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霍金的《时间简史》9

读一读霍金的《时间简史》9,第1张

·第9章·

量子引力

科学理论,尤其是牛顿引力论的成功,使拉普拉斯侯爵在19世纪初就论证道,宇宙完全是决定论的。拉普拉斯相信应该存在一族科学定律,它们——至少在原则上——允许我们预言会在宇宙中发生的每一件事物。这些定律需要的输入仅仅是宇宙在任意一个时刻的完整状态。这被称为初始条件或者边界条件(边界可指空间或时间中的边界;空间中的边界条件是宇宙在它的外边界——如果它有一个的话——的状态)。拉普拉斯相信,基于完整的一族定律,以及适当的初始或边界条件,我们应能计算出宇宙在任意时刻的完整的状态。

需要初始条件凭直觉也许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不同状态将明显地导致将来的不同状态。在空间中对边界条件的需求略微微妙些,但原则上是一样的。一般而言,作为物理理论基础的方程具有很不相同的解,而你必须依赖初始或者边界条件去决定哪些解适用。它就有点像你的银行账户有大数额的进账和出账,你最后以破产还是富有告终,不仅由你进账和出账的总额,还由一开始在账户中有多少钱的边界或者初始条件决定。

如果拉普拉斯是正确的,那么依照宇宙现在的状态,这些定律就会告诉我们宇宙无论在将来还是在过去所处的状态。例如,给定太阳和行星的位置和速度,我们就能用牛顿定律计算出太阳系在任何更晚或更早时刻的状态。对行星来说,决定论似乎是相当明显的——毕竟天文学家能非常精确地预言诸如日食、月食等事件。但是拉普拉斯走得更远,他假定存在类似的定律,这些定律制约其他任何事物,也包括人类行为。

科学家在未来真的可能计算出我们所有的行动吗?1杯水包含比10的24次方(1后面跟24个零)个更多的分子。实际上,我们永远别想知道其中的每个分子的状态,这比宇宙的甚至比我们身体的完整的状态要简单得多。然而说 宇宙是决定论的,这指的是,纵然我们没有智能去进行计算,我们的未来仍然是被预先决定的 。

许多人强烈抵制科学决定论的这条教义,他们觉得它触犯了上帝随心所欲驾驭世界的自由。但是直到20世纪的早期,这一直是科学的标准假定。当英国科学家瑞利勋爵和詹姆斯·金斯爵士计算了诸如恒星的热物体应该发射的黑体辐射的总量时(正如在第7章中提到的,任何物体被加热时都会发出黑体辐射),出现了必须抛弃上述信条的最初征兆之一。

根据那时我们相信的定律,一个热体必须在所有频率上同等地发出电磁波。倘若果真如此,那么它会在可见光谱的每种颜色,以及微波、射电波、X射线等所有频率发射出相等的能量。回忆一下,波的频率是每秒上下振荡的次数,也就是每秒波动的数目。一个热体在所有频率上同等地发射波,在数学上意味着,它在每秒0次波动与每秒1 000 000次波动之间,和在每秒1 000 000次波动与每秒2 000 000次波动之间,和在每秒2 000 000次波动至每秒3 000 000次波动之间,等等,直至无穷,都发出相同的能量。让我们把频率在每秒0次波动至每秒1 000 000次波动之间,以及在每秒1 000 000次波动至每秒2 000 000次波动之间等的波发射出的能量作为一个单位。那么在所有频率上发射出的总能量就是1加1加1,一直继续下去的总和。由于在一个波中每秒波动的数目是没有限度的,所以能量的和是一个没有终结的和。根据这个推理,发射的总能量应是无限大。

为了避免这个显然荒谬的结果,德国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光、X射线以及其他电磁波只能发出一定的分立的波包,他把这种波包称做量子。正如在第8章中提到过的,我们今天把光的一个量子叫做光子。光频率越高,它所含能量越大。因此,尽管任意给定颜色或频率的光子都是等同的,但根据普朗克理论,不同频率的光子携带不同能量。这意味着在量子论中,任何给定颜色的最黯淡的光——一个单独光子携带的光——具有依赖其颜色的能量含量。例如,由于紫光频率是红光频率的2倍,一个紫光量子的能量含量为红光量子的2倍。这样,紫光能量最小量是红光能量最小量的2倍。

这个理论如何解决黑体问题呢?一个黑体在任何给定频率上发射电磁能的最小量是那个频率的一个光子所携带的,在较高的频率上光子的能量较大。于是,黑体在较高频率上能发射的最小能量较高。在足够高的频率上,甚至一个单个量子的能量都比一个物体所拥有的能量还要多,在这种情形下没有光可供发射,这就终结了原先不可终结的总和。这样,在普朗克理论中,高频的辐射被减小,物体损失能量的速率就变成有限的,从而解决了黑体问题。

量子假设非常成功地解释了观察到的热体辐射的发射率。但是直到1926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威纳·海森伯表述了他的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之后,它对决定论的含义才被意识到。

[插图]

可能的最微弱的光

微弱的光意味着较少的光子。任何颜色的最微弱的光是由单个光子携带的光。

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和拉普拉斯信条相反,自然限制我们利用科学定律预言将来的能力。这是因为,为了预言一个粒子未来的位置和速度,人们必须能够精确地测量其初始状态——也就是它现在的位置和速度。显然,做成此事的方法是把光照射到该粒子上。粒子把一些光波散射,观察者能够检测到这些波并用来指示粒子的位置。然而,给定波长的光只有有限的灵敏度,你测定粒子的位置不可能比测定光的两波峰间的距离更精确。于是,为了精密地测量粒子的位置,就必须利用短波长也就是高频率的光。但是按照普朗克量子假设,你不能使用任意小量的光:你至少要使用一个量子,在更高频率下其能量更高。这样,你希望越精确地测量粒子位置,你射到它上面的光量子的能量就必须越大。

根据量子理论,甚至一个光量子都会扰动粒子:它将以一种不能预言的方式改变其速度。而你使用的光量子的能量越大,扰动很可能就越大。这意味着,为了更精密地测量位置,当你必须使用能量更大的量子时,粒子的速度将被扰动一个更大的量。这样,你想把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准确,你就只能越不准确地测量它的速度,反之亦然。海森伯指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乘以它的速度的不确定性再乘以粒子质量绝不能小于某个固定的量。这意味着,如果你将位置的不确定性减半,你就必须将速度的不确定性加倍,反之亦然。自然永远强迫我们做这个折中。

这个折中有多么糟糕呢?这依赖我们在上面提及的“某个固定的量”的数值。那个量称做普朗克常数,它是一个非常微小的数。因为普朗克常数如此之微小,折中的效应,或者一般而言量子论的效应,正如相对论效应一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能直接觉察到的(尽管量子论——作为诸如现代电子学这类领域的基础——的确影响我们的生活)。例如,如果我们把质量为1克的乒乓球的位置精确地确定在任何方向上1厘米之内,那么我们可以把它的速度确定到的精度,远远超过我们需要知道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们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精确至大约一个原子的范围,那我们对它速度的了解就一点也不精确,误差比大约正负每秒1 000千米还要大。

不确定性原理指定的限制,与人们想测量粒子的位置或速度的方式,以及粒子的种类无关。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世界一个基本的不可避免的性质,它对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深远的意义。甚至在70多年之后,许多哲学家还没有充分了解这些,它们仍然是许多论战的主题。不确定性原理标志着拉普拉斯科学理论之梦的终结,这个理论是一个完全决定论的宇宙模型。如果我们甚至不能精密地测量宇宙现在的状态,肯定不能准确地预言未来的事件!

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对于某个超自然体存在一族完全确定事件的定律,这个超自然体不像我们那样,能够在不干扰宇宙的情形下观测它现在的状态。然而,我们这些必朽的芸芸众生对这样的宇宙模型没有太大兴趣。看来最好使用称做奥铿剃刀的经济原理,将理论中不能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掉。这种方法导致海森伯、厄文·薛定谔以及保罗·狄拉克在20世纪20年代,基于不确定性原理,将牛顿力学重新表达为称做量子力学的新理论。粒子在该理论中不再具有各自很好定义的位置和速度。相反,它们具有一个量子态,那是位置和速度的一个结合,只有在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下才能定义位置和速度。

量子力学的一个变革性质是,它不对一次观测做出单独确定结果的预言。相反,它预言了一些不同可能的结果,并且告诉我们其中每种结果多么可能发生 。那也就是说,如果你对大量相似系统做相同测量,其中每个系统都以相同方式起始,你会发现,在一定数目的情形测量结果为A,另一不同数目为B,等等。你可以预言结果为A或者B的近似的次数,但是你不能预言任何单独测量的特定结果。

例如,想象你往镖板上掷镖。根据经典理论——也就是旧的非量子理论——镖要么击中靶心,要么没有击中。而如果你知道掷镖时它的速度、引力拉力和其他这类因素,你就能算出它会不会击中。但是量子理论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你说不准。相反,根据量子理论,存在镖击中靶心的某种概率,还有镖落到板上任何其他给定面积的非零概率。对于像镖这么大的一个物体,如果经典理论——在这个情形下即牛顿定律——断言镖将击中靶心,那么你假定它将击中是保险的。至少,它未击中(根据量子理论)的概率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你继续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掷镖,直至宇宙的终结,你也许仍然观察不到镖没有击中目标的情形。但是在原子尺度下情形就不同了。由单一原子构成的镖会有90%的击中靶心的概率,5%的机会击中板上的其他地方,还有5%的可能什么也没击中。你不能预先说可能发生哪种情形,你能说的只不过是,如果你多次重复此实验,可以预料,每重复实验100次,平均有90次镖将击中靶心。

因此,量子力学将一种不可预见性或者随机性的不可回避因素引入科学 。尽管爱因斯坦在发展这观念时起过重要作用,但他却非常强烈地反对它。事实上,爱因斯坦正是由于对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尽管如此,他从未接受宇宙是由机缘制约的观念;他的感情可以用他的名言来表达:“上帝不掷骰子。”

正如我们说过的,科学理论的检验是它预言实验结果的能力。量子理论限制了我们的能力,这意味着量子理论限制科学吗?如果科学要进展,我们从事科学的方法就得由自然规定。在这个情形下,自然需要我们重新界定我们有关预言的含义:我们也许不能准确预言每次实验的结果,但是我们能够多次重复该实验,并且确认不同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正是量子理论所预言的。因此,尽管存在不确定性原理,但仍然没必要放弃物理定律制约世界的信念。而事实上,正是因为量子力学和实验符合得很完美,大多数科学家最终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它。

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的一个最重要的含义是,粒子在某些方面像波一样行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它们没有确定的位置,而是被一定的概率分布“抹平”。同样,虽然光是由波构成的,普朗克量子假设却又告诉我们,光在某些方面的行为仿佛是由粒子构成的:它只能以波包或者量子的形式发射或者吸收。事实上,量子力学的理论基于崭新类型的数学之上,它不再按照要么粒子要么波来描述实在的世界。为了某些目的,把粒子当成波是有用的,而为了其他目的,最好把波当成粒子,但是这些思维方式仅仅是方便而已。当物理学家们说在量子力学中存在波和粒子的对偶性时,他们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根据量子理论,人们不能无限精确地测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也不能准确地预言未来事件的过程。

在量子力学中类波行为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可以观察到两束粒子之间所谓的干涉。在正常情形下,干涉被认为是波的一个现象;也就是说,当波碰撞时,一束波的波峰可与另一束波的波谷重合,在这种情形下,就说两束波处于反相。如果发生碰撞的话,这两束波就相互对消,而不像人们可能预料到的,叠加成一个更强的波。对于光的情形,在肥皂泡上经常呈现彩色便是熟知的干涉例子。这是由形成泡泡的水的薄膜两边来的光的反射引起的。白光由所有不同波长或者不同颜色的光波组成。对于一定的波长,从肥皂膜一边反射来的波峰和从另一边反射来的波谷重合,对应于这些波长的颜色就在反射光中缺失,因此反射光呈现彩色。

但是量子理论告诉我们,因为量子力学引入的对偶性,粒子也会发生干涉。所谓的双缝实验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想象一个隔板——一堵薄墙——上面有两道平行的狭缝。在我们考虑粒子通过这些缝隙发送时会发生什么之前,让我们先考察当光照在上面会发生什么。你把特殊颜色(也就是特殊波长)的光源放在隔板的一边,大部分光会射到隔板上,但有少量光会穿过缝隙。现在假定你在隔板与光源相反的一边安放一个屏幕,屏幕上的任何一点将从两个缝隙接受波。但是,一般而言,光从光源通过一道缝隙到达该点和通过另一道缝隙到达该点必须行进的距离不同。由于行进的距离不同,从两个缝隙来的波在到达该点时将不会同相。在某些地方一个波的波谷会和另一个波的波峰重合,波会相互对消;在其他地方波峰和波谷会重合,波会相互加强;而在大多数地方,情形处于这两者之间。其结果是一个明暗相间的特征条纹。

[插图]

同相和反相

如果两个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重合,它们就形成一个更强的波,但是如果一个波的波峰和另一个波的波谷相重合,这两个波就相互抵消。

如果你用具有确定速度的诸如电子的粒子源来取代光源,你会得到刚好同一类型的条纹,这真是令人吃惊。(根据量子理论,如果电子具有确定速度,则相应的物质波具有确定的波长。)假如你打开一道缝隙,并开始对着隔板发射电子,大多数电子都会被隔板阻止,但是有一些电子会通过缝隙,并到达另一边的屏幕。因此设想将隔板上的第二道缝隙打开,只不过增加打到屏幕的每一点上的电子数目而已,也许看起来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如果你打开第二道缝隙时,打到屏幕上的电子数目在某些点增加,而在其他点减少,电子似乎像波一样在干涉,而不像粒子那样行为(见87页插图)。

现在想象通过两个缝隙每次发射一个电子,仍然会存在干涉吗?人们也许会认为,每个电子通过这个或那个缝隙,摆脱了干涉条纹。然而在实际上,甚至当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时,仍然出现干涉条纹。因此,每个电子一定是在相同的时刻通过双缝,并且与自己干涉!

[插图]

路径距离和干涉

在双缝实验中,波从顶缝和底缝到达屏幕。它们必须行进的距离随沿着屏幕的高度而变化。这导致波在一定高度上相互加强,在其他高度上相互对消,形成了干涉条纹。

粒子间的干涉现象是我们理解原子结构的关键。原子是一个基本单位,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的。20世纪初,人们认为原子和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很相像,电子(具有负电荷的粒子)围绕着携带正电荷的中心核公转。人们认为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将电子维持在它们的轨道上,这与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的吸引把行星维持在轨道上的方式是一样的。这种观点的麻烦在于,在量子力学之前,力学和电学的经典定律预言以这种方式公转的电子会发出辐射。辐射会使它们损失能量,并且因此向内旋进,直至和核相撞。这意味着原子,其实也就是所有物体,都应该非常快地坍缩到一种非常紧密的状态,显然这并没有发生!

因为干涉,把一束电子通过双缝发射的结果并不相当于把电子分别通过每一单缝发射的结果。

[插图]

原子轨道中的波

尼尔斯·玻尔把原子想象成由不断地环绕原子核的电子波组成。在他的图像中,只有周长对应于电子波长整数倍的轨道才能幸存,而不受到毁灭性的干涉。

1913年,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为这个问题找到了部分的解。他提出,也许电子不能在离中心核任意距离上,而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距离上公转。假定在这些特定的一个距离上只有一个或两个电子可以公转,就解决了坍缩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旦有限数目的内部轨道被充满了,电子就不能再进一步向里旋进。这个模型相当好地解释了最简单的氢原子的结构。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围绕着核公转。但是,如何将其推广到更复杂的原子人们并不清楚。此外,允许轨道的有限集合的观念似乎仅仅是贴橡皮膏。它是数学上可行的技巧,但是无人知道自然必须这么行为的原因,或者它代表了什么更深的定律——如果存在的话。量子力学的新理论解决了这个困难。它揭示了一个围绕着核公转的电子可被认为是一个波,其波长依赖于它的速度。正如玻尔假设的,想象波在特定的距离上围绕着核循环。对某些轨道,轨道周长相当于电子波长的整数倍(和分数倍相反)。对于这些轨道,每循环一次其波峰还在同一位置,这样波就相互加强。这些轨道对应于玻尔允许的轨道。然而,对于长度不是波长整数倍的轨道,在电子循环时每一波峰都最终被波谷对消,这些轨道是不允许的。这样就解释了玻尔的允许和禁止轨道定律。

[插图]

电子的许多路径

在量子理论的理查德·费恩曼表述中,一个粒子,比如这个从源到屏幕的电子,可以采取每一种可能的路径。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费恩曼引入了所谓的对历史求和,这是一个摹想波粒对偶性的好方法。在经典非量子理论中假定粒子在时空中具有单独的历史或路径。相反,在费恩曼的方法中,假定粒子从A到B可以通过所有可能的路径。他用一对数与A和B之间的每一路径相关联,其中一个代表幅度或波的大小。另一个代表相位或在循环中的位置(也就是它是否处于波峰或者波谷,或者两者之间的某处)。一个粒子从A走到B的概率是将所有连接A和B的路径的波叠加而求得。一般来说,如果人们比较一族邻近的路径,其相位或在循环中的位置会有很大差别。这意味着和这些路径关联的波几乎完全被对消了。然而,对于一些邻近路径的集合,它们之间的相位变化不大,所以这些路径的波没有对消。这种路径对应于玻尔的允许轨道。

把这些观念以具体的数学形式表述,去计算在更复杂的原子甚至分子中的允许轨道,是相对直截了当的。分子是由一些原子组成的,围绕着多于一个核公转的电子把这些原子捆在一起。由于分子结构以及它们的相互反应是所有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在原则上量子力学允许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设下的限制之内,预言我们在周围看到的几乎一切东西。(然而,在实际上,除了最简单的氢原子之外,我们不能解任何其他原子的方程。氢仅有一个电子。我们利用近似法和计算机去分析更复杂的原子和分子。)

量子理论已成为极其成功的理论,它几乎是所有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制约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行为,而后者是诸如电视和计算机电子装置的最重要部件 。此外量子力学还是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引力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是量子力学尚未适当纳入的仅有的物理科学领域:正如早先提到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没有考虑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而为了和其他理论一致,这一点是应该的。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中看到的,我们已经知道广义相对论必须修改。因为经典(即非量子)广义相对论预言了无限密度的点——奇点——它也就预言了自己的垮台,正如经典力学暗示黑体应发射出无限能量,或者原子应坍缩成无限的密度,而预言了它的垮台一样。我们希望把经典广义相对论变成一个量子的理论——也就是创造量子引力论,来消除这些不可接受的奇点,正如我们处理经典力学一样。

如果广义相对论是错误的,那么为何迄今所有的实验都支持它呢?我们尚未注意到与观测有任何差异,其原因是我们通常经验的所有引力场都非常微弱。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在早期宇宙中,当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和能量都被挤压成非常小的体积时,引力场应变得非常强大。存在如此强大的场时,量子理论应有重要的效应。

尽管我们尚未拥有量子引力论,但我们的确知道一些我们相信它应该具有的特征。其中一项是,它应与费恩曼的按照对历史求和来表述量子理论的设想相合并。我们相信,爱因斯坦如下的思想肯定是作为任何终极理论部分的第二项特征,即引力场由弯曲的时空来代表,粒子企图沿着弯曲空间中最接近直线的东西运动,但是因为时空不是平坦的,它们的路径显得仿佛被引力场弯曲了。当我们把费恩曼对历史求和应用到爱因斯坦的引力观点时,那么粒子历史的类似物,现在就是代表整个宇宙历史的完整的弯曲时空。

在经典引力论中,宇宙只能以两种方式行为:要么它已存在了无限时间,要么它在过去的某一有限时间的奇点处有一个开端。基于我们早先讨论过的理由,我们相信宇宙并未存在过无限久。然而如果它有一个开端,根据经典广义相对论,为了知道爱因斯坦方程的哪个解描述我们的宇宙,我们必须知道它的初始态——也就是说,准确地知道宇宙如何起始。 上帝也许最初就颁布了自然定律,但是从此之后,他似乎让宇宙按照这些定律演化,而且现在不干涉它。上帝如何选择宇宙的初始态或者初始位形呢?什么是时间开端的边界条件呢? 因为经典广义相对论在宇宙的开端失效,所以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这是个问题。

另一方面,在量子引力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如果这是真的,就可以补救这个问题。在量子理论中,时空可能在范围上有限,但却没有形成时空的边界或边缘的奇点。时空就会像地球的表面,只不过多了两维。正如以前指出过的,如果你在地球表面沿着某一方向不断前进,你永远不会遭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却最终会返回到出发之处,并且不会撞上奇点。这样,如果情形果真如此,那么量子引力论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不会存在科学定律在那里失效的奇点。

如果时空没有边界,则不需要指定边界上的行为——不需要知道宇宙的初始状态,不存在我们必须祈求上帝或者某些新的定律为时空设定边界条件的时空边缘。我们可以讲:“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宇宙会是完全自足的,并且任何外在于它的东西都不能对它施加影响。它既不被创生,也不被消灭,它只是存在。只要我们相信宇宙有个开端,造物主的作用似乎是清楚的。但是如果宇宙的确是完全自足的,没有边界或者边缘,既没有开端又没有终结,那么其答案就不这么显而易见:造物主还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条: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条:设定具体的目标

◇第三条:胸怀强烈的愿望

◇第四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第五条:追求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

◇第六条:定价决定经营

◇第七条: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

◇第八条:燃起斗志

◇第九条:拿出勇气做事

◇第十条: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第十一条:以关爱和诚实之心待人

◇第十二条: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第一条 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目的,但必须加以明确。

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养家,这些并不错。但仅靠这些目的,要凝聚众多员工,齐心协力办好企业,是不够的。

目的与意义必须是高层次、高水准的,换句话说,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

要让全体员工与自己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如果缺乏"大义名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都没有的话,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第二条 设定具体的目标

比如企业今年的年销售额是1亿日元,明年要达到2亿日元,用具体的数字明确地表述目标。不光是销售额,包括利润、员工人数等涉及企业规模的项目,都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用数字具体地表示出来。

而且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明确这种目标。所谓空间上明确,即目标不是全公司的一个抽象数字,而是分解到各个部门的详细资料,最小的组织单位也必须有明确的数字目标,进而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所谓时间上明确,即不仅设定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这样各人就能掌握自己每一天的目标,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务。

每位员工努力完成任务,各个部门就能达成目标,公司整体目标也自然达成;如果每天的目标都能达成,日积月累,月度、年度的经营目标也自然能够达成。

另外目标明确,目标就可与员工共有。如果目标不明,即经营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进方向,员工就会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行动就会缺乏整体性,结果力量分散,无法发挥出组织的合力。

我将此称为"统一方向"。经营者有明确的经营计划,并明示于员工,员工努力的方向便会与公司的方向相一致。

在经营这个领域,不少人主张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战略,建立5年计划甚至10年计划等,但是我却认为无此必要。比如长期计划,即使制订,要达成几乎不可能。其间必有超出预想的市场变动,甚至不测的事态发生,计划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弃,这类情况司空见惯。不严肃的、无把握兑现的所谓计划,以不建为好。员工见多了这样的计划,会产生"反正完不成也没关系"的想法,甚至漠视计划。一旦经营者再次提出经营目标,员工反而会失去向更高目标挑战的热情。更糟糕的是,销售目标没达成,费用和人员倒按计划增加了,即销售额减少,费用增加,从而使经营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

因此"京瓷"从创立起,一向只制订年度经营计划。3年、5年后的事,谁都无法准确预测。但1年的话,还是能基本看清楚的。然后将年度计划细分,变为每一天的目标,千方百计,不达不休。通过一天的努力,完成当天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天的任务;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完成当月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个月的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当年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年的任务。日复一日,扎扎实实完成每一天的目标,至关重要。

经营顾问们对此不屑一顾,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岂能成大事!"但是,我坚持设定每年的短期具体目标,付之实行并完成。接着设定下一阶段的短期明确目标,再实行,再完成。周而复始,贯穿始终,就这样使事业年年岁岁增长发展不停。

在萧条时更应该设定具体的目标。必须尽力争取有可能获得的订单,并为此设定具体的目标。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经营者如果决定要做的话,就要与员工沟通,与员工共有这一目标,让员工心悦诚服地说道:"社长,你说得对!我们与你一起,为实现目标共同奋斗。"正因为处于萧条期,所以必须设定具体的目标并与员工共有。

第五条 追求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

作为经营常识,一般人认为销售额增加,经费必然随之增加。但这是不对的,只有摆脱"销售额增加,经费也随之增加"这一常识,为追求"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开动脑筋,千方百计,才会从中产生高效益。

举例来说,假定现在的销售额为100,为此需要现有的人员及设备,那么当订单增至150,按常理,人员、设备也要增加50%才能应付生产。但是,做这样简单的加法是绝对不行的。订单增至150,通过提高效率,本来要增加5成人员,压到只增加2~3成,以此来实现高收益。

订单增加、销售额提高,公司处于发展期,正是进行合理化建设,提高效率,使企业变成高收益企业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大多数经营者却在企业景气时放松管理,坐失良机。且一旦订单减少,销售额降低,经费负担加重时,企业立刻就会转为亏损。

贯彻"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原则,必须建立一个系统,使每个部门、每月的经费明细都一目了然。

"京瓷"创业不久,就引入了被称为"阿米巴经营"的管理系统。同一般财务会计不同,这是经营者为便于经营而应用的一种管理会计手法,"阿米巴"是由几个人至十几个人组成的小集体(可按需要随时进行重组),"京瓷"现有1000多个这样的小集体,构成了一个经营系统。所谓"阿米巴经营",就是计算出每个"阿米巴"的单位时间附加价值。简单地讲,就是从每个"阿米巴"的当月销售额中减去所有当月经费,剩余金额除以当月总时间所得的数字,作为经营指标,我们称之为"单位时间核算制"。

"京瓷"就依据"单位时间核算制",在月末进行结算,于次月初公布各部门的实绩。只要细看"单位时间核算表","这个部门推出了这个产品,而那个部门没有取得客户订单"之类的有关情况就能一清二楚,便于经营者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对策。

另外,为将经费压缩到最小,"单位时间核算表"把经费科目细分,比一般会计科目分得更细,构成所谓的实践性经费科目。比如不是笼统地列出一项"水电煤费",而是将其中的电费、水费、燃气费项目分别列支。

这样做,从事实际工作的员工就能一目了然,并可采取具体行动来削减经费。看了细分后的核算表,"啊,这个月电费花多了。"现场负责人就能掌握经费增减的原因,便于切实改进。

第六条 定价决定经营

给产品定价,是低价、薄利多销,还是高价、厚利少销?价格决定以后,究竟能卖出多少量,获得多少利润,极难预测。定价太高,产品滞销,定价过低,虽然畅销,却没有利润。总之,如果定价失误,那么企业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正确判断产品价值的基础上,寻求单位利润与销售数量的乘积为最大值的一点,据此来进行定价。我认为,这一点应该是顾客乐意付钱购买的最高价格。真正能够看清、看透这一价格点的不是销售部长,也不是营业担当,而非经营者莫属。可以说,这是定价的普遍原则。

但是,即使以该价格卖出了,经营未必就一定一帆风顺,即使以顾客乐意接受的最高价格售出了,却仍然没有获利,这种情形屡见不鲜。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已定的价格下,怎样才能获取利润。

以生产厂家为例,如果跑销售的只知道压低价格来获取订单,那么制造部门再辛苦也无法获利,因此必须以尽可能以高的价格推销,但是价格确定后,能否获利,就是制造方面的责任了。

一般的厂家往往是以成本加利润来确定价格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售价往往是由市场事先决定的。成本加利润所确定的价格,因为偏高而滞销,不得已而降价,预想的利润化为泡影,极易陷入亏损。因此,我给技术研发人员这样定位:"你们或许认为,技术员的本职工作就是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但是我认为,这还不够,只有在开发的同时认真考虑降低成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技术员。"

必须在深思熟虑后确定的价格范围之内,努力获取最大利润。为此,"需要耗费多少材料费、人工费、各类经费",诸如此类的固定观念或常识统统抛开,在满足质量、规格等一切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千方百计,彻底降低制造成本。"定价"、"采购"、"削减生产成本"这三者必须连动,也就是说"定价"必须对降低采购成本及生产成本负责。价格之所以要由经营者亲自决定,理由就在于此。

第七条 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

可以说经营等于经营者的意志本身。一旦确定目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一定要实现此目标,这种坚强的意志在经营中是不可或缺的。越是艰苦,越是萧条,经营就更需要坚强的意志。

但是,不少经营者眼看目标完不成,就寻找借口,或修正目标,甚至将目标、计划全盘取消。一味地将经营去"迎合"环境或情况的变化,结果往往会不妙。因为向下调整过的目标,一旦遭遇新的环境变动,就不得不再次向下调整。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必将完全失去投资者和企业员工的信赖。所以,既已决定"要这么做",就必须以坚强的意志贯彻到底。

还有一个要点,虽然目标体现了经营者的意志,但是必须获得员工的共鸣。起初是经营者个人的意志,但随后需要让全体员工发出"那么让我们一起干吧!"的呼声才好。换言之,体现经营者意志的经营目标必须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

员工一般不会主动提出需要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高目标,决断需要由经营者来做出。但自上而下的高目标,需要自下而上的响应。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比如事前可以先讲一番激励的话:"咱们公司前景光明,虽然现在规模还小,但大家可以期待将来取得的巨大发展。"然后举办恳谈宴会,酒过三巡后提出:"今年我想把营业额翻一番。"先让身旁坐着的那些办事差劲、却善于揣摩上司心理的家伙表态:"社长,说得对!干吧!"于是那些脑子好使、办事利索但冷静过度的人就难以启齿。不然的话,一听到高目标,他们就会泼冷水说:"社长,那可不行,因为……",摆出一大套行不通的理由。但这时的气氛已经让那些持消极态度的人不便反对,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随声附和。这样,高目标往往就在全员赞同之下得以通过。

第十条 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新闻界代表人物戴维特先生,在其所着的《下一世纪》一书中,有一章开头就引用了我的一段话:"我们接着要做的事,就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

事实上,"京瓷"过去做的也是当时人们认为做不到的事。开发新型陶瓷,把它作为新型工业材料,将它发展成数兆日元规模的新兴产业,在此之前,人们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

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优良性能,进一步开发出半导体封装件,促进了电脑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又开发出人造骨、人造牙根等用于生物体的新产品,开拓出一个精密陶瓷新应用的产业领域,甚至被誉为创造了又一个"新石器时代",对社会贡献之大不言而喻。

"京瓷"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创造性,许多日本的经营者把原因归结到"京瓷"的技术开发实力上。对照自己,他们会说:"我们公司缺乏那样的技术,无法取得发展也是不得已的事。"

我认为这种观点站不住脚。没有哪一家公司天生就有杰出的技术,先进技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琢磨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今天胜于昨天,明天超越今天,天天进步,日积月累,从中才能产生独创性的技术和经营。

我常以清洁工作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清洁工作似乎很简单,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但是,不要天天机械地重复单调的作业,今天这样试试,明天那样试试,后天再别样试试,不断思考清扫方法,不断提高清扫效率,一年365天孜孜不倦,每天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进。长此以往,即使看似简单的工作,也会产生很有价值的创新。

"不能每天以同样的方法重复同样的作业,要不断有所创新。"经营者应该把这句话作为公司的方针,明确地提出来,而且经营者要率先做出榜样。这样经过三至四年,企业就能具备独创性,就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开发。

第十二条 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不管处于何种逆境,经营者必须始终保持开朗的、乐观的心态,这已成为我的信念。既然从事了经营,就不要害怕各种经营课题接踵而来,而且问题越是困难,越是不能失去梦想与希望。

即使为各种经营上的问题所困扰,但能顶住压力,坚忍不拔,这样的经营者身上似乎透出了一种"悲壮感"。因为我谈到了坚强的意志和"斗魂",有人或许认为经营一定是苦差事,一定充满了"悲壮感"。恰恰相反,正因为经营需要高昂的斗志和不屈的意志,所以经营者必须同时保持开朗的心态。一味紧张,有张无弛,长期经营是很难坚持的。

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乃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

比如,生病时坚信自己定能康复,配合治疗、静心养病;比如,为资金周转而伤透脑筋,但只要坚信通过努力,总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就想方设法去解决。处于逆境中的当事人要做到如此洒脱,似乎很难,但即使难,也要有意强迫自己这么想,这么做。只要永不言弃,事态一定会出现转机。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乐观向上,积极努力,必定有回报,因为自然界本来就是这样,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

无论是人生还是经营,其成败取决于我们今后的行动。各位经营者,对于我所讲述的"经营十二条",如果能够认真学习,切实实行,那么你们就会变成与自己过去完全不同的优秀的经营者。

经营者如果变了,紧接着你们公司的干部就会变,再接着员工就会变。如果是这样,那么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你们的公司一定会充满活力,变成一个优秀的、高收益的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 株式会社自1918年 松下幸之助创业以来,作为企业人,通过提供商品服务,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经营理念从事着 企业经营活动。下面一起看下松下公司的员工管理。

松下公司的员工管理

案例介绍

在一般人印象中,松下电器几乎是家用电器的代名词。的确 ,成立于1918年的松下电器经过半个世纪的创业和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其产品品种之多、市场范围之广、成长速度之快和经营效率之高令世人所惊叹!不仅如此,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松下电器逐渐在全球市场建立综合电子工业的形象,以技术研发为先导,多方面合作为主要方式,由家电王国变化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型跨国公司。松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它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外,它的经营思想的精华人才思想也为其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没有人就没有企业,松下公司既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又是造就人才的公司。

不拘一格的人才观

作为松下公司的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制定了公司的经营方针,那就是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他认为,松下电器公司不是仅仅靠总经理经营,不是仅仅依靠干部经营,也不是仅仅依靠管理监督者经营,而是依靠全体职工的经营智慧。为此,公司努力培养人才,加强职工的教育训练。公司根据长期人才培训计划,开设各种综合性的系统研修、教育讲座,以提高职工素质。

在获取人才方面,松下认为吸引人才来求职的手段,不是靠高薪,而是靠企业所树立的经营形象。松下公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们总结了许多人才提拔和雇用的经验之道。

如果碰到有想要从事新的工作的人,只要这个新人人品好,就可以让他去学习,不必非要用有经验的人。

人员的雇用,以适应公司工作的文化程度为好,文化程度过高不见得一定有用,只要人品好,肯苦干,技术和经验是可以学到的,即所谓:劳动成果=能力×热忱。

提拔年轻人时,不可只提升他的职位,还应该给予其他,帮他建立威信。

不过,提拔人才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绝不可有私心,必须完全以这个人是否适合那份工作为依据。松下认为,树立了这种提拔风气,有利于青年的成长,会带动整个公司各个方面的进步。

松下先生要年轻的职员这样回答顾客提出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什么的问题,说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气器具。松下的心愿是这样的:事业是人为的,而人才则可遇而不可求,培养人才就是当务之急,如果不培养人才,事业成功也就没有希望。日本顾客这样评价:别家公司输给松下电器公司,是输在人才运用。

对于人才的标准,松下这样认为:不念初衷而虚心好学的人,不墨守成规而常有新观念的人,爱护公司和公司成为一体的人,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人,有自主经营能力的人,能忠于职守的人,有气概担当公司重任的人都是人才。

把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

松下的职工教育是从加入公司开始抓起的。凡新招收的职工,都要进行八个月的实习培训,才能分配到工作岗位上。

为了适应事业的发展,松下公司人事部门还规定了下列辅助办法:

第一、自己申请制度: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己主动向人事部门申请,要求调动和升迁,经考核合格,也可以提拔使用。

第二、社内招聘制度:在职位有空缺时,人事部门也可以向公司内部招聘适当人选,不一定非在原来单位中论资排辈依次提拔干部。

第三、社内留学制度:技术人员可以自己申请、公司批准、到公司内办的学术或教育训练中心去学习专业知识。公司则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优先批准急需专业的人才去学习。

第四、海外留学制度:定期选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除了向欧美和国派遣留学生外,也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都松下公司派来的留学生。

由于松下公司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有一套培养人才、团结人、使用人的办法,所以在松下体制确立以来,培养了一支企业家、专家队伍。事业部长一级干部中,多数是有较高学历的,熟悉经营管理的,不少人会一门或几门外语,经常出国考察,知识面广,年纪轻轻,比较精干,而且雄心勃勃,渴望占领世界市场,有在激烈竞争中获胜的志向,这是松下公司能够实现高效率管理的前提。

注重员工的人格培养

松下强调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他认为现在的教育虽名为教育,但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仅传授知识不能算是教育,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给成长中的人知识,是给他们兵器,绝不是教育本身。教育的中心,是以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说是附属的教育。

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人,工作环境条件好,就能自我激励,做到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或不景气的情况下,也能克服困难,承担压力,以积极的态度渡过难关,开辟胜利的新局面。

培养员工的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工作上的需要,但如果员工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价值,也等于乌合之众,无法促进公司以至社会的繁荣。

培养员工正确地判断能力,不是件简单的事。但是只要随时养成判断价值的意识,就会有准确地判断。这样,做事时就能尽量减少失误。所以,在平常应该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作比较,而想出更好的方式,做最妥善的决定。

所以,应该鼓励员工不断地努力,相互学习,研究如何才是正确的价值判断。

用人善于组合搭配

聚集智慧相等的人,不一定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往往只有分工合作,才会有辉煌的成果。

在用人时,必须考虑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人事管理上的金科玉律。一般所说的因才适用,就是把一个人适当地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使他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更进一层地分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若要能取长补短,就要在分工合作时,考虑双方的优点及缺点,切磋鼓励,同心协力地谋求事情的发展。

怎样才能达成人事协调呢?松下认为不一定每个职位都要选择精明能干的人来担任。或许这个观点很难理解,可是,可以想像,如果把十个自认一流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做事,每个人都有他坚定的主张,那么十个人就有十种主张,根本无法决断,计划也就无法推动。可是,如果十个人中只有一两个特别杰出,其余的才识平凡,这些人就会心悦诚服地遵从那一两位有才智的领导者,事情反可顺利进行。

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术。可是用在人与人的组合调配上,如果编组恰当,一加一可等于三,等于四,甚至等于五,万一调配不当,一加一可能会等于零,还有可能是个负数。所以,经营用人,不仅是考虑他的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

任用人必须信任人

松下说: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这样才能让下属全力以赴。用人固然有技巧,而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和大胆地委派工作。通常一个受上司信任、能放手做事的人,都会有较高的责任感,所以无论上司交代什么事,他都会全力以赴。相反地,如果上司不信任下属,动不动就指示这样、那样,使下属觉得他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的机器而已,事情成败与他能力高低无关,如此对于交代的任务也不会全力以赴了。

因此对待要用之人,首先就要信赖,并且要抱着宁愿让对方辜负我,我也不愿意怀疑他的诚意,如此可能会赢得别人更多的效劳。

现代社会最大的缺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互信互敬的胸怀,因此导致许多意识上的对立,甚至行为上的争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领导者如果能培养起信任别人的度量,不但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为这个冷漠僵冻的人间,增添许多光明与和谐。

任用强过自己的人

松下主张任用强过自己的人,认为员工某方面的能力强过自己,领导者才有成功的希望。

即使一个才智出众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所以唯有知人善用的领导者,才可完成超过自己能力的伟大事业。然而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不肯接受他人的忠告,领导者最应留意这点。

适时地提升员工

适时地提升员工,最能激励士气,也将带动其他同仁的努力。

提升员工职位,应以员工的才能高低做为职位选定的主要标准,年资和考绩应列为辅助材料。一家公司想求得发展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使制造的产品日益精良。因此,在工作上必须造就更优秀的人才,应采取因才适用的提升制度来配合作业。这种制度并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完全依才干、品德、经验来衡量是否可以胜任另一新的职务。

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激励员工

松下电器公司采取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的办法激励员工。在精神方面,公司提倡全员经营,宣传搞好经营是员工自己的事,员工是松下电器公司的主人翁。

集思广益,全员经营,是松下电器公司一贯遵循的原则。在松下公司,每个人都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干。全公司没有上下的区别,谁想到了好主意,就提出来,共同经营松下公司。松下说:如果职工无拘无束地向科长提出各种建议,那就等于科长完成了自己工作的一半,或者是一大半,反之,如果造成唯命是从的局面,那就有可能使公司走向衰败的道路。对于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公司都认真对待,按成效分成1~9等,有的表扬,有的奖励,贡献大的给予重奖。

总之,每一项建议,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在物质方面,推行周休二日制,改变过去依工龄和学历付酬的旧工资制,采用按照工作能力确定报酬的新工资制,并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规定三十五岁能够能自己的房子的新的职工拥有住房制度设立由松下幸之助赠给职工的私人财产二亿日元为基金的松下董事长颂德福会,实行支付给死亡职工家属年金的遗族育英制度等等。

公司采取的上述这些措施,对引导职工把公司的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从而燃烧起自己的热情,把首创精神用于工作,产生着无法想像的伟大力量。

正是由于松下重视人才的培育和任用,并把人才的培育和任用与促进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产品及工作质量,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效益。松下大目标的实现,正是建立在无数个人目标实现的基础上。

松下公司的案例评析

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日本的松下公司是深谙此道的行家里手,他们把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自称松下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气器具。松下培养人不仅仅限于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是更注意于培养员工的人格,及其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松下强调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

知识的教育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正因为如此,松下形成了团结有力无坚不摧的强大团队,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积极向上共同奋斗,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

松下在人才的运用上更是有独到的建树:用人注重人品对于人材标准不拘一格,重视员工的提升和激励,用人善于组合搭配任用谁就信任谁主张任用强过自己的人等等。这就使松下公司与员工之间建立起可靠的信任关系,使员工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公司的主人,产生为公司作贡献的责任感,焕发出了员工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极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松下不但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公司,而且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其产品品种之多,市场范围之广,成长速度之快和经营效率之高都令人惊叹!无怪乎世人这样评价:别的公司输给松下电器公司,是输在人才运用上。

松下电器在中国

松下电器从1978年开始向中国出口产品以来,已向中国出口了各种产品和零部件。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彩色电视机等AV家电、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了这些产品的国产化进程。1987年9月,松下电器首次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合资公司。在此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从家用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到通讯设备、图像、音响、半导体等生产器材的广泛领域的独资合资公司(到目前为止,已成立的生产型合资独资企业达59家)。生产的产品已经获得了好评。松下电器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把下列6个方面作为成立合资公司的指导思想。

1.要开办受中国当地欢迎的事业2.开展符合中国方针的事业3.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4.促进技术转让5.独立自主经营6.培养中国当地企业管理、技术人才

在上述经营指导方针下,今后,松下电器仍将继续为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994年9月2日,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与北京华瀛盛电器开发公司共同创立了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原简称CMC),总投资额达到3,000万美元。CMC是科工贸三位一体的综合支援公司,科学包括人才培训中心、服务技术中心、唐山焊接机学校、FA中心、R&D中心等。工业包括向新事业推进、向制造型企业投资、和对现有企业提供支援。贸易包括建立销售网络、综合服务体制、促进出口等。在综合事业支援活动方面,CMC向松下电器在华企业提供信息系统、知识产权、物流、公共关系、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和法务等支援活动。从1994年到2002年末,CMC的员工从100人增加到了600多人。

2002年12月17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转变为独资公司,英文简称也由CMC变为MC。公司从事业支援性公司变为地域统括性公司。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了13,692万美元,2004年初员工人数达到了约800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5902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