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历史名人林兰英的事迹或特点写下来

莆田的历史名人林兰英的事迹或特点写下来,第1张

女科学家林兰英的家乡在福建莆田县。在旧社会,女孩子上学很困难。

当林兰英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她的堂姐妹都纷纷退学,回家做家务事或外出当女工去了。妈妈也劝她:“一个女孩子家,念书有什么用?看你堂姐,都能纳鞋挣钱了。”

女孩子读书就真的没有用?小兰英心里又是生气又是不平。她写信给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倾吐了自己的心里话。爸爸的思想倒很开明,多次回信鼓励女儿:“在外国,有出息的女孩子多着哪!好好念书吧,只要胸有大志,女孩子也能干大事!”

小兰英从此发愤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年年成绩都在前三名。可妈妈受封建思想影响,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儿上中学。兰英对妈妈说:“中学里有规定,考第一名的学生不用交学费。我要争取第一名!”妈妈又气又急,赌气说:“好!要是交钱就别去上学!”母女俩就这样达成了协议。

林兰英怀着一团火跨进了莆田县砺青中学的大门。刚进校时,男同学都瞧不起她,还有人讥讽道:“单独的竹子扎不成排,毛丫头念书长不了!”

林兰英睬也不睬,只是埋头读书。虽然,她每天都要干许多家务活,但上学从没有迟到或早退过。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总是按时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林兰英果真得了第一名。一直到初中毕业,她每个学期都是第一。妈妈无可奈何,只好认输了。

如下:

第一位:李耕

李耕(1885-1964),字砚农,原名李实坚,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号菜根精舍。出生于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一个民间绘画世家,幼年从父学习中国画,绘丹青绣像、寺庙壁画。生前系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文史馆员等。

擅长古典人物、山水花鸟画,兼通书法、诗文、金石、雕塑、弦琴等。其画气势雄健,挥洒自如,形成“李耕画派”。被誉为“20世纪古典人物画第一家”,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李”。

第二位:郭风

郭风(1917~2010),原名郭嘉桂。回族。福建莆田人。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1944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

历任县小学、中学、福州高级工业学校、福建师大教师,《星闽日报》编辑,《福建文艺》《园地》《热风》杂志副主编。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全委会名誉委员。

第三位:林兰英

林兰英(1918年2月7日—2003年3月4日),福建莆田人,半导体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林兰英从福建协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8年赴美留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的迪金森学院数学系学习。

1955年博士毕业后,进入纽约长岛的索菲尼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进行半导体研究;1957年1月回到中国,并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0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成立后,林兰英担任该所研究员。

第四位:欧元怀

欧元怀(1893-1978)字愧安。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1915年赴美国,先后在美国西南大学文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2年毕业回国,历任厦门大学教育主任兼总务长、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和校长、上海市工部局华人教育处教育委员、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等职。

解放初任“华东师范大学筹备委员会”事务委员,并被邀为上海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欧元怀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曾因创办大夏大学,成绩显著,贡献杰出,美国西南大学特赠予荣誉博士学位。

第五位:林景亮

林景亮,土壤学家,长期致力于土壤科学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为福建农学院创办了红壤开发利用研究所。将土壤生态学理论与红壤改良利用相结合;在闽东南建立的试验基地,对指导农业生产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为红壤的开发和改良利用作出了贡献。

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历任浙江省化学肥料管理处技师江西省农业院技士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技正福建省农事试验总场副场长兼土壤肥料系主任、福建省省立高级农校校长福建省立农学院副教授福建农学院教授、农学系副主任、土壤农业化学系主任、红壤开发利用研究所所长等职。

1、林兰英(1918- 2003) 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世界级的科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四次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生长生长砷化镓单晶,在空间晶体生长、材料物理研究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世界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1989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霍英东成就奖。

2、吴淞笙(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 围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1960年入上海棋社集训,受前辈刘棣怀、王幼宸、魏海鸿、汪振雄等指导。1961年被选入国家队。1972年起任国家队教练。1964年、1966年获全国围棋锦标赛亚军。1974年访日成绩是六胜一负,其中包括胜十段棋手桥本昌二。1978年在首次中、日“三番棋”赛中,以二比一胜九段牛之浜撮雄。年国家体委批准授予九段段位,是中国最早的九段棋手之一。吴淞笙棋风浑厚自然,刚柔兼备,官子细腻。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荣誉奖章”。曾任国家围棋集训队教练员。1985年移居澳大利亚。1999年回国,任东北棋牌学校副校长。2000年,定居北京,任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高级教练。

3、翁祖烈。福建省莆田市城厢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省体委、全国田径协会委员,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裁判、中学特级教师等。1931年7月上海东亚体育专科毕业,同年8月起在莆一中执教,在莆田一中辛勤耕耘60个春秋。 荣获“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裁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裁判员”称号,荣膺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颁发的荣誉奖状。入选“中国名人辞典”。他以莆田一中为基地,精心抚育人才,艰苦开拓莆田的体育事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75564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