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第1张

目前在车载显示领域,为了实现HDR(High-Dynamic Range)和高对比度的显示效果,普通的LCD和侧入式背光已经不能满足;直下式背光因此成为目前比较主流的发展趋势。

LED的封装方式的不同,不同的LED灯板,直下式背光需要搭配不同的背光架构才可,也是目前市场上面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

01

常规白光LED直下式背光

通常侧入式背光的白光LED如下图所示,采用的3014封装的LED: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2645160-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2张

而直下式背光所用的白光LED在尺寸上面要小一些,更趋近与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28af784-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3张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2a5e634-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4张

其背光架构如下图所示: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2d4c814-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5张

相比于传统的侧入式背光多了:LED灯板、反射杯、扩散板部件,因此在重量方面也显著增加。

其灯板的打件方式采用的是传统的SMD技术,主要优点包括:LED 器件的方案更为成熟,可靠性更高,成本也相对可控,且容易维护;同时,能够降低 PCB 板的精度要求,从而降低 PCB 板的成本,在大尺寸、大 OD 值上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

02

蓝光LED直下式背光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3176994-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6张

常规白光LED,虽然在尺寸上面小一些,不过还是将芯片封装的产品,而发蓝光的LED,是去除了封装的支架,直接封装芯片,所以在尺寸上面要小的多,因为是直接发出蓝光,所以在模组架构上,要搭配QD膜或者荧光膜才能发出白光,其结构如下: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3696b86-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7张

荧光膜 VS QD膜: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38fbfc0-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8张

相对来说QD膜的效果要更好一些,其基本原理是背光模组中的蓝光LED发出蓝光,蓝光经过量子点薄膜时,部分蓝光被量子点转换成绿光和红光,未被转换的蓝光和量子点发出的绿光、红光一起组成白光,成为液晶显示屏的光源。

此种架构背光灯板的打件方式一般采用的是COB,COB/COG 封装具有高效率、低热阻、更优观看效果、防撞抗压高可靠等优点。COB/COG进行集成化封装,使用环氧树脂将若干灯珠直接封装在 PCB 板或玻璃基板上,因此无需支架和回流焊,在高密度 LED 密布下具有显著优势,可应用于背光及直显两大领域。

03

直下式背光的分时设计

随着LED尺寸的大幅减小,直下式背光的LED需求数量急剧上升;

一般10.25 inch 产品需要600颗左右LED,18 ihch 产品需要800颗左右LED,根据所以LED型号的大小差异会略有不同。

LED的增多相应控制LED亮暗的IC也要增加,因为IC所能控制的LED的数量也是有上限的(例如:Himax最大支持控制94颗LED的点亮),两者数量的增加对成本方面就会产生一定压力,尤其是近来芯片的市场需求供不应求。

问题显而易见,自然需要方案解决;分时设计便是为了解决此问题,也就是我们行业内常说的三分区、四分区,其含义是一个周期内每次点亮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LED,然后在高频率下切换点亮另外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的LED;因为切换的频率很快,人眼无法识别,看起来就像整面背光的LED同时点亮一样,有些类似于PMW调光。

这样就用三分之一的IC控制点亮整面背光,极大的减少IC的数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模组的功耗。

04

直下式背光的分区设计

其实侧入和直下都是可以分区的,侧入--侧面灯珠排布要么是垂直,要么水平,所以,控制灯光的方式只能水平或者垂直方向,整条灯带区域来解决开光灯;

直下背光可以独立控制每个灯珠开和关,所以,直下可以控制的的灯的数量更多,区域更小,理论上区域越小越精细。控光效果越好,当然控光最好的是OLED电视,你可以理解为他每一个像素点都可以独立开关,达到完全精准的控制明暗。甚至单背光也可以显示一线画面和文字。

分区的设计往往是根据产品的AA区大小平均分布,尽量确保每颗LED在每个分区的正中心。要实现其功能,还是要搭配对应算法才可。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3da4702-3045-11ed-ba43-dac502259ad0.png,第9张

那为什么要分区?

因为需要控制明暗和开关,比如一个场景,左边有画面,右边没画面,是黑色的夜空,这个时候,就需要关闭右侧没有画面的部分背光,这样,可以让有画面的地方和没画面的地方产生很大的对比色差,让画面更纯粹一些且更有层次感。

单分区内LED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当LED为多个时,需根据LED Driver可以支持的电流电压信息,设计串并联。

控光很简单么?

控光其实不难,但是难的是精准控光,精准的方法无非是加灯和加隔断,让每个灯能控制的区域尽可能的小,但是难就难在如何来判断这个区域是否该不该关灯,这就涉及到了算法。算法差可能导致本该这个区域有画面,你却关灯了,另外一个地方没画面,你却开着灯,当然还有如果每个控光区域做的不够密封,那么就会有很大的一个光韵,效果还不如不控。如同一团雾在动。

比如这样:

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4be43e4-3045-11ed-ba43-dac502259ad0.jpg,第10张比较常用的两种架构类型下的直下式背光设计,6507f002-3045-11ed-ba43-dac502259ad0.jpg,第11张

所以,不要盲目的看分区的数量,和有没有直下控光分区,而要看算法和品牌的品控和实力,如果一个品牌连漏光问题都多年都解决不了,就别说分区控光了。

04

总结语                       

Local dimming 背光是当前 LCD 升级的重要创新方向,通过更小的背光 LED 尺寸、点间距 实现区域控光能力。

OLED 相较于 LCD 而言是显示技 术的替代创新,Local dimming 则是 LCD 的升级创新,用于对标竞品 OLED。相较于 OLED 主 打优势诸如对比度、色彩等,Local dimming 背光产品表现并不逊色,并且具有资本开支低(成 本低)、规格灵活(应用广)、适应于面板/LED 两大光电板块产业链发展的需求(供给推动),同时具备使用寿命长(尤其适用 TV 场景)的重要优势。

Local dimming 技术可以满足汽车制造商对于高对比度、高亮度、 耐久性以及对曲面的适应性等需求,很好地适应车内复杂的光线环境,未来发展前景广 阔。



审核编辑:刘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2999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6
下一篇 2022-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