仅次于氧。自然界中的硅都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常见的有石英、水晶、沙子等。

硅有晶态和无定形两种形式。晶态硅具有金刚石晶格,硬而脆,熔点1410°C,沸点2355°C,密度2.32~2.34克/厘米³,硬度为7。无定形硅是一种灰黑色粉末,实际是微晶体。晶态硅的电导率不及金属,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具有明显的半导体性质。

硅在常温下不活泼,与空气、水和酸等没有明显作用;在加热下,能与卤素反应生成四卤化硅;650°C,时硅开始与氧完全反应;硅单质在高温下还能与碳、氮、硫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硅可间接生成一系列硅的氢化物;硅还能与钙、镁、铁等化合,生成金属硅化物。

超纯的单晶硅可作半导体材料。粗的单晶硅及其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合金,常被用来增强铝、镁、铜等金属的强度。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748.htm

1 Torr≈133.322 Pa=1.33322*10^-4MPa (兆帕)Torr: 压强单位,以前翻译为“乇”现翻译为“托”。原本的 1 Torr 是指“将幼细直管内的水银顶高一毫米之压力”,而正常之大气压力可以将水银升高 760 mm ,故此将1Torr定为大气压力的 1/760 倍。所以5 E-6 Torr ≈ 666.61 E-6 Pa =6.6661 E-3 mPa (毫帕!不是兆帕)5就是被乘数 ,E-6 是乘数,是10^-6。

八年级物理(下册)识记知识之概念篇

班别:姓名: 学号: (2009.5.25)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⑵_改变物体形状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在实验室常用d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d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d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F1/F2=L2/L1。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G、M;属省力杠杆的是A、B、C、D、E、H、I、L;属等臂杠杆的是J、K。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离。

【提供的杠杆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C、独轮车。D、钢丝钳。E、汽水瓶盖起子。F、摄子。G、理发剪刀。H、羊角锤。I、道钉撬。J、定滑轮。K、天平。L、动滑轮。M、钓鱼杆。】

1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5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1/5。

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15.按运动的轨迹是否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6.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月球也是运动的。以同步卫星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1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快。(2)时间相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远的运动快。

1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公式:,即。速度用符号V表示,国际单位是m/s,路程用符号S表示,国际单位是m,时间用符号t表示,国际单位是S。

19.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4 m/s,相当于5km/h,自行车的速度是4.2m/s,相当于15km/h。

2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3.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4.停在粗糙马路上的汽车只受到2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重20000N的汽车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400N。

25.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一光滑水平面上作加速运动,当撤去这个外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汽车有惯性而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

2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27.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其方向是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28.压强的公式是:P=F/S,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Pa;F表示压力,单位是N,S表示受力面积,是指接触面的大小,单位是㎡。1cm2=10-4m2。

29.从压强公式可知压强跟压力成正比.同时跟受力面积成反比.

30.1Pa=1N/㎡。1Pa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为1N。

31.人由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到行走,对地面的压强将变大,这是由于受力面积变小的缘故.背书包用宽带比用细绳舒服,是由于压力一定,宽带比细绳的受力面积大,对人肩的压强变小的缘故.

32.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增大压强的方法有:(1)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增大压强的例子有:刀斧的刃磨得锋利些、铁钉的头部做得很尖锐。

33.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减小压强的例子有:火星探测车的轮子很宽、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

34.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5.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ρgh,此公式只适用于液体。只有当容器是圆柱体或长方体时,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求容器底受到的压力时,常用公式F=PS。

36.一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0cm2,放在面积是1m2水平桌面上,里面装有30N的水,水深10cm。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1是多少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是多少Pa?(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是多少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是多少Pa?(g取10N/kg)

解:(1)P1=ρ水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F1=P1S=1000Pa×20×10-4m2=2N

(2)F2=G器+G水=20N+30N=50N

P2=F2/S=50N/(20×10-4m2)=2.5×104Pa

37.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当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船闸、茶壶、锅炉水位器、花洒等都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38.由于气体有流动性,所以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9.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105Pa,相当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当于10.34m水柱产生的压强。

40.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向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是把管里的空气排出管外,实验结果与管的直径的大小无关,把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仍保持不变,稍微向上提或向下压少许,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1.直接测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种类有无液气压计和汞气压表。

42.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少而降低。宇航员要穿特制的宇航服才能升空,宇航服能起到的作用是(1)、提供微型大气层,(2)、提供纯氧和气压,(3)调节温度。

43.水泵(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最多能把10.34m处的水抽起。

44.高压氧仓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体组织的创伤,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细菌生长、杀菌、排毒等作用。

45.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用符号F浮表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6.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的体积、密度、质量等 无关。浸没在水中的篮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47.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8.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

49.物体重6N,体积为1dm3,把它轻轻放入水中,则静止后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6N。

50.挂在d簧秤上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分别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上,这些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簧秤和水。此时,d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51.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和鱼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52.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悬浮或者漂浮。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漂浮。

53.由于轮船总是漂浮在水面。当一艘轮船从大海驶向河里时,它的重力不变,它受到的浮力不变,而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所以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会下沉一些;当船从河里驶向大海时,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会上浮一些。

54.四种求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F浮=G-F示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

55.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产生升力的原因是由于机翼上凸下平的特殊形状,气流经过上方的流速比下方快,上方的气压比下方小,于是产生了使飞机上升的力。

56.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间隙。

57.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是指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8.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其数量级为10-10m。

59.固体和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于压缩,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60.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

61.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

总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

3.0×1010l.y.1.0×105l.y.8.99×109km7.7×105km 1.28×104km

62.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

病毒(物体) 分子 原子原子核 质子(中子、电子) 夸克

10-7m 10-10m 10-10m 10-14m 10-15m<10-17m

63.原子由位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64.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和卢瑟福的“行星模型”。

65.汤姆生发现电子,查得威克发现中子。

66.两种宇宙模型:托勒玫的“地心说”指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太阳和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哥白尼的“日心说”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

67.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即环绕速度),是指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须具有的速度,其大小为7.9km/s;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轨迹是椭圆的,当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所以11.2km/s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即脱离速度);当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时,卫星可以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宇宙空间去,所以16.7km/s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即逃逸速度)。

68.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69.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是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0.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符号为l.y.。

1 l.y.=9.4605×1012km=9.4605×1015m

71.八年级下册公式总汇:

重力的公式是G=mg ;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是:F1×L1=F2×L2 ;速度公式为;

压强的公式是P=F/S ;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ρgh ;浮力的四条公式为F浮=G-F示、F浮=F向上-F向下 、F浮=G物 (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F浮=G排=ρ液gV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8472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